楊曉軍,苗文麗,裴 林△,于素靜,鄭惠軍
(1.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石家莊 050031;2.唐山市第四醫(yī)院,河北唐山 063000;3.唐山市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北唐山 063000)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jié)組織慢性炎癥性病變?yōu)橹饕憩F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臨床常見多發(fā)病,發(fā)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亦缺乏根治及預防本病的措施。近年來發(fā)現,免疫調節(jié)功能紊亂在RA的發(fā)病、病理改變中起主導作用,其中細胞因子的大量釋放在介導AR炎癥組織損傷中起關鍵作用[1]。本室從事風濕免疫性疾病研究多年,有著豐富的臨床經驗,在中醫(yī)理論指導下,采用天星健骨方在控制活動期RA中發(fā)揮其獨特的功效。本研究以細胞因子為切入點,通過天星健骨方對佐劑性關節(jié)炎大鼠血清IL-1、TNF-a影響的研究,以探討中醫(yī)藥起效的主要作用機制。
SD清潔級雌性大鼠60只,體質量120±10 g,由河北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合格證編號DK0411-0005)。適應性飼養(yǎng)1周,自由飲食,12 h光亮/黑暗條件、23~26℃環(huán)境溫度,單籠喂養(yǎng)。
天星健骨方由雷公藤、制南星、土茯苓、青風藤、薏苡仁、骨碎補、補骨脂等組成,中藥飲片由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飲片廠提供,由河北省中醫(yī)藥研究院制劑室制成濃縮膠囊。雷公藤多甙片為湖南株州制藥廠產品(批號ZJ0010)。
弗氏完全佐劑(FCA)由Sigma公司提供;足趾容積測量儀YLS-TA購自山東省醫(yī)學科學院設備站;大鼠IL-1、TNF-a試劑盒(上海朗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550酶標儀(美國伯樂)。
60只大鼠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成正常組10只,免疫造模組50只。對每只動物進行標記,用足容積測量儀準確測量,并記錄大鼠左側足爪容積(以下排水毫升數計)。造模方法[2]為將大鼠固定,在每只大鼠左足跖皮下注射弗氏完全佐劑(FCA)0.lml,正常對照組以同樣方法同時注射等量生理鹽水。然后每天觀察藥物反應,并測量局部腫脹情況。至造模第12天,將RA模型大鼠隨機分為模型組、中藥低量組、中藥中量組、中藥高量組、雷公藤多甙組,每組10只。
于造模第12天開始,正常組、模型組灌服10 ml/kg生理鹽水;中藥低量組灌服0.4 g/kg、中藥中量組灌服0.6 g/kg、中藥中高量組灌服0.8 g/kg天星健骨方混懸液;雷公藤多甙組灌服2 mg/kg雷公藤多甙混懸液,每天1次,持續(xù)至28 d。常規(guī)喂養(yǎng),自由進食飲水。
在致炎前和致炎后分別測定大鼠左側足爪容積,求出腫脹度(致炎后足爪容積一致炎前足爪容積),以觀察藥物對AA大鼠繼發(fā)性炎癥的影響;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IL-1、TNF-a,按試劑盒說明書要求進行操作。
應用SAS 6.12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各組檢測結果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表1顯示,模型組50只大鼠左后足爪于致炎后第1天均開始出現明顯腫脹,然后逐漸加重,第20天達到高峰,與正常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中藥高量組從致炎后16 d開始發(fā)揮療效,在致炎后20 d中藥中高量組足腫脹度與模型組比較均有下降(P<0.01,P<0.05),且中藥高量組作用優(yōu)于雷公藤多甙組(P<0.05)。
表1 各組大鼠足爪腫脹度比較(±s,n=10)
表1 各組大鼠足爪腫脹度比較(±s,n=10)
注:與模型組比較:*P <0.05,**P<0.01;與雷公藤多甙組比較:ΔP<0.05,ΔΔP <0.01
組別腫脹度(ml)12 d 16 d 20 d 24 d 28 d正 常 組 0.270±0.032** 0.288±0.054** 0.315±0.017** 0.309±0.075** 0.310 ±0.022**模 型 組 0.478±0.067 0.465±0.033 0.505±0.024 0.479±0.052 0.468±0.071中 藥 低 量 組 0.462±0.026 0.445±0.047 0.448±0.037** 0.434±0.054* 0.417±0.018*中 藥 中 量 組 0.485±0.016 0.457±0.034 0.424±0.038** 0.376±0.026** 0.382±0.051**中 藥 高 量 組 0.455±0.048 0.433±0.045 0.402±0.019**Δ 0.343±0.042**ΔΔ 0.325±0.027**Δ雷 公 藤 多 甙 組 0.465±0.078 0.462±0.049 0.440±0.038** 0.392±0.010** 0.364±0.037**
表2顯示,各組與正常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說明各組血清IL-1和TNF-a顯著增高。中藥高量組指標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藥物治療在減少細胞因子的分泌上有一定的作用。
表2 各組大鼠血清IL-1、TNF-a含量比較(pg/ml,±s)
表2 各組大鼠血清IL-1、TNF-a含量比較(pg/ml,±s)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與正常組比較:ΔP<0.01
組別 鼠數IL-1 TNF-a正 常 組 10 91.24±15.32Δ 54.88±24.27Δ模 型 組 10 175.35±56.17 184.35±51.46中藥低量組 10 169.82±63.62 165.42±50.12中藥中量組 10 142.14±77.23 157.32±11.25中藥高量組 10 125.28±42.48* 132.33±58.19*雷公藤多甙組 10 133.32±44.10 139.09±42.89*
類風濕關節(jié)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種以關節(jié)組織慢性炎癥性病變?yōu)橹饕憩F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多數學者認為,免疫調節(jié)功能紊亂在RA的發(fā)病、病理改變中起主導作用,其中T淋巴細胞介導的細胞免疫功能失調有重要意義[3]。由于抑制性T細胞減少、活性降低,使TH/TS平衡失調,導致體液免疫過亢產生大量自身抗體,以及細胞因子的大量釋放從而介導了AR炎癥組織損傷[4]。細胞因子(cyotkine,CK)是由免疫細胞(如單核/巨噬細胞、T細胞、B細胞等)和某些非免疫細胞(如上皮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經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類生物活性物質,在AR的發(fā)病中具有促炎、抑炎或刺激、抑制的正負反饋的免疫調控作用[5]。外周血中淋巴細胞中IL-1、TNF-a在RA發(fā)生中“中心”致炎細胞因子是AR發(fā)病的重要炎癥介質[6,7]。IL-1和TNF-a在活動性RA中主要參與以下病理過程[8]:①通過刺激內皮細胞黏附分子的表達,促進白細胞匯集到關節(jié)腔;②可刺激結締組織細胞和多形核細胞產生小分子炎性遞質,如前列腺素等;③通過刺激滑膜細胞和軟骨細胞破壞骨細胞,導致骨和軟骨的破壞。
目前,臨床上治療主要針對癥狀的改善和延緩、控制病情進展,所用藥物主要包括:非甾體抗炎藥、慢作用抗風濕藥、腎上腺皮質激素、生物制劑等。但病因至今未明,尚缺乏針對性治療;或因現有的治療藥物毒副作用大,或因價格昂貴,患者不易接受或難以堅持長期服用。因此,從中醫(yī)學的角度探討其病因病機,尋求有效的治療方法,對RA的控制有著重要的臨床意義。RA屬于中醫(yī)痹病范疇,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采用天星健骨方對本病的治療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有研究表明,雷公藤多苷(tripterygium glycosides,TG)具有免疫調節(jié)、抗炎止痛等作用[9,10],本實驗室采用其作為對照,研究天星健骨方組方上的優(yōu)勢。
本實驗結果顯示,造模12 d后,模型組與正常對照組足腫脹度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各組大鼠血清IL-1、TNF-a含量顯著增高(P<0.01),表明佐劑誘導了大鼠關節(jié)炎的發(fā)生。經治療后中藥高量組從致炎后16 d開始發(fā)揮療效,在致炎后20 d中藥中高量組足腫脹度與模型組比較均有下降(P<0.01,P<0.05),且中藥高量組作用優(yōu)于雷公藤多甙組(P<0.05)。與此同時,治療組均能降低佐劑性關節(jié)炎大鼠血清中IL-1和TNF-a水平,中藥高量組指標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對大鼠關節(jié)炎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可通過降低大鼠血清中的IL-1、TNF-a含量,抑制滑膜細胞的增生,緩解炎性細胞的浸潤,從而減輕關節(jié)滑膜的炎癥。顯示其對類風濕關節(jié)炎具有治療作用,在緩解RA關節(jié)炎癥方面療效確切,且在療效上較單味藥雷公藤多苷有一定的優(yōu)勢。由于條件限制,本文只選擇RA部分活動性細胞因子指標,但未能進行這些指標的相關性分析研究,這還有待于今后進一步的研究。
[1]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585-591.
[2]張均田.現代藥理實驗方法[M].北京:北京醫(y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y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8:1383.
[3]張進玉.類風濕關節(jié)炎[M].2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20.
[4]Joseph A.Buekwalter,Thom RAA.Einhom,Sheldon R.Simon,陳啟明,等譯.骨科基礎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1:987-1204.
[5]田龔非力.醫(yī)學免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114-122.
[6]BrennanFM,Maini RN,Feldmann M.Role of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rheumatoid arthritis[J]. Springer Semin Immunopathol,1998,20:133-147.
[7]張曉,Lindon Llamado,Iris Pillay,等.白細胞介素-1基因多態(tài)性與類風濕關節(jié)炎病情活動及骨代謝的相關性[J].中華風濕病學雜志,2001,5(2):87-90.
[8]蔡青,孟濟明.IL一1和TNF與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J].上海免疫學雜志,1998,18(1):62-63.
[9]周靜,趙寧,賈紅偉,等.雷公藤多苷對大鼠膠原免疫性關節(jié)炎及佐劑性關節(jié)炎黏膜免疫功能影響的對比研究[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8):723-726.
[10]肖誠,周靜,賈紅偉,等.雷公藤多苷對大鼠膠原免疫性關節(jié)炎黏膜免疫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5,11(7):483,499-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