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澤容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是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安全和遠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筆者通過對2006~2011年重慶市北碚區(qū)發(fā)生的5歲以下兒童死亡病例進行統(tǒng)計分析,以了解本地區(qū)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現(xiàn)狀和死亡原因,便于找出下階段兒童保健工作的重點和方向,為政府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供依據(jù)?,F(xiàn)將調查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05年10月1日至2011年9月30日出生的活產嬰兒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且具備下列條件之一:戶口在北碚區(qū),居住在北碚區(qū);戶口不在北碚區(qū)但在北碚區(qū)居住1年以上;戶口在北碚區(qū),居住或工作在外地但分娩回到北碚區(qū)。共計活產嬰兒24645例;0~4周歲死亡兒童199例,其中男99例,女100例,性別比為0.99∶1.0。
1.2 方法 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以區(qū)婦幼保健機構為主導,城鎮(zhèn)建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區(qū),鄉(xiāng)村建立村→鎮(zhèn)→區(qū)的三級兒童死亡報告網(wǎng)及相應的報告系統(tǒng),各級均有專人負責5歲以下兒童死亡資料的收集、整理和上報。以《7歲以下兒童花名冊》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登記表》為基礎工具,即時收集、登記活產及5歲以下兒童死亡名單。每季度上報兒童出生情況統(tǒng)計表、5歲以下兒童死亡報告卡,每年底對上報的活產兒及死亡的5歲以下兒童進行質量控制檢查,以保證統(tǒng)計資料的準確性。
1.3 死因分類 按國際疾病分類ICD-9標準進行。
2.1 5歲以下兒童死亡情況 2006~2011年活產嬰兒累積總數(shù)24645例,同期5歲以下兒童死亡199例,年平均死亡率8.07%,其中新生兒、嬰兒分別為4.91%、6.21%;2011年的新生兒、嬰兒、0~4歲兒童死亡率較2006年均呈明顯下降趨勢。表1顯示,嬰兒死亡占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76.88%(153/199),新生兒死亡占嬰兒死亡的78.08%(121/153),這符合年齡越小生存能力越差、死亡率越高的規(guī)律;在121例死亡新生兒中,出生后24 h內死亡38例占31.40%,1~7 d內死亡55例占45.45%,7 d后死亡28例占23.14%,提示有2/3以上的新生兒是出生后7 d內死亡。
表1 2006~2011年北碚區(qū)5歲以下兒童死亡情況
2.2 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主要死因及構成
2.2.1 歷年的前5位死因 表2羅列了2006~2011年5歲以下兒童歷年的前5位死因,在涉及的7種死因中,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先天性心臟病為全覆蓋6年,以出生窒息、溺水、肺炎5年,其他先天異常2年,意外窒息為1年。
表2 2006~2011年北碚區(qū)5歲以下兒童主要死因構成情況
續(xù)表2
2.2.2 5年累積5歲以下兒童死亡前5位死因 表3顯示新生兒死亡和嬰兒的死因順位相一致,依次為早產低體重、出生窒息、先天性心臟病、新生兒肺炎、其他先天異常。0~4歲兒童死因溺水及其他意外死亡排在5歲以下兒童死亡首位,其次依次為先天性心臟病、早產低體重、出生窒息及肺炎。從表3還可看出先天性心臟病加上其他先天異常在嬰兒期死亡中占41例,成為嬰兒死亡的第一死亡原因。
表3 北碚區(qū)6年累積5歲以下兒童主要死因構成情況
2.2.3 主要死因別死亡率 2011年北碚區(qū)嬰兒死亡原因以心天性心臟病首位,與2010年相比明顯增高,增高幅度為47.21%。出生窒息、早產和低體重、肺炎死亡率與2006年相比均有明顯下降,下降幅度分別是88.99%、55.99%、33.98%(見表4)。從表5可以看出,5歲以下兒童死亡的幾個主要原因別死亡率中,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和肺炎與2006年相比呈明顯下降,心臟病與2009年相比有所上升,上升幅度達12.03%。
表4 北碚區(qū)2006~2011年嬰兒主要病種死因別死亡率(1/10萬)
表2 北碚區(qū)2006~2010年5歲以下兒童主要病種死因別死亡率(1/10萬)
2.2.4 1~4歲兒童的主要死因 1~4歲兒童死亡以意外死亡(溺水、車禍、窒息、跌落、中毒)為主要死因,占56.52%(26/46),其中溺水19例,占意外死亡的73.08%。意外死亡是1~4歲兒童死亡的主要原因。
3.1 2006~2011年的6年中,總的新生兒死亡率、嬰兒死亡率、0~4歲兒童死亡率分別為4.91%、6.21%、8.07%。6年來各死亡率2011年與2006年相比存在明顯下降趨勢,分別下降了46.39%、44.28%、48.16%。這是由于近年來北碚區(qū)加強了對婦幼保健工作的投入。各鎮(zhèn)(街道)成立了包括婦幼衛(wèi)生工作的公共衛(wèi)生服務體系建設,健全了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三級婦幼保健網(wǎng)絡,加強孕婦的孕期系統(tǒng)管理,加強產孕期高危因素的篩查和產前診斷工作的開展;規(guī)范和提高了母嬰專項技術醫(yī)療單位的資格,暢通產科急重癥綠色通道,提高產科質量;加強對婦幼人員培訓,提高服務水平;加強婦幼衛(wèi)生知識宣傳,提高人群自我保健意識等一系列綜合措施,并通過政府行為使之真正落到實處所取得的成效。
3.2 目前國際上將嬰兒死亡率作為衡量人口平均期望壽命的指標,衡量一個國家及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安全和遠期發(fā)展的重要指標。兒童保健工作越來越受到各國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十分重視兒童保健工作的質量,力求降低嬰兒死亡率。資料顯示我區(qū)5歲以下兒童死亡數(shù)的76.88%(153/199)是死于1歲以內,而1歲內嬰兒死亡中又有79.08%(121/153)死于新生兒期。因此,目前我區(qū)兒童保健的首要任務是如何降低嬰兒,特別是新生兒死亡率,是提高我國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的關鍵。
3.3 出生缺陷病已成為我區(qū)兒童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出生缺陷給社會和家庭都帶來了沉重的精神壓力和經(jīng)濟負擔。由表3可以看出,2006~2011年6年累計出生缺陷死亡的嬰兒共41例,占死亡總數(shù)的26.79%,順次排列為先天性心臟病26例、其他先天異常15例;表4提示先天性心臟病發(fā)生的嬰兒死亡2011年與2010年相比呈現(xiàn)明顯上升趨勢。筆者認為提倡婚前檢查,大力開展并認真做好優(yōu)生優(yōu)育咨詢、做好孕產婦保健、產前篩查及產前診斷,是減少殘疾兒童出生和降低嬰兒死亡率,提高人口素質的基本手段。
3.4 加強孕期營養(yǎng)及高危因素的篩查和管理是降低早產和低出生體重、出生窒息重要手段。由表4可以看出,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發(fā)生的嬰兒死亡6年累計33例,占21.57%;出生窒息死亡28例,占18.30%。2011年與2006年相比分別下降了55.99%、88.99%。這與北碚區(qū)近2年開展了孕期營養(yǎng)門診,加強孕期營養(yǎng)指導和干預,加強了孕期高危孕婦的篩查及管理,及時發(fā)現(xiàn)并處理相關危險因素,正確選擇分娩方式,從而降低了早產及低出重兒出生率和出生窒息的發(fā)生率。
3.5 兒童的意外傷害仍是我區(qū)兒童重要殺手。6年間,我區(qū)1-4歲兒童死亡共46例。屬意外傷害死亡的26例,占52.63%(26/46),其中以溺水為主計19例、窒息3例、交通意外2例、意外跌仆1例、中毒1例。有報道稱中國兒童意外傷害死亡的發(fā)生率是美國的2.5倍、韓國的1.5倍,并且以每年7%~10%的速度遞增。兒童意外傷害已經(jīng)被國際學術界確認為21世紀重要的健康問題,提示應采取對應的干預措施,加強防范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的體系建設,大力開展宣傳教育,以引起家庭、托幼機構、醫(yī)療單位乃至全社會的重視,加強對年幼兒童的教育和監(jiān)管,嚴防兒童意外傷害事故的發(fā)生。
3.6 肺炎是發(fā)展中國家5歲以下兒童主要的死亡原因。吸入性肺炎是新生兒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多發(fā)生在胎兒宮內窘迫、早產低出生體重兒。應規(guī)范產科操作,提高產科質量,減少新生兒吸入性肺炎的發(fā)生,同時要加強向家長進行新生兒護理的宣教,減少新生兒肺炎的發(fā)生。還要提高兒科醫(yī)生對新生兒肺炎的識別能力,規(guī)范用藥,嚴格轉診,才能有效降低新生兒肺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