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哲,舒盛芳
(1.湖北醫(yī)藥學院 體育課部,湖北 十堰 442000;2上海體育學院 體育教育訓練學院,上海 200438)
以上海市中小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學特征為研究對象,以上海市18所中(初中)小學生為調查對象。
問卷調查法。根據社會調查原理和方法,制定了“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現狀與影響因素”調查問卷。經專家效度檢驗,認為問卷結構與內容效度較高,問卷再測信度系數r≈0.87,滿足課題研究需要。2010年10月15日—12月30日,對上海市5個區(qū)(楊浦區(qū)、寶山區(qū)、普陀區(qū)、虹口區(qū)、金山區(qū))18 所中小學發(fā)放問卷2 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2 062份(男生868名,女生1 194名),有效率回收率為82.48%。
訪談法。2010年9月10日—12月30日,對30名中小學生、10名體育教師和8名中小學生家長做了正式和非正式的訪談,了解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情況。
觀察法。2010年9月10日—12月30日,對中小學生在校的學習和體育活動情況進行了15次觀察,并做記錄。
數理統計法。運用spss統計軟件對問卷進行統計處理。
“認知和態(tài)度”“需要和動機”“個性與品質”“行為與習慣”是心理學研究的主要內容。把這些內容作為心理學指標,對上海市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進行調查研究,可以從心理學角度了解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現狀的基本面。其中,“認識和態(tài)度”是指青少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價值的認識與態(tài)度,體現了青少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水平和主觀能動性。“需要和動機”主要表現為學生對體育鍛煉活動的興趣、愛好和欲望,體現了青少年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內部驅動力?!皞€性與品質”表現為學生對待體育鍛煉的認真程度和相應的鍛煉效果,體現了學生對體育鍛煉質量的控制能力?!靶袨榕c習慣”主要表現為每日鍛煉的次數和時間長短,以及在體育鍛煉上的消費水平等,反映了學生體育鍛煉的數量和持久性。這四個方面的內容相互關聯,共同構成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學指標體系。
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學特征調查采用五級量表,并對各指標變量進行賦值計算,得到各指標的總體分布情況。從總體來看,除了“行為與習慣”外,其他指標(偏態(tài)系數)Sk<0,總體向右偏,呈負偏態(tài),詳見表1。這說明學生在“認知和態(tài)度”“需要和動機”“個性與品質”方面比較積極,而在“行為與習慣”方面的積極性不夠。峰態(tài)系數顯示,“需要和動機”峰態(tài)系數Ku<0,說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需要和動機分布較分散,也說明了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動機具有多樣化的特征。
表1 青少年體育鍛煉心理學指標的總體描述
2.2.1 青少年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認識和態(tài)度
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改善人體機能、調節(jié)情緒,還可以充分滿足青少年學生娛樂和體驗的需求、自我價值實現的需求等多層次需要,這對于提高學習效率、提高生活和生命質量具有重要作用。青少年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認識和價值取向,會直接影響其進行體育鍛煉的行為。
表2 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和態(tài)度
從調查結果看,多數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比較認同,對于體育在現代人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具有合乎現代成人思維的主流價值觀,并持有比較積極的態(tài)度。就體育消費觀念來看,有62.2%的學生認為體育消費“值得”或“非常值得”。上海市青少年學生對于“花錢買健康”這種積極的消費觀接受得較為普遍。
但同時,仍有一部分學生對體育鍛煉的價值認識得比較模糊,表現出態(tài)度的不堅定,甚至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存在錯誤認識。分析認為,學生對體育鍛煉作用的認識大多來自學校體育教學、社會傳媒,以及家庭教育,屬于間接經驗的傳授,學生親自參與并獲得的經驗較少,不能很明顯地體驗出體育鍛煉對人的價值,因此,學生對此產生的認識不盡相同,甚至少數學生產生了錯誤的認識。
2.2.2 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和動機
“需要是有機體內部的一種不平衡狀態(tài),動機是激發(fā)個體朝著一定目標活動,并維持這種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活動或內部動力。”[1]對體育的興趣或愛好從心理學角度上講屬于社會性動機的一種,它是推動青少年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動力和源泉。從調查結果看,上海市青少年學生對體育普遍具有較高的喜歡程度,有95.4%表示喜歡或非常喜歡,這說明體育活動對青少年學生具有較為強烈的吸引力。
同時,相對于興趣愛好,學生對參與體育鍛煉的直接動機較弱。數據顯示,有約36.3%的學生對“運動的欲望”表示“不確定”,14.8%的學生表示“沒有”。如果說興趣愛好是青少年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牽引力的話,那么,“運動的欲望”就是學生進行體育活動的內驅力。欲望越強烈,發(fā)生運動行為的可能性就越大。玩是孩子的天性,體育活動可以充分滿足青少年學生在適齡階段生理、心理方面的需求。學校體育教育的基本任務首先就是要保持并不斷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愛好,這將為青少年體育的發(fā)展及其終身體育意識的樹立產生積極和深遠的影響。從結果看,半數學生對體育鍛煉具有良好的動機表現,符合青少年學生的生理、心理發(fā)展特點。但同時,仍有約半數學生的體育鍛煉動機不明確,令人擔憂。
2.2.3 學生體育鍛煉的個性與品質
表3 學生參加早操和課間操鍛煉情況
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態(tài)度和行為,反映了其個性與品質。從學生參加課間操和早操的情況看,大多數學生能夠正確對待學校規(guī)定的體育鍛煉活動,并堅持把這種認識付諸行動之中。這對于有效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起著重要的作用。但同時也有極少數學生做操不認真,敷衍了事。原因主要是這些學生認為,做操單調無味,沒有興趣,被迫參加。體育教育作為我國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不僅是強身健體,而且也是培養(yǎng)學生集體主義精神、磨煉意志和錘煉品格的手段。因此,學校要進一步加強體育宣傳工作,端正學生的行為態(tài)度,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
2.2.4 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行為與習慣
2.2.4.1 青少年學生校內體育鍛煉情況
表4 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情況
從表4來看,多數學生在校內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在1個小時之內,約占69.5%,超過1小時的僅占14.2%,還有一少部分從不參加體育鍛煉。顯示學生進行課外體育鍛煉的時間不足,參加各類體育類活動的數量也較少。
從目前來看,在校內進行課外體育活動仍是青少年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學校要切實采取措施,創(chuàng)造條件,保證每一位學生都夠每天鍛煉一小時。這不僅是國家政策的要求,也是青少年學生的實際需求[2]。
2.2.4.2 青少年學生校外體育鍛煉情況
學生校外體育鍛煉情況的調查數據顯示,“偶爾參加”或“很少參加”的占73.5%,“經常參加”的僅占17.6%,學生在校外進行體育鍛煉的情況并不樂觀。影響學生校外體育鍛煉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從主觀上講,有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認識和態(tài)度的因素;從客觀上講,有進行體育鍛煉的物質條件和環(huán)境氛圍的影響。對比學生進行校內體育鍛煉的情況,學生在校外進行體育鍛煉的物質條件和環(huán)境并不完善和寬松。因此,加強青少年體育,需要政府積極倡導,全社會共同努力為青少年創(chuàng)設寬松、舒適和安全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和氛圍[3]。進一步調查發(fā)現,在校外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學生,多數只能堅持半年左右,約占56.4%;能堅持到兩年時間的僅占16.4%,學生體育鍛煉的長期性、持續(xù)性不強。這說明青少年學生并沒有形成較為穩(wěn)固的體育生活方式。同時,這也提示我們,青少年學生健康的體育生活方式的形成,需要學校、社會、家庭共同努力,并積極創(chuàng)設條件,促進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的樹立和體育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
2.2.4.3 青少年學生家庭體育活動和體育消費情況從學生家庭體育活動情況看,周一至周五,93%學生的學習時間在1個小時以上,其中約有60%學生的學習時間在1—3個小時,除了完成作業(yè)之外,學生的主要活動內容為閱讀課外書籍、做輔導練習以及預習功課。在體育鍛煉方面,大部分學生都進行了體育鍛煉,但鍛煉時間多為半個小時,也有約1/5的學生沒有參加體育鍛煉。周六和周日以及假期時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人數比例和鍛煉時間有所增加,大部分學生進行了體育鍛煉,有半數學生的鍛煉時間達到半個小時以上,有些甚至可達2小時以上,但仍有一少部分學生沒有參加體育鍛煉。從體育消費情況看,學生在體育消費上面的開支并不大,且主要用于購買體育器材和體育服裝等。從消費金額和消費內容來看,學生在體育方面的消費明顯不足。
表5 男女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學特征比較
表5顯示,除“個性與品質”特征指標外,男女學生在“認知和態(tài)度”“需要和動機”“行為與習慣”方面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從賦值后的均數來看,在存在差異的三個方面,男生均值都高于女生。這說明男生相對于女生在這三個方面具有更加積極的外在表現。
由于生理機能、價值取向的差異,以及社會傳統的影響,女生相對于男生在體育運動方面往往表現出畏懼、懶惰、不自信等心理傾向[4]。因此,男女學生在運動欲望、運動能力和運動實踐方面表現出極大的不同。從現實情況來看,女生在體育運動方面的需求還沒有被激發(fā),甚至還被一些外界或內在因素所抑制,因此,女生付諸體育實踐的行為也就較少,久而久之,就逐漸對體育失去興趣、表現淡漠。對此,教育者要對男女生在體育能力和生理方面的差異有充分的科學的認識,采用不同的體育教育方法,區(qū)別對待,充分激發(fā)青少年女生對體育的需求和興趣,積極為她們創(chuàng)造體育鍛煉的良好環(huán)境,逐漸培養(yǎng)起她們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
上海市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特征相關性分析顯示,四個心理學指標兩兩呈顯著性正相關,見表6。而其中,“認識和態(tài)度”和“需要和動機”指標的相關性最強,“需要和動機”和“行為和習慣”的相關性最弱?!罢J識和態(tài)度”是所有指標中與其他指標相關性最強的指標。相反,“行為和習慣”是所有指標中與其他指標相關性最弱的指標。
表6 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心理學特征相關性分析
從相關性系數可以看出,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心理學特征的相關性從主觀意識形態(tài)到客觀物質形態(tài)基本呈遞減態(tài)勢。這一方面說明學生對體育鍛煉的主觀認識對其體育行為產生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說明,主觀的認識水平并不是學生體育行為發(fā)生的唯一影響因素,青少年體育行為和習慣的養(yǎng)成還受到其他方面因素的廣泛影響[5]。因此,加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除了增強學生的體育認識之外,還要全面考慮影響學生體育行為習慣產生的其他因素,排除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才能從根本上改變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習慣的現狀,切實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從理論上來講,“需要和動機”是學生體育行為產生的最直接因素,但從現實表現來看,“需要和動機”與“行為和習慣”的相關性是所有指標當中最弱的一對。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和渴望與學生體育行為的發(fā)生之間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本能需求往往被學業(yè)壓力或其他能力培養(yǎng)的負擔所抑制,最終導致學生體育鍛煉的減少。這說明,現階段“重智育、輕體育”的現象仍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這需要教育部門認真反思現行的教育質量標準。
上海市青少年學生在“認知和態(tài)度”“需要和動機”“個性和品質”等方面上具有積極的表現。學生體育鍛煉的“需要和動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與興趣愛好相比,青少年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內部動機不足。在行為與習慣方面,學生進行自由鍛煉的時間和次數并不充足,持續(xù)性較差,體育鍛煉的習慣還沒有從根本上形成。
男女青少年學生在“認知和態(tài)度”“需要和動機”“行為和習慣”等方面均具有顯著性差異。在這三個方面男生相對于女生具有更加積極的外在表現。應提高女生對體育的科學認識,激發(fā)她們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和興趣,才能逐漸培養(yǎng)起她們良好的行為習慣。
青少年學生體育鍛煉的心理學特征的相關性從主觀意識形態(tài)到客觀物質形態(tài)基本呈遞減態(tài)勢。學生對體育鍛煉的需求和渴望與學生體育行為的發(fā)生具有明顯的不平衡性。加強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除了增強學生的體育認識之外,還應積極排除其他不利于學生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的體育鍛煉環(huán)境和條件,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前青少年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習慣,切實提高青少年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
[1]全國體育學院教材編審委員會.運動心理學[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8.
[2]趙升,方康敏.學生體質健康危機引發(fā)的對中小學體育基本思想觀念問題的探析[J].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011(1):46-48.
[3]章志光.社會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4]沙蓮香.社會心理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
[5]安德烈耶娃.社會心理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