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竹雨松風》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審美觀上的差異

2013-11-14 09:14:20王金黃
世界文學評論 2013年3期
關鍵詞:抒情詩審美觀莎士比亞

王金黃

論《竹雨松風》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審美觀上的差異

王金黃

鄒惟山十四行組詩《竹雨松風》是其中期十四行抒情詩的代表作之一,具有獨立的審美藝術觀念與鮮明的藝術風格。通過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審美觀上差異的比較,可以更好地把握鄒惟山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審美意識,以及中英兩位不同詩人的審美理想,感受與認識其十四行抒情詩所獨具的思想與藝術魅力。

《竹雨松風》 莎士比亞 十四行詩 審美觀差異

Author:

Wang Jinhuang is a master student at Humanities School,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 Wuhan430079, China) . His major i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and world literature , and his research area is Brit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 and comparative literature . Email:wjh445285894@126.com

鄒惟山近年來創(chuàng)作十四詩集多部,包括《時光的年輪——鄒惟山抒情詩選》、《鄒惟山十四行抒情詩選》、《漢語十四行實驗詩集》、《漢語十四行探索詩集》等,在詩壇產(chǎn)生較大的反響。如果我們將鄒惟山十四行詩與莎士比亞十四詩對讀的話,就會發(fā)現(xiàn)它有著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迥異的特色。十四行詩本來是意大利所特有的一種詩歌形式,經(jīng)莎士比亞而發(fā)揚光大,而后在英美世界流傳甚廣;鄒惟山先生借其形體,為自己的漢語十四行詩所用,但是賦予了其許多新的內(nèi)涵與意蘊。這種審美體驗上產(chǎn)生的迥異感,從根本上來說,起源于兩位詩人在審美觀上的巨大差異。以鄒惟山先生十四行抒情詩代表作《竹雨松風》為例,與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進行審美觀的比較,可以幫助我們理解之所以產(chǎn)生迥異閱讀體驗的原因,更可以加深對鄒惟山十四行詩思想與藝術追求的認識。首先,我們都能從他們的詩中得到獨有的審美體驗,這是因為無論在《竹雨松風》還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都有著對“真、善、美”的追求,它們的詩都是對自我主體的一種審美展示;其次,我們從其作品中得到的審美體驗是極為不同的,正是因為兩位詩人在審美觀上存在的差異所造成的。其審美觀上的差異,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審美意象上的差異、審美趣味上的差異、藝術語言上的差異。

一、審美意象的差異

一組具有經(jīng)典性的詩作,必然存在自己獨特的審美意象。《竹雨松風》組詩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審美意象上的差異,首先體現(xiàn)為東西方意象在其審美傳統(tǒng)上的迥異,這是客觀的歷史因素所造成的;其次是體現(xiàn)在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審美意象,往往具有不同的呈現(xiàn)方式。經(jīng)過千百年來的發(fā)展,中國傳統(tǒng)詩歌中的審美意象已經(jīng)基本定型,古典詩歌中的許多審美意象,都是中國人審美歷史的一種積淀?!吨裼晁娠L》包含的審美意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對中國的古典意象的一種繼承,有學者認為鄒惟山的十四行抒情詩正是“繼承并發(fā)展了楚騷傳統(tǒng),堪稱‘楚騷之苗裔’?!保ㄔ妓?113)這種繼承不是單一式的傳接,而是一種復合式的延續(xù)和擴展式的組合。組詩的七個小標題,“竹雨”、“松風”、“琴韻”、“茶煙”、“梧月”、“書聲”、“人間”(鄒惟山 4-9),其中前六個均是典型的中國古典文化意象,而且“竹雨”、“松風”、“梧月”又都是復合式意象,“竹”和“雨”,“松”和“風”,“梧”和“月”,當這樣的意象倆倆組合在一起時,就產(chǎn)生了一種特定的空間感,構成了一種鮮明而突出的意境;再細讀又會發(fā)現(xiàn)每首詩的小題,正是該首詩的中心意象,圍繞著中心意象,它又聚集著許多同類的其他意象,由此構成了一個小的意象群,如《之一:竹雨》(鄒惟山 4)中,以“竹雨”為中心的“綠波”、“楠竹”、“竹林”、“翠竹”、“秋水”意象群,正是對“竹雨”的拓展和豐富,更是為了營造一種空靈清新的意境;在《之五:梧月》(鄒惟山7、8)中,以“梧月”為中心構成了包括“星辰”、“天上人”、“神鳥”、“天庭”、“吳剛”、“嫦娥”、“彩云”等在內(nèi)的意象群,其中“天上人”、“吳剛”、“嫦娥”等或是歷史典故,或是神仙人物,深化了“梧月”意象群的歷史意蘊,由人間的“梧月”上升到“天庭”的“梧月”,境界頓時開闊了許多,令讀者神思飛揚,并且心向往之。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審美意象中,比較完美地呈現(xiàn)了一些西方文化中特有的浪漫式意象,從大自然的各種景觀到英國社會生活的許多方面,幾乎是無所不包。如果說《竹雨松風》中的意象是東方式的,與詩中存在的不可言說的意境密切相關,那么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審美意象更多的是一種具有深意的譬喻,往往象征著某種抽象的理性內(nèi)容,正如有的學者所指出的那樣,“如玫瑰象征美或愛情;樹象征家族的根源和分支;飛翔的鳥象征自由?!保ㄌ锟∥洹⒊虒殬?23)同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審美意象,在每首詩中都呈現(xiàn)出一種圍繞主題而形成的系列式,如第65首“既然青銅磚石陸地和滄海之水,其力量都不能抗拒陰森的死亡?!热粓杂驳膸r石和牢固的鐵門,面對歲月的侵蝕也非堅如磐石?……哦,沒有,除非這奇跡有力量,是我愛友在這墨跡中永放光芒?!保ㄉ勘葋?92)在這里詩人贊頌友情的永恒不朽,而“青銅、磚石、巖石、鐵門”(莎士比亞 92)等眾多意象,“就是表面強大,但在‘時間’的洪流中卻都一敗涂地”(王改娣 68)由此反襯出友誼的堅固,詩中一系列意象都是為揭示“時間”與“友情”這樣的中心主題而展開的。這樣一種意象呈現(xiàn)方式,與《竹雨松風》中的復合式、擴展式意象是極為不同的。莎士比亞每首詩中的一系列意象均以闡發(fā)自我主題為主,可謂存在著一種“主題先行”的影子,而《竹雨松風》中每首詩呈現(xiàn)出來的意象及其意象群,卻是為了創(chuàng)造一種深廣的意境,詩人正是在這樣的意境中才有所寄托,有所象征,有所表達。雖然鄒惟山十四行抒情詩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審美意象在內(nèi)涵與呈現(xiàn)方式上存在巨大的不同,因為它們基于不同的文化統(tǒng)與藝術傳統(tǒng),然而它們都是以意象的方式表達自我及其所感知的一切,自然的、文化的、哲學的、思想的種種,總是以意象的方式得到了一種相對完整的表達。意象是詩的本體,意象上的差異是最為根本的差異,以此而論,莎士比亞十四行詩與鄒惟山十四行詩出自于不同的文化背景與藝術傳統(tǒng),體現(xiàn)的是東西方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與人文傳統(tǒng)。

二、審美趣味上的差異

朱光潛曾說過:“每首詩的境界都必有‘情趣’和‘意象’兩個要素……情趣是可比喻而不可直接描述的實感,”(朱光潛 50)所謂“情趣”,也就是詩人的審美趣味,具體體現(xiàn)在不同的審美主題與審美方式上。雖然在兩位詩人的十四行詩中,都體現(xiàn)著對真、善、美的追求,但在審美趣味以及詩中所表達的審美主題上,卻有著天壤之別?!吨裼晁娠L》的審美傾向偏于空靈和優(yōu)雅,抒寫了一個典型的具有古典式思想觀念的現(xiàn)代知識分子身上的審美趣味,如對“竹雨”、“松風”、“梧月”等中國古典意象情有獨鐘的運用,及其對相關意象群的擴展;同時,在審美主題上又時時觀照著現(xiàn)實,于寄情山水之中,化入深刻的哲思和人生的情懷?!爸裼晁娠L”已成為一種境界,當讀者沉浸其中的時候,我們能感受到其中的時間幾乎是靜止的,而其中的空間卻是不斷變化的;與之相比,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審美趣味,則在于對現(xiàn)世的世俗生活的種種關注,其審美主題自然也就偏重于與世俗生活息息相關的友情、愛情等方面,很少有自然與人文空間的塑造,更多的體現(xiàn)為時間的流動,正是時間時刻改變著人類的現(xiàn)實生活,甚至變換著那些值得珍惜的情感的種種表現(xiàn),所以,時間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極為重要的主題。正是因此,二者在審美主題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在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注重對友情、美貌、財富的歌頌和贊揚,有學者認為“時間主題”(虞穎 85)就是這樣構成的,“因為莎翁希望用‘美’(包括友誼之美,愛情之美和詩歌之美)來戰(zhàn)勝無情的‘時間’?!保ㄓ莘f 85),這體現(xiàn)了“當時盛行的人文主義思想及其背后深刻的宇宙觀?!保ㄓ莘f 86)還有學者認為“既是抓住現(xiàn)在時分的‘及時行樂’主題,又是花開且摘需及時的‘莫誤青春’主題。”(羅益民 154),其實都是一種“人生無常的主題”(羅益民 154)。無論是時間主題還是人生無常主題,都大同小異,只是換了個說法而已,“正是因為時間的鐮刀如此無情地掃蕩世間萬物,莎士比亞才殫精竭慮地想出辦法,要讓美好的事物永存于世?!保_益民 154)這些“美好的事物”,包括友情、美貌、財富及日常生活,既體現(xiàn)著莎士比亞的審美趣味,也反映著那個文藝復興時代的審美傾向?!吨裼晁娠L》組詩,則關注自然山水,“呈現(xiàn)出‘尋找精神家園’的思想主題?!保ㄊY士美 48)尤其是對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里人類心靈的觀照,以及對人與自然和諧的祝福,在《之七:人間》中有這樣的詩句:“有了竹的地方就有了一種精神/有了雨的時候就有了一種情感/有了竹雨就有了一種超越境界/也許有一陣波濤腦海響個不停/也許有一種神韻心間彈奏一生”(鄒惟山 9)整組詩在這樣的詩行中得到了升華,給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混亂和無序留出了一片凈土,這片凈土是詩人所向往的,是一種富有古典情韻的精神生活,于“心間彈奏一生”。一個是對于世俗愛情與享受的贊美,所以注重于時間的流逝,因為時間與此存在重大的關系;一個是對于自然山水風物的向往,所以注重于空間的呈現(xiàn),因為沒有獨立的空間,就難于容納自己獨立的情趣與思想。

三、藝術語言上的差異

詩的語言和句式,可以說是詩人審美觀最直觀的呈現(xiàn)?!吨裼晁娠L》與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語言和句式上的審美差異,大體可表現(xiàn)為三個方面:第一,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語言歡快,具有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對于自己的對象或謳歌或贊頌,“瞧!當高貴仁慈的太陽在東方/舉起它燃燒的頭,每一雙眼睛/都對它初升時的壯觀表示敬仰,都用目光去恭迎它神圣的蒞臨。”(莎士比亞 第7首,9),即使有對時間的諷刺和嘲弄,也是一種戲謔的態(tài)度,很少憂郁和悲傷的流露,“倘若自然,那位主宰衰朽的女王,總是在把你邁向衰老的腳步阻擋,那她的目的無非是想把手腕炫耀,讓時間出出丑,抹去些分分秒秒。”(莎士比亞 第126首,188)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在語言上的自信,一方面是文藝復興時代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的體現(xiàn),一方面更能反映出莎士比亞本人的人格魅力?!吨裼晁娠L》組詩的語言既是內(nèi)斂的、質(zhì)樸的,又有著明快而清麗的色調(diào),可以說極富藝術感染力,簡直是五彩紛呈的形態(tài),“悲切的景像那千年以前的沙丘/悠揚的景像那萬里之外的琵琶/純潔的理想那北冰洋上的雪花”(鄒惟山 6)這里所呈現(xiàn)出來的,完全是一種一氣呵成之中的變化萬千。第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喜用比喻,明喻暗喻迭出,比比皆是,“時間的鐮刀和沙漏”(莎士比亞 第126首,188)“我情人的眼睛烏鴉般漆黑”(莎士比亞 第127首,190);鄒惟山則喜用象中國古代辭賦那樣的排比句式,每首詩中均有體現(xiàn),或是段與段之間的排比,如《之一:竹雨》,《之六:書聲》,或是段落之內(nèi)的句子排比,如“巖上的青松它見證了她的高遠/樹上的青葉又見證了她的鮮艷/枝間的松針已見證了她的精湛。”(鄒惟山 《之二:松風》,5),更有段落排比和段內(nèi)句子排比的完美組合,如《之七:人間》。第三,莎士比亞在其十四行詩中多用問句和祈使句,同時,變化運用那些富有智慧性的諺語是大量的,在第17首第十行“聒絮的老叟”來自英國諺語“Old men and far travelers may lie by authority (老頭兒和遠客都愛冠冕堂皇的撒謊)。第35首第二行:Roses have thorns(玫瑰有刺)則來自英諺No rose without a thorn(玫瑰沒有不扎人的)。”(王改娣 65、66)問句與祈使句式,還有民間諺語的綜合運用,使其具有警醒、告誡世人的作用;而在《竹雨松風》中,則多用陳述和感嘆句,在《之七:人間》中最具有代表性,“有了書一個人就是自足的人間/有了聲一個人就是豐潤的世界/有了書聲就有了一個神秘夢幻……也許有一陣波濤腦海響個不停/也許有一種神韻心間彈奏一生”(鄒惟山 9)以平緩的陳述語氣開始,最后將久久醞釀的情感盡情抒發(fā),“也許有一陣波濤腦海響個不停/也許有一種神韻心間彈奏一生?!保ㄠu惟山 9)既是感嘆,也是升華,有一種激情膨湃的藝術效果。此外,《竹雨松風》中那娓娓道來的語言,極具審美性和感悟性,讀后有空谷傳響、余音繞梁的深切感受。因此,多句式構成與行與行之間的排列而言,莎士比亞四行詩與鄒惟山十四行詩具有不同的語言藝術方式,一個是以英語為基礎,一個是以漢語為基礎,語言構成的要素并不一樣,其構成的方式與展開的途徑自然也是并不相同的。然而,它們都以追求精致與意味為目標,詩意與詩味的擁有是它們的共同之處。

通過對鄒惟山《竹雨松風》和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比較分析,從審美意象、審美趣味、藝術語言三大方面的差異性,可以較深入和清楚地了解兩位詩人在審美觀上的巨大差異,更好地把握兩位詩人十四行詩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特色。同為十四行詩,之所以在審美觀上產(chǎn)生巨大的差異,固然有著東西方社會與歷史的深刻根源,但不能否認的是,兩位詩人相異其趣地思考人生與世界的方式,以及關注生活的角度有所不同也是重要的原因。即使審美觀上有著難以逾越的差異,但這并不影響我們學習和感受鄒惟山十四行抒情詩中蘊含的豐富思想與所體現(xiàn)出來的藝術風韻。鄒惟山出身于西蜀高臺地區(qū),后赴成都求學四載,在漢生活30年,對于蜀風楚韻感同身受,既具有高山的威嚴,也具有湖川的壯闊,既具有入世的情懷,也具有出世的自由,所以他的詩顯得大氣開闊、自然天成,同時與中國古典詩歌相接通,在審美意象、審美情趣與藝術語言上,形成了鮮明而突出的特點,自然與莎士比亞是不一樣的。不過,鄒惟山自早年開始,就向莎士比亞十四行詩學習并得到精神,所以其詩也頗有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意蘊,比如藝術結構上的層層上升又層層下降,藝術語言上的自我抒情,審美情趣上的浪漫情調(diào),以及反復婉曲的句式,與豐富多姿的抒情方式。正因為把莎士比亞作為學習的起點,加上鄒惟山開闊的眼界與遼闊的胸襟,使其十四行抒情詩在審美觀上,貫通中西,博采眾長,既深化了中國十四行抒情詩的發(fā)展,自成一家,同時必將以其世界性的藝術水準,引起更多更廣泛的國內(nèi)外學者的關注。

曾思藝:《楚騷之苗裔——評鄒惟山十四行抒情詩》,《海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載2012年第8期第25卷,第113頁。

田俊武、 程寶樂:《淺析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意象》,載《外語與外語教學》2005年第12期,第23頁。

曹明倫譯:《莎士比亞十四行詩集》,漓江出版社1995年版。

王改娣:《莎士比亞十四行詩意象特征探微》,載《外國文學》2006年第2期,第68頁。

朱光潛:《詩論》,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84版,第50頁。

虞穎:《時間鐮刀下的美的追求——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兩大主題解讀》,載《世界文學評論》2011年第1期,第85—86頁。

羅益民:《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中的三個主題》,載《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第31卷,第154頁。

蔣士美:《論鄒惟山早期十四行山水抒情詩的主題》,載《文學教育》2013年第1期,第48頁。

鄒惟山:《鄒惟山十四行抒情詩集》,長江出版社2013年第一版。

Title:

On Seven Sonnets of Raindrops on Bamboo Leaves and Wind through Pine Woods and Shakespeare's sonnets in aesthetic differencesZou Weishan sonnet poems “Raindrops on Bamboo Leaves and Wind through Pine Woods”is one of his medium-term sonnets lyrics, having independent aesthetic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the distinctive artistic style. With Shakespeare's sonnets,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ce in aesthetic can better grasp the Zou Weishan and Shakespeare's sonnets aesthetic consciousness, and English and Chinese poets’ different aesthetic ideal, the feel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sonnets lyrics’ unique thoughts and artistic charm.Raindrops on Bamboo Leaves and Wind through Pine Woods Shakespeare Sonnet aesthetic differences王金黃,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英美文學與比較文學。

作品【W(wǎng)orks cited】

猜你喜歡
抒情詩審美觀莎士比亞
論唐代琴論中的主“靜”審美觀——以《昭文不鼓琴賦》《無弦琴賦》《琴訣》為例
莎士比亞(素描)
當代人(2022年3期)2022-03-30 01:28:46
向威廉·莎士比亞致敬
優(yōu)美的抒情詩——贊邱玉祥的水粉畫
解析與對話:西方抒情詩如何呈現(xiàn)內(nèi)心
額日德木特古斯以《春》為題詩的審美觀
一株麥子的抒情詩
淺論美術基礎課程在廣告學專業(yè)構成中的必要性
東方教育(2016年19期)2017-01-16 10:55:09
淺談日本傳統(tǒng)建筑中的日式美學
你在引用莎士比亞的話
田阳县| 巴林右旗| 文山县| 巍山| 香港| 晋宁县| 禹州市| 化德县| 彝良县| 常熟市| 格尔木市| 彭泽县| 黑河市| 祁东县| 盐源县| 临泽县| 商南县| 汾阳市| 额尔古纳市| 开阳县| 富源县| 古蔺县| 安化县| 湘潭县| 金华市| 呼伦贝尔市| 辽源市| 教育| 兴山县| 通州区| 中山市| 四子王旗| 阿瓦提县| 丰都县| 大丰市| 永城市| 昭通市| 瓦房店市| 平湖市| 巴林左旗| 讷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