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許寶華的漢語方言研究及學術思想述略

2013-11-14 07:15余頌輝
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3年3期
關鍵詞:許先生寶華方言

余頌輝

(澳門科技大學通識教育部,澳門)

引 言

許寶華,男,1933年生于原南通縣四甲區(qū)(今海門市)。曾經(jīng)當過小學教員,1956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并留系任教。曾任復旦大學中文系副系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學位委員會委員,語言文學研究所副所長兼吳語研究室主任,1990年經(jīng)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評定為現(xiàn)代漢語專業(yè)博士生導師。20世紀80年代以來,先后擔任上海市語文學會副會長、會長,中國語言學會常務理事、中國音韻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語文現(xiàn)代化學會副會長,日本京都外國語大學客座教授,是享譽海內(nèi)外的漢語方言學家。

大學階段受業(yè)于張世祿、吳文祺、胡裕樹等語言學家。畢業(yè)時適逢國家推廣普通話高潮,他被派往北京,參加教育部和中國科學院舉辦的“普通話語音研究班”,得到丁聲樹、李榮等名師直接指導,回校后即投入到方言研究及方言區(qū)學習普通話的社會服務研究。在漢語方言學領域,許先生已耕耘50多年,他漢語方言研究為基礎,逐步拓展學術領域,在方言學、語音學、音韻學、漢語史、語言學史和辭書學等諸多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許多研究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他是新中國成立后新修訂《辭海》的編委兼語言文字分科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編委兼方言分支學科主編,為兩部大型辭書的編纂做了很多有意義的工作。這兩部書是海內(nèi)外語言文字工作者和語言學習者必備工具書。他與湯珍珠教授共同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六五”規(guī)劃語言學重點項目成果《上海市區(qū)方言志》先后榮獲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1994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yōu)秀成果獎二等獎(1995年)、復華教學科研獎勵基金科研獎(1996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yōu)秀成果獎三等獎(1999年)。他與宮田一郎主編的《漢語方言大詞典》從草創(chuàng)到出版凡12個寒暑,是海內(nèi)外第一部貫通古今南北,篇幅凡1700余萬字的大型漢語方言工具書,曾先后榮獲上海市和教育部頒發(fā)的人文社會科學優(yōu)秀著作一等獎。他是《現(xiàn)代漢語》教材(胡裕樹主編)及其配套教材的主要作者之一,與詹伯慧、李如龍先生合編的《漢語方言及方言調(diào)查》獲國家教委第三屆普通高校優(yōu)秀教材獎。

許先生不僅親身從事語言學研究,更重視教書育人,獎掖后學。先后開設了10余門專業(yè)課程,為我國語言學培養(yǎng)了許多高層次人才。許寶華先生曾多次赴境外進行學術交流,與國外學者合作研究。他是我國首批招收外籍漢語方言學博士生的導師,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及中外語言學科的發(fā)展做出了貢獻。

在長期的教學和科研生涯中,許先生不僅取得了厚實的學術成果,還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研究風格與學術理念,本文擬就許先生著述中體現(xiàn)的學術思想嘗試性地做一些解析。

一、方言調(diào)查實踐:以人為本,以口語為核心

語言學是實證科學,語言材料是語言學研究的立足之本,對語言事實的調(diào)查和發(fā)掘是方言學的學科生命之源。對于如何獲得語言材料,怎樣進行語言調(diào)查和研究,以及如何處理好不同層級方言之間的關系,在長期的方言調(diào)查研究中,許先生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準則和實踐路線。

(一)以人為本:從源頭做起,嚴把發(fā)音合作人的選擇關

方言調(diào)查的材料主要來源于發(fā)音合作人的配合,發(fā)音合作人知識水平、文化素質、社會閱歷、語言敏感度等方面的不同,往往會導致調(diào)查結果的差異,而語言學的研究又要盡量保證材料的客觀性和同質性,以避免后續(xù)研究中因材料的差異而衍生的悖離客觀事實的結論。在發(fā)音合作人的選擇上,許寶華先生很重視按照嚴格的科學標準,選定最為恰當?shù)陌l(fā)音合作人,從源頭上保證語言材料的同質性和研究結果的客觀性,同時他又很注意在對共時語言差異進行比較研究時,著重探討發(fā)音合作人的籍貫和生長經(jīng)歷等背景性因素,發(fā)掘潛藏在語言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次原因,這樣的原則貫徹他方言調(diào)查研究的始終。他在上世紀60年代初和80年代初先后與湯珍珠、湯志祥合作的《上海方音的內(nèi)部差異》、《上海方音的共時差異》中就鮮明地體現(xiàn)了這一治學理念,如談到上海方言內(nèi)部區(qū)分尖團音的問題時這樣表述:“部分老年人包括祖籍為原蘇州府地區(qū)的50歲以上的人保留尖團的區(qū)別,一部分在向不分尖團的方向過渡,過渡的方式各有不同”。在談到上海方言內(nèi)部是否區(qū)分?、□兩組韻母時說:“A派(按,分?、□)為本地籍和從原松江府遷來的少數(shù)老年上海人;B派為多數(shù)人,□音已完全失落”,等等。這看似簡單的只言片語,其背后蘊藏了作者的多少心血,限于篇幅,恕不盡舉。他在與弟子陶寰合編的《〈上海方言詞典〉引論》中專門提到了其選擇發(fā)音合作人的標準及對方言材料取舍的態(tài)度:“本詞典所記的語音以城區(qū)老派為準。詞匯則兼收老、中、青三派,必要時也酌收郊區(qū)的說法。如農(nóng)事方面的詞語,城區(qū)一般不很熟悉,我們補充了松江話的材料。但在注音上,我們一律折合成市區(qū)老派,經(jīng)發(fā)音人認可決定。發(fā)音合作人兩位:秦樹屏先生,1916年生,三代居住上??h城城隍廟附近,口音純正。齊惠芹小姐,記音時二十五歲,四代居住南市區(qū)。調(diào)查時我們也注意到;有些語音現(xiàn)象不太穩(wěn)定,尤其是較晚產(chǎn)生的詞,老派的連讀變調(diào)與中派調(diào)形較相似時,實際發(fā)音往往有改用中派調(diào)形的情況。對此我們據(jù)實記錄,未進行折合。”這種“苛責”的規(guī)矩和嚴謹?shù)膶W風,令學界嘆服。

眾所周知,許先生用力最勤的是上海方言研究,他和湯珍珠教授帶領弟子對上海方言開展了廣泛而持續(xù)深入的調(diào)查研究。細心人會發(fā)現(xiàn),他的關于上海方言的研究成果中,不同著述所載上海方言的音系不盡相同,這并非作者在整理音系時疏漏所致,而是在尊重客觀事實的基礎上做出的妥當處理。他不僅在論著的顯著位置標明不同材料的來源,更難能可貴的是,許先生亦致力總結工作,他在上世紀末比較了九部19世紀中葉以來上海方言的研究論著凡11種存在差異的上海方言音系情況,并盡可能考證了各種材料所記錄的不同的音系來源,在科學地進行上海方言的歷時和共時比較的同時,也提醒讀者注意異質材料的差異,希望后人在借鑒這些材料進行研究時得以避免出現(xiàn)一些舛誤。

(二)宏觀著眼,微觀著手:注重字詞基本調(diào)查,不斷發(fā)掘活態(tài)的話語

一般來說,調(diào)查記錄語言和方言的方法有二:一是根據(jù)事先設計的表格,采取一問一答的方式,先從字音(詞音)入手,依次調(diào)查記錄詞匯、語法,進而調(diào)查記錄長篇語料,漢語方言古今很有規(guī)律的傳承關系使得這種研究方法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nèi)相對有效地將取得語料的過程和語言研究的過程結合在一起,因而此法自高本漢以來得到了廣泛而普遍的采用,但隨之而來的漏記、誤記甚至因調(diào)查者引導不當而產(chǎn)生的舛誤亦多;另一種方法則是類似于人類學田野調(diào)查的方式,直接記錄自然的口語語料,特別是完整的句群和長篇會話,在此基礎上再歸納其語素,分析其音系,剝離出詞和短語,總結語法規(guī)律,這種研究方法符合描寫主義學派的操作守則,比較容易獲得更多、更深層次、更接近于真實狀態(tài)的鮮活語料,因而國外很多語言學家在調(diào)查印地安語言、非洲、南太平洋以及印度次大陸等地的各種語言時被普遍采用,有力地支撐了西方語言學的發(fā)展和世界語言學研究中心的轉移,但由于其“成本”較高,自20世紀上半葉被引入漢語研究中來以后,至今只在小范圍內(nèi)得以運用,而許先生正是這方面的闖將。

許寶華先生自60年代對上海方言進行田野調(diào)查時即注重從長篇語料中總結語言規(guī)律,整理歸納語言系統(tǒng),如他和湯珍珠先生當時整理的上海音系即選擇了以“上海人民廣播電臺滬語組播音員所說的上海話”為代表,這既有出于代表性的考慮,又有長期耳濡目染的因素。這種研究方法伴隨著許先生的學術生涯不斷到加強和改進,到主編《上海市區(qū)方言志》時,由游汝杰執(zhí)筆的語法部分這樣申明:本章“所描寫的材料采用本地普通市民未經(jīng)籌劃的自然語言,不采用事先經(jīng)過籌劃的廣播語言、演說語言、課堂語言或舞臺語言。”“我們收集自然口語的方法有兩種:一是隨聽隨記,二是用錄音機錄制。絕大部分材料是用第二種方式取得的。錄音是在說話人沒有意識到被錄音的情況下進行的?!薄拔覀兛偣蹭浫×巳鄠€小時的自然口語,包括三十六萬個以上的音節(jié)。”它們都是“不同年齡、職業(yè)、階層和性別的上海市區(qū)本地居民在不同場合使用的。其內(nèi)容相當廣泛,包括政治、經(jīng)濟、商業(yè)、文化、教育、工業(yè)、農(nóng)業(yè)、交通、家庭生活等等方面?!笨梢钥闯?,許先生此時的研究方法注重貫徹描寫語言學的基本原則,同時又包蘊了社會語言學的思想精髓,因而所取得的材料是科學、客觀、可信的。

正是因為對實際生活中口語材料的長期關注,浸淫于身邊的方言事實,許先生不斷積累語言材料,詞匯研究方面,在完成《上海市區(qū)方言志》后,又與原編寫班子不斷增補詞條,合作完成了《上海方言詞匯》,于1991年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他和陶寰合編的《上海方言詞典》是李榮先生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方言大詞典》的分卷本之一,從篇幅來看,其正文共396頁,居目前已出版的42冊分卷第六,僅次于《廣州方言詞典》(506頁)、《福州方言詞典》(440頁)、《廈門方言詞典》(440頁)、《揚州方言詞典》(409頁)和《徐州方言詞典》(406頁),遠超42冊分卷本的平均篇幅(332頁),直到今天,中國境內(nèi)這樣篇幅的方言詞典也仍屈指可數(shù),還需要指出的是,相較于前述幾部詞典的編纂者,許、陶二位學者并非上海本地人,方言學者在編纂非母語詞典時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完全得益于許先生扎實、踏實、充實的治學理念。學術工作需要積累,到2007年,許先生和錢乃榮、湯珍珠合編的《上海話大詞典》出版時,收詞已達 15,000余條,學無止境的治學精神在老一輩學者身上得到了體現(xiàn)。

(三)以點帶面,厚積薄發(fā)

許先生在現(xiàn)代漢語方言學主要研究重心是吳語,其中又以上海方言為重點,在他已出版的17部著作中,有6部是關于上海方言的;已發(fā)表的論文中,有關上海方言的研究占了很大比例。上海是中國經(jīng)濟的中心,自19世紀中葉開埠以來,不斷吸引外來人口前往定居,來源復雜而又居住相對集中,方言間的相互影響顯而易見。可以說,上海方言既是吳方言的新型代表,也是研究漢語交融過程的天然實驗體,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對上海方言的深入發(fā)掘和研究不僅有其社會意義,更有方言研究的典型性意義。普遍寓于特殊之中,對某一具體方言的深入研究不僅是在描寫該方言的特征,更是在比較中揭示整個漢語方言的共性。許先生正是因為長期潛心于上海方言的研究,由點滴積累開始,逐漸從必然達到自由,在深邃之中游刃有余,不僅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學術成果,更成就了其學術地位。上海方言的研究,貫穿許先生學術生涯的始終,長期細致深入地挖掘上海方言的特性,從靜態(tài)描寫到動態(tài)研究,方方面面的攻關必然帶來對整個漢語方言乃至漢藏語的思考。“博”與“?!痹谠S先生身上和諧共存,由專而博,由博返約,他的文章以小見大,往往能借助研究一兩個普通的問題,發(fā)掘其背后方法論的意義?!稘h語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問題》就是許先生在對以上海方言為代表的現(xiàn)代吳語持續(xù)研究了30年后,在比較漢語其他方言及漢藏親屬語言的基礎上的一篇重要文章,該文從文獻考證和歷史比較兩個方面,探討并提出了漢語方言研究本字考證的基本原則,他指出:“考求本字的基本方法是運用傳統(tǒng)小學中形、音、義相互推求的方法,要求所考本字同現(xiàn)代方言口語中有音無字的方言詞在音、義上的密合?!狈窖匝芯恐斜咀挚急娴漠敺衽c研究者的音韻學、文獻學功底有極大關系,“密合”一方面是要求研究者在考求本字時要切合歷史文獻的記載,另一方面也是提醒慎用“一聲之轉”,這種客觀忠實歷史文獻的態(tài)度本身就包含了對歷史文獻的正確解讀、分析和考辨,不對文獻進行長期深入研究并經(jīng)歷反復實踐是難以有這種科學思辨的。同時又提出:“漢語在發(fā)展過程中曾吸收不少別種語言中的詞語,對于一部分底層詞,就不能用傳統(tǒng)方法來考求本字,而必須用歷史比較法來解釋它的來源?!痹S先生在文章中以大量語言事實論證其學術主張,在大陸學界較早提倡在語言研究中將文獻考證與歷史比較相結合的研究方法,這類方法在不久以后得到廣泛推崇。

二、方言文獻的匯集和編纂

許先生是漢語方言學界較早提出并實踐將文獻與方言研究緊密結合的學者,他所提倡并利用的方言文獻,不僅包括傳世的歷史文獻,還有現(xiàn)代方言學者的研究成果,以及民間譜牒、方志、文學作品等,無所不包,其廣度和深度一般人確實難以企及。

(一)方志是研究方言史的重要資源

自趙元任等先生創(chuàng)立現(xiàn)代方言學以來,方言研究得到了飛速發(fā)展,成果也廣為世人所知。飲水思源,在進行方言共時研究的同時,還要考察方言的演變和發(fā)展,中國的歷史文獻浩如煙海,許先生不僅熟稔于方言的歷史比較研究,更致力于歷史文獻的考索。羅常培先生在1933年總結漢語方言研究史的時候,從方音史的角度提出傳世的音韻學文獻也可以考察歷史上的漢語方言情況,加上西洋傳教士所記錄的漢語方言材料和“揚雄《方言》一類的書”,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構成了人們考察漢語方言史的主要材料來源。上世紀80年代初,許先生回顧漢語方言的研究歷史時,在繼承前人的成果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見:“在概述漢語方言研究的情況時,還應當提到一種常被忽視的材料——地方志中的方言資料。據(jù)朱士嘉先生的《中國地方志綜錄》統(tǒng)計,現(xiàn)共有地方志7413種,計109143卷,其中清代編修的地方志,很多都有方言的專欄,參與編修地方志的不少是語文學家?!覀儚牡胤街镜姆窖圆糠?,可以窺見當時當?shù)胤窖缘膬?nèi)部派別和方言情況,了解具體方言的形成及其演變的若干情況,里面關于語源和本字的考證,也為詞源學和詞匯史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料?!痹?0世紀80年代以前的大陸學界,方志譜牒等民間材料常被視作“小道”,并未在傳統(tǒng)的語言研究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即使是在傳統(tǒng)古典文獻學領域也應用不足。許先生的提法源于其深厚的文獻基礎及廣泛的文獻考證實踐,隨后與弟子游汝杰一起,“搜尋并一一目驗上海地區(qū)的府志、州志、市志、廳志、縣志、鎮(zhèn)志、鄉(xiāng)志、村志共一百十九種,包括手稿本、傳抄本、木刻本、縮微膠卷、影印本、石印本和鉛印本”,考察了這些材料中所記載的上海地區(qū)明清時代方言的“歷史音韻”、“各土語的地理分布及其特點”、“上海話的較早源頭和上海地區(qū)權威土語形成的歷史過程”、“幾種造詞法”、“代詞系統(tǒng)”及“歷史詞匯”,豐富和補充了他以前的觀點。他將方志中的材料大致分為“可信可用的材料;讠為訛而不可信的材料;修纂者誤以為是訛誤的材料;需要經(jīng)過鑒別才能決定棄取的材料;需要加以修正才能采用的材料”等五類,提出“我們在利用方志的時候,必須小心謹慎,去蕪存精,考正訂訛”,從方法論的角度對如何利用文獻材料考察方言史進行了規(guī)范。當時,日本學者波多野太郎的《中國方志所錄方言匯編》剛被介紹進中國大陸,方言學界已嘆為觀止,而許先生這篇文章實際所參考的上海地區(qū)方志竟比上書所輯多35種,接近3倍。如今,方志譜牒之屬已成為文獻大宗,金石甲骨竹木等出土文獻也被廣泛用來考證方言的歷史演變,學者們在搜羅文獻、采銅于山的同時,還要對其進行有效的甄別、棄取、剪裁、分析、組合使用,許先生的上述理念和實踐方法,對漢語方言學理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

(二)方言文獻要貫通古今南北

漢語方言學的研究范疇甚廣,在調(diào)查現(xiàn)代語言事實的同時也要關注前人及時賢的已有成果,在繼承和發(fā)展的基礎上,以期持續(xù)創(chuàng)新并永葆青春。中國歷史悠久,傳世文獻浩瀚如海,當世文獻亦無數(shù),研究者限于主客觀條件,并不能盡讀前人豐贍的成果,也難以遍覽時賢著述,這也就造成了很多遺憾及不足。許先生非常重視方言文獻的發(fā)掘,高度肯定其學術價值,也深知汲取他人營養(yǎng)對于方言研究是何等重要。為“滿足一般讀者和各學科專業(yè)人員參閱、查考古今漢語方言詞匯的需要”,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他和日本漢學家宮田一郎一起組織50多位學者,制作卡片60余萬張,利用5年的時間編纂完成了中國第一部貫通古今、綜合南北的大型方言工具書——《漢語方言大詞典》。曾有人戲言“要懲罰一個人,莫過于讓他去編詞典”,辭書編纂之難,常令語言學家咋舌。許先生曾主持多部辭書的語言文字學和方言學編纂工作,對辭書學有獨到見解,“《大詞典》是一部查考型的專科性質的大型辭書,在收詞方面應古今南北兼收,具有完備性?!瑫r,《大詞典》也注意跟規(guī)范型的以收錄共同語詞語為主要任務的漢語詞典的分工,不收已經(jīng)沒有方言色彩的普通話詞語?!陛^之于通用性語文辭書,要達到以上目標,編纂者不僅需要有窮盡搜羅文獻的能力,還需要有極強的材料甄別和處理能力,他領導的項目組成員在充分利用館藏資料和自身的藏書資料外,還向全國漢語方言學界發(fā)信聯(lián)系,征求漢語方言研究的未刊稿,使讀者得以了解許多前人未公開發(fā)表的方言研究材料,這其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漢語方言學界同仁互諒互助,精誠協(xié)作的傳統(tǒng)至今傳為美談;另一方面,他為《漢語方言大詞典》確立的5條收詞原則,貫徹了“方言詞典要姓方”的編輯方針。這部工具書收錄“詞目21萬余條,引用數(shù)十萬個口語例證和文獻書證,涉及古今語言文字類文獻資料一千余種,其他各類文獻資料如詩文、詞曲、戲文、筆記、小說、野史等近三千種。”是漢語方言的集大成工具書,也是國內(nèi)外語言學者案頭工具書之一,收錄的古今語料也為人文社會歷史相關學科深入研究某些具體問題提供線索,蘊涵的學術文化價值不言而喻。

三、方言學研究要服務社會生活

學術研究的目的在于創(chuàng)造價值,除學術價值之外,尚有其社會價值,漢語方言學尤其如此。許先生曾指出,現(xiàn)代漢語方言研究要“有助于貫徹國家三大語文政策”、“有助于提高漢語史和漢藏語系比較語言學的研究水平”、“有助于發(fā)展普通語言學理論”、“有助于漢語史、文化史和其他學科的研究”、“有助于培養(yǎng)語言學工作者”,這些方面他都親力為之。自青年時代起就致力于將方言研究與應用結合起來,為配合國家推廣普通話運動,編寫了《上海人學習普通話手冊》(1958)、《海門人學習普通話手冊》(1959),在調(diào)查方言的基礎上,歸納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規(guī)律,促進了當時社會語文生活的發(fā)展。另一方面,作為主要編寫人之一,他和范可育先生一起承擔了胡裕樹先生主編的高校文科教材《現(xiàn)代漢語》(1962)語音部分及相關資料的編寫工作,如今國內(nèi)許多語言學研究人員正是在大學中文系“現(xiàn)代漢語語音”課堂上開始了人生第一次語言學系統(tǒng)知識的學習。胡裕樹先生主編的《現(xiàn)代漢語》至今被許多高校采用,數(shù)年前印數(shù)已逾100萬冊。許先生利用在大學教授“語音學”等專業(yè)課程的機會,將方言學知識與這些課程內(nèi)容結合起來,使整個課堂生動、活潑。他與顏逸明等先生編寫的《漢語拼音廣播講座》(1977)、與湯珍珠先生合著的《語音》(1981)無不折射出對方言學知識和漢語方言現(xiàn)象的深度考察,從這些普及性著作中可以了解作者讓漢語方言知識為社會現(xiàn)實需要——大力推廣普通話服務的學術思路。

結 語

以上簡要梳理了許寶華先生在漢語方言學的研究及相關學術思想和理念,難免掛一漏萬。從學術視野來看,許先生的方言學研究既有高瞻遠矚的廣度,又包含精雕細作的深度。表面看來,涉獵的領域不算太多,但仔細研讀其著作,可以發(fā)見其中厚實的文史基礎。由方言調(diào)查入手,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文獻資料和口語材料相結合、現(xiàn)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相結合、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治學道路和治學方法”,成就令人矚目。如今他雖已年屆耄耋,但依然關心漢語方言學的建設和發(fā)展,孜孜矻矻地從事漢語方言研究工作,他的治學理念將影響方言后學在立足發(fā)掘身邊語言現(xiàn)象的基礎上融會貫通、探索和創(chuàng)新。

[1]許寶華,湯珍珠,湯志祥.上海方言的共時差異[C]∥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407-420.

[2]許寶華,陶寰.《上海方言詞典》引論[J].方言,1995,(4).

[3]許寶華.上海地區(qū)方言的入聲及其演變[C]∥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中華書局,2006:442-453.

[4]許寶華,湯珍珠.上海方音的內(nèi)部差異[C]∥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382-406.

[5]許寶華,等.上海市區(qū)方言志[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

[6]許寶華,陶寰.上海方言詞典[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7.

[7]錢乃榮,許寶華,湯珍珠.上海話大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7.

[8]許寶華.漢語方言研究中的考本字問題[C]∥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186-198.

[9]羅常培.漢語方音研究小史[C]∥羅常培語言學論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2004:163 -184.

[10]許寶華,湯珍珠.略說漢語方言研究的歷史發(fā)展[J].語文研究,1982,(2).

[11]許寶華,游汝杰.方志所見上海方言初探[C]∥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吳語研究室編.吳語論叢.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8:184-192.

[12]許寶華.《漢語方言大詞典》編后[M]∥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542-549.

[13]許寶華.《漢語方言大詞典》編纂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M]∥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524-541.

[14]許寶華.試論研究現(xiàn)代漢語方言的意義[M]∥許寶華漢語研究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6:132-147.

[15]陶?。┦可鷮熢S寶華教授[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3).

猜你喜歡
許先生寶華方言
開在心里的花
方言文化在初中生物學教學中的滲透
試析陜西方言中的[]與大同方言中的
攀爬的姿態(tài)
有一個講方言很重的老師是種什么體驗?
許先生,謝謝你的扒雞
寶華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寶華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
寶華海運股份有限公司船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