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健 薛 明
(1.沈陽市委黨校圖書館 遼寧 沈陽 110036;2.遼寧省圖書館 遼寧 沈陽 110015)
創(chuàng)刊于上世紀70年代末的《圖書館建設》雜志,其原名為《黑龍江圖書館》,是由黑龍江省圖書館學會和黑龍江省圖書館主辦,融理論性與實踐性為一體、學術性與實用性相兼顧的圖書情報學專業(yè)刊物。經過30余年的努力和沉積,形成了與時俱進、求實創(chuàng)新的學術風格,并多次入選全國中文核心期刊、CSSCI來源期刊、中國圖書館學優(yōu)秀期刊,為我國圖書情報事業(yè)的繁榮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從圖書情報學實踐的角度,利用文獻計量學的方法對期刊進行定期的回顧,對科學工作者從事學術研究和期刊的未來發(fā)展具有雙重的意義。為此,國內的一些相關學者張素杰、王芳、徐寧、王寶英、馬愛芳、王知津、張延濤等分別從載文量、作者、引文、price指數、影響因子、即年指標等文獻指標方面對該刊進行了深入細致的研究,并通過統(tǒng)計圖表來表達該刊的一些特點[1-4]。誠然,上述研究的學術價值勿庸置疑,但仍屬于傳統(tǒng)文獻計量學的范式,存在不能直觀生動地揭示刊物內在知識結構變化的缺憾。本文則另辟蹊徑,借助知識圖譜這一科學計量的有力工具,綜合使用多種知識圖譜工具軟件,來全面的分析和解讀該刊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特征。
本文繪制知識圖譜的數據來源于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數據庫(CSSCI)。限定的檢索條件為“期刊=圖書館建設”和“時間=2008-2011”,共檢索到相關文獻1 506篇。其 中,2008年 刊 載 文 獻406篇、2009年388篇、2010年378篇、2011年334篇,年均載文量約為377篇。將這些文獻的題錄和引文信息下載并保存為純文本文件,以此作為本文的數據分析樣本。
近幾年來,科學知識圖譜以其理論上的綜合化、方法上的可視化、描繪上的形象化等諸多特征,獲得迅猛的發(fā)展,目前已成為分析學科領域前沿發(fā)展狀態(tài)和規(guī)律的有效手段與有力工具[5]。知識圖譜是顯示知識發(fā)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系列圖形,用可視化技術描述知識資源及其載體,繪制、挖掘、分析、顯示知識及它們之間的相互聯系[6]。它綜合應用了數學、圖論、信息技術等理論與方法,并結合引文分析、共現分析、社會網絡分析等理論,形象地展示某一領域研究的全貌,從而為科研人員把握研究趨勢、發(fā)掘研究熱點和前沿等提供有益的參考[7]。
本文擬使用的NetDraw[8]、Citespace[9]、VOSview-er[10]均為國外開發(fā)的影響力較大的知識圖譜分析工具。其中,NetDraw 是一種用于復雜網絡可視化的大型社會網絡分析軟件,本文利用它繪制作者合著、機構合作和期刊共被引知識圖譜;陳超美博士開發(fā)的Citespace在引文可視化等方面提供了較強的分析功能,本文通過它進行引文分析;VOSviewer是由荷蘭萊頓大學科研人員開發(fā)的知識圖譜軟件,它在圖譜展示、聚類技術等方面有其獨特優(yōu)勢,本文擬用它來探尋該刊學術研究的熱點和前沿。
作者合著是作者科學研究合作的重要表現形式。通過分析期刊作者合著情況,可以了解刊物的核心作者及其科學研究成果的科研組織形式,厘清科學研究當中的知識互動關系。四年中共有1 718位作者發(fā)文,其中發(fā)表4篇以上論文的作者共有29位,這些多產作者對引領和支撐本刊的持續(xù)發(fā)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圖1是利用NetDraw 軟件繪制出的作者合著知識圖譜。圖中節(jié)點的大小對應每位作者的發(fā)文量,即括弧中的數值;節(jié)點間連線的粗細反映了作者間合作關系的強弱。
在圖譜中,高產作者的分布按其發(fā)文量從高到低的順序排列,呈現出明顯的“金字塔”結構。其中,中國科學院的孫坦、北京師范大學的黃國彬、華南師范大學的鄭永田分別以28篇、20篇、9篇的發(fā)文量位列三甲。從圖中可以看到該刊擁有一支規(guī)模較大的核心學術團體,它是以孫坦與黃國彬為核心,由學者姜曉曦、周靜怡、蔡迎春、黃飛燕、金瑛、陶俊、余倩等組成的學術合作團隊。此外,黑龍江大學的蔣永福、國家圖書館的李春明和張煒、燕山大學的鄂麗君等也是圖譜中的重要節(jié)點,他們都與多位學者發(fā)生了科研合作。筆者研究發(fā)現該刊在這四年中作者的合著率及合作度呈現逐年上升趨勢,說明合作意識正在逐漸增強。
圖1 作者合著知識圖譜
科研合作是實現科技資源最佳配置的有效途徑,將極大地提高科研生產力和科研生產率。與前面的作者合著一樣,跨機構的合作同樣是科研合作的重要表現形式。該刊四年中共計有713家學術機構發(fā)表文章,說明該刊收錄范圍較廣。其中,發(fā)文7篇以上的核心機構36家,累計發(fā)文511篇,約占全部發(fā)文的34%,說明這些核心機構為刊物的成長和發(fā)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圖2是利用NetDraw 軟件繪制出的機構合作知識圖譜。其中,節(jié)點的大小與機構的發(fā)文量即括弧中的數值相對應,節(jié)點間連線的粗細代表機構間合作關系的密切程度。圖譜中清晰地反映出發(fā)文7篇以上的核心機構及其合作關系。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機構分別是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發(fā)文71篇)、國家圖書館(59篇)、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38篇)。從圖中可以看出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和北京師范大學管理學院三家機構之間的連線較粗,說明其合作關系比較緊密。同時,以這三家機構為核心,包括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清華大學圖書館、上海師范大學圖書館、上海圖書館、華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圖書館共9家機構形成了該刊機構科研合作中的一個小世界網絡。由此看來,該刊作者間的科研合作多產生于同一學術機構中,跨機構、跨地域甚至跨學科領域的科研合作有待于加強。
圖2 機構合作知識圖譜
期刊共被引分析是指通過選擇高共被引期刊,借助一定的算法建立期刊間學術聯系的一種文獻計量學方法。利用NetDraw 軟件繪制期刊共被引知識圖譜(見圖3),可以了解該刊的引文環(huán)境以及與其他期刊之間知識流動的關系。
四年中,該刊共計引用了近2000種學術期刊、報紙和書籍文獻,引用范圍非常廣泛。圖譜中反映了被引頻次30次以上的高共被引期刊及它們之間的共現關系,其中的節(jié)點按照期刊的被引頻次由高到低的順序沿順時針方向排列??梢钥闯?,這33種高共被引期刊全是中外圖書情報專業(yè)影響力較大的學術期刊。其中,排名前三位的分別是《圖書館建設》被引511次、《圖書情報工作》307次、《中國圖書館學報》267次。該刊的自引率最高,說明其載文相對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在同類專業(yè)學術期刊中居于領先,是圖書情報領域研究者重要的參考期刊。研究中發(fā)現排名前50位的被引期刊中外文期刊共8種,分 別 為《Information Processing and Management》被引38次、《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ianship》31次、《Library Hi Tech》21次、《Serials Review》20次、《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7次、《Journal of Documentation》17次、《Library Trends》15次、《Library Journal》14次,說明該刊與外文期刊之間的知識交流與互動較好。事實上,該刊對外文期刊和網絡電子資源的引用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這說明該刊的引文環(huán)境在近幾年有了較大的提升。
圖3 期刊共被引知識圖譜
文獻共被引分析是反應兩篇文獻之間關系的一種文獻計量學方法,是引文分析理論的重要內容。兩篇文獻之間的關系可以通過它們同時被其他文獻引用的頻次來表達,被引頻次越高,表明關系越密切,也意味著這兩篇文獻的學科背景越相似。用文獻共被引分析研究學科演進及變化的理論始于20世紀70年代,是由美國科學計量學家亨利·斯莫(Henry small)于1973年提出的[11],通過文獻共被引知識圖譜,能夠發(fā)現研究前沿的知識來源與知識基礎,以及某一具體研究領域的交叉聯系與演變。
圖4 是利用CiteSpace軟件繪制的《圖書館建設》文獻共被引知識圖譜,圖中節(jié)點的大小與其被引頻次呈正比,節(jié)點之間的連線表示這兩篇文獻同時被其他文獻引用過。四年中,該刊共計引用文獻7040條。在共被引文獻中排名前十位的分別是《中國圖書館分類法》(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1999)被引23次、《圖書館學五定律》(阮岡納贊,1988)17次、《公共圖書館精神的時代辯護》(范并思,2004,中國圖書館學報)12次、《維護知識自由:圖書館職業(yè)的核心價值》(蔣永福,2003,圖書館)10次、《中國文獻編目規(guī)則》(國家圖書館《中國文獻編目規(guī)則》修訂組,2005)9次、《圖書館學導論》(于良芝,2003)8次、《論圖書館制度——制度圖書館學若干概念辨析》(蔣永福,2005,中國圖書館學報)8次、《圖書館數字參考咨詢服務研究》(初景利,2004)8次、《建設一個信息公平與信息保障的制度——紀念中國近代圖書館百年》(范并思,2004,圖書館)7次、《西方圖書館史》(楊威理,1988)7次。研究發(fā)現高頻共被引文獻的作者中絕大多數為圖書情報學領域知名的專家學者,他們處于學科發(fā)展的前沿,引領和帶動了該刊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筆者還發(fā)現在高頻共被引文獻中圖書文獻所占比例約50%,這說明圖書館學基礎理論教程、圖書館業(yè)務標準和規(guī)范以及本專業(yè)經典學術著作是構成該刊的重要知識來源。此外,公共圖書館精神、圖書館權利與制度、公共圖書館服務體系、圖書館法制建設、政府信息公開等方面的優(yōu)秀學術論文同樣是構成該刊的重要知識基礎。
圖4 文獻共被引知識圖譜
關鍵詞共現分析是一種基于文獻內容特征進行分析的方法,分析的是計量單元內關鍵詞共同出現的頻率及關系,從而揭示某一學科領域內在的知識結構演變狀況、研究熱點以及科學研究的前沿,其所依據的基本理論為文獻計量學中的齊普夫定律。關鍵詞是學術論文的核心與精髓,是對論文主題的高度概括和凝練,通過繪制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可以進一步明晰該刊的熱點研究領域。圖5是利用VOSviewer軟件繪制出的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圖中節(jié)點的大小反映了關鍵詞詞頻的高低,顏色相同的節(jié)點同屬一個聚類;節(jié)點間連線表示這兩個關鍵詞共同出現過,當鼠標放在線條上時,能夠顯示該線條所連接的兩個節(jié)點以及共現頻次。實際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可以通過放大圖譜全面的展示局部區(qū)域。
在總計3 066個關鍵詞中共現頻次3次以上的為275個,排名前十位的關鍵詞分別是圖書館(181次)、高校圖書館(176次)、公共圖書館(144次)、圖書館服務(45次)、中國圖書館分類法(38次)、圖書館建設(29次)、圖書館學(26次)、數字圖書館(25次)、資源共享(23次)、信息服務(22次)。通過對圖譜中形成的聚類進行分析和歸納,筆者發(fā)現該刊近四年來學術研究的熱點主要集中在以下八個方面:(1)圖書館管理與服務。它是該刊四年來中心性最強的研究熱點,由此可以看出圖書情報領域對其的重視程度,與之密切相關的熱點研究包括圖書館建設、圖書館治理、制度創(chuàng)新、服務質量、服務模式、評價指標、圖書館服務體系等。(2)圖書館學基礎理論研究。做為早期的研究熱點,在經歷了一段低迷期后,近幾年研究熱度有所回升。該熱點領域主要是對圖書館學理論與方法、學科建設、圖書館發(fā)展史、圖書館立法等方面的研究,與其最相關的熱點是情報學研究,由此看來圖書情報一體化思想在該刊的學術研究中由來已久。(3)數字圖書館。它也是該刊四年來中心度較高的研究熱點,與之密切相關的熱點研究包括資源建設、數字館藏、數據庫、元數據、版權保護、個性化服務等。(4)各類型圖書館研究。它同樣是該刊的重點研究領域,熱點內容涵蓋了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聯合圖書館、基層圖書館、社區(qū)圖書館、農家書屋等諸多方面。(5)信息服務。它是該刊持續(xù)性較強的熱點研究領域,相關熱點由信息資源、信息組織、信息檢索向資源開發(fā)、信息資源共享、學習共享空間等熱點轉移。(6)讀者與館員。讀者和館員是構成圖書館的基本要素,他們一直是該刊持續(xù)性較強的熱點研究領域。相關研究包括讀者服務、用戶研究、信息素養(yǎng)、館員素質、職業(yè)道德、繼續(xù)教育等等。(7)分類與編目。對圖書館業(yè)務工作實踐的探究同樣是該刊持續(xù)性較強的熱點研究領域。相關研究包括圖書采訪、中國圖書館分類法、類目設置、分類標引、圖書編目、規(guī)范控制、業(yè)務外包等等。(8)其他方面。除上述幾方面以外,圖書館精神、讀者權利、政府信息公開、云計算、本體、圖書館2.0等也是圖譜中的重要節(jié)點,同樣代表了該刊學術研究的熱點和前沿。
圖5 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
本文以文獻計量學中的共詞分析和共引分析為理論基礎,以知識圖譜這一全新的視角對《圖書館建設》的知識結構和知識特征進行了全景掃描。通過繪制作者、機構、期刊、關鍵詞和引文知識圖譜,對四年來支撐該刊發(fā)展的核心作者、核心學術機構、核心期刊群進行了分析并對該刊的研究熱點和知識來源進行了系統(tǒng)的歸納和總結。通過前面分析筆者認為《圖書館建設》始終以圖書館學前沿課題為導向,密切關注圖書館事業(yè)發(fā)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已經成為業(yè)界創(chuàng)新意識最強的學術期刊之一。以科學知識圖譜這一研究方法對期刊進行分析和評價是筆者的一個全新嘗試,鮮有成形的經驗和模式可供借鑒。因此,對圖譜的分析和解讀難免有不當之處,敬請各位同行指正。
[1]張素杰,王芳.《中國引文數據庫》對《圖書館建設》引文和被引情況的綜合評價[J].圖書館建設,2008,(4):15-19.
[2]徐寧.《圖書館建設》2004-2005年載文、作者及引文統(tǒng)計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6,(4):147-149.
[3]王寶英,馬愛芳.《圖書館建設》1990-2004年統(tǒng)計與分析[J].圖書館建設,2005,(3):109-110.
[4]王知津,張延濤.《圖書館建設》1999年-2002年被引分析研究[J].圖書館建設,2004,(6):82-86.
[5]秦長江,侯漢清.知識圖譜——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的新領域[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9,(1):30-37.
[6]Richard M.Shiffrin,Katy Borner.Mapping knowledge domains[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04,(4):5183-5185.
[7]宗乾進,袁勤儉,沈洪洲.2001-2010年我國圖書館學研究知識圖譜——基于知識圖譜的當代學科發(fā)展動向研究[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2,(2):84-91
[8]Petrou,Anastasis D.UCINET 5.0,version 1.00/KrackPlot 3.0,version 2.0[J].Library Quarterly,2001,(4):285-289.
[9]Chen,C.CiteSpaceII:Detecting and visualizing emerging trends and transient patterns in scientific literature[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6,(3):359-377.
[10]van Eck NJ,Waltman L,Dekker R,etal.A comparison of two techniques for bibliometric mapping: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VO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0,(12):2405-2416.
[11]Small,H.Co-citation in the Scientific Literature:A New Measu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Documents[J].Journal of American Society for Information Science,1973,(24):265-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