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永輝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獲得幸福體驗,幫助學生生成幸福能力,提升學生的幸福感。這種“教育,為了人的幸?!钡乃枷?,與哲學教學的要義不謀而合。眾所周知,哲學是智慧之學、愛智之學,哲學是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藝術。高中哲學課作為一種顯性的德育課程,除了傳授知識、釋疑解惑外,還擔負著較強的價值教育功能,對學生精神面貌的優(yōu)化、整體素質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下面以《生活與哲學》第十二課第三框“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為例,淺談哲學課堂如何提升學生的幸福感。
一、在課題導入中開啟幸福
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具有激發(fā)興趣、溝通感情、導明方向等功能。魏書生老師說:“好的導入像磁鐵,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聚攏起來,好的導入又是思想的電光石火,能給學生以啟迪,催人奮進?!睂胄抡n是否精巧、有趣,直接關系到教學效果的好壞。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非常注重導入的環(huán)節(jié)設計。
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教學中,筆者是這樣設計導入的:“同學們,今天,我要和同學們一起探討一個重要的人生話題,那就是‘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我們首先欣賞一段中央電視臺正在熱播的公益廣告歌曲《好人就是你我,好人就在身邊》,看的過程中留意有哪些讓你感動的人和事?你知道南通有這樣的好人、最美人物嗎?這些好人、“最美人物”們,好在哪里?美在什么地方?”這樣的開頭,一下子牢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們在欣賞完歌星譚晶主唱的公益歌曲后,七嘴八舌地歸納視頻中“好人好事”,還如數(shù)家珍般“數(shù)落”發(fā)生在南通大地上的好人、最美人物:顛覆傳統(tǒng)富二代形象的周江疆、通州最美奶奶宋英、南通最美教師周福如等等。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同學們自然地明白了一個道理:在這個眼花繚亂的物質時代,有人為權與錢不惜挑戰(zhàn)道德底線,“拼爹”、“躲貓貓”、“地溝油”、“蘿卜招聘”讓人心寒。但值得欣慰的是,“最美”稱號如雨后春筍,“最美”之風遍地盡吹,感動并帶動更多的人向“最美”看齊,形成健康向上的社會姿態(tài)。我們和“最美人物”們生活在一個年代,我們是幸福的。
當然,哲學課導入方式可以是豐富多彩的,教師要勤思、勤學、勤想,依據(jù)教材特點,根據(jù)自身的習慣、愛好、特長,選擇適合自己、適應學生的導入方法,或巧設情境,或設置懸念,或講解故事等等,充分利用課堂這個小天地,引導學生進入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在課題導入中找尋幸福。
二、在師生互動中經(jīng)歷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上課并不像把預先量好、裁好的衣服紙樣擺到布上去,問題的工作實質在于,我們的工作對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著千奇百怪思維的兒童?!苯虒W過程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師生之間的關系。教學是教師有情感、有智慧地教和學生有感情、有思維地學的統(tǒng)一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如果只是照本宣科或是簡單滿足于知識點的條分縷析,這樣的教學,就算是完成了教學計劃,學生的學習也完全沒有幸??裳?。因此,教師要努力營造民主、平等、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師生要在課堂中共同成長,共同經(jīng)歷幸福、體驗幸福。
《生活與哲學》的教學對象是高二年級學生,在心理、思維上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求知探究能力,對感興趣的社會熱點問題善于合作探究、勇于思索、樂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在認知結構上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對于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惡、丑的標準有了自己的判斷,所以不應該只大量灌輸和拓展較多的空洞理論,應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借助感人的生活素材和熟悉的生活案例來啟發(fā)學生,讓學生自己在社會生活中體悟“人生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讓每一位學生獲得充分的、自由的、多元的、和諧的發(fā)展。
在“價值的創(chuàng)造與實現(xiàn)”教學中,筆者從生活、實踐出發(fā),以探究性活動為主導,通過情景導入、案例分析等方式,恰當運用指導—自學、討論—交流、引導—探究、體悟等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中體驗生活。例如,針對教材中“努力著的人是幸福的”、“努力奉獻著的人是幸福的”等抽象觀點,筆者沒有簡單地劃重點,而是采用啟發(fā)式教學,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問學生“你幸福嗎?請與大家分享你幸福的時刻”。大多數(shù)同學果然“中招”,大談特談父母、朋友對自己的關愛,這就是他們眼中的“幸?!薄9P者話鋒一轉,“質疑”學生:“這就是幸福嗎?難道幸福僅僅是你從別人那兒得到嗎?”學生恍然大悟,明白了“愛我們的家人,愛我們的朋友,愛我們的事業(yè),愛我們的祖國,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擁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徑”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通過師生之間各種形式的有效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調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提升學生的學習愉悅感、成就感,從而盡力幸福、體驗幸福。
三、在智慧評價中享受幸福
課堂評價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激勵學生的學習和改進教師的教學。如果課堂評價運用得好,它對于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思維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每個學生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運用個性化、靈活化、多樣化的評價語言,尊重他們追求進步與發(fā)展的權力?;谡軐W課本身的特點,很多學生對哲學課的學習具有畏懼心理,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性不強。作為教師,應該耐心傾聽課堂上的每一個聲音,順應學生的需求,及時捕捉稍縱即逝的智慧火花,巧妙引導,用好自己的評價語,讓課堂生成更多精彩,讓學生更多地收獲幸福、享受幸福。
總之,哲學課堂教學是一個求真、求善、求美的過程,我們每一個高中政治教師有義務、有責任用嶄新的理念、飽滿的激情、無窮的智慧去構建幸福課堂,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求知的幸福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