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特殊教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典型案例研究——以南昌市啟音學校為例

2013-10-11 05:10:22洪如霞劉明清王小輝
職教論壇 2013年2期
關鍵詞:南昌市信息化信息技術

□洪如霞 劉明清 王小輝

教育部在2005年頒布的 《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中指出,信息技術是指能夠支持信息的獲取、傳遞、加工、存儲和呈現(xiàn)的一類技術。其中,應用在教育領域中的信息技術主要包括電子音像技術、衛(wèi)星電視廣播技術、多媒體計算機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網絡通信技術、仿真技術和虛擬現(xiàn)實技術等[1]。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是開放、共享、交互、協(xié)作,它徹底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和學習特征,是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特征。國內對教育信息化的研究由來已久,其中普通教育信息化建設是研究的主要領域,相對來講,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研究較少。在中國知網(cnki)輸入“教育信息化”可以找到近萬條研究信息,而輸入“特殊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則只有不到一百條信息。由此可見,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是一個急需關注的領域。由于教育對象的差異,普通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在理念和內容上都有區(qū)別。如何針對殘疾孩子的身心特征和教育需求進行學校的信息化建設是特殊教育學校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本研究通過對南昌市啟音學校信息化建設狀況的深入分析與思考,為特殊教育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途徑提供了一個可供參考的案例。

一、案例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現(xiàn)狀

南昌市啟音學校位于江西省南昌市高新區(qū),是江西省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單一聾校,學校從事小學到高中階段教育。學校占地25畝、學生268人、教師54人。教師當中有研究生1人,本科學歷30人,大專學歷17人。教師中高級教師14人,中學一級教師19人,初級21人。教師中50歲以上10人,40-50歲15人,30—40歲10人,30歲以下9人。

學校擁有普通教室26間,其中多媒體教室16間,占總數(shù)的62%,此外還有學生機房3間,共學生機60臺、其中兩個機房設備是全新的;機房內部有局域網、可直接連上因特網。學校所有教師均有自己的專用電腦,能自己制作教學課件并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的教師占教師總數(shù)的90%。

南昌市啟音學校是國家特殊教育醫(yī)教結合試點校,擁有基于計算機操作平臺的各種言語和語言類康復器材,比如語音評估與訓練儀、構音測量與訓練儀、啟音博士—聽覺康復訓練儀、實時言語測量儀、聽力計、測聽儀等。學校信息化教學和實驗設備總價值約500多萬元。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南昌市啟音學校已經走在江西省特殊教育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的最前列。

二、案例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經驗

經過對南昌市啟音學校相關領導和老師的訪談,并對其信息化建設現(xiàn)狀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者總結出該校信息化建設的相關經驗如下:

表1 南昌市啟音學校信息技術資源的擁有與使用情況(截止2011年數(shù)據)

(一)信息化建設的教師因素

教育信息化建設有兩個核心要素,一個是信息化設備,即硬件因素,另一個是對設備的使用,及軟件因素。隨著中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大大增加,中國特殊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條件極大改善。大多數(shù)的學校都購有計算機、投影等多媒體教學設備,但是,如何最大程度地發(fā)揮信息化設備的教學和科研功能是許多學校需要解決的問題。有些學校設備雖先進,但是用的少,許多教師甚至連課件都不會制作,電腦只是用來偶爾打打字,上上網,設備的使用始終處于初級階段,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始終無法提升。因此,如何提高教師對信息化設備的使用能力是關鍵。

南昌市啟音學校聘請了一位專門的信息技術教育教師,學校每年都會組織兩次全校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培訓,培訓人員為計算機專業(yè)教師,培訓內容包括計算機的基本使用、課件制作、信息資源的搜索以及遠程教育資源的獲取等,提高教師的計算機使用水平以及通過網絡進行自我學習的能力。同時不定期的開展多媒體教學競賽和課件評比等活動,提高教師參與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熱情。鼓勵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將對信息化設備的使用能力作為考核教師基本功的重要內容,并通過各種教學研討等活動挖掘信息化設備的功能,這些措施確保了學校信息化建設的速度與質量。

(二)信息化建設的硬件保障

硬件在教育信息化建設的過程中是最基礎的支持。教育信息由輸入轉換為相應的輸出,遠程教育的實施以及教育信息的存儲和共享等等都需要硬件設施的支持。教師在教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的作用需要以計算機、因特網、投影儀等硬件因素為前提。教育的信息化建設需要確保資金的投入。許多學校對信息化建設不夠重視,導致學校信息化設備缺乏或老化,有的學校甚至全校只有兩三臺電腦,教室沒有一間配備了多媒體。

南昌市啟音學校2009年投入80余萬元建設新校區(qū)的局域網、電視、電話、監(jiān)控等設施;實現(xiàn)了每個教室和每個辦公室都通因特網。近幾年投入近300萬更新和添置了現(xiàn)代化的語訓設備,使聽障學生的語言訓練改變了傳統(tǒng)的訓練方式,學生的語言訓練沖診斷到訓練再到效果的評估都用上了信息化電子設備,評估和訓練更加科學嚴謹。現(xiàn)在學校辦公基本實現(xiàn)信息化管理。學校先后添置了人事管理軟件、財務管理管理軟件、資產管理軟件、搭建了局域網管理平臺。為了使學校能在課堂上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教學、學校在2011年先后在各個教室添置了多媒體教學儀器。學校對硬件設備的投入,使學校得信息化建設的有了物質保障。

(三)學校管理的信息化

2002年9月教育部正式頒布了 《教育管理信息化標準》中的第一個部分“學校管理信息標準”。標準的頒布極大地促進了全國各級學校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建設。國家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中明確提出要加快學校管理信息化進程。建立電子校務平臺,加強教學質量監(jiān)控,推動學校管理規(guī)范化與校務公開,支持學校服務與管理流程優(yōu)化與再造,提升管理效率與決策水平,提高辦學效益,支撐現(xiàn)代學校制度建設。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學校服務師生的能力和水平[2]。

南昌市啟音學校先后添置了人事管理軟件、財務管理管理軟件、資產管理軟件、并搭建了局域網管理平臺,基本實現(xiàn)了學校管理的信息化、現(xiàn)代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使得信息的保存,提取和共享變得方便快捷,極大地提高了學校的管理效率。此外,學校正在籌劃建立每個學生的電子檔案,將學生的基本信息、教育目標、學習成績、學校表現(xiàn)等信息納入電子檔案,教師可以根據電子檔案迅速地了解學生的情況。

(四)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

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是否有效,并不在于運用了多么先進的技術,或者一節(jié)課中使用了多長時間的技術,而在于是否在恰當?shù)慕虒W環(huán)節(jié)使用,使學生完成某些用其他方法難以做到的事,在高水平完成既定課程教學目標的同時,獲取信息技術技能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能[3]。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有機整合模式的多樣性若能恰當?shù)貞枚嗝襟w輔助教學就能夠加大課堂信息量,可化抽象思維為形象思維,化復雜思維為簡單的思維,化立體思維為平面思維。并且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樂于參與整個教學過程,提高課堂學習效率聽障兒童由于聽力的損失,學習以視覺為主[4]。在語文課中,教師在使用手語教學時很難表達清楚相關概念,比如“偉大”“巍峨”“宇宙”等等。聽障學生在學習類似抽象概念的時候往往難以理解。此時,通過多媒體播放一個情景或者一個小故事將有效地幫助他們理解這些詞語。

南昌市啟音學校非常注重教師如何將信息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教師的公開課大多數(shù)要求必須使用多媒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教學的環(huán)節(jié)靈活使用靜態(tài)圖片或者動態(tài)影音來幫助學生理解。通過經常舉辦教研活動來提高教師將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能力。引導教師在教學中通過信息技術的使用來創(chuàng)設情景、啟發(fā)思考、獲取信息,同時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借助信息化設備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從而實現(xiàn)一種既能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的新型教與學方式。通過這種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從而改變教師為中心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模式。

(五)信息技術與教育對象的匹配

普通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大致都可以統(tǒng)一模式,因為教育對象基本一致,但是特殊教育學校不行。目前國內特校主要分四種類型,單一聾校、單一盲校、單一培智學校,以及綜合類特校。三類學校教育對象都存在顯著差別。其中綜合類特校同時招收有聽障學生、視力障礙學生、智障類學生、甚至還有自閉癥和腦癱等類型。學校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和教育對象密切相關。對于單一聾校而言,聽障學生接收信息主要靠視覺,所以聾校需要在教室、宿舍、操場等場所建有電子顯示屏,實時傳遞上課、下課、教學通知等信息。對于單一盲校而言,視障學生需要依靠聽覺和觸覺來獲取信息,所以學生用計算機在鍵盤選擇和讀屏軟件等方面就要特別注意。對于培智學校而言,受智力的限制,學生無法使用較復雜的軟件,計算機的使用更多是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供生動活潑的圖像信息或影視畫面,提供學生學習的興趣。因此,教育信息技術與教育對象的匹配至關重要。

南昌市啟音學校是一所單一聾校,學校根據聽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在每個班級的教室、走廊、大型公共場所都設立了LED顯示屏,用于及時告知學生上下課情況和日常管理情況。除此以外,針對高中部學生職業(yè)訓練的需要,學校在學生用電腦上安裝了許多與職業(yè)教育相關的模擬訓練軟件。此外,更重要的是,學校的所有LED顯示屏以及相應的教學軟件使用頻率非常高,而不是在應對檢查或者參觀時才偶爾打開。

三、結論

南昌市啟音學校在教育信息化建設上走在了江西省的前列,學校在信息化設備的經費投入、設備的使用、師資的培訓、特別是設備與教育對象和教育課程的匹配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可以成為其他特殊教育學校學習的范例。需要說明的是,學習南昌市啟音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經驗,不僅僅是學習其設備的配制方式,或者羨慕其良好的辦學條件,更重要的是學習其信息化教育的辦學理念,以及其對信息化資源的利用方式。正如華東師范大學教育信息技術系張際平教授所說:“信息技術教育應用,要從關注信息化的基礎設施建設轉向關注實際應用的效益和效能;從關注教育技術應用的表面轉向各學科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學習的實際效果;從關注個別學校的實驗轉向關注成片的規(guī)模質量效益;從關注短期行為轉向關注可持續(xù)發(fā)展”[5]。

[1]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J].中小學信技術教育,2005(2):20.

[2]教育部關于印發(fā)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 (2011-2020年 )》 的 通 知[ED/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 ess/htm lfiles/moe/s3342/201203/133322.htm l,2012-3-13.

[3]信息技術與課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EB/OL].http∶//res.hersp.com/content/461853.2010-05-14.

[4]李衛(wèi)東.特殊教育信息化之我見[J].考試周刊,2007(34)∶23.

[5]劉向永.信息技術教育應用的概念、熱點、問題[J].信息技術教育,2006(8): 15.

猜你喜歡
南昌市信息化信息技術
模擬成真
中學時代(2022年8期)2022-10-08 03:27:34
江西南昌市1169個建制村實現(xiàn)通客車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幼兒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甘肅教育(2020年18期)2020-10-28 09:06:02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2期)2020-09-11 08:00:44
考了個大的
中學時代(2020年8期)2020-09-01 08:58:12
吃兩個
中學時代(2019年3期)2019-04-10 11:11:38
盐山县| 中牟县| 洪泽县| 阿拉善左旗| 凌海市| 高清| 九龙县| 临沂市| 马龙县| 甘南县| 获嘉县| 上蔡县| 东兰县| 九龙坡区| 宁安市| 右玉县| 洛浦县| 加查县| 乐至县| 洪雅县| 渑池县| 江源县| 平凉市| 江口县| 驻马店市| 桦甸市| 吴忠市| 莱州市| 陇南市| 安达市| 盐亭县| 泽州县| 郧西县| 砚山县| 佛学| 阳高县| 泗洪县| 通河县| 万全县| 石嘴山市| 绿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