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建梅
(江蘇省南通市中醫(yī)院肛腸科,江蘇 南通226001)
肛周膿腫是由于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或其周圍間隙內(nèi)發(fā)生急慢性感染而形成的膿腫。目前對于肛周膿腫的治療仍主要以手術為主。而肛周膿腫根治術的關鍵就是如何處理好內(nèi)口[1]。近年來,我們用去腐生新膏換藥并配合精心護理,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有較好的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共40例,均為本院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住院患者。均以發(fā)熱惡寒,肛門部紅腫灼熱,疼痛,化膿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男24例,女16例;年齡l8~54歲,平均(34.6±6.2)歲;病程平均(6.8±1.2)天。40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治療組:換藥前用溫鹽水1000mL加碘伏20mL坐浴傷口,每日3次,每次10min。碘伏棉球消毒傷口周圍皮膚,生理鹽水棉球清洗傷口,局部涂去腐生新膏(南通市中醫(yī)院制劑室生產(chǎn)),換藥每日1次。
對照組:換藥前處理同治療組,然后用碘伏稀釋后加慶大霉素換藥。
兩組治療6周后觀察療效。
心理護理:給予心理疏導,消除其緊張、焦慮心理,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與護理。
切口護理:密切觀察切口情況,勤換敷料,促進切口愈合。藥物坐浴保持切口清潔、干燥。
出院指導:出院后定期到醫(yī)院進行肛門指診,檢查切口生長情況。注意個人衛(wèi)生,保持肛門清潔、大便通暢,預防感染。鍛煉身體,增強體質(zhì),促進血液循環(huán)。
治愈:癥狀消失病灶腫塊消失。好轉(zhuǎn):癥狀改善,病灶縮小。未愈:癥狀及體征無變化。
兩組療效比較見表l。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創(chuàng)面腐肉脫落時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創(chuàng)面腐肉脫落時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天,±s)
表2 兩組創(chuàng)面腐肉脫落時間及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比較(天,±s)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數(shù) 腐肉脫落時間 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治療組 20 4.02±1.26△ 20.88±4.84△對照組 20 5.30±1.86 25.92±6.16
肛周膿腫屬中醫(yī) “癰疽”范疇,主要病因病機為外感風熱燥火濕和酗酒厚味而致熱毒瘀滯于肛門,經(jīng)絡受阻,熱毒瘀滯。去腐生新膏是在南通明代外科正宗派宗師陳實功創(chuàng)制生肌玉紅膏、珍珠散、蜈蚣餞等方基礎上創(chuàng)制而成,用于臨床已有數(shù)百年歷史。具有清熱燥濕、涼血解毒、消癰散結(jié)、托毒生肌之效。
動物實驗表明[2],在潰瘍愈合過程中,肉芽組織的生長狀態(tài)起決定性作用。肉芽組織中的主要成分毛細血管、多形核白細胞、成纖維細胞的多寡決定著潰瘍愈合的時間。腐生新膏可促進毛細血管和毛細血管生長因子增多,從而促進潰瘍的生長愈合,縮短愈合時間。而精心護理是提高療效的關鍵。
[1]趙自星.實用肛瘺學[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43.
[2]龔旭初,吳娓星,李虹,等.去腐生新膏治療慢性皮膚潰瘍臨床與實驗研究.江蘇中醫(yī)藥,2006;27(1):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