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剛,孫 特
(1.遼寧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遼寧 沈陽110032;2.武警遼寧總隊大連醫(yī)院,遼寧 大連116013)
心臟神經官能癥為神經功能失調而導致的一種心臟血管功能紊亂癥狀,經檢查未發(fā)現明顯的器質性心臟病變,臨床漏診率較高,因此一般不會引起注意。然其會誘發(fā)諸多嚴重后果,甚至會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我們對80例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總結如下。
共8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心臟神經官能癥患者。男22例,女58例;年齡11~82歲,平均(53.7±13.2)歲。符合臨床診斷標準。
患者接受心電圖、超聲心動圖、胸片等常規(guī)檢查,部分患者進行甲狀腺功能五項、心肌酶檢查,以對甲狀腺功能亢進以及心肌炎等疾病進行鑒別。
研究中所得到的相關數據采用SPSS14.0統(tǒng)計學數據處理軟件進行處理分析,針對計數資料和組間對比分別進行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性別及年齡分布情況:見表1。
表1 性別及年齡分布情況統(tǒng)計
主要臨床表現:心悸74例(92.5%),胸悶71例(88.75%),氣短64例(80.00%),心前區(qū)痛35例(43.75%),焦慮失眠52例(65.00%),頭暈多汗34例(42.50%)。
焦慮狀態(tài)44例(55.00%),抑郁狀態(tài)24例(30.00%),疑病狀態(tài)8例(10.00%),無法明確分型4例(5.00%)。
臨床研究證實,心臟神經官能癥的主觀癥狀為心血管系統(tǒng)功能失常,一般會出現焦慮等心理障礙,為神經官能癥的一種類型[2]。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女性多于男性,且以中青年的發(fā)生率最高。80例患者男女比例為0.38∶1,且41~50歲組和51~60歲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這一結果與文獻報道結果一致[3]。
統(tǒng)計發(fā)現,心臟神經官能癥臨床表現主要分為心血管癥狀和神經癥狀兩種,其中心血管癥狀主要表現為心悸、胸悶、氣短,神經癥狀則主要表現為心前區(qū)痛、焦慮失眠、頭暈多汗等。80例患者臨床分型結果證實,焦慮狀態(tài)者所占比例最高,與文獻報道一致[4]。
綜上所述,心臟神經官能癥并非“無病”或者是“假病”,盡管其不存在明顯的器質性病變,然而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顯著的影響,故應引起注意,積極進行治療,以改善生存質量。
[1]方天富,唐鳳琴,王平,等.心臟神經官能癥62例臨床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5,7(8):811.
[2]覃裕旺,陳遠平.疏肝健脾法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療效觀察[J].四川中醫(yī),2008,26(6):68-69.
[3]劉潔云,楊文,秦雷.烏靈膠囊聯合黛力新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40例療效觀察[J].山東醫(yī)藥,2011,51(6):22.
[4]王燕.鹽酸氟西汀膠囊治療心臟神經官能癥30例療效觀察[J].黑龍江醫(yī)學,2010,34(1):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