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雪艷
(鄭州中原應用技術研究開發(fā)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7)
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羊絨生產(chǎn)國之一,山羊絨產(chǎn)量約占世界羊絨總產(chǎn)量的60%以上。隨著我國羊絨產(chǎn)量的增加和消費者對羊絨制品質量要求的提高,人們開始注重對羊絨專用凈洗劑和凈洗工藝的研究。
每只山羊每年僅能產(chǎn)200~300g的羊絨,故有人稱之為“軟黃金”,足見其稀有、珍貴。在羊絨凈洗過程中,羊絨專用凈洗劑對提高羊絨的質量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雖然國內(nèi)先后也出現(xiàn)了幾家羊絨凈洗劑廠,但鑒于其洗滌效果不盡理想,目前國內(nèi)規(guī)模較大的羊絨專業(yè)化生產(chǎn)廠家還是主要選用日本進口的羊絨凈洗劑。因此,這方面的研究開發(fā)工作還有待深入進行。
高碳醇硫酸(酯)鹽即烷基硫酸鹽(AS)是重要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在工業(yè)上和民用上都已獲得了廣泛應用。高碳醇硫酸(酯)鹽具有良好的可生物降解的特性,但它一度曾因烷基苯磺酸鹽的廣泛使用而失去部分市場,使其需求量有所降低。最近幾年,隨著水質污染問題日益受到重視,其需求量又大幅增加。
十六醇硫酸銨(FAS(16))具有許多突出優(yōu)點,如對水的溶解性較大、水溶液穩(wěn)定等。尤其是它的耐硬水性優(yōu)良,其水溶液呈中性而非堿性,所以洗滌過程中不會對羊毛等造成損傷或引起蜷縮。與烷基苯磺酸鹽相比,F(xiàn)AS(16)具有更為優(yōu)良的乳化性,且起泡性低。因此,考慮將其應用于羊絨洗滌是極其必要的。
高碳醇硫酸銨的合成反應原理見圖1。其中,氨基磺酸與醇的反應是不可逆的。其反應速度與氨基磺酸的濃度成正比,與醇的濃度無關。因為反應速度的控制步驟是酸分子的轉化,此轉化反應很慢,而轉化后與醇的反應很快。
十六醇,十八醇,廣東汕頭市西隴化工廠;氨基磺酸,尿素,工業(yè)級,天津開發(fā)區(qū)樂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研發(fā)中心;二甲基甲酰胺,仲丁醇,分析純,天津開發(fā)區(qū)樂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科技研發(fā)中心;羊絨,內(nèi)蒙古鄂爾多斯羊絨集團公司。
D40-2F型電動攪拌機調速器,杭州儀表電機廠;AvaSpec-256紅外光譜儀,北京晨輝日升光電技術有限公司;WSD-III全自動白度議,北京康光儀器有限公司;DK-S26型電熱恒溫油浴鍋,上海精宏實驗設備有限公司;101/1型電熱鼓風干燥箱,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
2.3.1 實驗步驟及實驗裝置圖
圖1 高碳醇硫酸銨的合成反應原理
稱取適量的十六醇放入三口燒瓶中,利用油浴加熱至90℃,在一定的攪拌速度下緩慢加入氨基磺酸。然后,升溫至反應溫度加入催化劑體系,同時開動冷凝裝置,30min后加入溶劑;恒溫反應一段時間,至反應結束。反應裝置如圖2。
2.3.2 羊絨洗滌方法及步驟
取0.3g三聚磷酸鈉溶于500g水中(水溫50℃),加入洗滌劑(JL-4)0.4g,再加入十六醇硫酸銨0.2g,加入羊絨5g;8min后將羊絨撈出,隨后將其放于烘箱中烘干。取出,用白度儀測定其白度。
實驗從溶劑、反應溫度、原料配比、反應時間四個方面考察了合成工藝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白度的影響。
表1 溶劑對活性物含量和羊絨白度的影響
3.1.1 反應溶劑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115℃,原料摩爾比為十六醇∶氨基磺酸∶尿素∶DMF=1.0∶1.1∶0.3∶0.3,轉速200r/min,以尿素和DMF為催化劑、仲丁醇為溶劑的條件下,考察了溶劑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白度的影響,結果見表1。
分析:表1的數(shù)據(jù)顯示,此反應需加入溶劑才能大幅度提高產(chǎn)物的生成率,或者說溶劑對提高生成率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3.1.2 反應溫度的影響
在原料摩爾比為十六醇∶氨基磺酸∶尿素∶DMF=1.0∶1.1∶0.3∶0.3,轉速200r/min,以尿素和DMF為催化劑、仲丁醇為溶劑的條件下,考察了反應溫度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白度的影響,結果見表2和圖3、圖4。
圖2 實驗裝置
分析:由圖3和圖4可以看出,反應溫度在115℃以上時產(chǎn)物生成率達到峰值;溫度再進一步提高,則會隨著副產(chǎn)物增多而導致產(chǎn)物生成率下降,同時羊絨經(jīng)其洗滌后白度也因活性物產(chǎn)率降低而有所影響。
3.1.3 反應原料配比的影響
通過實驗考察了十六醇與氨基磺酸的配比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洗滌白度的影響,并分別分析了尿素加入量和DMF加入量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洗滌白度的影響。
1)十六醇與氨基磺酸的物質量比對產(chǎn)物中活性物含量及所洗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115℃,十六醇∶尿素∶DMF=1.0∶0.3∶0.3(摩爾比),轉速200r/min,以尿素和DMF為催化劑、仲丁醇為溶劑的條件下,考察了十六醇與氨基磺酸的物質量的比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白度的影響,結果見表3和圖5、圖6。
分析:由圖5和圖6可以看出,十六醇與氨基磺酸反應的摩爾比在1.00∶1.10~1.00∶1.15時,產(chǎn)物產(chǎn)率較高。但考慮產(chǎn)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最終確定十六醇與氨基磺酸的物質的量的比為1.00∶1.10。
2)尿素加入量對產(chǎn)物中的活性物含量及所洗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115℃,原料摩爾比為十六醇∶氨基磺酸∶DMF∶仲丁醇=1.0∶1.0∶0.3∶0.3,轉速為200r/min,以尿素和DMF為催化劑、仲丁醇為溶劑的條件下,考察了尿素加入量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白度的影響,結果見表4和圖7、圖8。
表2 反應溫度對活性物含量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圖3 反應溫度對活性物含量的影響
圖4 反應溫度對羊絨白度的影響
表3 十六醇與氨基磺酸摩爾比對活性物含量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圖5 十六醇與氨基磺酸摩爾比對活性物含量的影響
圖6 十六醇與氨基磺酸摩爾比對羊絨白度的影響
分析:由圖7和圖8可以看出,尿素加入量對產(chǎn)物生成率的影響不太明顯,羊絨洗后白度變化也不大,故選擇較少量加入尿素。
3)DMF加入量對產(chǎn)物中活性物含量及所洗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在反應溫度115℃,原料摩爾比為十六醇∶氨基磺酸∶尿素∶仲丁醇=1.0∶1.0∶0.3∶0.3,轉速為200r/min,以尿素和DMF為催化劑、仲丁醇為溶劑的條件下,考察了DMF加入量對FAS(16)活性物含量及羊絨白度的影響,結果見表5和圖9、圖10。
分析:DMF的加入量與尿素加入量對產(chǎn)物生成率的影響相似,其加量變化對洗滌白度也沒有重要影響。再綜合產(chǎn)物中有效成分的因素,選擇以最小量加入DMF。
此反應的時間選擇為70min(自催化劑加入時算起)。時間過短,會使產(chǎn)物生成率下降;時間過長,則隨著溶劑的消耗反應瓶中的物質會變稠,進而阻礙反應的進行。
在相同的反應條件下進行了三組重復性實驗,分別測出活性物含量、氨基磺酸轉化率、十六醇轉化率,考察反應的穩(wěn)定性。結果見表6、圖11。
分析:表6顯示,活性物含量、氨基磺酸轉化率、十六醇轉化率的平均誤差為±0.2%。由此可見,反應是相當穩(wěn)定的。
對十六醇硫酸銨(FAS(16))與其他醇酯鹽及其他廠家洗劑在羊絨洗滌方面的性能進行了比較,結果見表7、圖12。其中,“北方+北方”為某羊絨洗劑廠羊絨洗滌主劑和洗劑,“東勝+JL”為鄂爾多斯(東勝)羊絨洗滌主劑和實驗室配制洗劑。
表4 尿素加入量對活性物含量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圖7 尿素加入量比對活性物含量的影響
圖8 尿素加入量對羊絨白度的影響
表5 DMF加入量對活性物含量和羊絨白度的影響
圖9 DMF加入量比對活性物含量的影響
圖10 DMF加入量對羊絨白度的影響
分析:與其他類主劑相比,十六醇硫酸銨在洗滌羊絨方面占據(jù)很大的優(yōu)勢。
1)用移液管吸取40mL、1g/L試樣溶液放入有玻璃塞子的三角瓶內(nèi),再用移液管吸取40mL礦物油放入同一個三角瓶內(nèi)。用手捏緊玻璃塞,上下猛烈振動5下,靜置1min,如此重復5次。將此乳濁液倒入100mL量筒中,立即用秒表記錄時間,此時水油兩相逐漸分開,水相徐徐出現(xiàn),至水相分出10mL時,記錄分出的時間,作為乳化力的相對比較,乳化力愈強則分出水的時間也愈長。
2)在27.5mL水和20mL油的混合液中加入2.5mL試驗液,進行充分混合后放置,過60min后觀察油層和水層的分離情況,分別記錄油層及水層的毫升數(shù)。
本次乳化力測定實驗選用白油為油相,以水油分離的時間及分離的白油層高度為評價標準。水油分離的時間愈長,則說明其乳化力愈強。分出白油層的高度越低,則其乳化能力越好;反之亦然。具體計
算方法為:
式中:C-從工作曲線上測得的乳化油量(g/L),V-萃取液體積(L),M-加入催化劑和油的量(g)。
選擇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銨(AES)類的AES-20、AES-10,與FAS(16)進行乳化力對比實驗,結果見表8。
由表8可知,與AES-10及AES-20相比,F(xiàn)AS(16)的乳化力較強。
圖11 反應的穩(wěn)定性
表6 反應的穩(wěn)定性
圖12 羊絨洗滌劑性能比較結果
表7 羊絨洗滌劑性能比較結果
如圖13所示,1250~1170cm-1處出現(xiàn)了寬的強吸收峰帶,1192cm-1處出現(xiàn)強吸收,則斷定為硫酸酯鹽;2919cm-1為-CH2的反對稱伸縮強吸收峰,2955cm-1為-CH3的反對稱伸縮強吸收峰,2851cm-1的強吸收為-CH2的對稱伸縮振動,1462cm-1為-CH3的反對稱變形振動及-CH2-的變形中等強度吸收峰,2851cm-1的強吸收為-CH2的對稱伸縮振動,1462cm-1為-CH3的反對稱變形振動及-CH2-的變形中等強度吸收峰,1065cm-1為含NH4+離子的-S-O的對稱伸縮振動吸收峰,814cm-1為含NH4+離子的-S=O的強吸收峰[30]。728cm-1面內(nèi)搖擺振動說明-(CH2)n-的存在,n大于4則可說明該分子為長鏈烷基醇。由此綜合可證明十六醇硫酸銨的存在。
羊絨洗滌前:含有土、羊脂、秸稈、羊汗等,顏色呈黃綠色,手感較硬、氣味較難聞,如左側照片所示。
羊絨洗滌后:手感柔軟、呈白色,無雜質、無氣味,如右側照片所示。
1、根據(jù)以上分析,確定反應最佳工藝條件為:摩爾比為十六醇∶氨基磺酸∶尿素∶DMF∶仲丁醇=1.0∶1.1∶0.3∶0.3∶0.3;溫度115℃;反應時間70min;轉速為200r/min。
2、反應工藝是穩(wěn)定的,具有可重復操作性。
3、將十六醇硫酸銨應用于羊絨洗滌劑,羊絨洗后具有白度高、順滑、柔軟等特點,手感很好。
4、以十六醇為原料進行合成時可選用尿素或二甲基甲酰胺作催化劑,所得產(chǎn)品為乳白色,色澤較好,且有利于反應順利進行。
5、氨基磺酸及少量催化劑、溶劑可起到助洗劑的作用,因此不必考慮將它們從產(chǎn)品中除去。
表8 乳化力對比實驗結果
圖13 十六醇硫酸銨的紅外光譜圖
圖14 羊絨洗滌前后效果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