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雅芳 韓 娜 禹 萌 張淑玲
南方醫(yī)科大學附屬鄭州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 鄭州 450003
隨著影像技術(shù)的發(fā)展,腦小血管病變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腦白質(zhì)疏松癥(leukoaraiosis,LA)是小血管病變的一種,Hachinski[1]于1987年最早提出,描述腦室及半卵圓中心區(qū)腦白質(zhì)斑片狀或點狀改變,MRI表現(xiàn)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水抑制像(Flair)斑片狀高信號影。研究[2-3]發(fā)現(xiàn) LA與老年人認知功能密切相關,癡呆患者的LA發(fā)生率為62.5%。隨著LA的廣泛關注,LA發(fā)生的危險因素仍存在較多爭議,本研究對臨床住院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探討LA發(fā)病的危險因素,為今后的研究以及臨床干預提供更多的證據(jù)支持。
1.1 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收集2012-01—2012-10在我院神經(jīng)內(nèi)科住院的患者128例,男64例,女64例,一般資料見表1。納入標準:住院期間做過MRI檢查,并有詳細的病歷資料。排除標準:正常顱壓腦積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脫髓鞘性疾病、一氧化碳中毒、放射性腦病等。
1.2 研究方法 根據(jù)Hachinski等[1]提出的LA的定義,將患者分為LA組及無LA組,收集納入患者的年齡、性別、高血壓史、糖尿病史、吸煙史、飲酒史、同型半胱氨酸(HCY)、纖維蛋白原(FIG)及血清總膽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及低密度脂蛋白(LDL)等臨床資料。
1.3 LA分級標準 根據(jù)腦白質(zhì)疏松Fazekas量表[4]進行嚴重程度分級。0級為無病變,1級為腦室周圍帽狀或鉛筆狀薄層改變,2級為病變呈暈圈狀,3級為不規(guī)則的腦室旁高信號,延伸至腦白質(zhì)深部。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tǒng)計分析軟件,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采取Mann Whitney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相關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LA危險因素采取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影像檢查結(jié)果 將128例患者分為無LA組及LA組,其中無LA組36例,LA組92例,2組性別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32,見表1)。危險因素通過單因素分析,年齡、吸煙史、飲酒史、高血壓史、LDL、FIB、HCY在2組間分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LA 2組間危險因素組間差異比較
2.2 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計量資料(LDL、FIB、HCY)與LA分級相關分析 表2可以看出,LA分級分別與FIB、HCY 呈正相關(rs分別為0.240、0.440,P 值分別為0.006、0.000)。
表2 LA分級與部分危險因素之間Spearman相關分析
2.3 將單因素分析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危險因素與有無LA進行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選用Forwad LR法,有無LA與年齡、吸煙史、高血壓史、FIB相關,其OR值分別為1.075、57.347、7.912、38.402,差 異 有 統(tǒng) 計 學 意 義 (P<0.05)。見表3。
表3 LA相關危險因素的多因素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
危險因素 B(回歸系數(shù))SE(標準誤)OR(比值比) OR的95%CI P值FIB 3.648 1.302 38.402 2.994~492.540 0.005
國內(nèi)外較多研究顯示[5-8],年齡、高血壓史為LA發(fā)生的重要危險因素。其中年齡是LA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提示LA的發(fā)生可能與老年化過程本身相關。發(fā)病機制:較多學者支持與缺血性損傷相關。腦白質(zhì)的血液供應主要靠穿支動脈,這些動脈相互之間吻合較少,容易受到全身或局部腦血流量降低的影響。年齡增長、高血壓等危險因素導致血管動脈硬化,從而使腦血流量降低,導致LA發(fā)生[9]。
本研究證實,高齡、吸煙、飲酒、高血壓、高LDL血癥、高FIB血癥、高 HCY血癥的患者易患LA(表1)。其中FIB、HCY值越高,患者LA分級越高,腦白質(zhì)疏松程度越重(見表2)。以上研究結(jié)果與國內(nèi)外研究[10-12]類似。通過多因素Logistic回歸排除混雜因素的影響,證實高齡、吸煙史、高血壓史、FIB為LA的危險因素(表3)。提示高齡、吸煙史、高血壓史導致顱內(nèi)血管硬化,從而使穿支動脈血流降低,其供血區(qū)域的腦白質(zhì)發(fā)生缺血缺氧性脫髓鞘性病變,最終導致LA的發(fā)生。另外,高FIB血癥導致血液流變學改變,從而參與LA的病理生理機制[13]。
綜上所述,高齡、吸煙史、高血壓史、高FIB血癥為LA的高危因素,年齡為不可逆的因素,提示通過禁止吸煙、控制高血壓、降低FIB等手段,可減少LA的發(fā)病。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在今后工作中可通過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探討年齡、吸煙、高血壓等高危因素與LA發(fā)病之間的關系。
[1]Hachinski V C,Potter P,Merskey H.Leuko-araiosis[J].Arch Neurol,1987,44(1):21-23.
[2]秦紹森,瑪依努爾,盛愛珍 .腦白質(zhì)疏松癥影像及臨床研究[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shù),2000,16(3):198-200.
[3]解新榮,曹瑩 .腦白質(zhì)疏松患者的認知功能改變[J].臨床醫(yī)學,2010,30(9):11-12.
[4]Fazekas F,Chawluk J B,Alavi A,et al.MR signal abnormalities at 1.5Tin Alzheimer's dementia and normal aging[J].AJR Am J Roentgenol,1987,149(2):351-356.
[5]Puisieux F,Monaca P,Deplanque D,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leuko-araiosis and 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 in the elderly[J].Eur Neurol,2001,46(3):115-120.
[6]Longstreth WJ,Arnold AM,Beauchamp NJ,et al.Incidence,manifestations,and predictors of worsening white matter on serial crani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in the elderly:the Cardiovascular Health Study[J].Stroke,2005,36(1):56-61.
[7]劉波,張巧鳳,鄭俊婷 .腦白質(zhì)疏松癥危險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包頭醫(yī)學院學報,2007,23(5):475-477.
[8]馮敏,張友好,壽廣麗,等 .腦白質(zhì)疏松癥相關因素的Logistic回歸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9(11):1 677-1 739.
[9]Tzourio C,Levy C,Dufouil C,et al.Low cerebral blood flow velocity and risk of 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ies[J].Ann Neurol,2001,49(3):411-414.
[10]Sachdev P,Parslow R,Salonikas C,et al.Homocysteine and the brain in midadult life:evidence for an increased risk of leukoaraiosis in men[J].Arch Neurol,2004,61(9):1 369-1 376.
[11]王東霞,顧明霞 .同型半胱氨酸在腦白質(zhì)疏松癥與皮質(zhì)下動脈硬化性腦病患者中的對比研究[J].江蘇醫(yī)藥,2010,36(4):470-471.
[12]李培忠,金醒昉,楊莉,等 .老年性腦白質(zhì)疏松癥與血管性認知功能障礙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2011,14(19):65-66.
[13]代秀芹,孫明亮,喬素芹,等 .老年人腦白質(zhì)疏松癥血液流變性及血液成分的改變[J].微循環(huán)學雜志,1998,8(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