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來縣克利鎮(zhèn)中心校 姜文志
2011年12月,縣進修學校的領導和老師來我校檢查工作,學校領導安排我上一節(jié)語文教學常態(tài)課。按照課程進度,我應該講七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寓言四則》中的《塞翁失馬》這篇文章。我深感責任重大,于是認真查閱資料,精心備課,決心一定要把這次課上好,學生們也是熱情高漲。
新課伊始,我聲情并茂地導入:“同學們,在我們生活之中,好與壞,福與禍是并存的,我們往往喜愛好的事物,厭惡壞的事物,但是,畢竟壞的事物不會因為我們的厭惡而消失,我們又該如何客觀對待好與壞、福與禍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塞翁失馬》,看看邊塞的這位老人是怎么處理福與禍的?”緊接著的文學常識提問,字詞積累等環(huán)節(jié)進展得都很順利,學生們學習積極性很高,教學效果也很好。但在理解品析課文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問學生文中是否還有不理解的地方時,一陣短暫的沉悶后,我班的一個女生突然站起來問:“老師,我有個問題不明白,就是這個‘塞翁’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呢?”提問的是我們班這學期新轉(zhuǎn)來的學生小芳。小芳性格開朗,語文學習很認真,往往有自己的獨特見解。我引導說:“你先來談談自己的看法好么?”我想她一定會說塞翁是一個睿智的老人,可是她卻說:“我覺得他是一個迷信的老人,因為文中說塞翁是‘善術者’,即精通術數(shù)的人,‘術’指的是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蔽翌D時覺得有些意外,這時候聽課的教師和學生們也不約而同地把目光聚集在我們兩個人的身上,大家都在等待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我一時有點不知所措,坦白講備課的時候,我忽略了這個知識點,我以前理解就是“邊塞有一個擅長騎馬的老人”,“術”就是“騎馬的技術”,而書上關于“術”的解釋卻與我的理解大相徑庭。顯然我原來的理解是錯誤的,那么此時我又該如何來評價學生的回答呢?十來年的語文教學使我也具備了較強的專業(yè)知識和臨場應變的能力,但是,今天的課堂情形卻讓我始料不及,是坦然承認自己的錯誤還是……我突然想起古代的“六藝”,它們是“禮樂射御書數(shù)”,它們都是古人的技能,于是我解釋到:“‘術’是一種占卜的技能,是古代能人所為,塞翁是古代的一個能人?!碑斎?,我并不滿意自己的回答,小芳似懂非懂地坐下了。毫無疑問,這個回答是很牽強的。
課后,我向同組的老師請教了這個問題,并且查閱了資料,“術,術數(shù),推測人事吉兇禍福的法術,如看相、占卜等”。我錯了!此“術”非彼“數(shù)”,我不應該簡單地把塞翁定義成古代的能人。如果課前我能夠更充分地做好準備,學生提出這個問題時我就可以順勢引導他們:“塞翁是古代一位精通術數(shù)的預測者,而不能簡單的把他定義為一個迷信的人。他能夠忘身物外,樂天知命,不以得失為懷,這樣的修養(yǎng)決不僅僅是一個迷信者所為。塞翁是一個大智者,他教會我們認識事物要把握事物發(fā)展變化的客觀規(guī)律。”如果這樣來解答,我想就不會出現(xiàn)當時的尷尬場面,也不會留有遺憾了。
孔子云:“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弊鳛榻處煟覀儗ΥR更要有一種實事求是的態(tài)度,來不得半點虛偽。這節(jié)尷尬的語文課給了我深刻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