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亞平
對于農(nóng)村學校來說,關愛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已是必須面對的問題。作為一名農(nóng)村小學的班主任,我對關愛留守兒童有以下幾點建議:
農(nóng)民工只有春節(jié)時才能和自己的孩子較長時間在一起。平時的學習、生活都只能通過電話、書信等形式進行了解,有時候也會因為工作或者其他原因而沒有及時詢問孩子的學習以及生活等方面的事。長此以往這部分學生會在心里留下疑問: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他們是不是不再關心我了?諸如此類的想法都會讓小學生充滿疑慮。長期這樣下去,不僅不利于學生的身心發(fā)育,更不利于他們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成長。這就需要教師暫時充當家人的角色,當一回他們的爸爸媽媽或哥哥姐姐。平日里多關注這些孩子的言談舉止,多組織一些團體性的活動或學習一些勵志故事,培養(yǎng)他們樂觀、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讓他們明白父母在外打工也是為了自己有一個好的環(huán)境,不要因為父母外出打工而感到孤單,讓他們堅信:我能行,即使父母不在身邊也能自理、自立。一方面,班主任應該協(xié)同各任課教師多關心、多留意這些學生。利用課間和在校休息時間多與這些同學交流、談心,學習、生活當中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關心也和家庭的溫暖一樣。
豐富的校園生活,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展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在更多地與人交流、互動中相互學習,取長補短,還能鍛煉學生的生存能力,激勵學生向著積極、樂觀的方向發(fā)展。我們以豐富多彩、不同形式的活動來吸引和轉變學生的興奮點,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這樣小學生不會覺得乏味,總是想著如何去參加活動,怎樣來展現(xiàn)自己的能力,結束后還相互聊聊心得體會。在這些活動中,輔導老師給予一定的引導。對孩子們來說,有意義、快樂的校園生活就會占據(jù)或填充孩子們心里的孤單。所以作為教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更應該在這些方面做實做細,讓孩子們沐浴在班集體家一般的溫暖中。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我教過的一個留守兒童李某,他聰明、好動,就是懶惰,上課愛做小動作。平時總是出現(xiàn)這樣那樣的小問題,讓人感覺很頭疼。你找他一談話雖然能改正并保持一段時間,但是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反復。學期初學校舉行學生生活技能大賽,分年級進行。我鼓勵班里所有的同學參加,報名時我就用激將法,說他平時懶散慣了比賽肯定不行。結果人家自己報了三項,都不同程度得了獎。班會上我給大家分析了他比賽得獎的情況,以此對全班進行思想教育,同時還表揚了他。自那以后,他慢慢地不做小動作了,開始做筆記認真學習了。由此看來,對一些個性學生我們采取不同的教育感化方式還是能將他們拉到正確的道路上的。
留守兒童回到家里常常面對的是年邁的爺爺奶奶,老人們常常會溺愛孩子,對他們?nèi)狈Ρ匾墓芙蹋蹛蹌龠^了教育,甚至忽略了他們的缺點。學校應采取相應的措施,多與家長聯(lián)系。運用電話、家訪等形式,多與孩子們溝通。不浪費周末的時間,合理安排完成老師布置的各科課外作業(yè),讓學習變得自然,讓求知變得有意義、有價值。我記得那年有個男生,性格有點內(nèi)向,學習很認真,但是收效甚微。我了解到他是在親戚家寄宿,父母也都出去打工了??吹狡渌瑢W漸漸進步了,自己卻還是原地踏步心里非常著急。我找他談心:除了學習,你最想做什么?他告訴我說是想見父母。結果等到父母親春節(jié)回到家時,我們通過電話的方式分析了他的情況,他父母在我的開導下帶他一起外出打工,一學期下來小孩子進步真是不小。家長非常感動,還主動打電話道謝。從這個案例中,不難看出要找到問題的關鍵,對癥下藥,學生的學習怎么會搞不好呢?
盡量完善寄宿制,把每一個留守兒童都集中在學校住宿,配備專門的生活教師,這樣做既避免家中老人的溺愛又可進行更科學的生活引導。配備專門的類似心理輔導的老師,解決他們平時生理心理上的重多問題,讓他們也能跟其他兒童一樣感受到關愛和重視,引導他們走過人生發(fā)展的關鍵時期。定期與留守兒童的父母聯(lián)系和溝通,匯報留守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督促家長更多關注孩子成長。同時,學校還可以教育和發(fā)動全校學生,積極團結幫助留守同學,為他們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校園氛圍和環(huán)境。
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已是勢在必行。從心開始,切實地關注他們的成長,讓他們在學校、家庭、社會各界的關注下,健康茁壯成長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