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輝
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服務社會和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既是高等教育的使命,也是每一位高等教育從業(yè)者的使命。作為高校漢語教師,怎樣認識自己的使命,怎樣規(guī)劃自己的學術人生,怎樣定位自己的學術坐標,怎樣確定自己的學術起點,是每一位中青年學者都應該首先思考清楚的問題。
正確的使命感建立在對社會現況和未來走勢的正確把握之上。中國綜合國力快速上升就是我們面對的現實。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20年前后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的判斷已經成為經濟學界的共識;而中國國際地位的快速上升必然促進世界各國對華經濟貿易的發(fā)展,對中華文化興趣的提升和漢語學習需求的增長。作為漢語的母語國,我們有責任為世界各地漢語學習需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務和保障;作為漢語教學領域的從業(yè)者,我們必須肩負起為漢語國際傳播服務的使命,把自己的學術人生與漢語國際傳播這項偉大事業(yè)緊密結合起來,順勢而謀,順風揚帆。只有這樣,自己的學術人生才能與世界潮流同步,與民族事業(yè)同行,綻放出絢麗的學術之花,收獲到豐碩的學術之果,甚至建立起不朽的學術豐碑。
作為漢語教學的從業(yè)者,要規(guī)劃好自己的學術人生,就必須把握好漢語教學的學科走向。十年前,我們的學科是不折不扣的“對外漢語教學”,即在中國國內對來華外國人進行的漢語教學。但十年間,隨著中國國力的迅速增強,漢語走向世界步伐的加快,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學科已經悄然演變?yōu)椤皣H漢語教學”。這一新興學科既涵蓋傳統的“對外漢語教學”,又包括針對全球99%以上漢語學習者的“海外漢語教學”,還包括反映漢語從中國走向世界這一動態(tài)過程的狹義的“漢語國際傳播”。這一學科內涵的重大轉變,要求我們具備敏銳的學術洞察力和融入學術潮流的積極態(tài)度。學術自由是學術的生命力所在。固守傳統的象牙塔是一種境界和選擇,我們應該尊重。而融入“國際漢語教學”主流,服務漢語國際傳播事業(yè),努力追求學術和事業(yè)的統一,從事業(yè)中找到研究的靈感,在事業(yè)中實現學術價值的升華,則是另一種境界和選擇。對于中青年學者來說,如何定位自己的學術坐標,如何確定自己的學術起點,將對自己的學術生涯產生深遠的影響。在尊重自己學術興趣的前提下,順應潮流,可能順風順水,海闊天空;逆流而行則可能阻力重重,事倍功半。
曉明副教授是中央民族大學國際教育學院的優(yōu)秀青年教師之一,現任學院漢語國際教育系系主任。近年來,她在堅守自己學術興趣的同時,順應學術潮流,積極融入主流。2009年,她將自己的學術領域“二語習得”與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結合起來,以“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詞匯等級標準研究”為題,申報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并獲準立項。曉明副教授學術功底扎實,思路清楚,坐得住“冷板凳”,經過三年多的深入研究,推出了她的第二部學術專著《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詞匯等級標準研究》。
此前,國內漢語教學詞匯等級標準雖已有1992年編制的《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和2010年出版的《漢語國際教育用音節(jié)漢字詞匯等級劃分》,但兩者均主要基于詞頻劃分詞匯等級。而曉明副教授研發(fā)的詞匯等級標準堅持了兩個原則,一是將詞匯的語言功能與等級劃分結合起來;二是對理解性詞匯和產出性詞匯進行了區(qū)分。這是詞匯等級劃分的一種創(chuàng)新,為未來新的漢語詞匯等級劃分研究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和方法。此外,曉明副教授的研究還充分吸收了世界外語教學領域的一些新理念,如充分借鑒了美國《21 世紀外語學習標準》和《歐洲語言共同框架》中重視交際技能、注重培養(yǎng)綜合語言能力和文化認知能力等理念。因此,她的《漢語國際推廣背景下的詞匯等級標準研究》體現了寬廣的全球視野,既具有學術創(chuàng)新性,又將對漢語國際傳播實踐產生很好的應用價值。
曉明副教授的這一研究,從課題申報到研究過程,再到成果推出,展示了一個青年學者主動融入學科主流,服務社會,甘于吃苦,勇于創(chuàng)新的積極態(tài)度。這種學術態(tài)度值得漢語教學領域的中青年學者學習、借鑒。
“梅花香自苦寒來”,愿曉明副教授的學術之樹常青,學術之花常開,香飄海內外。
2013年10月26日
于中央民族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