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國猛
(湖北省黃石市第一醫(yī)院 黃石 435001)
胃癌根治術中脾損傷的臨床分析
費國猛
(湖北省黃石市第一醫(yī)院 黃石 435001)
胃癌根治術;醫(yī)源性脾損傷;預防
醫(yī)源性脾損傷是胃癌根治術中的常見并發(fā)癥,其可延長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增加出血量,甚者需行脾切除[1],嚴重威脅患者健康。我院近十年來716例行胃癌根治術患者中,出現(xiàn)醫(yī)源性脾損傷32例,經積極處理,均痊愈出院。本文對脾損傷的發(fā)生原因、預防和處理方法進行分析。現(xiàn)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近十年行胃癌根治手術出現(xiàn)醫(yī)源性脾損傷患者32例,均在術中及時發(fā)現(xiàn)。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32~76歲,平均(52±8)歲;胃竇癌6例,胃體癌10例,胃底賁門癌16例;遠端胃大部切除17例,近段端胃大部切除6例,全胃切除9例;脾損傷按Pachter分級:I級10例,II級 15例,III級 7例。
1.2 治療方法 經電凝加醫(yī)用生物蛋白膠后止血12例;縫合大網膜,明膠海綿壓迫止血5例;脾縫合修補止血12例;全脾切除3例。
1.3 結果 32例患者中,保脾成功29例,占90.62%;全脾切除3例,占9.38%。全組無死亡患者,術后均無再出血,所有患者8~15 d痊愈出院。
2.1 胃癌根治術致脾損傷原因 胃癌根治術中造成醫(yī)源性脾損傷的原因和以下因素有關:(1)對脾臟的功能,特別是其抗感染的免疫功能認識不足,認為一旦脾損傷,切除即可。(2)患者肥胖,麻醉效果欠佳,切口位置選擇不當,或切口過小,使術野不能滿意暴露和操作困難,術者和助手配合不佳,經驗不足,易因過分牽拉致脾撕裂傷,是本組醫(yī)源性脾損傷最主要原因。(3)為達到根治目的,徹底清除脾門淋巴結,切除左側大網膜,過度牽拉胃及大網膜而致脾撕裂傷。(4)患者年齡大或有肝脾疾病,脾臟組織脆弱,或與周圍組織粘連,手術過程中稍有不慎會造成脾臟損傷。(5)松解脾下極、脾門與大網膜間的纖維束帶,牽拉大網膜時致纖維束帶從脾臟上撕脫,造成脾下極撕裂。(6)因脾胃韌帶過短,分離胃短動脈時致脾上級損傷。(7)術中發(fā)生出血時,盲目鉗夾及結扎大塊脾周圍組織,不恰當?shù)厥褂蒙畈坷瓬希谛形缚漳c吻合時,如殘胃小,斷端位置高,過分向右下牽扯殘胃致脾撕裂傷[2]。
2.2 脾損傷的預防 醫(yī)源性脾損傷重點是在“防”字上,要避免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應做到麻醉滿意,充分暴露手術野,術者和助手熟悉局部解剖,配合默契,深部操作輕柔、準確,切忌粗暴牽拉。(2)在分離左側大網膜時,先檢查脾與大網膜間有無束帶粘連,如存在束帶粘連需作松解,以免牽拉時造成脾損傷。(3)進腹后,對膈面無粘連者,常規(guī)用大棉墊2塊將脾臟墊起,再來游離,這樣便于暴露術野,更好地處理脾胃韌帶、胃短動脈,減少脾胃韌帶間的張力,從而減少脾撕裂傷。(4)分離胃短血管時,血管鉗緊靠胃壁處鉗夾,先切開胃膈韌帶,擴大脾胃間隙,先結扎再切斷,可減少處理胃短動脈時對脾上極損傷。(5)沖洗腹腔時,用手保護好脾臟,引導吸引,尤其對脾臟有病理性改變其脆性增加時,對減少脾損傷發(fā)生有實際意義[2]。(6)發(fā)現(xiàn)脾門處腫大淋巴結需作清除時,弄清脾門處解剖關系,避免損傷脾血管,術中發(fā)生出血,切忌盲目鉗夾,可用紗布壓迫止血,在吸盡積血情況下仔細尋找出血點,手術結束前,仔細檢查腹腔有無滲血,檢查胃切斷結扎血管處有無滲血,檢查脾有無損傷。
2.3 脾損傷的處理 胃癌術中發(fā)生脾損傷,如術中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作相應處理,常不會造成嚴重后果。處理原則仍然是搶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盡量保留脾臟,以維持脾臟的功能[3]。常見的處理方法有以下幾種:(1)電凝止血或用醫(yī)用生物蛋白膠止血。(2)脾縫合修補術。應用最多的一種方法,加用纖維蛋白膠或網膜組織覆蓋或填塞,更可以提高其效果。要點為游離脾臟,提出切口外,控制脾蒂,清除失活組織和血塊,縫扎活動出血點,將大網膜或明膠海綿縫在線上再打結,以防線結切割脾實質??p合失敗,改換其它術式。(3)脾動脈結扎術。適用于縫合修補仍有出血者的一種輔助方法,如脾臟明顯缺血或側支循環(huán)已中斷,不宜采用。(4)全脾切除術同時行脾組織移植術。全脾破裂無法修補,病理性脾臟損傷,老年患者,脾臟血管完全斷裂失去血供,動脈結扎后明顯缺血并壞死可能,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可考慮全脾切除術。術中對發(fā)現(xiàn)的副脾盡量予以保留,患者情況允許,腹腔內無污染,非病理性脾臟或胃癌早期患者,將原脾1/3~1/4的脾實質切成許多薄片移植于大網膜內。
[1]Cassar K,Munro A.Iatrogenic sp1enic injury[J].J R Co11 Surg Edinb,2002,47(6):731-741
[2]陳方正,趙國海.胃癌根治術中的醫(yī)源性脾損傷防治[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9,11(6):586-588
[3]成元春,胡海坤.脾損傷診治分析[J].浙江臨床醫(yī)學,2002,4(7):524-525
R619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8.048
2013-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