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技術價值異化的倫理思考①

2013-08-15 00:51鄭玉蓮徐建龍
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 2013年3期
關鍵詞:異化主體價值

鄭玉蓮,徐建龍

(1.安徽科技學院 機電與車輛工程學院,安徽 鳳陽 233100;2.淮北師范大學政法學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技術一詞在中國古籍《考工記》中有記載:“知者造成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謂之工”。意思是科學家發(fā)明、創(chuàng)造出成果,技術人員將發(fā)明成果應用于生產實踐活動中,并將其經驗、技巧、技藝傳給后人。這里的操作經驗、技能技巧就是古代的技術。西方國家用technology來表示,由techne(工藝、技能)與 logos(詞、講話)兩部分組成,意為工藝、技能、經驗。張志永在《關于技術的含義、特征和本質之我見》一文中把技術理解為“主體在一定條件下,借助于手段,使客體之間按其本性相互作用,從而變革客體的方式和機制的能力體系。”[1](P19)鄭玉蓮,徐建龍在《多維視域下的科技價值合理利用》論文中把技術定義為“人類為自身生存和社會發(fā)展所進行的實踐活動中,為了達到預期目的而根據(jù)客觀規(guī)律對自然、社會進行調節(jié)、控制、改造的知識、技能、手段、工具、規(guī)則方法的集合?!盵2](P149)亦有學者把技術解釋為“包含了設身技能和物質設備雙重含義的一階‘技術’?!盵3](P87)

日常生活中,人們一般把技術與機器聯(lián)系在一起,甚至有人直接把技術等同于機器理解。進入工業(yè)革命后,科學技術有了空前發(fā)展,對人類文明和社會發(fā)展的影響更為巨大,特別是進入20世紀以后,技術幾乎滲透到社會生產和人們生活的每一個領域,并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生產實踐,技術的價值不斷得到彰顯。然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的實然性和技術價值的應然性不斷發(fā)生背離,技術價值發(fā)生異化。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脫離了主體道德性和社會發(fā)展的基本規(guī)律,出現(xiàn)技術目的性與技術價值性的對立、否定和背叛。人類社會不斷上演著技術價值異化的悲劇。人們驚訝的發(fā)現(xiàn)“我們大家都正在經受同樣一個前所未有的共同危險的威脅,這一危險在其性質與規(guī)模上是任何一個曾威脅過人類的另外的危險都無法相比的,它產生于若干異常現(xiàn)象的同時的共同作用,這些異?,F(xiàn)象中的任何一個都伴隨有若干對我們而言幾乎無法解決的問題,它們合在一起不僅極大地增加了人類在不遠的將來將面臨嚴重考驗的可能性,而且對于人在地球上的生存提出了完全現(xiàn)實的威脅。”[4](P50)技術價值的真善美與假惡丑同步前進。

一、技術價值異化的特征

1.技術價值異化是客體必然性與主體偶然性的統(tǒng)一

與一般價值異化一樣,技術價值異化也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客觀必然性與主觀偶然性的耦合,它不可回避且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但技術價值在什么時候發(fā)生異化,以何種形式異化,會發(fā)生哪些價值異化則具有偶然性。可以說,只要有技術存在,就內含著技術價值異化的可能性?!坝绕涫乾F(xiàn)代技術已不再是傳統(tǒng)社會中人的本能性功能和技藝、工藝性的技術,而是以一種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摻雜著各種因素、游離于整個社會的存在方式之中的、難以控制的復合體?!盵5](P87)雅克·埃呂爾在其《技術社會》一書中闡述道:“歷史表明,在每項技術的運用中一開始就蘊藏著不可預料的副作用;這些副作用帶來了比沒有這項技術的情況下更為嚴重的災難?!边@種源于技術自然屬性的表現(xiàn),其惡的存在必然不以主體意志而改變。正如關于原子彈的技術價值問題,有學者指出:“原子彈即使置之高閣不用,也不能說它在政治上、道義上是清白的,因為它在被設計的那一刻起就被賦予了‘殺人’這種惡的價值?!盵6](P83)也就是說原子彈技術從被設計那一刻起就內含著惡價值的客觀必然性,至于這種惡價值會不會發(fā)生,何時發(fā)生,何種狀況下發(fā)生,發(fā)生后會產生多大程度的惡則具有主體偶然性。

2.技術價值異化是實然客觀性和應然影射性的耦合

技術價值異化所具有的客觀性和影射性的屬性已成為不證自明的事實。一方面,技術的實然性必將帶來技術價值的應然性。另一方面,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技術作為主體實踐活動的方法、手段和工具,其應然性必然產生實踐活動結果的雙效應。這種雙重效應還將影射到其他領域。正如美國著名學者杰里米·里夫金說:“每項技術所建立起的只是一個暫時秩序的島嶼,而在此同時這又會給周圍環(huán)境帶來更大的混亂?!盵7](P231)技術發(fā)明的目的只是一個“島嶼”,而技術應用的結果不僅會對該島嶼產生影響,還可能映射到其他“島嶼”。繼前蘇聯(lián)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的悲劇之后,2011年3月日本福島再一次上演核電悲劇。雖然這次核爆炸的破壞性沒有像上次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爆炸一樣,但核電站的相繼爆炸和核泄漏事故的一再發(fā)生,足以讓世人“談核色變”。福島核電爆炸是由于氫氣泄漏這一客觀原因引發(fā)的,其爆炸結果不僅具有客觀性,而且具有影射性。據(jù)新華網東京2011年5月29日東京電力公司宣布:在福島第一核電站周圍半徑20公里范圍內捕撈海魚并進行檢測,結果測出的放射性銫最高濃度達每千克樣本1880貝克勒爾。核技術帶來的負效應不僅影響到當?shù)鼐用竦纳a和生活,還影射到生物界、海洋、森林、大氣、地下層等領域,嚴重影響到人類與生物界的健康和安全。

3.技術價值異化具有復雜性和隱蔽性

目前,科學技術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人們無法想像離開現(xiàn)代化技術該如何生活和生產。人們盡情的享用著技術給予的恩惠,技術價值呈現(xiàn)給我們的似乎都是善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其價值風險具有隱蔽性。

得益于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我國在鋼鐵、電力、化工、煤炭等重點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大大提升了傳統(tǒng)產業(yè)的市場競爭力。“新一代可循環(huán)鋼鐵流程工藝技術取得突破并在國內多家鋼鐵企業(yè)實現(xiàn)了工業(yè)應用,每條生產線平均節(jié)約50萬噸標準煤;超臨界發(fā)電技術在燃煤電廠的裝機容量已達0.8億千瓦,每年減少標準煤耗2940萬噸;水泥窯純低溫余熱發(fā)電集成技術實現(xiàn)了工業(yè)應用,年發(fā)電量達2736萬度,減少標準煤耗1.2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6萬噸?!盵8]這種巨大經濟價值的誘惑和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已完全讓技術主體樂不思蜀,忽視技術價值自身及技術應用中可能隱蔽的負效應,使主體對技術價值產生無風險、低風險的錯覺。同時,由于技術發(fā)展既關涉經濟、政治、軍事等多種因素,又涉及人—自然—社會這一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錯綜復雜的關系鏈增加了技術價值異化的復雜性和隱蔽性的存在可能。因此,探討技術價值異化的倫理性的意義就顯得尤為重要。

二、技術價值異化的成因

1.技術價值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和伴隨性

科學通常被認為“是系統(tǒng)化、理論化的知識體系,具有普遍性、系統(tǒng)性和確定性的特點。但是科學的普遍性、系統(tǒng)性是在忽略一些偶然及次要因素的基礎上達到的,因而科學的確定性也只是近似、簡化的結果,而不是對紛繁復雜的世界完全真實的反映?!盵9](P58)當科技的正價值產生并日益改變人類的生存方式時,科技的負價值也育孕而生,這里姑且稱其為“伴隨價值”。就技術而言,“現(xiàn)代技術將人與物都‘擺置’其中,迫使人將現(xiàn)實作為‘持存物’來‘訂造’,同時也逼迫著人把自己向著敞開之域敞開而成為‘持存物’,人亦不自由。技術之本質作為解蔽之命運即是危險?!盵9](P60)海德格爾認為“技術乃是一種解蔽?!盵10](P930)技術把自然界中的持存物發(fā)掘出來加以利用、分配、重新組合,以達到求“利”的目的,在這種目的下主體的自由性受到技術的約制。

從技術價值主體的漂流性觀點審視,技術向科學輸入應然性的指令對科學提供的知識進行篩選,進而對社會意識形態(tài)進行調整,對社會生產關系進行規(guī)范和調節(jié)??茖W自身的不確定性和技術價值的伴隨性決定了技術價值必然蘊藏這樣或那樣的風險,而高新技術的出現(xiàn)和應用難免存在設計中的疏漏和主體應用中的偏差,從而產生不確定的后果,導致技術價值異化。另外,由于受主客觀條件的制約,人們還不能窮盡對當前技術價值的認識,還存在這樣那樣的誤區(qū),如核技術,人們目前尚無法完全準確地預測、計算和控制其發(fā)展給人類可能帶來的風險成本,這就增加了技術價值異化的概率。

2.技術價值主體的漂流性

隨著科學分工日益細化和科學活動日趨專業(yè)化,技術主體也相應地被程序化。就技術本身而言,每一項技術的設計和研究,乃至最終投入到生產領域,都有很多主體參與,每個主體都僅僅是完成該技術流程中的一道程序。如美國的汽車制造,很可能車胎是日本制造,零件是中國制造,座駕是德國制造,安全氣囊是韓國制造,而到最后組裝才是美國制造。如德國著名社會學家鮑曼所言,我們在每一種情境中都以個體角色的面目出現(xiàn),但任何情境中又都缺乏能夠準確地體現(xiàn)“整體自我”的本質。可以說現(xiàn)代“技術活動乃是人類社會的集體賭博。”[11](P26)技術個體在這一活動中所能預測到的技術惡果顯得微不足道,所能承擔的個體責任顯得模糊不清?!艾F(xiàn)代技術所引起的可怕后果的因果責任關系便變得模糊起來,這就是現(xiàn)代技術活動中技術主體的困境?!盵11](P26)個體責任的不可替代性受到考量?!白鳛閭€體,我們是不可替代。然而,作為我們很多角色中的任何一種角色,我們并非不可替代?!盵12](P22)出現(xiàn)了現(xiàn)代技術主體和技術主體責任的漂流性、模糊性。這種主體責任的漂流性導致很可能在技術價值異化中存在多主體犯錯的實然性和技術價值異化主體責任追究的空缺性的悖論。這種“坐車不買票”的主體漂流性在技術主體身上至今找不到準確的責任主體。換句話說,即使該技術主體中的某個體進行最誠摯的自我檢查并退出該角色,也無濟于技術價值異化的客觀現(xiàn)實性存在,因為技術主體的個體角色具有相互替代性和漂流性。即使作為一個特定角色的個體退出該角色,也會立即出現(xiàn)另一個個體來填補空缺。從技術價值異化的主體責任追究而言,要想確定具體的責任主體實屬不易。加之技術活動與主體責任追究之間的不對等性更間接擴大了技術價值異化的風險性。

3.技術價值主體的需求性和功利性

技術價值本身的應然性決定了技術主體目的的需求性和功利性。技術的目的是求“利”,從國內外技術發(fā)展史可見,技術是在滿足人類需求的前提下產生的,并隨著人類需求的增加,而對技術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由最初滿足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技術向滿足主體高層次的心理需求的技術轉變。“在這一進程中,主體缺乏對科技加速物質生產效應進程的反思,人類社會被拖入到盲目擴大生產和病態(tài)消費的惡性循環(huán)之中。合理的物質消費發(fā)展為炫耀性的物質消費,即通過消費讓他人明白自己的權力、地位及金錢,從而使消費者獲得榮譽和自我滿足?!盵2](P150)“技術的‘利’和道德的‘善’發(fā)生碰撞和分裂”[13](P12)這種純粹的物欲需求即是人類自身虛偽的功利性需求的掩飾,又是技術的“求利”性與人的自由發(fā)展的“善”性的分離。而人在本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需求;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階段、不同情境下也會產生不同的需求。當?shù)图壭枨蟮玫綕M足時,主體便會產生更高級的需求。在這種需求的驅使下,主體便產生了這樣那樣的想法、構想和假設。在此基礎上假想出產品對象,經過研究、研發(fā)新的技術便產生了。主體得意于其新技術帶來的主體需求的滿足感,而往往忽視新技術應用后可能存在的風險性。同時,當人與人之間有了競爭,有了想要取勝的動因時,主體亦會創(chuàng)設出新的技術,而新技術的應用又會導致新的需求與目的的產生。目前,如何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或時間來獲得最大的功利性已成為技術創(chuàng)新的根本動因,可以說技術從被設想那一刻起,就已被賦予了功利性的價值在里面。

三、技術價值異化的倫理調控路徑

1.倡導低碳技術,施行低碳生活

低碳技術即低碳能源供應技術。未來,它將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一個標志,誰擁有它,誰就擁有了國際核心競爭力。低碳技術主要包括四大類:可再生能源,如核能、碳捕獲與封存(CCS)等;低碳交通運輸技術(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高效的生物燃料);工業(yè)節(jié)能、減排技術和建筑節(jié)能技術。根據(jù)能耗標準大小,又可將低碳技術分為減碳技術、無碳技術和去碳技術。最近美國能源部投資31億美元用于碳捕獲及封存(CCS)技術研發(fā);到2013年年底,歐盟計劃將投資1050億歐元用于綠色經濟;甚至有報告稱,到2050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的消費量將接近甚至超過50%,屆時人們將迎來一個真正的低碳社會。然而,就目前的社會發(fā)展現(xiàn)狀來看,要實現(xiàn)低碳技術,進行低碳生活并非易事,還存在技術不成熟、成本過高等諸多難題。因此,要進行低碳生活,首先要倡導低碳技術,提高技術研發(fā)水平,爭取克服低碳技術中的一些關鍵性問題,利用節(jié)能、減排、降污、除廢等新技術,“不斷提高資源單位資源消耗產出水平,使資源消耗從高增長向低增長、再向零增長轉化,從源頭緩解資源約束矛盾和環(huán)境的巨大壓力?!盵14](P96)其次是轉變傳統(tǒng)的能源利用模式,發(fā)展能源、資源、環(huán)境一體化模式,進行清潔生產、環(huán)保生產。通過實現(xiàn)資源、能源再循環(huán)再利用工程,最大限度地減少“廢能” 、“廢物”、“廢氣” 、“廢碳”的排放量,讓人們真正生活在綠色和陽光之下。最后是提高公眾的低碳意識、環(huán)保意識。自覺維護生存空間的清潔,杜絕污染消費,奢侈消費。進行低碳消費,節(jié)約消費,自愿、自覺地保護環(huán)境,促進綠色消費產業(yè)鏈的和諧發(fā)展。

2.倡導綠色技術,促進綠色生態(tài)發(fā)展

可持續(xù)發(fā)展向技術提出了保護環(huán)境資源、保持生態(tài)整體性和多樣性的新要求。不僅人類的發(fā)展需要技術的參與,自然的發(fā)展也離不開技術,因此,傳統(tǒng)意義上的技術觀已經不能完全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必須倡導以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為核心的新的技術觀——綠色技術觀。簡單地說,綠色技術觀就是倡導適應于可持續(xù)發(fā)展,保持生態(tài)多樣性、整體性和協(xié)調性要求的技術觀,亦稱可持續(xù)技術觀。由“節(jié)約、重新使用、循環(huán)”[11](P28)三大抽象規(guī)定性組成,立足于生態(tài)價值和生態(tài)理性基礎之上,在主體的“認識和能力范圍之內,在不破壞現(xiàn)有的社會生產力和人類的生活水平的前提下,盡量的減少技術和生產對生態(tài)產生的可能危及到人類生存的破壞性后果?!盵15](P112)需要強調的是“綠色”,即保持自然界的持續(xù)性、發(fā)展性、多樣性和生態(tài)性;所謂可持續(xù)發(fā)展包括人、社會和自然三者的持續(xù)發(fā)展。綠色技術觀要求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不僅要為科教興國戰(zhàn)略服務,為提高社會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做貢獻,而且要為建立良好的綠色經濟、生態(tài)環(huán)境、生物環(huán)境以及提高技術軟實力做貢獻,這就要求技術、各種技術活動都要符合生態(tài)化、生物化和道義化的發(fā)展方向;堅持生態(tài)公正原則,也即是“涉及人與自然關系中的利益和義務上的合理分配的準則,它既包括對待人類成員施行生態(tài)正義,也對非人類存在物施行生態(tài)正義?!盵16](P254)不僅農林牧副魚業(yè)要實現(xiàn)產業(yè)生物化,冶金、化工、交通運輸、建筑等行業(yè)的發(fā)展也要有利于生態(tài)化發(fā)展宗旨,力求做到“三低效應”,即低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形成生產化—生態(tài)化—生物化—人性化的循環(huán)鏈條,實現(xiàn)清潔生產,綠色生產,促進人與自然協(xié)調發(fā)展的生產模式,最終完成“綠色需要技術,技術彰顯綠色”的發(fā)展理念。

3.倡導商談倫理,建立和完善技術主體責任觀

技術的真正目的是達善臻美,服務于人類的最高福祉。因此,技術的發(fā)展與應用,亦需全人類共同承擔起相應的責任。

在技術價值異化的倫理思考中應堅持技術主體利益關系的普世價值?!凹夹g使用的情境建構不是哪一類使用者的專有責任,而是使用者整體的責任,每個使用技術的人都應該積極地有意識地參與到重新建構情境的行動中來,每個使用者都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并獲得自己的權利?!币虼?建立一個積極、有效的國際對話商談倫理機構顯得尤為重要。該機構囊括了學者、專家以及企業(yè)生產者和個體消費者在內的所有技術主體力量?!坝伤麄兌ㄆ趯徱暭夹g進展情況,評判在技術應用中可能產生的倫理問題,及時向政府和公眾進行通報,發(fā)揮在政策制訂中的咨詢、導向作用,從而協(xié)調全社會力量,理性地防范各種科技倫理負效應問題?!盵17](P21)同時將一些公認的技術道德評價標準提升到普遍倫理層面,建立不同層面、不同級別、不同職業(yè)之間的交流和對話通道。在立足于人類根本利益的基礎上,達成相互間的共識。

這種商談倫理機構的建立,無疑為技術價值異化的倫理調控提供了良好的思路。在該倫理思想的指導下,建立和完善技術主體責任觀??茖W家、專家自覺承擔起科研和道義上的責任;社會公眾自覺維護技術應用的正價值,監(jiān)督技術應用中的“伴隨價值”;政府領導人擅于決策,勇于擔當技術政策。從而使技術主體自覺承擔起自身的倫理責任,維護技術應用中的正價值,克服或降低技術應用中的“伴隨價值”和“風險價值”。正如羅爾斯頓所言:“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端正自己的‘品行’,負責任地行事,這樣才能‘引導’我們自己從過去走向未來,亦即引導人類安全地走下去?!盵18](P110)

[1]張志永.關于技術的含義、特征和本質之我見[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17-23.

[2]鄭玉蓮,徐建龍.多維視域下的科技價值合理利用[J].皖西學院學報,2011,(5):149-152.

[3]吳國盛.技術釋義[J].哲學動態(tài),2010,(4):86-89.

[4][俄]阿·恩·丘馬科夫.全球性問題哲學[M].姚洪芳,等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5]李國俊,譚玲艷.技術價值評價原則及尺度的歷史唯物主義規(guī)約[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7,(9):85-89.

[6]李桂花.科技異化與科技人化[J].哲學研究,2004,(1):83-87.

[7][美]杰里米·里夫金,等.熵:一種新的世界觀[M].呂明,袁舟,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87.

[8]科技創(chuàng)新推動“低碳發(fā)展”轉型[N].科技日報,2010-09-20.

[9]陳雯,陳愛華.低碳科技倫理風險審視[J].求索,2012,(1):58-60.

[10][德]海德格爾.技術的追問[A].海德格爾選集(下)[M].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

[11]曲用心,高劍平.現(xiàn)代技術的倫理困境與重建[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0,(8):25-29.

[12][英]鮑曼.后現(xiàn)代倫理學[M].張成崗,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13]高劍平,萬輔彬.技術工具理性與道德價值理性的時空追問[J].科學技術與辯證法,2005,(1):10-14.

[14]佘正榮.生態(tài)智慧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15]衡孝慶,鄒成效.綠色技術三問[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1,(6):111-115.

[16]余謀昌,王耀先.環(huán)境倫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7]鄭玉蓮.關于科技倫理主體調控的思考[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12,(12):20-22.

[18][美]霍爾姆斯·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M].劉耳,葉平,譯.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歡
異化主體價值
農村聘禮的異化與治理——基于微治理的視角
商品交換中的所有權正義及其異化
論自然人破產法的適用主體
從異化看馬克思對人類解放的設想
技術創(chuàng)新體系的5個主體
當前大眾文化審丑異化的批判性解讀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關于遺產保護主體的思考
懷舊風勁吹,80、90后成懷舊消費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