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再峰,鄒文貴
(佳木斯大學 人文學院,黑龍江佳木斯154007)
隨著消費文化、大眾文化的興起,亞審美逐漸成為人們關注的一個熱點問題。這種包含著審美因素的觀照活動,沖擊著傳統(tǒng)的審美觀念,對古代文學的教學也有一定的影響。作為審美的泛化,亞審美觀念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即視覺形象的沖擊、經典藝術的解構、價值判斷的缺失。
隨著審美的泛化,日常生活的審美化,視覺效果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視覺形象的沖擊無處不在:電影、電視作品中視覺形象的包裝,成為吸引人們眼球的一個重要手段;網絡視頻的異軍突起,把視覺形象的沖擊,推向一個新高潮;傳統(tǒng)文學閱讀,也進入了讀圖時代,大量的經典由文字轉為圖畫。這種對視覺形象、視覺效果的過度關注,對傳統(tǒng)文學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文學經典的閱讀與接受,呈現出與過去迥異的方式。在視覺形象的包裝與沖擊下,大量的經典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影、電視作品;文學名著以連環(huán)畫、漫畫的形式,被改編出版,進入了讀圖時代。與這種過度關注視覺效果相聯(lián)系的是讀者的欣賞水平的弱化,只關注視覺形象的沖擊,改編作品動輒耗費巨資,追求大場面,卻改變不了形式上的類型化、內容上的淺層化。只在視覺效果尋求突破點,有的名著翻拍,不再關注內在的精神意蘊與價值取向,從而導致欣賞者審美水平的降低。
亞審美文化表現出來的特征,除了具有視覺形象沖擊之外,對藝術經典的顛覆與解構是他另外一個特征。在消費主義思潮的影響下,大眾文化娛樂化傾向的沖擊下,傳統(tǒng)經典、文學藝術逐漸失去了原有崇高的地位。文學藝術界也曾經出現了躲避崇高、消解崇高的現象。對于傳統(tǒng)的經典文學來說,大量戲說經典的影視作品出現了,對于經典作品的閱讀與鑒賞,它的影響是負面的。作品的思想意義、人物形象,從內容到形式都呈現出后現代文化的特征。大量無厘頭的情節(jié)、娛樂化的傾向成為其戲說改變的主要內容。周星馳的《大話西游》是后現代文化的代表性作品。這部作品對《西游記》無論是主題,還是思想內容都做了一個顛覆性的改變。他新近的影片《西游記降魔篇》對西游記的情節(jié)也有巨大的變動,繼續(xù)秉承著他的無厘頭的風格。與此相類似的,大量的戲說作品紛紛出現在國內的電視劇熒屏之上,大量的清宮戲呈現出不同于傳統(tǒng)經典的風格。無論是詩歌、神話還是戲劇小說都被改造得體無完膚、面目全非。這些充斥于熒屏之上的作品,被那些少不更事、缺少閱讀經驗的年輕人當作文學經典來理解與接受。這些讀圖時代長大的年輕人,閱讀的大量作品是對經典的解構性作品。
這并不是說所有由經典改編的影視作品都是無厘頭的創(chuàng)作,都是后現代的風格。一些經典改編的影視劇創(chuàng)作當中,還是能夠認真履行藝術家的職責,堅持藝術家的良心。在藝術創(chuàng)作中,他們盡量忠實于原著的風格,不作額外的發(fā)揮,不對經典進行顛覆。作為亞審美文化沖擊重災區(qū),古典文學的教學需要對于傳統(tǒng)文學經典進行認真而富有成效的解讀,以達到傳承文化的目的。這也是我們古典文學教學工作者所必須承擔的任務,我們需要有一種責任意識,我們對經典作品的閱讀與闡釋,要符合歷史的、文化的角度,而不是天馬行空、任意馳騁。當然我們并不是要否定周氏無厘頭的喜劇風格,周星馳影片自有它存在現實土壤、文化土壤。他是一個時代的產物,是消費文化、大眾文化代表性的作品。但是作為古代文學教育工作者,我們有著不同于周星馳的的責任與使命。
亞審美文化除了過于注重視覺形象的包裝和對傳統(tǒng)文學經典的瓦解,其另一個特征就是價值判斷上缺失。在這種文化沖擊之下,文學作品不再注重價值的追求意義的探尋。傳統(tǒng)文學的審美價值就在于它有一種價值判斷上的追求,而在亞審美文化沖擊波影響下,文學創(chuàng)作無論是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還是經典文學的改編都呈現出一種價值判斷的缺失。一些影視劇的創(chuàng)作抓住情感糾紛,描寫宮廷之中的皇權爭斗,暗藏殺機而步步驚心,成為我們一些影視作品常見的創(chuàng)作套路。而經典文學的改編則是加入各種吸引眼球的各種要素,卻忽略了經典的教化功能。
在亞審美文化的影響下,古代文學面臨著巨大的沖擊,如何應對這種局面,是社會各界應該思考的問題。從媒介傳播角度來看,古代文學作品的電子化是一條可行的道路?,F代的學生不是不愿意看經典作品,而是傳統(tǒng)閱讀方式已經發(fā)生變化。生活中隨處可見的學生捧著移動通訊設備、電子書閱讀的場景,可以證明傳統(tǒng)的紙質書籍的閱讀方式正悄無聲息地發(fā)生著變化。與之適應的古代經典的電子化、數字化就是出版界、教育界人士應該考慮的一個問題。
古代文學的教學也面臨著挑戰(zhàn),挑戰(zhàn)來自于學生更多關注富于形象的沖擊力的現代影視作品。古代文學作品如何抓住學生的眼球,是每一位有責任感的教師應該考慮的現實問題。從古代文學教學角度來看,每位從事傳統(tǒng)文學教學的教師,都應經把經典作品的傳授與鑒賞作為我們的一項重要工作。通過在古代文學教學實踐的思考,我們認為在亞審美觀念的沖擊下,我們要在作品的藝術上,使學生對經典作品有一個深入的把握。在精神品格的陶冶上,深入挖掘古代優(yōu)秀的資源,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從經典作品的涵泳到精神品格的陶冶兩方面,做足功夫,做好經典文學作品的傳授工作。
掌握一部經典文學作品,僅靠文學史的課堂講授是不夠的,需要潛心靜氣地對經典的涵泳誦讀,把握其內蘊。對于傳統(tǒng)的經典作品,我們要領略藝術上的精微之處。
首先,要了解經典作品真正面目。如何了解作品真面目,按照聞一多先生解讀《詩經》的說法,應該做到以下三點:一要讀懂文字;二要帶讀者到《詩經》時代;三要用文學的眼光。傳統(tǒng)文論中的“知人論事”、“以意逆志”也是我們解讀經典、了解作家、作品的重要參考。
其次,應該沉浸于作品之中,體會作品的“味外之旨”。朱熹對此有十分精到的闡釋:“學者讀書,須要斂身正坐,緩視微吟,虛心涵泳,切己省察”(《朱子語類》卷十一)。除了在理論上的闡釋外,朱熹還以自己研讀《詩經》的切身體會對作品的涵泳進行進一步的說明,“某舊時看詩,數十家之說,一一都從頭記得。初間那里敢便判斷那說是,那說不是?看熟久之,方見得這說似是,那說似不是?;蝾^邊是,尾說不相應?;蛑虚g數句是,兩頭不是?;蛭差^是,頭邊不是。然也未敢便判斷,疑恐是如此。又看久之,方審得這說是,那說不是。又熟看久之,方敢決定斷說這說是,那說不是。這一部詩,并諸家解都包在肚里”(《朱子語類》卷八○)。
通過朱熹的理論闡釋以及閱讀實踐,可以看到作品涵泳功夫的階段與層次是在逐步提高的。大致經歷了不敢判斷的疑惑,“方審得這說是,那說不是”的初步把握,以及最后階段“方敢決定斷說這說是,那說不是”的豁然開朗。在這個過程之中,涵泳誦讀是貫穿始終的。
古代文學是有助于精神品格培養(yǎng)一門學科。先秦文學按照郭預衡《中國文學史》歸納具有以下優(yōu)良的文學傳統(tǒng):第一,發(fā)憤著書的傳統(tǒng);第二,憂國憂民的傳統(tǒng);第三,放言無憚的傳統(tǒng);第四,深于取象的傳統(tǒng)。在這些優(yōu)良傳統(tǒng)當中,前三者都是屬于人文精神方面,我們應該發(fā)揚光大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古代文學在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上,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需要古代文學教師在教學過程能夠發(fā)掘并有效地傳授給學生,如先秦文學當中的君子人格就可以作為學生人格培養(yǎng)的范例。
一個民族,沒有振奮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堅持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每一個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重要使命。君子人格的研究,有助于對傳統(tǒng)文化的了解,有助于民族精神的弘揚。通過君子風范與道德品格的考察,深入探討傳統(tǒng)文化觀念影響下的先秦士人們所具有的文化精神,從中挖掘出有助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優(yōu)秀的文化品格和人文精神,及其對當代學生健康人格構建所產生的影響。在《論語》中就有很多關于君子的論述;在《左傳》中也有完整的論述見于成公九年:
晉侯觀于軍府,見鐘儀,問之曰:“南冠而縶者。誰也。”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使稅之,召而吊之。再拜稽首,問其族,對曰 :“泠人也 。”公曰 :“能樂乎 ?”對曰:“先父之職官也,敢有二事?!笔古c之琴,操南音。公曰:“君王何如?”對曰:“非小人之所得知也?!惫虇栔?對曰:“其為大子也,師保奉之,以朝于嬰齊,而夕于側也,不知其他。”公語范文子。文子曰:“楚囚,君子也。言稱先職,不背本也。樂操土風,不忘舊也。稱大子,抑無私也。名其二卿,尊君也。不背本,仁也。不忘舊,信也。無私,忠也。尊君,敏也。仁以接事,信以守之,忠以成之,敏以行之。事雖大,必濟。君盍歸之,使合晉、楚之成?!?/p>
楚囚鐘儀以自己的言行征服了晉國的君臣,被譽為君子。這里提出了一個完整的君子人格標準,即信、仁、忠、敏,君子已由一個人的身份標志而成為一種道德評價。作為一個士人不但要有從容鎮(zhèn)定的外在風范,還要有信、仁、忠、敏的內在氣質[1]。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分析了作者以儒家倫理道德為標準,從仁、信、忠、敏四個層面探討了春秋士人的君子風范與道德品格。他們以自己的淵博學識,高尚的道德人格魅力,卓越的政治才能,建構了君子人格,澤被后世,影響著千百年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士人君子風范與道德品格的考察,挖掘出適合當代文化建設的精神品格,探討其對學生健康人格構建所產生的影響。當代學生的精神文化建設要吸取人類以往的精神成果,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秀品質仍然是我們應該吸納的。從君子人格建設角度,來探討君子人格對學生健康人格構建所產生的影響,繼承并發(fā)揚光大優(yōu)秀的民族精神,這是我們社會科學工作者的重要使命。
[1]黃儒敏,韓再峰,宋國慶.《左傳》士人形象的道德評判[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