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關于瀕危劇種孟州花鼓戲的研究

2013-08-15 00:47李慧娜馮嵐嵐
焦作大學學報 2013年1期
關鍵詞:花鼓戲戲班花鼓

李慧娜 馮嵐嵐

(焦作大學,河南 焦作 454003)

孟州地處中原,歷史悠久,位于河南省西北部,與九朝古都洛陽隔河相望。孟州自古以來人口眾多,經(jīng)濟繁榮,地理位置優(yōu)越,不僅有黃河沿境而過,而且當京、洛之要途,晉、豫之要沖,實乃南北交通之要塞,東西水路之樞紐,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孟州是韓愈之故里,戲曲遺產(chǎn)較豐富。

孟州花鼓戲流行于西北嶺區(qū)離縣城25里的大馬溝村。該村富戶劉同德和城西三里西賀莊梁曉彥有姻親關系。梁官居“江南鹽運使”,私產(chǎn)萬貫,家中有一戲班。劉年少時常隨其祖母到梁家串親,多次觀賞迷胡戲的演出。十歲起又在梁家家館讀書五年。這期間,劉結(jié)識了該戲班的琴師周某,便拜師傅學拉“胡胡”。他15歲離館回家后,日夜練琴,初通弓指。16歲與畢秀珍女士結(jié)為夫妻,二人年貌相般,志趣相近,酷愛彈唱,相互勉勵,始有馬溝花鼓的遺篇。

劉同德家有良田百余畝,年及十八時,經(jīng)梁舉薦,在河陽(孟州古稱)縣衙做一小吏,他無心奉公,一意學琴。忽一日,有一家災民父女三人在縣城沿街邊拉邊唱,借藝行乞。劉尾隨不舍,旋將這家藝乞安頓在西街一家民宅內(nèi),供其衣食,拜為師傅,改學“四弦”。三月有余,初通“四弦”。后又多次請教周師傅,苦練四年,已學會不少曲牌,常與其妻唱和。

同治六年,劉同德經(jīng)梁曉彥的多次勸勉,不得已復到河陽縣衙供職。每逢月圓之夜,劉必攜友歸家,賞月歌飲。后來,與會人員不斷增加,他二人把《西廂記》的通本改編成歌詞,共分五折,即:《萬壽山降香》《張生戲鶯鶯》《拷打紅娘》《十里亭相送》《會佳期》等。眾友又分角輪唱。在一次中秋節(jié)之夜,劉邀來眾友,匯集于村西小廟前,大肆鬧騰了一宵。當時馬溝群眾圍觀,歡欣異常。次日,他們又議會一天,建立了一個組織,名謂“君子學社”,選劉為“社首”,王世芝和喬相明為副,其余十四人為社友,共分為五組,每組負責修整《西廂記》全本的其中一折,并定為每月十五日為活動日。此謂花鼓戲的原始階段。

“君子學社”成立之初,活動十分頻繁。他們定期或不定期地到約定地點集中,商榷劇本的刪改和創(chuàng)作問題。同治八年,春節(jié)來臨,劉、王二人帶領全體人員回家度節(jié)。正月初一這天,他們借村中空地,搭一帳篷,內(nèi)設方桌六張,演員們便裝素顏,圍桌而坐,請來村中長幼,他們分角對唱,一直鬧騰了五夜。村內(nèi)村外群眾爭相圍觀,博得眾口稱贊。

這一場地攤兒清唱過后,村中父老定要搭臺上演,并定于元宵節(jié)起,化妝登臺公演五天。一時村民們一面趕搭彩臺,一面請親動友。社首一面借戲具,買脂粉,一面又請來東趙和村一班吹鼓樂前來助演。這天,鳴統(tǒng)三響,演員、村民、眾親友齊聚臺前,劉同德宣布“君子學社”改為“同樂會”。

花鼓戲這天登臺首演,劉不顧皇規(guī)官體,竟舍身從戲,扮飾鶯鶯,唱工做工,恰到妙處,觀眾不時報以掌聲,所以有“不識鶯鶯看同德”之美傳。

這次首演反響很大,遠村異鄉(xiāng)的觀眾很多,車馬轎乘難以數(shù)計。馬溝地處嶺區(qū),井深水淺,村中僅有的三眼泉井全被吃干,至今還流傳著“同治有八年,彩臺把戲演?;ü囊魂図?,臺下人萬千,擠來如翻浪,扛去鞋一攤,踏麥二十畝,鱉燈熬五天,吃干井下水,俺去黃河擔……”這樣的順口溜。至今還留著兩個打麥場的遺名,一個叫“男場”,一個叫“女場”,這是當年臺下觀眾劃分為男東、女西兩個場地的遺跡。

同治十年,梁曉彥官升“轉(zhuǎn)本御使”要職全家遷往北京。時逢梁七十大壽,由京返家,劉帶著同樂會戲班前去慶賀,連演七天,深受梁的嘉獎。一日,梁問及馬溝戲班的名稱時,甚覺名實不符,隨賜名謂“花鼓戲”,并說:黃戲有板,梆戲有梆,迷胡有胡,該以“鼓”字破題。今以花鼓命名,大小適中,雅俗兼并,名正言順,較為妥帖。我的戲班已散,所有存物,悉數(shù)送你,以壯門面。

經(jīng)此一談,劉不但受到精神上的鼓舞,同時又得到一批可觀的資助。四大、四小八個戲箱,滿滿當當?shù)腻\繡戲衣,四十多頂標致頭盔,兩捆槍刀劍把,幾大包靴鞋,共拉了十幾車,好似受到皇封御賜,滿興而歸。第四天,時逢正月二十日,在村莊高搭彩臺,宣布將“同樂會”改為“花鼓戲班”,舉行“祭鼓儀式”,慶賀“花鼓”劇種的誕生,連唱三天,受到觀眾的高度贊賞,至今此地還流傳著花鼓戲是:“姑娘頭上十兩銀,夫人手推龍塑金,相公穿戴價十畝,丫環(huán)繡鞋一大盆,家郎院公披彩緞,不是戲臺是宮門?!瘪R溝人至今仍以花鼓戲受過封號而自豪。

此后,該戲班不但走遍孟州大部分村鎮(zhèn),而且被邀至沁陽的大位、柏香、史村、王亮等村和濟源的天將、彭莊、武山、苗店等村,以及魯山縣的大部分村鎮(zhèn)演出。所唱曲牌有陽調(diào)、滿舟、滿江紅、背宮、剪花、剪花垛、銀扭絲等。琴師王世芝、張茂柱,京胡張克寬,鼓師趙良福,演員有劉同德(旦)、李葡萄(旦)、柴汝元(生)、張震海(外號蓋九州,婆旦),所演劇目有《西廂記》《梁山伯與祝英臺》《小姑賢》《柜中緣》《雷公子投親》《對繡鞋》《張良賣布》《王媽媽下神》《拐豆腐》等二十多出。表演行當以生、旦為主。所用樂器有鞭鼓、鼓、大鑼、小鑼、镲、嗩吶、笛、笙、四弦、京胡、二胡等。所到之處無不受贊。到清末民初,這個劇種已普及全孟州各鄉(xiāng)鎮(zhèn)。具備較好條件的關溝、田壽、田旺、城西街、南街、臨泉、大仇、緱村、海頭等五十余個村鎮(zhèn)已建起“花鼓戲班”。例如:

(1)西鄉(xiāng)嶺區(qū)“關溝村花鼓戲”(人稱哼哼戲)。老板羅元新(生、旦當行),演員關元江(旦)、關孝家(末)、關孝舉(生)、關振海(丑)、關元通、關元津等二十余名,琴師關孝宗,大鑼關孝祖。演出劇目有《玩月》《雙頭馬》《桂香推磨》《西廂記》《雙跑山》《賣豆腐換老婆》《蝴蝶趕集》《老頭送女》等。該戲班經(jīng)常為古廟會或逢年過節(jié)而演出。

(2)東鄉(xiāng)“田寺村花鼓戲”(人稱曲曲戲)。主要演員有杜耀勛(領班頭,行當全通)、杜仁勛(花旦)、馬遵行(小生)、劉發(fā)富(丑)等二十余人。演出劇目有《小姑賢》《拷打紅娘》《十里亭相送》《丁郎認父》等十多出。

(3)北鄉(xiāng)“田旺村花鼓戲”。二十余人,演員有崔福云(生、旦)、韓瑞林(旦)、趙點點(丑)、趙全信(旦)、崔黑旦(丑旦)、韓景生等。拉四弦有崔柱、崔新、崔雙銀。演出劇目有《雙孝廉》《哈巴狗告狀》《于寬休妻》《三騎驢》《西廂記》等。

(4)據(jù)南關花鼓老藝人崔家禎(84歲)口述,當時縣城南街、西街都成立了花鼓戲班,人數(shù)均有三十余名,演出劇目不下二十個,曾與東街、北街黃戲相爭,在縣前街舞樓上和城隍廟舞樓上對唱三天,觀眾人山人海,評價甚高。

此劇種于民國五年(公元1916年)被孟州當局以庸俗、淫蕩之名通令禁演,從此大衰。至1942年止,全縣所有花鼓戲班解體。建國后,全縣大部分村鎮(zhèn)在春節(jié)文藝活動中,仍沿用花鼓戲的曲牌,套上新詞,采用民間藝術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

[1]麻文琦.中國戲曲史[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

[2]中國戲曲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南卷[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

[3]張清富.孟縣戲曲志[M].孟州:孟縣戲曲志編輯委員會,1988.

猜你喜歡
花鼓戲戲班花鼓
論數(shù)字時代湖南花鼓戲的整合傳播
資興:花鼓戲進校園
湖南花鼓戲舞蹈的特征
功德林寺戲班:寺院文化對覺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探訪“東方芭蕾”潁上花鼓燈“老帶新”接力傳承
云南壯劇的幾種組織形式
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移民音樂的民間存在形式研究
幸?;ü?/a>
當代情境中的鄉(xiāng)村牧歌——評花鼓戲《蝦戲稻香》
花鼓燈小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