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桃花只待有緣人——從陶淵明到文徵明

2013-08-15 00:51:01劉小兵
天中學刊 2013年6期
關鍵詞:陶詩文徵明書畫藝術

劉小兵

(黃淮學院 文化傳媒學院,河南 駐馬店,463000)

喜歡中國古代書畫藝術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在文學、歷史之外的另一藝術世界中,同樣有著諸多的陶淵明元素。歷代書畫藝術家不僅追慕陶淵明之為人,效法其詩文創(chuàng)作,更以畫筆繪制淵明形象,襲其詩文意境營造山水田園圖畫,揮毫潑墨反復書寫淵明經典詩文。繪畫藝術如明代仇英、周臣的《桃花源圖》,清代原濟的《陶潛詩意圖冊》,戴本孝、石濤的《陶淵明詩意圖》等[1],書法作品如蘇東坡、趙孟頫、文徵明書寫的《歸去來兮辭》等[2]。這一涉及陶學的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頗值得關注。筆者試以文徵明為個案,通過對這位著名書畫家與陶淵明某些歷史性關聯(lián)的考察,管窺陶淵明在中國傳統(tǒng)書畫藝術世界中的傳播與接受情形,并思考蘊涵其間的文化意義。

一、小試閑官便乞身,素衣曾不染緇塵——文徵明的人生經歷

“小試閑官便乞身,素衣曾不染緇塵”,詩句出自文徵明《馬上口占謝諸送客四首·其一》,可視作其人生自畫像。據(jù)《明史·文苑傳》等文獻載,文徵明(1470―1559年),初名壁,一字徵仲,號衡山,江蘇長洲(蘇州)人,為明代中期著名畫家、書法家,與沈周、唐寅、仇英合稱“吳門四杰”。縱觀文徵明一生,大體可以分為讀書求仕、翰林院待詔、歸隱吳地三個階段。中國古代士人大都必須面對的科考與仕宦之路,文徵明走起來卻多困頓失意,從26歲到53歲,他曾10次應舉落第;至54歲文徵明才因受工部尚書李充嗣的推薦以貢生進京,經過吏部考核,被授翰林院待詔;親歷官場生活的文徵明感受到的卻是失望與難以適應,加之因才藝出眾而受嫉妒與排擠,遂連歲乞歸;57歲時他得以回故地蘇州定居,此后無意仕進,潛心詩文書畫的創(chuàng)作,晚年聲譽卓著,乃至“文筆遍天下”[3]7361?7362。不難想象,一位才藝超群的藝術家為科考耗去近30年的寶貴時光,曾經受過怎樣的身心折磨!如文徵明《病中》詩所慨嘆:

明經三十載,潦倒雪盈簪。疾病乘虛入,摧頹覺老侵。安心方外藥,適趣個中琴。澹泊窮生計,高人獨賞音。①

這種體驗,與陶淵明對自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歸園田居》其一)的反思以及徘徊于仕隱之間的痛苦矛盾心情或有相似之處;而他們終于“悟以往之不諫,覺來者之可追”(《歸去來兮辭》),選擇了絕意仕途,回歸自我(無論是隱于田園,還是隱于市井),在人生歸宿的抉擇上也體現(xiàn)出一致性。因此,文徵明在精神與行為上與陶淵明有了呼應與遙承之處。

選擇退隱之前的文徵明的人生,似乎也充滿了荒誕的“圍城”色彩,當他得不到世俗追求的功名之際卻苦苦追尋,歷經坎坷輾轉得到后,卻又意識到這里原來并不是他的理想所在!恰如其《感懷》詩云:

五十年來麋鹿蹤,苦為老去入樊籠。五湖春夢扁舟雨,萬里秋風兩鬢蓬。遠志出山成小草,神魚失水困沙蟲。白頭漫赴公車召,不滿東方一笑中。

詩人 50多年來奔波于科考之途,雖然如麋鹿行蹤不定,卻還有自由,而被舉薦為翰林待詔之后卻形如鳥入樊籠,離開了故園,離開了藝術,則如同小草和沙蟲失去了生命的依靠,這些與陶淵明“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歸園田居》)的感受何其相似!文徵明歸隱之后的心態(tài)從下面這首五言律詩中則可見一斑:

晚得酒中趣,三杯時暢然。難忘是花下,何物勝樽前。世事有千變,人生無百年。還應騎馬客,輸我北窗眠。

這首詩及他本人的書法作品有幸流傳至今,是一幅詩境書藝俱佳之名作。當然,真正令文徵明舒心和愜意的還不僅僅是可以自由地飲酒賞花以及北窗高臥,而是乞身回歸故里的文徵明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田園”——書畫世界,這是一方藝術的田園!并且,在這片田園中他找到了陶淵明這位異代同道與知音。只是由于時代及個體的差異,文徵明不是歸隱田園,正如嚴迪昌在《“市隱”心態(tài)與吳中明清文化世族》[4]一文中所認為的那樣,文徵明走的是“市隱”之路。但是,隱于鄉(xiāng)間和隱于市井,躬耕于田園和躬耕于藝術,形式或有不同,實質并無區(qū)別,歷經波折,他們最終同樣安頓了自我身心,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園。

與陶淵明一樣,晚年的文徵明同樣在歷史上留下了獨立和傲岸的身影,《明史·文苑傳》載:“四方乞詩文書畫者,接踵于道,而富貴人不易得片楮,尤不肯與王府及中人,曰:‘此法所禁也?!盵3]7362其子文嘉《先君行略》載文徵明對自己行為的解釋,或更接近歷史真實:“吾老歸林下,聊自適耳,豈能供人耳目玩哉!”[5]1621王世貞《文先生傳》亦云,文徵明自戒書畫三不應:不應宦官、侯王與外夷[5]1627。這種追求自由、珍視名節(jié)的品質,是中國士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亦仿佛是潔身自好、不事權貴的淵明精神之再現(xiàn)。

二、銜觴輒忘事,何似栗里陶——文徵明詩文創(chuàng)作中的陶淵明

文徵明自號“停云”“停云生”,齋名亦曰“停云館”?!巴T啤倍之斉c陶淵明相關,因《陶淵明集》有《停云》詩一首。閱讀欣賞文徵明的詩文書畫之際,不難發(fā)現(xiàn)大量的“陶淵明”元素。正是因為欣賞,因為認同,文徵明找到了陶淵明這位前代同道,因此對于他在詩文創(chuàng)作中用典陶淵明以及追和陶淵明詩文,就不難理解了。文徵明詩集中可明確為“和陶詩”的有3首,如《九日閑居用淵明韻》《九日游雙塔院次淵明己酉九日韻》《十日游治平寺再疊前韻》;考之于文學史,以《閑居》為詩題當始于陶淵明《九日閑居》,因而文徵明《歲暮閑居》《閑居四首》的源頭也是陶詩。至于文徵明詩歌用典陶淵明的案例則更多,試舉如下:

春雨蕭蕭草滿除,春風吾自愛吾廬。(《春雨漫興》)

輸與陶翁能領略,南山在眼酒盈觴。(《詠庭前叢菊》)

荊州運甓成何事?不博柴桑一醉眠。(《題養(yǎng)逸圖》)

溪壑春風空舊夢,柴扉流水或秦人。(《經桃花塢》)

晚煙十里歸城路,不是桃源也自迷。(《暮春雨后,陳以鈞邀游石湖遂登治平》)

陶淵明誰送東籬酒,季子原無負郭田。(《寄顧橫涇》)

主人蕭散同元亮,勝日登臨繼牧之。(《九日子畏北莊小集》)

司空揣分自宜休,元亮無心任去留。(《次韻答張西峰少參》)

舟行仿佛聞雞犬,時有桃花出峽來。(《題畫》)

羨君五十賦歸歟,我亦頭顱五十余。(《送錢元柳南歸口號十首》)

銜觴輒忘世,何似栗里陶。(《九日游雙塔院次淵明己酉九日韻》)

文徵明寫于晚年的《靜隱》詩曰:“心遠自應人境寂,道深殊覺世緣輕。問齊尚有門前客,卻恨青山不淹名?!毕嘈艑懽鬟@首詩的時候,文徵明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當是陶淵明的《飲酒》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盵6]219正是在書寫、追和的過程中,千古文人之間達成了跨越時空的對話與交流,得到了心靈的溝通與呼應。從文徵明自號、宅名以及詩歌創(chuàng)作來看,我們可以認為:文徵明這位明代書畫藝術家和詩人懷有濃郁的陶淵明情結。

三、世上神仙知不遠,桃花只待有緣人——文徵明書畫藝術中的陶淵明

文徵明一生僅體驗過四年的官場生活,但這四年間卻沒有留下其書畫作品的上乘之作,雖然入仕前的盛年階段已有一些佳作,但文徵明更多的書畫佳作則是創(chuàng)作于歸隱之后。也許只有這一片藝術的田園,才是文徵明真正的歸宿。因此,可以設想:如果文徵明留在官場,他留給后人的書畫佳作必將會大打折扣。同時,如果文徵明的詩文書畫世界中沒有了陶淵明元素,即使他依然會是書畫大家,但卻一定不會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文徵明。文徵明書畫藝術中山水田園題材居多,有《三友圖》《蘭亭修楔圖》《風雨孤舟圖》《絕壑高賢圖》《溪山高逸圖》《高人名園圖》《存菊圖》等,其中以“桃源”為題材的書畫作品就有《桃源圖》《桃源問津圖》《桃源訪友圖》等。文徵明《桃園圖詩》曰:“桑麻雞犬自成村,天遣漁郎得問津。世上神仙知不遠,桃花只待有緣人?!蔽尼缑髋c陶淵明可謂有緣人,雖相隔1000余年,但他們卻結下了不解之緣。

文徵明書法作品中的陶淵明元素更為豐富多樣。一是自創(chuàng)詩文的書寫。其中用典陶淵明的很多,除了如上述“桃源”之作,便是歌詠菊花,詠菊詩曰:“輸與陶翁能領略,南山在眼酒盈觴”,詠菊詞曰:“年年輸與陶彭澤,吟對南山把一觴。”表達的都是對陶淵明高風亮節(jié)的仰慕并自嘆不足。此類書法作品還有很多,本文第二節(jié)“文徵明詩文創(chuàng)作中的陶淵明”已論,此處不再重復。二是前人詩文的書寫。如小楷書宋李沖元《書蓮社十八賢圖記》、行書寫劉禹錫詩《桃源行》、王安石《桃源行》等。而更值得我們關注的是文徵明對陶淵明《飲酒詩》的書寫,以及晚年至少兩次認真投入地書寫了陶淵明的經典名篇《歸去來兮辭》:一為小楷《歸去來兮辭》,書于82歲;另一為行草《歸去來兮辭》,書于83歲?;蛟S,有著陶淵明情結的文徵明,正是在反復書寫陶淵明這位前賢的詩文之際,獲得了跨越時空的精神交流與心靈共振。而上述幾幅作品都已成為中國書法世界中的珍品。

陶淵明本人并非書畫藝術家,為何能成為歷代書畫藝術家(包括文徵明)青睞的對象呢?中國古老的書畫藝術與陶淵明其人其文之間必有某些不解之緣,二者之間必有某些契合之處。筆者對此試做簡略探究。

其一,陶淵明的人格追求與書畫藝術的文化功能相通。陶淵明不愿為了外在的利祿而放棄獨立與自由的人格,這種人格追求成為后世文人向往和學習的典范。同時,陶淵明追求自由亦珍視名節(jié),力求在個體自由與倫理道德以及自然大化的規(guī)律之間獲得平衡與和諧。而書畫藝術的功能之一即是通過藝術使人獲得精神上的超越與自由,但同時又必須在掌握和遵守藝術的規(guī)則規(guī)范下進行創(chuàng)作。因而,后世書畫藝術家對前代詩人陶淵明的發(fā)現(xiàn)與接受,有其內在的邏輯理路。

其二,陶詩藝術與書畫藝術在審美境界上的相通。盡管陶詩藝術和書畫藝術的審美特征都難以一言以蔽之,但其總體上的相通之處是:二者都以自然、神韻為重要標尺,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兩忘的超然境界。伴隨著唐宋以來山水文學以及山水畫的興盛,陶詩、陶文以及陶淵明其人其事都已成為后世書畫藝術取材的源泉之一。

其三,陶淵明詩文與中國書畫藝術在哲學思想層面上相通,即二者都深受老莊思想影響,可謂同根同源。陶淵明追求身心的超越與自由,無疑可追根溯源至老莊哲學。文徵明在思想上亦是儒道兼宗,其《焚香》詩云:“日長自展南華讀,轉覺逍遙道味生?!钡兰宜枷雽τ谥袊诺湮乃噭?chuàng)作與審美的貢獻已成為共識,可參看學界相關論著,如徐復觀的《中國藝術精神》等,此處不再贅述。

綜上所述,陶淵明作為中國士人文化傳統(tǒng)的一個具有象征意義的文化符號,其影響不僅是深刻的,而且是多方面的。陶淵明不僅影響到后代的士人精神、文學創(chuàng)作,同樣也滲透和影響到人文藝術的各個領域,如書法、繪畫等藝術。陶淵明的人格給了后世藝術家如文徵明等以效法的典范,從而使他們擁有了面對人生抉擇時的勇氣和底氣;陶詩藝術沖淡自然的境界、超然脫俗的神韻,也與中國書畫藝術所追求的悠遠寫意之境兩相契合,如文徵明書寫的陶詩所表現(xiàn)出的閑靜、幽雅之境,與陶詩的境界相得益彰,能夠讓人更加深刻地感受陶淵明其人其文的魅力所在。簡而言之,陶淵明和文徵明,既有精神氣質上的相似,也有藝術境界上的相通。藝術與主體創(chuàng)作者的才情氣質密不可分,如清代劉熙載《藝概》論書法藝術與書法家個體之關系時說:“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盵7]163崇尚古雅、心儀晉宋的文徵明,從并非書畫藝術家的陶淵明身上汲取豐厚的文化營養(yǎng),從而成就了自己的人生,也成就了自己的藝術。

注釋:

① 見曹惠民、寇建軍《文徵明詩文書畫全集》,中國言實出版社2006年版。下引文徵明詩文,均出自《文徵明詩文書畫全集》,下文不再一一標注。

[1]袁行霈.古代繪畫中的陶淵明[J].北京大學學報,2006(6).

[2]陳大利.書法世界中的陶淵明[J].天中學刊,2013(4).

[3][清]張廷玉.明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4.

[4]嚴迪昌.“市隱”心態(tài)與吳中明清文化世族[J].蘇州大學學報,1991(1).

[5]周振道.文徵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6]龔斌.陶淵明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7]徐中玉,蕭華榮.劉熙載論藝六種[M].成都:巴蜀書社,1990.

猜你喜歡
陶詩文徵明書畫藝術
三姐,錢夠嗎?不夠問我要,開心最重要
——文徵明《致妻札》
藝術品鑒(2021年4期)2021-04-26 02:51:08
山洞、漁人、水澤田地——文徵明的理想國
藝術品鑒(2020年5期)2020-07-27 02:42:42
晚明陶詩評點研究
天中學刊(2020年3期)2020-01-09 00:35:14
紙間書畫館 “江南四大才子”文徵明:慢慢寫字,好好活著
蘇軾和陶詩研究綜述
唐寅書畫藝術問題淺說(之四)
紫禁城(2017年9期)2018-01-03 01:30:58
文徵明詩詠石湖
名作欣賞(2017年25期)2017-11-06 01:40:12
書畫藝術殿堂學生作品
陶淵明詩歌意象的張力
速讀·中旬(2017年3期)2017-05-06 21:22:17
河北省書畫藝術研究院2015年會勝利召開
泸溪县| 横峰县| 科技| 松原市| 洱源县| 襄汾县| 岚皋县| 庆安县| 丰顺县| 榆中县| 出国| 泸溪县| 都江堰市| 靖州| 杭锦旗| 杭锦后旗| 绥中县| 高碑店市| 长子县| 康乐县| 海淀区| 佛坪县| 凌云县| 乐东| 驻马店市| 逊克县| 璧山县| 临汾市| 湛江市| 子长县| 朝阳县| 齐河县| 遂宁市| 视频| 绍兴县| 重庆市| 三都| 大同县| 瑞丽市| 黄山市| 朝阳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