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倩
(肇慶學院 圖書館,廣東 肇慶 526061)
加。然而,與之相悖,讀者的傳統(tǒng)閱讀熱情和動力沒有調動起來,館藏紙質圖書的利用率未見提高,上網成為大學生課外時間的主要活動。
信息時代的快速發(fā)展,網絡技術的充分利用,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當下,大學生的紙本閱讀時間越來越少,而網絡閱讀時間卻越來越多,導致高校圖書館紙質圖書利用率下降。根據(jù)華南師范大學余皓明教授對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范大學、廣州中醫(yī)藥大學等廣州大學城10所高校的學生閱讀紙質圖書情況問卷調查,其中,76%的學生課余時間用于上網,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超過70%;43%的學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1小時以下;只有15.4%的學生平均每天閱讀時間在2小時以上;每學期閱讀1~3本書的占46%,閱讀4~6本書的占25.4%[1]。筆者查看了肇慶學院圖書館近年的借書量,資料顯示,近年來,一方面,隨著學校的擴招,學生在校人數(shù)逐年增加,但借閱紙質圖書的學生人數(shù)卻在減少。從2009年到2011年,每年圖書借閱量分別是21萬冊、19萬冊、17萬冊,逐年呈下降趨勢;另一方面,在本科教學評估的推動下,學校投入了大量財力、物力和人力,圖書館的規(guī)模得到迅速發(fā)展,館藏圖書不斷增
網絡時代,用戶獲取信息的途徑趨于多樣化,對紙質圖書的依賴程度越來越低,而對電子資源的利用率則越來越高。
一方面,計算機在校園內的普遍使用,為電子書的流行提供了硬件基礎。在當今的大學生宿舍,電腦普及程度相當高。以肇慶學院為例,一個8人宿舍有6臺電腦是很普遍的現(xiàn)象,人手一臺電腦的情況也并不罕見。校方也為學生提供了便捷的校園網服務,使互聯(lián)網變得觸手可及。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大學生養(yǎng)成了網上閱讀的習慣。首先,各高校圖書館為適應讀者需要,不斷充實、豐富包括電子圖書在內的各類電子資源,便于讀者網上閱讀。其次,網絡文學創(chuàng)作經過近10年的發(fā)展,現(xiàn)已頗具規(guī)模。互聯(lián)網上涌現(xiàn)了大量符合當代年輕人審美趣味的優(yōu)秀作品,以2012年的熱銷作品《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為例,這部小說就以“起點中文網”為首發(fā)平臺,在網上連載,連載結束后才出版紙質書。為了讀到最新的連載內容,讀者必然選擇在網上閱讀。因此,很多大學生就養(yǎng)成了閱讀電子書的習慣。
電子書閱讀器在學生當中越來越流行。智能手機、平板電腦、電子書閱讀器——這些充滿時尚元素的電子產品,毫無疑問受到了大學生群體的青睞。
移動閱讀的便捷性是紙質圖書無法比擬的。大學生隨時隨地即可輕易上網閱讀最新的圖書,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相比起來,走進圖書館讀書,會受到時空方面的限制。同時,電子書的價格十分低廉,樂于被大學生接受。近年來,電子書市場處于蓬勃發(fā)展的階段,各大電子書商為了打開大學生市場,采取了低價戰(zhàn)略。例如,“當當網”在去年11月推出了這樣的促銷活動:知名作家嚴歌苓的《金陵十三釵》的紙質書定價29.8元,電子版推廣價只要1.5元??梢?,電子資源的使用給紙質圖書閱讀造成很大的沖擊。
現(xiàn)在,很多高校還保留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采用灌輸式,學生處于從屬被動的地位,圖書館僅僅作為第二課堂,大量教學資源沒有直接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活動,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和教育功能并沒有得到發(fā)揮[2]。目前,大學生走進圖書館的目的主要表現(xiàn)為:利用圖書館的空間環(huán)境設施自習;借閱消遣性圖書、論文資料或考研資料,而研究型用戶則很少。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主要是現(xiàn)有的教育制度造成的。
閱讀紙質圖書有其優(yōu)勢:(1)閱覽的舒適性和隨意性。紙質圖書沒有輻射和有害光線的干擾,對人們的視力影響不大,不受閱讀時間和地點限制,讀者可在任何時間和地點進行閱讀,既可坐著讀,也可站著讀或者躺著讀,且不受讀者計算機操作水平的影響,能滿足大多數(shù)讀者的要求。(2)攜帶方便。一冊圖書拿在手里或者裝在包里都很方便,讀者外出時有空閑時間,可以隨時拿出來閱讀。(3)紙質圖書已經成為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尤其對于偏遠農村來說,提高全民閱讀水平,紙質圖書仍然是首選。(4)批注方便。讀者閱讀紙質圖書時可以在上面進行勾畫、改錯和加注,可以隨時記錄下自己的所思所想,因而它對于擅長思索和研究的讀者來說,得到了與閱覽電子書不一樣的效果。進行批注不僅可以加深讀者對文獻的記憶和理解,而且可以引發(fā)讀者更深的思考[3]。所有這些優(yōu)勢是電子資源所不能代替的,可見,紙質圖書具有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
圖書館在購置圖書時,除了根據(jù)教學需要聽取各科教師和其他專家意見外,還要了解學生的真實需求,購置一些當下大學生喜歡看的圖書,可以通過以下兩種途徑進行調查。
一是網絡調查。圖書館工作人員應該定期上網,調查年輕人的閱讀偏好和習慣,作為購置新書的參考。通過時下流行的微博就可以知道哪些作家受年輕人的青睞。例如青年作家韓寒,他在微博上針砭時弊,每當發(fā)生重大新聞的時候,他發(fā)表的意見總獲得很多年輕人的呼應。這種類型的書學生是喜歡看的。
二是校內學生調查。其中,大四學生的建議應該得到特別重視。畢業(yè)論文是大學生最重要的學習任務,在撰寫畢業(yè)論文期間,學生與指導教師進行了深入交流,又翻閱了大量的專業(yè)書籍。他們很可能遇到了“找不到某些書籍”的煩惱。圖書館可以在館內設立意見箱,讓學生記錄下他們想找而館內暫時沒有的書籍名稱或者書籍的類型。圖書館可以根據(jù)這些建議,合理調整購書比例,使購書有針對性和目的性,避免藏用脫節(jié)和資金浪費。
針對我國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不足,教育部2007年下發(fā)《關于進一步深化本科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要求高校推進人才培養(yǎng)模式和機制的改革,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加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完善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2]。研究性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解決當今教育模式的不足。研究性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由教師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景或途徑,指導學生在獨立地主動探索、主動思考、主動實踐的研究過程,吸引知識并應用知識、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一種教學模式[4]。
實行研究性教學,大學生每學習一門課程不僅是學習一本教材,而是深入一個學術領域。教師列出大量參考書和學術論文供學生課外學習,學生必須花大量時間到圖書館閱讀文獻,從翻閱資料的過程中學到知識、找到樂趣。在境外,圖書館的利用率是很高的。資料顯示,美國圖書館的藏書平均利用率為234%,英國為500%,臺灣為192%,國內大學則很少,僅超過25%[5]??梢?,研究性教學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覺性,培養(yǎng)了學生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更加提高了圖書利用率。此外,還可以設立“閱讀學分制”作為補充,以激勵、倡導學生愛讀書,多讀書、讀好書。
從古代藏書樓到現(xiàn)代圖書館,這是讀者需求不斷提高和發(fā)展的過程。當今,傳統(tǒng)的服務方式已不能滿足讀者的需求,必須提高服務質量和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以適應現(xiàn)代圖書館服務發(fā)展的新要求。
一是必須提高館員的整體素質。館員要以親切的語言、整潔的儀表、專業(yè)的水平、熱情的服務來感染讀者,因為館員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讀者對圖書館的忠誠度、滿意度,從而影響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二是加強紙質圖書推薦工作。圖書館設立經典薦讀、新書薦讀和讀者薦讀、專家薦讀。這些推薦的圖書涵蓋各個知識領域,為讀者的不同閱讀愛好提供多樣化選擇。讀者看了相關宣傳后,對紙質圖書就會產生興趣進而閱讀。
三是在館內營造舒適的讀書環(huán)境。圖書館延長開放紙質圖書借閱時間,本著“用戶至上,服務第一”的服務宗旨,為讀者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同時,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開展在線咨詢服務、送書服務、跟蹤服務、調查服務、網上預約服務等新的服務方式,使讀者更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圖書館的服務,從而提高紙質圖書利用率,確保館藏資源發(fā)揮更大效益。
高校圖書館在保證完成對本校讀者服務的基礎上,可以向社會開放,拓展新的讀者群體,擴大讀者范圍。在國外,日本、德國等許多大學圖書館也全方位向市民開放,與公共圖書館并沒有明顯的區(qū)別,完全打破了高校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壁壘。例如,日本大學圖書館憑借人性化的管理制度積極向社會提供優(yōu)質的服務,開放率達到了97.7%;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校內服務量占60%,社會服務量占40%[6]。校外的讀者在各行各業(yè)工作,對文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需求量也是大的。開拓這些潛在讀者,不但可以提高文獻資源利用率,而且可擴大圖書館自身的影響,吸引社會力量支持圖書館建設,促進其發(fā)展。
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當下,圖書館也要順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在推廣紙質圖書的同時,也要推廣數(shù)字圖書。傳統(tǒng)的紙質圖書方便閱讀與攜帶,新興的數(shù)字圖書檢索起來更方便,可以省時省力。因此,我們要充分合理利用紙質圖書和數(shù)字圖書,圖書館要以開放的態(tài)度接受閱讀方式的變革,不斷調整資源建設和服務策略,這樣,圖書館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快、更好的發(fā)展。
[1]陸波.大學生閱讀現(xiàn)狀與圖書館干擾[J].圖書館雜志,2012(3):58.
[2]伍茂戎,吳浪.試論高校圖書館在大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地位與作用[J].高校圖書館工作,2010(5):40-42.
[3]吳國蓉.電子圖書與紙質圖書比較研究[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278-279.
[4]劉偉忠.研究性教學中的難點與實施重點[J].中國高等教育,2006(24):36.
[5]王立新.讓大學生走進圖書館的策略研究[J].圖書館論壇,2010(1):24-25.
[6]肖燁.高校圖書館社會服務的思考[J]圖書館,2011(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