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沖 夏陳海 王汝濤 胡 濤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目前心臟內(nèi)科已經(jīng)較為常見的急癥之一,患病后病情危重,致死率高,是目前我國常見的致死性疾病之一。心肌梗死[1]絕大部分是因為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基礎上并發(fā)粥樣斑塊發(fā)生破裂后,引起動脈內(nèi)膜下出血及持續(xù)痙攣,從而導致管腔發(fā)生持久而完全閉塞而形成的。雖然有文獻認為好的臨床護理能改善心?;颊哳A后[2],但大部分研究對象集中在ST段抬高明顯的心梗患者。而在臨床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往往能在臨床中得到的關注更多,而非S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在臨床中有時會被忽視,從而影響臨床中的治療,導致患者病情被延誤。本文就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臨床護理做如下探討。
1.1 材料 選取2011年10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35例,年齡35~70歲,其中男性27例,女性8例。通過臨床癥狀、心電圖、心臟超聲及生化檢查確診。
1.2 臨床護理方法
1.2.1 心理護理:心理護理在臨床工作中是一項不可缺少的工作,患者由于臨床癥狀明顯,加之現(xiàn)在人們對心肌梗死的認識加深,患者會產(chǎn)生恐懼、焦慮不安等心理狀態(tài)?;颊叱霈F(xiàn)上述心理后,會加快心率,引起心肌耗氧量的增加,使原本缺血、缺氧心肌更加惡化,病情加重[3]。護士應根據(jù)不同患者,采取個體化的心理疏導,使患者消除恐懼、抑郁情緒,從而使患者更有信心面對病情,積極配合治療,這樣能使患者建立較強的依從性,為將來的臨床治療和院外治療都非常重要。
1.2.2 生活護理:飲食護理[4]對患者預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住院期間一般采取低鹽低脂、或低鹽低脂糖尿病飲食。患者從入院那刻開始就要交待患者飲食和活動中要注意的事項。由于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要處于臥床休息狀態(tài),患者胃腸蠕動減慢,因此飲食中要囑咐患者和家屬每日少食多餐,進半流質(zhì)飲食飲食,忌飽食。嚴禁煙酒,禁忌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颊叽笮”憔鶓诖采?,每次排大便時切忌不可用力過度,以免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心臟負擔?;颊咦≡浩陂g必須家屬陪同。部分患者病情穩(wěn)定,3~4天后可在床上自主翻身。其他活動應根據(jù)病情決定。
1.2.3 介入治療后護理:早期通開閉塞血管對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非常重要。介入治療是急性心肌梗死治療中重要的方法,能明顯降低患者近期、遠期的病死率和改善生活質(zhì)量。介入治療后要注意抗凝、抗血小板、抗脂藥物的治療量。密切注意患者臨床表現(xiàn)。注意心電監(jiān)護,密切注意急性血栓形成的風險。
1.2.4 并發(fā)癥的護理: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常見的并發(fā)癥[5]有心衰、休克等并發(fā)癥。其中心衰為最常見的并發(fā)癥約占30%~40%左右,一般以急性左心衰竭較為多見,應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一旦出現(xiàn)呼吸困難、端坐呼吸,應及時采取正確有效的體位如:坐位、雙腿下垂,減少回心血量??赏瑫r給予吸氧、靜推呋塞米,如患者情緒煩躁可給予嗎啡治療。休克是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最危重的并發(fā)癥,由于心臟收縮力下降,心排血功能降低,可發(fā)生心源性休克。休克發(fā)生時要及時通知值班醫(yī)生,做好搶救準備。
1.2.5 康復期的護理[6]:患者通過治療后,病情好轉(zhuǎn),進入康復階段時,康復指導就顯得極為重要了。主要是由于通過有效治療后,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和改善,癥狀得到極大改善,患者活動程度逐漸加大,極易超過心臟負荷,誘發(fā)心衰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因此,在此期間要囑咐患者應根據(jù)各人不同情況采取適量活動,以不引起氣短、心臟不適為指標。另外在飲食方面也要注意,家屬會認為患者在經(jīng)此打擊后,現(xiàn)病情平穩(wěn)應該多吃些,飲食會由清淡轉(zhuǎn)變?yōu)橛湍?、高脂高蛋白飲食,這樣做會增加患者疾病的復發(fā)風險?;颊咭蚶^續(xù)保持流質(zhì)清淡飲食1~2周,逐步過渡為正常飲食,在以后也要避免暴飲暴食。再次患者再次期間會發(fā)生情緒波動,有可能發(fā)生情緒激動,從而誘發(fā)疾病復發(fā),或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囑患者應保持情緒穩(wěn)定,防止情緒過分波動。
1.2.6 出院前教育:患者出院前要做好院外注意事項,其中就包括康復期護理中所說的控制活動、飲食、情緒等因素,還要注意在出院后要注意堅持復診,堅持服藥,隨身攜帶急救藥物等事項。
在35例患者中,治愈32例,好轉(zhuǎn)1例,死亡2例,總有效率94.29%。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發(fā)病一般在3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群,由于社會、飲食結(jié)果的變化,急性心肌梗死發(fā)病率越來越高。急性非ST型心肌梗死類型,由于心電圖的變化,很多被臨床醫(yī)護人員忽視,因此急性非ST型心肌梗死類型的患者更應該注意。出院后不同的患者有可能會有截然相反地態(tài)度,有部分患者時刻擔心疾病會不會復發(fā),使精神始終處于高度緊張狀態(tài)。而部分患者則認為疾病已經(jīng)治愈,無需再擔心什么,開始在飲食、運動方面無顧忌。前一種態(tài)度的患者生活質(zhì)量會受嚴重影響,后一種態(tài)度的患者經(jīng)常會導致疾病復發(fā)[7,8]。護理人員應根據(jù)不同患者及家屬的表現(xiàn),制定不同的健康教育策略。需要向患者本人及患者家屬講解相關疾病知識,幫助患者及家屬明確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事項,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通過優(yōu)質(zhì)護理措施,使在臨床中不常見的有被醫(yī)護人員忽視的急性非ST型心肌梗死類型的心?;颊哳A后得到更大的獲益。
1 馬勝春,馬亭,李志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臥床期間的舒適[J].護理研究,2009,23(11A):2860 -2861.
2 劉麗麗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J].臨床護理,2012:1671-8194.
3 鄭秀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8,22(supp;2):59.
4 郭慶平,鄧瑞姣.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性期心理分析與護理干預[J].護理研究,2008,22(6C):1622 -1623.
5 李霞.心肌梗死患者護理和健康教育體會[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18):116.
6 吳少紅.急性心肌梗死者溶栓治療的觀察與護理[J].實用心腦血管病雜志,2009,17(90):828.
7 郭熳飚.急性心肌梗死15例患者的急救與護理[J].中國臨床研究,2010,23,(18):831 -832.
8 張蓉,宋歌.護理程序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0,7(5):69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