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翠瓊
(長江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荊州434023)
諸多文獻表明,國外研究重在從社會語言學、文化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的角度探討背誦問題。國內(nèi)對演講和背誦的研究集中在背誦對英語學習的作用、演講課的操作、講稿的寫作、演講中的語塊運用和焦慮問題等。在背誦策略對演講的流暢度、語言的準確性及內(nèi)容的充實性和結(jié)構(gòu)的清晰度等方面尚缺乏細致深入的探討。
本文通過背誦實驗、錄像、日記、訪談等方式更加細化了背誦策略對演講影響力的探析。
作者對湖北某高校選修英語演講的班級中自愿報名參加實驗的28 名學生進行了一次為期三周的背誦實驗。本文將具體研究采取不同策略的學生完成三周實驗后在演講的流暢度、語言的準確性、內(nèi)容結(jié)構(gòu)等方面有何差異。
本實驗包括三部分:1)實驗前和實驗后分別進行實驗演講錄像, 其間學生每天課外背誦統(tǒng)一發(fā)放的英文材料, 為期三周;2)實驗組學生每天記錄背誦過程、采取哪些背誦策略、背誦感受和完成情況, 并上交背誦日記;3)兩次錄像后分別進行訪談。
1.背誦實驗任務和要求
本次實驗遵照當代中外二語學習和演講培訓普遍采用的方法(Cubberley, 1922;Carruthers,1992;Leslie, 2006;朱光潛,1945, 齊邦媛2011 年轉(zhuǎn)述;Wang Zi, 2012;),要求背誦14 篇300—500字的英語文章,包括當代名人演講節(jié)選、經(jīng)典美文、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賽冠軍講稿、VOA 慢速和常速英語節(jié)目、英語歌詞和電影臺詞等。每篇文章都配有視頻或音頻材料,要求背誦時模仿演講人的語音語調(diào)和演講方式(Wood, D., 2002),以免背誦強化了其錯誤發(fā)音、不恰當?shù)恼Z調(diào)和手勢等。鑒于諺語和格言在演講中的權(quán)威性(Lucas,2010),每篇文章后附有3-7 句諺語和格言也要求背誦。文章背誦主要集中在前兩周,第三周以復習為主。學有余力的同學再增加4 篇難度較大的文章。
根據(jù)建構(gòu)主義理論(Piaget, 1953 )反映的思想:學生應按自己需要獲取的知識學習、按自己的節(jié)奏學習(Katherine C., Cody J., 2009),背誦并不硬性要求每位同學把每篇文章都從頭到尾背熟,學生可自己選擇最感興趣的段落、句子或語塊背誦,老師定期檢查。
2.實驗前后錄像
背誦實驗前將實驗組的學生進行演講錄像和評分。演講內(nèi)容不限于背誦材料,為防止泄題,每一次演講題目都不一樣,但題材類型和難度大致一樣。演講參照“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演講半決賽即興演講的做法,題目現(xiàn)場給出,準備時間為15 分鐘,演講時間為2-3 分鐘。評分標準遵照該項比賽2010 年前的標準,內(nèi)容占34%,語言占33%,技巧占33%。評委由該校3 名演講課任課教師和兩名資深教授組成。為保證評分的客觀性,老師們先進行現(xiàn)場評分,再回家對照錄像核實,以免分數(shù)有較大失誤。三周實驗結(jié)束后,依照上次的演講順序再次將學生集中進行錄像和評分。經(jīng)檢驗,五位評分者評分的相關(guān)性較強,均大于0.82。學生演講得分為五位評委的均分。兩次演講要求和場景唯一不同的地方是,第二次錄像的前一天通知學生課堂上要錄像,確保學生一定到堂。而第一次沒有事先告知學生要錄像。
根據(jù)學生的日記記載和檢查所反映出的背誦策略使用情況,將學生分為如下三類:
第一類是熟練運用背誦策略型,有四、五個學生屬于這一類型。他們基礎(chǔ)扎實,碰到的生詞和難句較少,背誦較順利。這些學生背誦之前一般要弄懂大意、查清不確定的地方,然后聽讀、模仿,糾正發(fā)音,同時理清文章脈絡結(jié)構(gòu),尋找每部分的關(guān)鍵詞作為背誦線索?!氨痴b大致采用1+3+1模式,即先通讀一遍,再把每句讀三遍,最后背一遍。每背一段新內(nèi)容,總是把前面的段落一起復習一遍,背完時前面已非常熟悉”。他們一般在固定的時間進行背誦,早自習在操場上、學?;▓@或晚上寢室沒人時。這樣避免了干擾,容易靜下心來。有時候他們還在鏡子面前抑揚頓挫中伴隨著手勢和肢體語言背誦,以糾正自己一些不得體的身體動作。除固定時間外,排隊打飯、上課前等零碎時間他們也利用來溫習背過的內(nèi)容,避免遺忘。他們中有的同學每次背完后再把文章整體默寫一遍,找出自己的錯處自我糾正。他們普遍感覺到“背誦真的可以學到很多有用的表達,可以使文章寫得更詩意”、“寫作或練習口語時,背誦過的一些表達法和事例會很自然地躍入腦海中,使寫作和口語表達更流暢”、“即使背誦實驗結(jié)束,也要堅持每天背美文”。他們背誦前的準備工作一般要花十幾分鐘,正式背誦400 字左右的文章要花四、五十分鐘。這類學生多是英語專業(yè)學習動力很強、學習習慣較好的學生。
第二類是運用背誦策略不多型,有十二、三位學生屬于這一類。他們不刻意背誦整段或整篇,因為“有很多生詞和難句,拿到材料就有畏懼感”。語音問題也較大,模仿很耗時,更增加了難度,強迫背誦會喪失興趣和耐心。但是,他們會調(diào)整自己的情緒,“尋找注意力集中、效率高的時候聽讀和部分記憶”。背誦時他們也是先弄懂大意,查清有疑問的詞句,理清文章思路,有的同學是在背誦過程中才感覺句子的意思和文章思路越來越清晰,“越背越開心、越背越輕松”、“不知不覺增加了詞匯量”“很有成就感和滿足感”、“相信以后口語和作文中都能用到”。他們在背誦過程中也尋找到一些規(guī)律便于自己記憶,比如“有前后對比的內(nèi)容好記”、“記住他們演講中的語調(diào)、重讀和情感變化能幫助回憶”、“排比用得氣勢磅礴背起來容易、帶勁兒”、“一唱三嘆的反復讓人不由自主將情感融入其中?!睓z查背誦時,名言諺語基本記得很熟,但文章、段落只能斷斷續(xù)續(xù)背誦或復述一些內(nèi)容。他們不太習慣使用關(guān)鍵詞來鏈接點、線、面,也不會在背誦下一段時復習前一段,因此容易遺忘。他們中沒有人在鏡子前背誦來糾正自己的肢體動作,也沒有人背完后再默寫。因為在背誦上所花時間較多,沒有精力再復習、默寫、糾正發(fā)音和動作。但是這類同學能明顯感覺到自己克服重重困難后,從背誦中獲得進步和成就感,英語學習興趣增強了,也能堅持完成背誦任務。
這兩類同學背誦時經(jīng)常想象自己是在臺上演講, “注意身體姿勢和語調(diào)”, “盡量避免說‘嗯,啊' , 以免養(yǎng)成壞習慣影響臺上的語言表達”。對提供的某些語言材料的背景知識“特意到網(wǎng)上查找, 想更好地了解一些名人的生平和演講的歷史背景”, 以加深對材料的理解、積累更多知識和素材。
第三類是耗時低效型,大約有10 人屬于這一類。他們拿到材料時“感覺生僻的單詞和拗口的句子太多,讀起來別扭,背起來煩躁”,有些同學不學習音頻視頻材料。他們中有四五人開始幾次背誦時死記硬背,一般每天花費三個多小時,有的甚至四個多小時。后來能在背誦前弄懂大意、理清文章思路,背起來稍微容易一些。他們也嘗試“先將英文譯成中文記一遍,再靠中文印象背英文,但背著背著還是忘了”。他們總體上沒有采用背誦策略, “一句一句背,背了后面忘前面,到了下午,上午背過的也忘了”,“感覺效果不明顯,能記住的少之又少”。因此這類同學大多在一周左右就退出實驗。
三周后對第一、二類完成背誦的同學檢查結(jié)果顯示:第一類能做到流暢地按英文原文背完材料的80%左右的內(nèi)容。第二類同學名言諺語基本記得很熟,但文章、段落只能斷斷續(xù)續(xù)背誦或復述一些內(nèi)容。他們背誦所花的時間幾乎是第一類同學的兩倍,背下來的內(nèi)容不到第一類同學的一半。這部分同學的另一特點是背誦時用簡單的詞匯替換原文中的生僻詞,細節(jié)注重不夠,動詞的時態(tài)、名詞單復數(shù)、介詞等經(jīng)?;煜?。
第一周后對退出背誦的第一類同學檢查結(jié)果顯示他們能記下一些諺語格言和簡短句式等,其他記得的極少。但是背誦時都弄懂了大意,反復誦讀了文章多遍。
實驗后學生的流暢度到底有多大進步? 研究人員采用了世界上一些研究者目前測量獨白式言語的流暢度的方法,統(tǒng)計了實驗組學生兩次演講的語速(speech rate,指每分鐘的音節(jié)數(shù))和平均語流長度(mean length of runs,由總音節(jié)除以語流段數(shù)得出,語流指兩次正常停頓或非正常的猶豫間的平均音節(jié)數(shù))(David Wood, 2009)。
研究人員根據(jù)性別、專業(yè)、年級等,使用分層抽樣的辦法對三種類型學生測量其語速和語流,進行兩次演講的流暢度對比。本研究統(tǒng)計的音節(jié)為有效音節(jié),即不包括不自覺地重復和有意糾正自己剛才說的詞匯,以及“En”、“Eh”等停頓詞,僅將其計入猶豫或停頓次數(shù)(見表1、表2、表3)。
表1 第一類同學的語速與語流長度前后對比
表2 第二類同學的語速與語流長度前后對比
表3 第三類同學的語速與語流長度前后對比
三個表格顯示, 第二類, 即運用策略不多的同學流暢度提高幅度最大, 語速和語流分別提高了41.75%和66.67%。其原因在于他們第一次演講時一般都不太流暢, 語速和語流長度基數(shù)低, 訓練之后提高幅度特別大。而第一類同學首次演講就比較流暢, 兩次的對比數(shù)據(jù)變化就沒有第二類明顯。第三類提高幅度最小, 因為他們沒有使用背誦策略, 材料難度相對較大, 一周后即無法堅持。
研究者依舊使用分層抽樣的辦法,對三類受試者的兩次演講中詞匯、語音、語法的錯誤和內(nèi)容結(jié)構(gòu)方面也進行了筆錄和對比統(tǒng)計。
從三類學生演講錄像文字筆錄的情況來看,學生演講中詞匯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四種:詞語搭配錯誤、詞匯記憶模糊和詞性變化混亂、代詞混用、冠詞缺失或使用錯誤。
語音主要統(tǒng)計了明顯造成辨音困難的幾個問題:單元音音位不準確、雙元音音長不足和兩個音滑動過渡不自然,輔音中th、w、v、l、n 幾個音發(fā)音不準和混淆。
本研究中統(tǒng)計的語法問題主要指下列幾種問題:動詞時態(tài)、語態(tài)、非謂語動詞形式、名詞單復數(shù)、主謂一致、關(guān)系代詞的使用等。
對內(nèi)容的測量雖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量化標準,但根據(jù)美國演講教育學家Lucas(2010)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一書“How to Support Your Ideas”一章中安排,將連接詞和論據(jù)作為充實內(nèi)容、理清結(jié)構(gòu)和思路的重點學習項目,研究者也對這兩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書中連接詞指過渡語、段落預展、段落總結(jié)、路標詞等,論據(jù)包括事例、數(shù)據(jù)和證言等,本研究將其作為內(nèi)容評定的依據(jù)。
此外話語的冗余現(xiàn)象也會影響聽眾對內(nèi)容的理解,如大量出現(xiàn)不必要的“I think”、“so”、“and”、“because”等詞,引起邏輯混亂,本文也將其列入內(nèi)容問題之列。
以下分別是三類學生兩次演講每100 個英語單詞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量的對比(表4、表5、表6)。
表4 第一類同學前后兩次錯誤量對比表
三個表格顯示,通過三周背誦實驗,在詞匯、語音、語法和內(nèi)容方面,使用背誦策略越好、基礎(chǔ)越扎實的學生進步越大。三類同學的語音在四個考核項目中進步幅度是最大的,其次是詞匯和內(nèi)容,語法方面進步幅度很小。第三類同學,即耗時低效型同學,總體進步幅度很小,除語音外,其他三項幾乎沒有什么進步。
表5 第二類同學前后兩次錯誤量對比表
表6 第三類同學前后兩次錯誤量對比表
英語背誦在短短三周內(nèi)就可以對演講產(chǎn)生很大的促進作用,可以幫助大多數(shù)演講者在語音、詞匯和內(nèi)容方面減少很多錯誤,開闊其視野和思路、增強自信。但是,對不會應用背誦策略且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背誦是一種痛苦又低效的學習方法。作為教師,要因人而異,并首先教會學生使用背誦策略,然后才下達背誦任務,而不是簡單地讓所有學生在同樣的時間背誦同樣的內(nèi)容,那樣既挫傷某些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又起不到應有的效果。
[1]Carruthers, Mary.1992.Book of Memory:A Study of Memory in Medieval Culture[A] .2nd ed.In Cambridge Studies in Medieval Literature, 10[C]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 Catherine C., Cody J.2009.Cognitive and Social Constructivism:Developing Tools for an Effective Classroom[J] .Education 130:241-250.
[3] Cubberley, Ellwood Patterson.1922.A Brief History of Education:A History of the Practice and Progress and Organization of Education[M] .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4] Leslie C.Moore.2006.Learning by Heart in Schools in Northern Cameroon[J] .Social Analysis, 50:109-126.
[5]Piaget, J.1953.The 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Children[M] .New York:Basic Books.
[6]Scribner, Sylvia, and Michael Cole.1981a.The Psychology of Literacy[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7]Stephen E.Lucas &Yin Suya.2010.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10th ed.[M] .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8]Wagner, Daniel A.1993.Literacy, Culture and Development:Becoming Literate in Morocco[M]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Wood, D.2002.Formulaic Language in Acquisition and Production:Implications for Teaching[J] .TESL Canada Journal, (1).
[10]Wood D.2009.Effects of focused instruction of formulaic sequences on fluent expression in second language narratives :A case study[J]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anguage 12.1:39-57.
[11] 丁言仁等,戚焱.背誦課文在英語學習中的作用[J] .外語界, 2001,(05):58-65.
[12] 方勇,李波.荀子[M] .北京:中華書局, 2011.
[13] 高雋,楊鵬, 錢銘怡,鄧天.大學生演講比賽選手的演講狀態(tài)焦慮研究[J] .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 2009,(01):42-45.
[14] 金雙軍,楊小剛.學習者培訓對降低大學生英語演講焦慮效果探析——(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演講課堂教學的實證研究[J] .外語界,2011,(02):28-35.
[15] 彭青龍.思辨與創(chuàng)新—口語課堂上的演講與辯論初探[J] .外語界, 2000,(2):39-44.
[16] 齊邦媛.巨流河[M] .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社,2011.
[17] 文秋芳,劉相東, 金利民.中外評委對大學生英語演講能力評價的差異[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5,(05):337-342.
[18]趙銳.從演講稿看英語寫作教學[J] .外語教學,2006,(06):5-6.
[19] 趙世開.學習外語的漫長道路[J] .外國語,2002,(5):11.
[20] 趙素華.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案例教學法在英語公共演講課中的應用研究[J] .外語界,2011,(05):6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