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 濱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廣州 510060)
婦科再造膠囊治療排卵障礙所致不孕胞宮虛寒的臨床研究
龍 濱
(廣州市第八人民醫(yī)院婦產科,廣東 廣州 510060)
目的 研究和探討婦科再造膠囊治療排卵障礙所致不孕胞宮虛寒證的療效。方法 120例排卵障礙所致不孕胞宮虛寒證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患者(n=60)月經干凈后口服已烯雌酚片0.25mg,每日1次,每月連服21d。治療組患者(n=60)于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加服婦科再造膠囊,每次6粒,口服每日2次,每月連續(xù)服用20d,3個月1個療程,連用4個療程。結果 治療后,治療組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組的妊娠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P<0.05)。結論 婦科再造膠囊治療排卵障礙所致不孕胞宮虛寒證,療效肯定。
排卵障礙不孕癥;婦科再造膠囊;宮胞虛寒證
胞宮虛寒是導致女性排卵障礙不孕癥的主要因素,約占不孕癥患者的25%[1],發(fā)病趨勢逐年上升。筆者等自2010年以來運用婦科再造膠囊結合高效孕激素療法治療宮胞虛寒證所致排卵障礙不孕癥,療效比較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120例患者來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本院婦產科門診,均符合不排卵性不孕的西醫(yī)診斷標準[2],且屬于中醫(yī)辨證肝腎不足型[3]?;颊唠S機分為2組,對照組60例,年齡23~41歲,平均(28.32±3.65)歲;不孕時間2.3~3.7年,平均(2.9±0.8)年;原發(fā)性不孕29例,繼發(fā)性不孕31例。治療組60例,年齡22~40歲,平均(26.36±4.83)歲;不孕時間2~3.46年,平均(2.32±0.45)年;原發(fā)性不孕25例,繼發(fā)性不孕35例。兩組患者年齡、不孕時間、發(fā)病情況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西醫(yī)診斷標準
參照中國中西醫(yī)結合學會婦產科委員會第三屆學術會修訂“女性不孕癥”的診斷標準[2]擬定。
1.3 中醫(yī)辨證分型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符合肝腎不足型[3]。
1.4 治療方法
治療組和對照組均給予高效孕激素療法,兩組患者均于月經干凈后口服已烯雌酚片0.25mg,每日1次。治療組(n=60)于月經周期第5天開始口服婦科再造膠囊(國藥準字Z20050639,貴陽德昌祥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每次6粒,每天2次口服,每月連服20d,3個月為1個療程,連用4個療程。治療期間不采用其他藥物或方法。
1.5 療效判定標準
①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善或加重,無排卵;②有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有改善,有排卵;③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排卵正常;④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成功懷孕。
1.6 妊娠率
觀察1年并統(tǒng)計各組妊娠率。
1.7 統(tǒng)計學方法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組痊愈30例,顯效13例,有效7例,無效10例,顯效率(痊愈+顯效)及有效率分別為71.7%和83.3%;對照組臨床痊愈11例,顯效12例,有效5例,無效32例,顯效率和有效率分別為38.3%和46.7%,兩組顯效率和總有效率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意義(χ2=6.186,7.692;P<0.05)。
2.2 兩組妊娠率的比較
見表1。治療組第1、2、3療程妊娠率與對照組同期相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意義(P<0.05或P<0.01),且治療組總妊娠率與對照組相比較,差異亦有顯著性(P<0.05)。
表1 兩組妊娠率的比較[例(%)]
下丘腦-垂體-卵巢軸中的任何一環(huán)存在病理障礙都會造成不排卵,不排卵就不會懷孕,還受內分泌腺疾病的影響[4],因此中醫(yī)認為不排卵所致不孕屬中醫(yī)“不孕癥”、“肝腎不足”范疇,其病機早期多為宮寒血虛,肝腎不足。治療當養(yǎng)血調經,暖宮止痛,補益肝腎。婦科再造膠囊由香附、當歸、白芍、熟地、阿膠、茯苓、黨參、黃芪、山藥、白術、女貞子、龜甲等組成,其中香附、當歸活血化瘀、行氣通絡,具有抑制纖維蛋白原形成及改善血流阻滯和血行障礙,抗血小板凝聚,增加外周血流量的作用;白芍、熟地、龜甲補肝腎、阿膠、女貞子、調沖任,益精安胎,可以調節(jié)下丘腦-垂體-性腺軸功能,促進卵泡顆粒細胞發(fā)育,使卵泡成熟[5];茯苓、黃芪、白術、黨參、山藥健脾補氣、抗血凝、降血脂、消炎、改善內分泌環(huán)境。全方促進卵巢、輸卵管和子宮之間的激素傳遞,使卵泡發(fā)育,從而提高妊娠率。本研究顯示,治療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妊娠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P<0.05或P<0.01),值得臨床推廣。
[1] Queenan JT,O'Brien GD,Bains LM,et al.Ultra-souud scaning of ovaries to detect ovulation in women[J] Fertil Steril,1980,34(2):99-105.
[2] Hernandez-Trejo M,Lopez-Hurtudo M,Arteaga-Troncoso G,et al.Evaluation de los nivels sericos de anticuerps IgG antichlamydia trachomatis para el diagnostico de infertilidad por factor tubario[J].Rev Invest Clin,2009,6(1):87-89.
[3]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482-483.
[4] 唐嫄.不孕患者排卵障礙的臨床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1,32(18):3666.
[5] 李杰.中醫(yī)辨證周期給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臨床研究[J].醫(yī)學信息,2010,31(12):3511-3512.
R271.14
B
1671-8194(2013)29-019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