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加寬,鄭少偉,何 新
(沈陽工業(yè)大學,遼寧沈陽110870)
熱聲發(fā)電技術是一種新型的熱發(fā)電技術,它通過熱聲發(fā)動機驅動直線發(fā)電機往復運動來實現(xiàn)熱能向聲能再向電能的轉換[1-2]。它要求直線發(fā)電機效率和功率密度要高,可靠性要好。并且作為熱聲發(fā)動機的的負載,直線發(fā)電機的運動特性要與熱聲發(fā)動機的輸出特性相匹配,以提高電能的輸出。
常見的圓筒型直線電機的主磁路與動子的運動方向平行,定子硅鋼片沿著運動方向排列,疊裝硅鋼片較為困難;而橫向磁通直線電機的主磁路與運動方向垂直,使得硅鋼片的疊裝方式變得簡單,利于加工,且功率密度較大[3-6],非常適合進行高頻往復運動。本文采用了一種新型的橫向磁通直線發(fā)電機結構,可以較好地實現(xiàn)與熱聲發(fā)動機的匹配,接著主要研究了對電機運行特性影響較大的定位力的特點。
定位力表征了永磁直線電機的一項基本性能指標,是直線電機固有的特性,其大小和方向與電機運行狀況無關[7-10]。目前定位力研究多通過建立分析模型,獲得定位力的計算方法,然后采取措施削弱電機的定位力[10-14]。本文考慮定位力并不總產生阻力的效果,而趨向將電機動子停止在某一個位置,著重研究定位力與動子位移的關系。通過分析發(fā)現(xiàn)在該電機中定位力具有歸中性,這與彈簧的力特性相似,有助于實現(xiàn)匹配,可見合適的定位力將會對電機的運動產生幫助。
該電機采用諧振彈簧式設計,圖1為直線發(fā)電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電機橫向剖面圖。電機的定子采用集中繞組,每個定子齒上的線圈相互串聯(lián)。動子沿軸向安裝兩排永磁體,每排沿動子圓周均勻安裝8塊永磁體,永磁體與電機定子齒一一相對,每塊永磁體的尺寸均相等,且相鄰永磁體的極性相反。動子兩側裝有共振彈簧,動子在共振彈簧的支撐下左右運動。電機端蓋上裝有直線軸承,用以維持氣隙恒定。
電機的動子在外力驅動下沿軸向作往復運動,當動子位于平衡位置(如圖1所示,動子鐵心與定子鐵心軸向中心重合)時,穿過定子繞組的磁通為零;當動子運動到正向振幅(動子鐵心與定子鐵心端面重合時振幅有最大值)時,穿過定子繞組的磁通為Φmax;當動子運動到負向振幅時,穿過定子繞組的磁通為-Φmax。因此當動子沿軸向作往復運動時,穿過定子繞組的磁通發(fā)生周期性變化,定子繞組中就會產生感應電動勢。
永磁直線電機的定位力一方面來源于鐵心開槽引起的齒槽效應,另一方面來源于有限的初級長度引起的端部效應。從結構特點和運行方式可以看出,該電機不存在因齒槽效應引起的定位力,僅存在因端部效應引起的定位力。
為便于分析,作以下假設:
(1)電樞鐵心的磁導率為無窮大,忽略極間、端部漏磁;
(2)永磁體與定子鐵心重合部分的氣隙平均磁密為Bδav,永磁體不與定子鐵心重合部分的氣隙平均磁密為Bσav;
(3)各部分永磁體產生的磁場能量分布相同的空間范圍內。
規(guī)定x0為定子鐵心軸向中心線與動子鐵心軸向中心線之間的距離,x=0位置設定在定子鐵心軸向中心線上,如圖3所示。
圖3 永磁體與定子鐵心的相對位置
對應圖3所示位置動子軸向長度內的氣隙磁密分布如圖4所示。則在時動子左右兩半對應的氣隙平均磁密分別:
圖4 B(x)的分布
式中:lFe和lm分別為定子鐵心軸向長度和永磁體的軸向長度,則左右兩半產生的磁場能量分別:
式中:R1和R2分別為定子的內半徑和動子軛的外半徑??傻迷跁r電機內存儲的總的磁場能量:
該電機的磁場分布比較復雜,很難簡化成二維模型來處理,為了提高仿真的精確度,采用三維模型進行仿真。電機的主要結構參數(shù)如表1所示。
表1 電機參數(shù)
圖5為電機三維有限元模型圖,圖6為仿真得到的平衡位置時動子軸向長度內沿軸向氣隙磁密的分布圖。
定位力的仿真結果如圖7所示,可以看出,在一定位移范圍內,定位力與位移的關系近似為直線。而當位移接近,即動子軸向中心運動到定子鐵心端面附近時,定位力的值開始下降,這是因為此時定子鐵心與軸向兩排永磁體之間的相互作用開始減弱。對比有限元仿真結果和理論分析結果,可以看出,由于理論分析簡化了氣隙磁密的分布,導致計算結果有一定誤差。
圖7 定位力結果比較
進一步分析kdf,可以得到電機的一些關鍵的結構參數(shù)對定位力的影響,下面作詳細分析。
(1)氣隙寬度。氣隙寬度的大小與氣隙磁密的大小直接相關,氣隙寬度越大,氣隙磁密越小。通過保持定子鐵心內徑和永磁體厚度不變,改變氣隙寬度的大小,得到一組定位力曲線,如圖8所示??梢钥闯鰵庀秾挾仍酱?,對應位置處定位力越小。但是氣隙寬度還影響電機的反電勢及其他性能,設計時需要綜合考慮。
圖8 不同氣隙寬度下定位力曲線
(2)永磁體厚度。永磁體厚度極大程度上決定了永磁體的工作點,永磁體產生的磁動勢與永磁體的厚度呈線性關系。保持定子鐵心內徑和氣隙寬度不變,改變永磁體厚度,得到一組定位力曲線,如圖9所示??梢钥闯鲇来朋w厚度越大,對應位置處定位力越大。同時需注意永磁體厚度還影響電機其他的性能,需要相互兼顧。
圖9 不同永磁體厚度下定位力曲線
(3)永磁體軸向長度。永磁體軸向長度主要影響氣隙磁密的軸向分布,同時對動子的體積和質量有影響。保持其他參數(shù)不變,改變永磁體軸向長度,得到如圖10所示的一組定位力曲線??梢钥闯鲇来朋w軸向長度越長,對應位置處定位力越小。
圖10 不同永磁體軸向長度下定位力曲線
另外,采用不同的永磁材料、不同極弧系數(shù)等對定位力的大小都有影響??偨Y發(fā)現(xiàn),改變這些參數(shù)主要是影響電機氣隙磁密的大小和分布,進而影響定位力。因此若要提高定位力理論分析的準確度,需要精確獲得電機中氣隙磁密的分布規(guī)律。同時這些參數(shù)還影響著電機的反電勢、動子的體積和質量等重要參數(shù),進而影響發(fā)電機的輸出和運動特性,需要在設計時綜合考慮。
由于電機中定位力和摩擦力同時存在,測試定位力時應盡可能地消除摩擦力的影響。本文采用往復運動雙向測量的方案,利用在同一位置上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特點加以抵消。測試時,沿軸向拖動樣機的動子進行往復運動,與此同時借助力傳感器測量動子行程中每個絕對位置上的力值,最終通過計算得到測量位置處的定位力。
實驗樣機如圖11所示,樣機的主要參數(shù)如表1所示,測試時樣機內部未安裝彈簧。
圖11 實驗樣機
圖12 為實驗測試得到的定位力波形??梢钥闯鋈N方法得到的結果趨勢相同。由于樣機機殼軸向長度較短,樣機兩側端蓋與動子上的永磁體的相互作用,導致當動子端部與端蓋距離較近時無法測量,并使測試結果存在一定誤差。
圖12 測試結果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型的橫向磁通直線發(fā)電機結構,通過理論分析得到了定位力簡化的計算方法,并通過有限元仿真和實驗測試,驗證了理論分析的正確性。得出:
(1)在一定動子位移范圍內,電機定位力的大小與動子位移成正比,方向相反,具有歸中性,為研究該電機的運動特性奠定了基礎。
(2)定位力的大小與電機的氣隙寬度、永磁體厚度和軸向長度等參數(shù)密切相關,通過調整這些參數(shù)可以得到合適大小的定位力。
(3)該電機的定位力與彈簧彈性力的特性相似,可用來補償彈性力,合適的定位力有助于實現(xiàn)直線發(fā)電機與熱聲發(fā)動機的匹配。
[1]吳張華,羅二倉,戴巍.熱聲發(fā)電之直線發(fā)電機的理論研究[J].太陽能學報,2008,29(4):493 -497.
[2]滿滿,吳張華,羅二倉,等.400W行波熱聲發(fā)電系統(tǒng)的實驗研究[J].工程熱物理學報,2011,32(4):557 -560.
[3]陳金濤,辜承林.新型橫向磁通永磁電機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5,25(15):155 -160.
[4]夏永明,盧琴芬,葉云岳,等.新型雙定子橫向磁通直線振蕩電機[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7,27(27):104 -107.
[5]于明湖,張玉秋,葉云岳,等.雙定子直線振蕩電機諧振特性分析[J].電機與控制學報,2010,14(8):1 -6.
[6]于明湖.直線壓縮機用橫向磁通永磁直線振蕩電機系統(tǒng)研究[D].浙江大學,2011.
[7]Kim Y J,Dohmeki.Cogging force verification by deforming the shape of the outlet edge at the armature of a stationary discontinuous armature PM - LSM[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7,43(6):2540 -2542.
[8]Youn S W,Lee J J,Yoon H S,et al.A new cogging - free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8,44(7):1785 -1790.
[9]Chen Y M,F(xiàn)an S Y,Lu W S.Performance analysis of linear permanent- magnet motors with finite - element analysis[J].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2008,44(3):377 -385.
[10]王昊,張之敬,劉成穎.永磁直線同步電機定位力分析與實驗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0,30(15):58 -63.
[11]潘開林,傅建中,陳子辰.永磁直線同步電機的磁阻力分析及其最小化研究[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04,24(4):112-115.
[12]潘開林,傅建中,陳子辰.永磁直線同步電機的磁阻力分析及其優(yōu)化[J].浙江大學學報(工學版),2005,39(10):1627-1632.
[13]黃玉平,吳紅星,洪作光,等.基于動磁式永磁同步直線電機定位力的研究[J].微電機,2010,43(6):28 -31.
[14]常九健,馬文禮,黃金龍.雙邊永磁同步直線電動機磁阻力分析及最小化[J].微特電機,2012,40(6):1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