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煥霞
摘 要:馬基雅維利是歷史上的一位巨人,它是政治學的先驅,《君主論》是他的代表作,他第一次把權力作為政治學的基礎,賦予了政治學新的面孔,使政治學和倫理學徹底分離。他揭開了近代西方政治學研究的新篇章,將政治學帶入到一種新的理論狀態(tài)中,揭示了政治和權力的關系。
關鍵詞:馬基雅維利;《君主論》;君主;權力
中圖分類號:D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11-0027-02
馬基雅維利是近代資產階級政治學的奠基人之一,同時他還是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歷史學家。許多人稱他為“國家學說之父”,受人文主義影響深刻[1]97?!毒髡摗肥撬淖髌?,在《君主論》中,他從人和人的經驗出發(fā),擺脫了神學和道德的束縛,總結了國家權力得失的原因,他將法律、軍隊和權術等治國要策視為權力的工具,是最早看清政治的實質是權力問題,在近代政治思想史上占據(jù)很高的地位[2]126。它打破了開始一直圍繞著城邦國家而展開的對政治的理解,開始論述有關權術的思想,讓人們看到了權力對于政治的重大意義,將政治的理解由國家擴展到權利的領域,從此翻開了政治哲學的新的一頁。
一、權力政治觀提出的背景
1.歷史背景
馬基雅維利權力政治觀的提出有著復雜的歷史背景和當時特定的社會背景。當時歐洲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已經普遍萌芽,生產力也進一步的發(fā)展[3],中世紀晚期,隨著商品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西歐的封建國家內部漸漸出現(xiàn)了權力集中的現(xiàn)象,原有的封建權力結構被打破,英法兩國在和教會的斗爭中不斷地鞏固以國王為首的國家權力。從世界的大范圍看,君主專制的國家已經相繼出現(xiàn),并且中世紀的結構體制也在瓦解。因此,怎樣建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國家,并且很快結束當時分裂混亂的局面,是很多思想家們都關注的問題,馬基雅維利的權力政治觀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2.理論背景—人性惡
馬基雅維利的權力政治觀是以“人性惡”為理論出發(fā)點的,它是對意大利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的一種反映,他認為人與人之間其實就是赤裸裸的利益關系,相互利用。說到人類,他認為可以這樣說:“人都是忘恩負義的,自私自利的,是偽裝者、是容易變化的,往往都會逃避危難去追逐利益。當你對他們有用的時候,他們仿佛是屬于你的。但是,當你需要他們的時候,他們卻背棄你了。” [4]73基于這個理論的基礎,君主要善于運用權力來統(tǒng)治“惡民”,君主也要“潔身自好”塑造良好的個人品質。馬基雅維利洞悉到事態(tài)的炎涼,站在時代浪尖,揭露了人性的陰暗。
二、馬基雅維利的權力政治觀
在馬基雅維利看來,權力是政治思想的核心,但是這種以權力為核心的理論和中世紀的神學政治家和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家不同。他的權力政治觀指的是當權者在執(zhí)政的過程中所使用的統(tǒng)治手段,即統(tǒng)治者在防御外敵和治理國家內部事務所采用的策略和方法?!毒髡摗愤@本書是當時馬基雅維利寫給佛羅倫薩的統(tǒng)治者小洛倫佐的,他的目的是想借這本書教給統(tǒng)治者怎樣鞏固統(tǒng)治,從而統(tǒng)一意大利[2]131。馬基雅維利認為,一個國家如果想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就必須有一個英明的君主來引導和統(tǒng)治。以便建立一個秩序穩(wěn)定的國家[5]64。這樣一來,君主的個人統(tǒng)治對一個國家來說非常重要。對于君主來說,奪取權力就是目的,怎樣獲得權力,如何很好地保持權力是馬基雅維利政治學說的主要內容。他認為統(tǒng)治者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顧忌很多,可以不擇手段,它貫穿于馬基雅維利權力政治觀的始終,其具體內容如下。
1.重視軍隊和法律對國家政權的作用
軍隊是國家權力堅固的基石。馬基雅維利闡述了軍隊對國家的重要性。“所有的君主國,不論它是新君主國、舊君主國,還是混合君主國,其執(zhí)政之基在于良好的軍隊和法律。”[6]55“任何一個君主國如果沒有自己的軍隊,它就是不穩(wěn)固的?!盵7]87然而,并非所有的軍隊都是穩(wěn)固的基石,馬基雅維利強調的是一支由本國的臣民、市民或屬民組成的軍隊,雇傭軍和援軍是不可靠的,它們之所以從軍,只不過是為了軍餉,那微薄的軍餉不足以讓他們?yōu)榫髡嫘膶嵰獾馁u命,反而對君主構成威脅塔西佗說:“世界上最弱和最不可靠的東西就是不依靠自己的力量為基礎的權力的聲譽了?!盵8]56一個國家如果要治保持統(tǒng)一并且治理的井然有序,就必須制定出色的法律。“一個國家,其主要的基礎是良好的法律和良好的軍隊”[7]45。
2.君主必須懂得巧妙運用人性和獸性
馬基雅維利強調,君主為了鞏固統(tǒng)治得到權力,可以不擇手段,甚至背信棄義。君主要學會像狐貍和獅子那樣,狐貍生性狡猾,可以識別陷阱,而獅子則兇猛殘暴,使人人都感覺害怕。為了國家的利益。當權者采取的手段人們總是可以接受的并且認為是光榮的還受到人們的贊揚?!盵7]89馬基雅維利認為君主為了鞏固統(tǒng)治,保持權力可以不擇手段。他說:“我們必須理解,一位君主,他承擔著保護國家的重任,不可能做好人應做的所有事,有時候他常常不得不背信棄義,不顧及神道。
3.君主可以采用冷酷無情的暴力手段鞏固統(tǒng)治
談到殘酷與仁慈的問題時,馬基雅維利指出君主在指揮作戰(zhàn)時,有必要將殘酷之名置之度外,否則軍隊就無法保持團結。漢尼拔之所以率領一支眾多民族組成的大軍在異國作戰(zhàn)獲勝,正是因為他的殘酷無情使士兵對他敬畏。人們認為英明的統(tǒng)治者,就應該堅持正義和仁慈,把兩者結合起來,就有可能建立一個很好的國家。但馬基雅維利卻不贊同這樣的觀點,他認為,一位君主既要使人民愛戴他又要使人民畏懼這固然有利于統(tǒng)治。但是兩者不可兼得,馬基雅維利認為,“被人畏懼要比被人愛則要安全得多”,因為“人們往往愛戴君主,是基于自己的意志,但是人民畏懼君主則是基于君主的意志我們知道君主總是會立足于自己的意志但不是別人的意志?!盵4]104
4.吝嗇高于慷慨
馬基雅維利認為,一位君主如果只為了保持慷慨的名譽,他就會揮霍財產,直至最后把財產耗盡,這時他就會想方設法保持自己,例如他會增加人民的負擔進行征稅等反而招致貪婪的罵名。馬基雅維利認為:“被人們認為慷慨可能是好的;但是,如果慷慨的做法使你獲不得好名譽,它對你來說也就不好了反而讓你獲得相反的惡名”[8]67。相反,君主平時很吝嗇,但是他的國家卻收入豐盈,“因此他不會額外增加人民的負擔,不但能夠使國家統(tǒng)治穩(wěn)定,還就能夠防御外敵入侵,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會覺得這位君主很慷慨?!盵8]64
三、馬基雅維利權力政治觀的價值意義
馬基雅維利的權力政治觀,給政治學研究的發(fā)展注入了一股新活力。他的視角從倫理和神學上轉向了政治學本身,從而創(chuàng)立了近代政治學研究的新思維。
1.馬基雅維利認識到物質利益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他認為人的本性是不會改變,他留給我們的主觀意志的余地太小了,這點余地可能僅僅是我們自己的看法和知識欠缺的結果[9]56。馬基雅維利反對神意支配人們行動的說法,他否認神創(chuàng)造國家的觀念,使政治學擺脫了神學和宗教的束縛,成為一門建立在世俗社會基礎上的學科。馬克思曾經說:“馬康帕內拉、馬基雅維利等已經用人的眼光觀察國家,他們從神學中引出了國家的自然規(guī)律而不是從理性和經驗中”[10]132此外,馬基雅維利還提出了道德不應干涉政治的觀點,開創(chuàng)了政治學研究的新時代。
2.馬基雅維利是最早界定“國家”這個概念的
馬基雅維利認為國家是最高的政治實體,之后法國的思想家布丹進一步對這一理論有所發(fā)展。他認為政治學的起點,既不是君主也不是公民,而是不從屬于其他權力的國家,后來他提出了國家主權的理論一個國家的存在必須有強大的實力。而要實力快速的增長就必須要依靠法律來維護。之后格勞秀斯則系統(tǒng)的研究了法律的結構,他在自然法和主權學說的基礎上,提出了國際法理論,因而如何處理好獨立主權國家的關系也有了法律的依據(jù)。
3.馬基雅維利認為一個國家要強大和穩(wěn)定就必須建立在于良好的軍隊和完善的法律
我們知道,完善的法律能夠有效地防止一個國家政府的腐敗,這是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時代潮流的反應。國家的職能:“借著軍隊和警察建立武力,制定法規(guī),漸漸形成風俗習慣,以支持領導權,維系社會的秩序”[11]78,這符合當時歐洲資產階級社會政治制度的需求。另外,他的一切從社會的現(xiàn)實出發(fā),“不是論述事物的想象力方面,而是論述事物的真實情況”[7]94的研究態(tài)度,影響了下一代的后人,從而開啟了歐洲學術理論界向科學大門邁進。
四、結語
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揭開了近代西方政治學研究的新篇章,將政治學帶入到一種新的理論狀態(tài)中,揭示了政治和權力之間的關系。 人類從此開始接受政治是“奪取權力、掌握權力的必要方法的總和”這一看法。在馬基雅維利之后的相當長時間里,政治哲學圍繞政治與權力而展開,揭示了政治哲學的新的發(fā)展一頁。
參考文獻:
[1]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2]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
[3]彭順生.馬基雅維利政治思想產生的背景初探[J].益陽師專學報,1993,(1).
[4]馬基雅維利.君主論[M].張志偉,梁辰,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1.
[5]杰米諾.從馬基雅維利到馬克思[M].芝加哥:芝加哥大學出版社,1972.
[6]馬基雅維利.君主論[M].王水,譯.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8.
[7]馬基雅維利.君主論[M].潘漢典,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8]塔西佗.塔西佗歷史[M].王以鑄,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81.
[9]加林.意大利人文主義[M].李玉成,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1998.
[1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11]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文藝復興[M].幼獅文化公司,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9.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