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忠奇 李 毅 鄭國華 楊偉平 左 幟
湖南省懷化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懷化 418000
白血病屬于造血干細胞的克隆性病變,以白血病細胞發(fā)生異常增殖、成熟分化障礙且伴凋亡減低為主要特征[1]。隨著白血病診斷方法的逐漸成熟,目前流式細胞術(shù)(FCM)已被作為白血病的一種首選臨床檢測方式[2]。本院于治療前后分別對急性雜合性白血?。℉AL)、伴有淋系抗原表達型急性髓細胞白血病(Ly+AML)及伴有髓系抗原表達型急性淋巴細胞白血?。∕y+ALL)患者進行了FCM檢測,現(xiàn)將檢測情況報道如下:
本次入選資料為本院2006年1月~2012年6月收治的72例免疫表型為二系以上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44 例,女 28 例;年齡 18~36 歲,平均(25.31±6.29)歲;包括HAL 20例、Ly+AML 29例、My+ALL 23例。全部患者均行骨髓涂片常規(guī)染色檢查,過氧化物酶及糖原染色等相關(guān)細胞學染色檢查;血液涂片均以常規(guī)瑞氏染色,讀取100個細胞。
1.2.1 標本提取 全部患者均于化療前于本院采集骨髓液2~2.5 mL,EDTA抗凝,標本冷藏2~5℃環(huán)境下快速送到武漢康圣環(huán)球醫(yī)學特檢有限公司進行檢測。
1.2.2 檢測方法 使用流式細胞儀進行檢測,型號XL2。單體克隆抗體,髓細胞系包括CD13、HLA-DR,B淋巴細胞系包括 CD10、CD19、CD20、CyCD22、CD79a,T 淋 巴 細 胞 系 包 括 CD2、CD5、CD7、CyCD3。 采取單克隆抗體三色熒光標記法,于每管樣本內(nèi)加入50μL肝素抗凝,而后加入20μL熒光抗體,充分混勻后置于室內(nèi)背光處于室溫下放置30 min,常規(guī)溶血處理后以PBS洗滌,以甲醛PBS穩(wěn)定后上流式細胞儀檢測,儀器每次記數(shù)104個以上細胞。
1.2.3 診斷標準 抗原表達 >20%為陽性診斷標準[3]。診斷標準以歐洲AL免疫分型協(xié)作組(EGIL)所制訂的積分標準執(zhí)行[4]。
1.2.4 治療方法 HAL患者給予淋系與髓系白血病聯(lián)合化療TA方案治療:治療第1~3天給予THP靜滴20 mg/m2,第 1~5 天給予阿糖胞苷(Ara-C)靜滴 100 mg/m2[5];Ly+AML給予標準TA方案治療,My+ALL給予VDLP方案進行治療:第 1、8、15、22 天長春新堿 1.4 mg/(m2·d),第 1、8、15、22天給予柔紅霉素(DNR)40 mg/(m2·d),第 22~28 天給予左旋門冬酰胺酶 6000 U/(m2·d), 第 1~28 天給予潑尼松 60 mg/(m2·d)[6]。
1.2.5 觀察方法 統(tǒng)計各系抗原表達陽性率;于治療第一、二療程后分別統(tǒng)計誘導(dǎo)緩解率并進行對比,Ly+AML、My+ALL分別與HAL進行對比。
使用SPSS 18.0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檢測,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HAL患者在髓系CD33免疫表型的陽性率最高為95.00%(19例),Ly+AML 患者為 72.41%(21例),My+ALL 患者為47.83%(11例);HAL患者在B系CyCD22免疫表型的陽性率最高為 75.00%(15例),Ly+AML患者為 24.14%(7例),My+ALL患者為60.87%(14例);HAL患者在T系CD7免疫表型的陽性率最高為 30.00%(6 例),且在 CD2、CyCD3、CD5中均有表達,Ly+AML患者CD7免疫表型的陽性率為72.41%(21例),但其余均無表達,My+ALL患者未見陽性。
Ly+AML、My+ALL分別與HAL進行比較,第一療程Ly+AML與My+ALL的誘導(dǎo)緩解率均明顯高于HAL(χ2=4.4401,P < 0.05;χ2=5.581,P < 0.05)。第二療程 Ly+AML與 My+ALL的誘導(dǎo)緩解率均明顯高于 HAL(χ2=5.9752,P < 0.05;χ2=6.7021,P < 0.01)(表 1)。
表1 不同類型誘導(dǎo)緩解率的比較[n(%)]
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主要是依靠細胞學與形態(tài)學進行臨床檢測分型,臨床診斷率為60%~70%。免疫分型是指針對細胞表層標志物,通過造血細胞克隆過程中的分化抗原表達來了解白血病細胞發(fā)生的克隆與分化情況,將白血病的臨床診斷準確率提高到了90%以上。特別是對于HAL,形態(tài)學與細胞學通常難以確診,易與AML及ALL混淆,因此對于HAL的診斷主要依靠免疫分型。流式細胞術(shù)是一種多參數(shù)、定量檢測、客觀定性單個細胞的快速抗原技術(shù),目前已經(jīng)成為白血病與淋巴瘤臨床診斷與分型的一項重要指標[7]。FCM應(yīng)用于白血病的臨床檢測中具有迅速、靈敏度與特異度高等明顯優(yōu)勢,有效地降低了傳統(tǒng)檢測的誤診率[8]。
HAL以髓細胞系與B淋巴細胞系的共同表達為主要特征,其次可表現(xiàn)為T系、B系與髓系的共同表達以及T系與髓系的共同表達。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20例HAL患者中髓系與B系共同表達的10例,占比為50.00%;髓系、T系與B系共同表達的4例,占比為20.00%;髓系與T系共同表達的2例,占比為10.00%。HAL患者在髓系CD33免疫表型的陽性率最高為95.00%,在B系CyCD22免疫表型的陽性率最高為75.00%,在T系CD7免疫表型的陽性率最高為30.00%且在CD2、CyCD3、CD5中均有表達。這一結(jié)果提示白血病的細胞特異性與細胞分化發(fā)育的過程中存在的表面標記復(fù)雜性,有助于HAL發(fā)病機制的研究。20例HAL表達CD34與HLA-DR造血干細胞的標志性抗原,提示HAL早期的造血細胞發(fā)生惡性病變。
常規(guī)治療方案對于HAL的臨床療效較差,第一療程的緩解率明顯低于AML與ALL,且易于復(fù)發(fā)。分析其原因,可能與HAL白血病是由多于兩種的原始細胞所組成,對于誘導(dǎo)化療的耐藥性高有關(guān)。因此HAL的治療應(yīng)充分參考FCM檢測結(jié)果選擇全譜抗淋巴系及抗髓系腫瘤細胞藥物。在一療程結(jié)束后也應(yīng)及時以FCM檢測評估療效,并據(jù)此調(diào)整治療方案。
綜上所述,流式細胞術(shù)在急性雜合性白血病的臨床診斷與分型中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并且可為臨床治療及預(yù)后評估提供精準的科學依據(jù)。
[1]楊崢,莫武寧,李山,等.505例白血病應(yīng)用流式細胞術(shù)免疫分型與FAB 分型的結(jié)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8):1238-1241.
[2]王桂芝,秦文華.急性白血病流式細胞術(shù)免疫分型的特點及臨床意義[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2,15(2):141-143.
[3]孔令環(huán),韓梅,鮑彥娜,等.流式細胞術(shù)對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的臨床意義[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0,14(10):1570-1573.
[4]程小麗,陳葳,楊玉琮,等.應(yīng)用流式細胞儀對176例急性白血病進行免疫表型分析[J].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2011,19(12):2540-2542.
[5]徐敏,張旭輝,何雪峰,等.TA化療方案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20 例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yī)學,2012,3(12):1230-1231.
[6]王良妥,李潔,宋小燕,等.VDLP與VTLP方案治療初治成人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療效比較[J].廣東醫(yī)學,2008,29(10):1737-1738.
[7]劉鵬江,鄧琦,李玉明.急性髓系白血病112例流式細胞術(shù)檢測免疫表型分析[J].山東醫(yī)藥,2011,51(13):84-85.
[8]丁茜,陳建安,朱學海,等.流式細胞術(shù)分析急性髓細胞白血病免疫分型特點[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5):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