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如國
在《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yǎng)品德良好、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薄白裱瓋和畹倪壿嫞詢和默F(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nèi)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lián)系兒童實際的主題活動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庇纱丝梢姡钚允瞧湟淮筇卣?。也是當前品德科任教師所必須面對的一大急需探索與實踐的課題。品德與生活課程不僅僅為中小學道德教育指明了方向——讓道德教育回歸并植根于兒童的生活世界,而且體現(xiàn)了課程改革的總方向:讓教育變成兒童生活。
一、教學內(nèi)容的生活化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教育的內(nèi)容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讓他們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作為一門綜合型課程,《品德與生活》以現(xiàn)實的生活為背景,圍繞低年級學生生活中“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積極地生活、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四個主題向?qū)W生呈現(xiàn)了活生生的思想品德、生活常識、社會常識、科學常識、手工制作等生活素材,為學生回歸生活、體驗感悟提供了清新的源頭。
如《我上學了》,這是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的首篇課文,教材呈現(xiàn)的是學生熟悉的一個個校園生活場景。以熟悉學校、參觀校園為切入口,讓學生意識到自己長大了,每天背著書包走進學校時,已經(jīng)是一個令人羨慕的小學生了。為幫助剛?cè)雽W的新生實現(xiàn)從幼兒園小朋友至小學生的角色轉(zhuǎn)換,從家庭生活、幼兒園生活向?qū)W校生活的平穩(wěn)過度。
《小心,別傷著》是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第二冊第三單元“健康生活每一天”中的第三個主題。這一主題圍繞兒童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意外傷害展開,通過教學讓學生體會意外傷害對自己和家人帶來的痛苦和煩惱,從而使學生懂得避免意外傷害是非常有必要的,讓一年級學生初步形成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這一課的知識和學生平時的生活結(jié)合緊密,很適合低段學生進行學習,可以讓一年級的小同學從小形成自我保護的意識。
《我在集體中成長》是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內(nèi)容中“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主題的第一個主題,引導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集體生活中,感受與體驗同學對自己的幫助,在完成集體的共同任務中,能以小主人翁的身份發(fā)表意見,提出建議,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的情感和主人翁的責任感。
二、教學形式活動化
1.展現(xiàn)生活,認識生活
兒童的生活實際是課程內(nèi)容的主要源泉,只有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才能有效地指導學生行為,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zhì)。如教學《我背上了新書包》一課,讓學生現(xiàn)場感受師生間的互相夸獎:教師夸學生坐得端正,聽得認真,對人熱情等;學生說老師善良,幽默、風趣等。再如由生活導入課題,接著引導學生觀看貼近學生生活的視頻資源,讓學生感受、體驗不同的評價給人帶來的不同感受,引導學生要把贊美的眼光更多地投向身邊那些缺少贊美的人,讓學生明白贊美能愉悅他人,快樂自己,從而激起學生學習贊美他人的興趣與欲望。
2.體驗生活,引領生活
活動化是品德課的主要特點,也是兒童所喜歡的學習方式。因此我們老師要善于富有創(chuàng)意地設置活動。每個活動的指向性、目的性要非常明確。這些活動都要緊密地聯(lián)系生活,服務于生活。如教學《我長牙了》時,讓學生演示吃餅干的過程:先讓學生用牙刷漱口,喝口水吐到玻璃杯中,觀察口腔殘留物(這時應該什么也沒有),然后讓學生吃適量的餅干,再喝口水漱漱,吐到另一只玻璃杯中,再讓學生們觀察比較兩只玻璃杯中吐出的口腔殘存物,交流觀察與想法。通過這個日常生活活動,讓學生自主探究口腔殘留物與小牙的關系,引導學生養(yǎng)成飯后漱口的良好生活習慣。
3.回歸生活,指導生活
品德教育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通過學習有提升地回歸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改變自己的生活及生活方式,提升他們對生活的認識、態(tài)度、價值觀等等。以回歸生活為目的,在活動中引導學生學會關心別人、欣賞別人,學會勞動,學會生活,學會學習,學會與人交往。如一年級小學生入學后,經(jīng)過第一個活動內(nèi)容《我上學了》的品德課教育,認識了學校的生活,認識了同學,學會了在校園中如何學習、生活以及怎樣與老師、同學相處,就這樣由課堂延伸到學校、家庭、社會,開放了課堂,讓課堂更好地深入到生活。
“道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活動是《品德與生活》課的靈魂,教材以低年級學生日常生活中的真實情形作為場景,從兒童與自我、兒童與社會、兒童與自然三個方面,為學生融入生活、體驗內(nèi)化構(gòu)筑了寬泛的平臺。在教學中,要注重以學生為主體,從實際出發(fā)去設計教學活動、落實目標,提升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