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健明
不動筆墨不讀書。既使在電子閱讀、網(wǎng)絡閱讀已經(jīng)非常流行的今天,我們仍然要強調“動筆”,因為這是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動筆就沒有思考。尤其是對“有思想地讀書”的初中生來講,除了課本閱讀要動筆之外,課外閱讀也要動筆。當然,動筆的形式除了傳統(tǒng)的紙質書墨水批之外,也可以鼓勵有條件的學生通過電子文檔進行批注。下面我將結合多年從事初中語文教學的經(jīng)歷,以及這幾年特別注重引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多批注、多思考的實踐,對初中生閱讀時批注習慣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養(yǎng)成這一習慣,作一些梳理和思考,提出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和建議,供同仁們參考。
一、閱讀批注對初中語文學習的重要性
在教學實踐中,很多學校、很多教師都強調初中生不僅要讀透課本,做好筆記,而且要抓緊課外時間多讀名著、多讀佳作,但對非課本閱讀時要多做批注、多寫一些自己的思考,往往要求不多,甚至根本不提。主要的原因是考慮到初中生思考能力有限,時間精力也有限,提出批注要求會增加學生的負擔,反而不利于多閱讀。這種考慮不無道理,但確屬因噎廢食。多讀書的目的是讓學生多掌握知識,多明白道理,如果泛泛而讀,甚至應付而讀,書上不留任何痕跡,腦子里也就可能沒有留下任何痕跡,看似讀了、多讀了,可能還不如讀一篇、一本的效果好。因此,初中生課外閱讀中養(yǎng)成良好的批注習慣至關重要。
1.有利于加深記憶。初中閱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獲得知識,知識能不能牢固掌握,記憶至關重要。而人的記憶力是有限的,是多種因素促成的,口耳眼手全部調動起來,是有效記憶的基本原理。光用眼不動手,顯然只能一讀而過。通過有意識地讀一段、想一段、批一段,把好句子劃下來,好詞的意思標出來,好的感悟寫出來,實際上就是一個反復記憶這一段內容的過程。讀書貴“疑”,方才有“悟”,在讀一篇文章、一本書的過程中系統(tǒng)地做一次筆記,等于對書籍或文章內容按照自己的認識和習慣的方法作一番組織、整理,形成了一個簡明的、易理解的知識系統(tǒng)。俗話說的“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就是這個意思。而且,中國有句老話:“勤筆勉思?!奔词故欠浅B斆鞯某踔猩?,記憶力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所讀過的東西都記得一清二楚,有了批注和筆記的索引,可以很迅速地調閱出自己的記憶內容。
2.有利于積累素材。會寫符合規(guī)范的作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核心目的內容。“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前提是真正“讀而有獲”,所謂的“獲”體現(xiàn)為批注的思考成果。初中生閱讀,不是毫無目的的“消遣式”讀書,而是要“學知識、做學問”的讀書,知識在于積累,積累得多了,寫起來也就手到擒來了。如果光讀不“批”、光讀不記,就像狗熊掰棒子,邊掰邊丟,空有閱讀量,而無閱讀效果。如果不僅在書上批注,而且形成專門的讀書筆記,分門別類地整理好句子、好段落、好素材,則更有利于以后寫作時進行引用。
3.有利于提高能力。讀書和寫作自古就是孿生兄弟,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動筆批注本身就是一種寫作,它不僅可以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而且可以逐步提高其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可以說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的提升過程。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邊閱讀邊圈、點、勾、畫、批注的習慣,就是在有意無意間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能力。古人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比~圣陶先生也講過:“漫不經(jīng)心地讀著讀著,即使讀到爛熟,也難有心得;必須隨時運用思考和判斷,接著則要記憶,才合于閱讀這一類書籍的方法?!睅е蓡栕x。在閱讀中思考,在饒有興趣的思考中理解、記憶,達到信息的消化和吸收,并產(chǎn)生自行擴展閱讀的愿望,這才是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
二、閱讀批注習慣養(yǎng)成的方式方法
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批注習慣,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對仍處于補充知識為主的初中生而言,讀了以后能批多少內容、能做多少筆記,還不宜對學生提出過高的要求,何況學生能夠擁有的自由閱讀時間確實不多,相對于書本外活動獲得知識的重要性,一味地強調要多讀書、大量做批注和筆記,反而會讓學生覺得是一種負擔,并漸失對閱讀的興趣。因此,我在教學實踐中,堅持適可而止、循序漸進的原則,對學生課外閱讀時的批注強調了以下三個方面。
1.強調有目的地批注。批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要促進記憶、積累素材、提高能力。這個目的必須向學生講清楚。教師要告知他們?yōu)槭裁磁?,批注的作用是什么,目的是什么;要糾正“小和尚念經(jīng)有口無心”的不良習慣,指導學生在讀書時常問并更多地弄明白“為什么”和“為什么不”,由表及里,深入思索,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厚積才能薄發(fā),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做閱讀的有心人,不僅要眼到、口到,而且要心到、手到,有意識地把自己認為好的句子、詞語抄下來,把自己想說的話記下來。
2.強調有規(guī)則地批注。批注不是“涂鴉”,也不是“灌水”。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一開始就養(yǎng)成并遵守良好的批注規(guī)則,可以通過細化要求的辦法,告訴學生在課外閱讀時應當做哪些事,包括劃出好詞、好句,寫出中心思想,找出精彩內容,寫上類似的經(jīng)歷,提出疑問的東西等等。教師要強調字跡清晰、工整,劃線方式相對固定,不同的內容標注在書上空白之處不同的位置,甚至用什么色筆寫什么內容,既要相對統(tǒng)一,也要允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形成相對獨立而完整的規(guī)則體系,以有利于他們將來更好地利用這些批注和讀書筆記為前提。如果是做筆記,我強調要盡可能做活頁式的,詞、句、類要相對分開,以便“記以類聚”。
3.強調有內涵地批注。初中生同樣時間有限,批注不是作業(yè),不能徒有形式,沒有實質。因此,教師要強調批注有內涵。我提倡學生做好三類批注:一是感想式批注。即要求學生用心去讀文章,養(yǎng)成邊讀邊想、想比讀多的習慣,隨時在空白處寫下自己的感想。感想式的批注,不僅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把握文章主旨,而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敏感神經(jīng)。二是質疑式批注。不疑不能激思,不疑不能增趣。質疑本身就是一種思考,一種挑戰(zhàn),一種探索。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經(jīng)驗的積累,學生的問題會越來越深,價值也會越來越高。三是聯(lián)想式批注。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培養(yǎng)聯(lián)想意識,這樣有助于大家知識的遷移、信息的整合。另外,也可以通過聯(lián)想對閱讀內容進行補充,順著作者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寫法,補充情節(jié)或者續(xù)寫故事,從而活躍學生的思維,開拓學生的視野。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