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天一
艷麗的春之驕子——獐耳細辛
獐耳細辛屬(Hepadca)可謂是早春之驕子,屬內(nèi)幾乎所有種類均為早春類短生植物。它們的花小巧可愛,沒有花瓣,只有一輪色彩鮮艷的萼片和3枚小小的綠色苞片。萼片的顏色從玫紅色到天藍色,顏色純粹得難以想象。這些特質(zhì)使得園藝家為之瘋狂,培育出了一個個名貴的品種。
獐耳細辛屬廣布歐亞大陸,但是分類卻存在諸多爭議。根據(jù)最粗放的分類,獐耳細辛屬只有1個種;而根據(jù)最細致的分類,則可以將全世界的獐耳細辛分為10種,其中歐洲3種,亞洲5種,北美洲2種。
歐洲獐耳細辛(H.nobilis)是歐洲最常見的一種。它的葉片是三鈍裂圓形,具有神秘的白色花紋,因而看上去有些像肝臟,因此它也得到了一系列l(wèi)iverleaf、liverwort之類與肝臟有關(guān)的名字。冬末春初,歐洲獐耳細辛的花首先鉆出地面,葉子出土的時間略晚一些,但有時也與花同時出土。
歐洲還有2種獐耳細辛:一種是分布于比利牛斯山脈的比利牛斯獐耳細辛(H.pyrenaica),萼片大而少,一般開出白色花,基部帶有誘惑的深紫色,向外暈染;另一種是主要分布于喀爾巴阡山脈的特蘭西瓦尼亞獐耳細辛(H.transsilvanica),它一般萼片窄而多,而且具有近鈷藍色的萼片,十分特別。
中國和日本是獐耳細辛屬的另一個分化中心,東亞特殊的氣候孕育出了更繁多的獐耳細辛種類。其中最著名的無疑是日本獐耳細辛(H.japonica)。它在日本有一個唯美而恰如其分的名字:雪割草,因為它們在初春割開雪的棉被,魔幻一般地開出鮮艷的花朵。雪割草的顏色多變,比歐洲獐耳細辛更加濃郁熾烈,從艷粉紅色到深藕荷色都有。在18世紀江戶中期,雪割草開始在日本流行起來,從那時起經(jīng)過日本園藝家的努力,雪割草出現(xiàn)了很多奇特的重瓣、雙色、花紋、花蕊變異品種,花色更加誘人,價格也更加高昂?,F(xiàn)在,雪割草作為日本大部分獐耳細辛品種的主要親本,已經(jīng)傳播到世界各地,成為園藝家所珍視的昂貴花卉。日本的另一種獐耳細辛(H.pubescens)萼片白色,具有大面積粉紅色鑲邊,也是一些園藝品種的親本。
一般認為中國共有2種獐耳細辛:獐耳細辛(H.asiatica)和川鄂獐耳細辛(H.henryi),有人認為峨眉獐耳細辛(H.yamatutai)與川鄂獐耳細辛并不等同,也應該是1個獨立的物種。獐耳細辛在國內(nèi)分布極其廣泛,從大興安嶺到長白山地區(qū)分布有一些不同生態(tài)型?;ㄓ邪?、粉、藍3色,以白色居多,而最大的特征是花藥呈淡粉色?;儩嵉?,萼片間又透露著野性。川鄂獐耳細辛的花為純潔的白色,相比于獐耳細辛花更大、更顯得亭亭玉立,葉片則呈腎形或圓形,不分裂或僅僅有五淺裂。峨眉獐耳細辛花白色,葉先端急尖,三淺裂至中部,近似三角形,僅產(chǎn)自峨眉山,極為稀有。
春光中的舞者——白頭翁
如果說獐耳細辛是早春的信使,那么白頭翁便是春光里的舞者了——它那碩大的花冠絕對是田原山野間的一抹亮色。白頭翁屬(Pulsatilla)大概有33種左右,廣布于歐亞大陸并與北美間斷分布。這樣的分布顯示了白頭翁屬至少是在古南大陸與古北大陸分離之前形成的。白頭翁這個中文名字來自于它們那不凡的果序——每一個果實上都有一根長長的宿存花柱,花柱就像一枚細長的銀色羽毛在風中飄蕩,而這使得組合起來的果序看似一個長發(fā)白須的老者,傲然脫俗,立于無人問津的山野間。
白頭翁屬植物花色多變,不過大多是深淺不一的紫色;花形大氣瀟灑,和獐耳細辛一樣沒有花瓣,只有兩輪比普通花瓣還要亮麗的萼片,一般6枚左右。開花時萼片、花葶、初生的葉都長有一層極為細密柔軟的長柔毛,看上去乖巧可愛,摸起來手感也很不錯。白頭翁屬植物英文名眾多,但最常用的還是pasque flower(Pasque來源于古法語,意為逾越節(jié)),這是由于歐白頭翁(P.vulgaris)等歐洲廣布種總是在復活節(jié)到逾越節(jié)之間(大概每年3月中旬到4月初)開出不可思議的淡紫色大花。
白頭翁屬在歐洲有很多種,最常見的一種是歐白頭翁(常見白頭翁)。歐白頭翁一般被當?shù)厝藛咀鱟ommon pasque flower,不過也有一個詭異的名字Danes blood(丹麥人之血)——由于歐白頭翁常常生長在老墳地這類鮮血浸染的地方,所以歐洲人認為這種花是流入地下的血所化作的。歐白頭翁的花鐘狀下垂,大而健碩,迷人的紫羅蘭色引人注目,這也使得多個地方(如英國的劍橋郡)把它作為郡花。
挪威的奧普蘭郡的郡花則是春白頭翁(P.vernalis)。春白頭翁大概是白頭翁屬中開花最早的種類了。株型小巧,大約只有5~15厘米高,其花的外輪3枚被片背面是迷人的淺桃紅色或淡堇色,內(nèi)輪的3枚則兩面都是純白色。歐洲分布的較為常見的白頭翁還有數(shù)種,包括:小白頭翁(P.pratensis),花色多變,北端為紫色而南端為帶有淡綠的堇色;大白頭翁(P.grandis),分布于中歐、東歐至東南歐,花較大、紫色,在斯洛文尼亞是重點保護植物;白花白頭翁(P.alpina),罕見的白色花種類,遠看近似銀蓮花,精致富有光澤,分布于從西班牙到克羅地亞的小范圍地區(qū);堇花白頭翁(P.halleri),植株覆蓋著長長的銀色柔毛,花相對更小,深堇色更為純粹,萼片有絲綢的光滑質(zhì)感。
中國大約有11種白頭翁,含1個特有種?;ㄆ诖蠹s都在4月至5月,廣泛分布在從東北到西北西南的遼闊山河之間。其中花色最誘人的就是朝鮮白頭翁(P.cernua)了,它們主要分布于中國東北以及朝鮮,日本、西伯利亞地區(qū)也有少量分布。朝鮮白頭翁了的花在開放之前常常低垂,長長的柔毛掩蓋了萼片本身的顏色。然而一旦開放,就能看到它萼片內(nèi)部那極致誘惑撩撥人心的曙紅至深紅色——如此純正而誘人的曙紅色實是早春野花中少見的。它被金黃色雄蕊環(huán)環(huán)圍住的柱頭也是深褐紅色,因而整朵花看著又會徒生一種喜悅與親切感。朝鮮白頭翁先花后葉,葉片在花開敗后才緩緩舒展開來,4月至5月花開過后,6月果期也結(jié)束了,從此地上部分香消玉殞。
當然在東北這個主要分布地區(qū),有趣的白頭翁遠非朝鮮白頭翁一種。興安白頭翁(P.dahurica)以大小興安嶺為中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至內(nèi)蒙古一帶,根據(jù)《中國植物志(英文版)》的記載,其花色為淡紫色到淡藍紫色,顏色較為多變。黃花白頭翁(P.sukaczevii)的分布更為狹窄,只在黑龍江、內(nèi)蒙古的一小部分,極不常見,它們萼片的顏色一般是黃色,偶爾為白色。細葉白頭翁(P.turczaninovii)除了分布于東三省的西部外,在河北北部、內(nèi)蒙古、寧夏以及新疆北部也有分布。它們的花為柔和的淡藍色或淡堇色,顏色向邊緣逐漸變淡,偶爾有白色的個體,萼片較狹窄,輕薄而有透明的質(zhì)感。它們?nèi)~片細裂,只有背面長著稀疏的長柔毛。蒙古白頭翁(P.ambigua)除了分布于黑龍江外,在內(nèi)蒙古、甘肅北部、寧夏、青海北部以及新疆也有分布。它們萼片顏色深紫偏藍,邊緣稍稍有透明感,葉片相對小,3至5全裂,裂片一般是披針形或者線形。
白頭翁(P.chinensis)也分布在東北,不過并不僅限于那里,15個省、2個直轄市都有它的倩影來裝點春天。白頭翁極盡天地間最純粹的紫羅蘭色,開放在寒冷的荒原之上,或許就在干草間枯枝旁,就能看到它那碩大而驚艷的花朵。白頭翁葉全部基生,開花時尚未完全展開,披一層銀色的長柔毛;花葶長2.5~5.5厘米,頂著沉重的花,在未開放時常常是彎曲的,但依然從雜草亂絮中脫穎而出;總苞片基部合生,頂端掌狀裂;總苞片之上就是紫色的大花了,紫色的萼片和鮮黃的花藥相映,十分醒目,說它是早春時節(jié)花朵最大的野花之一也不為過。
腎葉白頭翁(P.patens)在黑龍江、內(nèi)蒙古和新疆有少量分布,但它本身是一個全球性廣布的物種,歐洲、亞洲直至北美洲都有分布。腎葉白頭翁的花色多變,萼片從淡紫色到藍紫色,甚至乳白色和淡黃色都有。其萼片與白頭翁不同,為長圓狀卵形,頂端鈍圓而非急尖。在歐洲分布的腎葉白頭翁花色較深,為純粹的深堇色;生長在內(nèi)蒙古和新疆的品種則花色更淡,大多為淺淺的淡藍紫色,萼片內(nèi)部花色更淺,接近月白;北美的腎葉白頭翁花小,顏色更接近中國的,萼片外部淡淡的暖紫色,萼片內(nèi)部為白色。
白頭翁屬的大部分物種與同是毛茛科的諸早春類短生植物相同,春尚早便開放,花將姿色香氣留于殘雪之中便飄零而去,未到盛夏連地上部分植株也消殞了,真可謂紅顏易逝,不禁使人感慨萬分。不過我們應當感謝自然給世界帶來這些不可思議的“紅顏”,使萬物沉寂的北國早春有了最美的一道亮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