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美國漢學家卜德(Derk Bodde)的秦史研究

2013-04-29 00:44顧鈞
關鍵詞:李斯

顧鈞

摘要:美國漢學家卜德(Derk Bodde)是西方最早研究中國秦代的學者,他的貢獻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他的博士論文《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者:從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填補了西方學者秦代研究的空白;他執(zhí)筆的《劍橋中國秦漢史》“秦國和秦帝國”一章認為秦帝國雖然時間短暫,但歷史意義重大;他將《史記》中和秦代關系最為密切的四個傳記翻譯成英文并成書出版。

關鍵詞:卜德;秦史;李斯

中圖分類號:K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6604(2013)05-0011-05

卜德(Derk Bodde,1909—2003年)是美國著名的中國學家,曾長期執(zhí)教于賓夕法尼亞大學(1938—1975年)。他在中國思想、文學、歷史、民俗等領域成就卓著,曾當選1968-1969年度美國東方學會主席,1985年獲得美國亞洲學會杰出貢獻獎。在美國漢學史上,卜德是多個研究領域的開拓者,秦代史是其中之一。

《中國第一個統(tǒng)一者:從李斯的一生研究秦代》(Chinas First Unifier:a Study of the Chin Dynasty as Seen in the Life of Li Ssu)是卜德的博士論文,該文以李斯的生平事跡為切入點,從政治、社會、經濟和哲學活動等方面探討了秦朝統(tǒng)一中國的原因。1938年卜德憑借這篇論文獲得荷蘭萊頓大學博士學位。

該文分為12個章節(jié),分別是:(1)秦國的狀況,(2)《史記·李斯列傳》英譯,(3)其他有關李斯生平的資料,(4)李斯傳記評析,(5)秦始皇與李斯,(6)帝國的概念,(7)封建制的廢除,(8)統(tǒng)一文字,(9)李斯的其他政策,(10)李斯的哲學背景,(11)李斯的論辯方法,(12)結論。此外還有一個附錄討論古代中國郡縣制的興起。

論文以專書形式出版后,受到國際漢學界的好評,多位評論者一致認為,該書填補了西方學者秦代研究的空白。卜德顯然也是深感這方面的不足而選取這一研究課題的,他在“前言”一開頭寫道:“關于中國早期的歷史和制度,西方學者已經出版了不少著作,但對于如此重要的秦朝,他們卻很少涉及,這不能不讓人倍感詫異。在我看來,隨著秦朝建立所帶來的社會、政治和經濟變動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西方人長期以來一直頑固地認為東方是停滯的,我希望本書對這些變動的研究可以徹底打破這一錯誤觀念”。這些將要研究的變動包括帝國的建立、郡縣制的推行、法典的實施、文字的統(tǒng)一、貨幣的標準化等等。評論者們還一致指出,雖然該書是以李斯為中心,但并不只是李斯的傳記研究,而是涵蓋了秦朝歷史的各個方面,是一部對秦代進行全面研究的專著。在卜德這本書出版之前,西方唯一一部有關秦代的著作出自法國來華傳教士彭安多(Albert Tschepe)之手,但該書完全是《史記》有關章節(jié)的編譯,按年羅列秦國歷代君王的事跡,不能算是研究著作。

在這本書中,卜德在哲學和思想史方面的特長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現。在談到這類問題時,卜德總是能夠追本溯源,而不是就事論事,這突出地體現在第六章“帝國的概念”之中。在這一章中,卜德詳細考察了“帝”這個字如何從商代甲骨文中表示祭祀的概念演變成公元前三世紀表示最高權威的政治概念。卜德的特長更突出地體現在第十章“李斯的哲學背景”之中。這一章基本上是一個簡要的先秦哲學史,但卜德的論述沒有按照儒家、道家、墨家這樣的門派來分類,而是選取了貫穿于各派的五種思想來進行討論,主要包括:權力主義、法治、帝王術、功利主義和歷史觀。對于建立一個大一統(tǒng)的帝國來說,獨裁主義的思想是至關重要的。卜德在考察先秦的權力主義思想時,發(fā)現這一思想并非只是法家的專利,孔子、墨子的思想中都有權力主義的成分,而作為李斯老師的儒家大師荀子,其思想中的權力主義成分則更加顯著。卜德認為荀子關于“勢”的論述最值得關注:“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與共故。故明君臨之以勢,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論,禁之以刑。故其民之化道也如神,辨勢(當作“說”,此字依盧文弨校改)惡用矣哉!今圣王沒,天下亂,奸言起,君子無勢以臨之,無刑以禁之,故辨說也。”(《荀子·正名》)勢就是權勢、威勢,是一種具有絕對權威不能不服從的強制力,這一術語此后不斷出現在法家的文本之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韓非所引慎子的一段話:“飛龍乘云,騰蛇游霧,云罷霧霽,而龍蛇與蚓、蟻同矣,則失其所乘也。賢人而詘於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風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眾也。堯教于隸屬而民不聽,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則行,禁則止。由此觀之,賢智未足以服眾,而勢位足以屈賢者也”(《韓非子·難勢》)。同樣的思想也體現在李斯的作品中,他在給秦二世的上疏中說:“凡賢主者,必將能拂世磨俗,而廢其所惡。立其所欲,故生則有尊重之勢,死則有賢明之謚也”(《史記·李斯列傳》)。這種所謂“明君獨斷”的思想為秦國建立帝業(yè)提供了思想資源和精神動力,但也為它的暴政和迅速滅亡埋下了禍根。

李斯在秦朝統(tǒng)一的過程中無疑起了重要作用,可以說是秦帝國政策的主要制定者,選擇他作為研究切入的角度也無疑是明智的選擇。但卜德的研究給人的印象是他過于突出了李斯,而掩蓋了秦始皇的作用。美國漢學家畢安祺(Carl W.Bishop)在書評中寫道:“卜德認為秦始皇的許多功業(yè)實際上都來自李斯的建議,這在某些方面——可能在很多方面——都是事實,我們無須質疑。但通觀秦始皇的一生,我覺得他絕對不是一個聽人擺布的傀儡。他有自己的思想,能夠選擇英才為自己服務。在這些人當中,李斯無疑是才能最杰出的,但盡管才能出眾,李斯也只是‘始皇帝在完成統(tǒng)一大業(yè)過程中的一個助手而已。秦始皇當然是時代的產物,但同時他又按照自己的想法塑造了那個時代,就此而言他是歷史上少有的天才。此外,我們必須充分認識到,我們現在有關他的信息都來自后人并不友善的記錄。”這種“不友善”從思想上來說主要是來自后世儒家的正統(tǒng)觀點,最早的這類文字大概就是賈誼的《過秦論》,其中認為“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的大秦帝國之所以“一夫作難而七廟墮”就是因為“仁義不施”,司馬遷在《史記》中對秦始皇的評價也幾乎是同一思路:“秦王懷貪鄙之心,行自奮之智,不信功臣,不親士民,廢王道,立私權,禁文書而酷刑法,先詐力而后仁義,以暴虐為天下始”(《秦始皇本紀》)。作為“暴秦”的丞相,李斯自然也逃脫不了后人不客觀的記錄和評價。所以要透過這樣的記錄和評價來還原歷史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卜德寫作此文依據的基本史料是《史記》中記載秦國的部分:卷五《秦本紀》、卷六《秦始皇本紀》、卷八十五《呂不韋列傳》、卷八十七《李斯列傳》、卷八十八《蒙恬列傳》。在討論秦國宗教、水渠和經濟發(fā)展時卜德主要利用了《史記》中三本書:《封禪書》、《河渠書》、《平準書》(卷二十八至卷三十)。此外卜德較多利用的文獻還有《戰(zhàn)國策》、《韓非子》、《商君書》等。當時許多深埋在地下的資料還沒有出土,卜德能利用的也就只能是這些傳世的書面文獻了。

面對長期以來形成的一些不利于秦始皇和李斯的觀念,卜德在書中花了不少篇幅來予以反駁,如關于秦始皇是呂不韋私生子的問題,他認為這完全是后人竄入《史記》中的,為的是通過誹謗秦始皇的出生以說明其統(tǒng)治的非正統(tǒng)性。又如關于“焚書”的問題,他認為事情并沒有后世想象的那么嚴重,一方面秦始皇準許博士官保存《詩》、《書》、百家語,另一方面焚書真正實施的時間不大可能超過五年(即從公元前213年頒布禁令至前208年李斯去世),造成的損害甚至不如公元前206年造成的損害——這一年項羽焚毀了秦朝的宮殿。另外,卜德特別給出了一組數字:《漢書·藝文志》中列出的677種著作中,大約524種,即77%,現在已不復存在。卜德認為這組數字足以說明,“漢以后的幾個世紀,特別是在印刷術流行前,文獻損壞所造成的總的損失,也許甚至大于秦代的焚書。因此,可以想象,即使沒有焚書之事發(fā)生,傳下的周代的殘簡也不可能大大多于現在實際存在的數量”。卜德的反駁有一定的道理,但對焚書坑儒這個事件,無論從當時的作用還是從以后的影響來看,都應該抱完全否定的態(tài)度。

當然,卜德并非一味專做翻案文章,他希望做的是盡量貼近歷史,實事求是,最能體現這一點的是他關于李斯與韓非關系的討論(第3章第3節(jié))。卜德詳細考察了相關的材料——《史記》中的《秦始皇本紀》、《韓世家》、《老子韓非列傳》、《李斯列傳》以及《韓非子·存韓》、《戰(zhàn)國策·秦策五》——有關韓非之死的記錄,指出了其中矛盾和令人困惑的地方(如《李斯列傳》中無此事的記載,韓非使秦后李斯又去韓國游說),在明確論證了姚賈害死韓非不可信之后,卜德謹慎地認為《史記》中的兩條材料大致可以認定李斯對于韓非之死難辭其咎:首先,“李斯使人遺非藥,使自殺”(《老子韓非列傳》);其次“韓非使秦,秦用李斯謀,留非,非死云陽”(《秦始皇本紀》)。

卜德的論文出版后,立刻引起了著名學者德效騫(Homer H.Dubs)的關注。在德效騫看來,盡管卜德仍然沒有能夠完全擺脫儒家道德主義觀念的陰影,但他力圖貼近歷史,還原秦代面貌的努力是非常值得贊賞的。德效騫認為,從人類歷史上看,大的政治家從來不會是道德的楷模,對他們進行評價主要看事功,李斯的各種事功(特別是取消封建制建立中央集權制)使他完全可以被稱為世界史上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卜德的研究撥開了歷史的迷霧,重塑了李斯的形象,堪稱佳作(an excellent piece of scholarship)。德效騫是當時英語世界漢學研究的權威,他對卜德此書的評價可謂一錘定音。

在寫這篇博士論文的同時,卜德也在翻譯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馮著無疑為卜德撰寫第十章“李斯的哲學背景”提供了最為近便的參考。除馮著外,卜德還參考了其他不少當代中國學者的著作,這也是他的這本書獲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據頁下注和文后的參考書目,他主要參考和引用的著作如下:張蔭麟《周代的封建社會》,載《清華學報》10卷4期(1935年12月);陳垣《史諱舉例》,載《燕京學報》4期(1928年12月);姜蘊剛《李斯的政治思想》,載《東方雜志》31卷1期(1934年1月);錢穆《先秦諸子系年》,商務印書館1936年;胡適《名教》,《胡適文存》3集,1928年;容庚《秦始皇刻石考》,《燕京學報》17期(1935年6月);顧頡剛、楊向奎《三皇考》,燕京大學哈佛燕京學社,1936年;馬非百《秦漢經濟史資料》1—7,《食貨》2—3卷(1935—1936年);鄧之誠《中華二千年史》第2版,商務印書館,1935年;王國維《漢代古文考》,載《學術叢編》第十一冊(1916年);姚舜欽《秦漢哲學史》,商務印書館,1936年。

對這些中文文獻,卜德有的采用其材料,有的引用其觀點,有的全盤接受,有的則提出商榷和補充。試舉兩例以明之。

在李斯的成就中,卜德認為文字的統(tǒng)一是意義最為重大的,因為這奠定了政治統(tǒng)一和文化統(tǒng)一的堅實基礎。但統(tǒng)一前的文字到底是怎樣的。李斯又是如何統(tǒng)一的,大篆、小篆、古文是什么關系,《史籀篇》和《倉頡篇》又是什么關系。關于這些問題,《史記》、《漢書》、《說文解字》中的記載不僅語焉不詳,而且概念不清。這些困擾了中國學者兩千年的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卜德。在閱讀了王國維的著作,特別是《漢代古文考》后,他有眼前一亮的感覺。王國維在該文中提出了“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的著名見解:“故古文、籀文者,乃戰(zhàn)國時東、西二土文字之異名,其源皆出于殷周古文。而秦居宗周故地,其文字尤有豐鎬之遺。故籀文與自籀文出之篆文,其去殷周古文反較東方文字(即漢世所謂‘古文)為近?!首郧販缌鶉灾脸h之際,十余年間,六國文字遂遏而不行。漢人以六藝之書皆用此種文字,又其文字為當日所已廢,故謂之‘古文。此語承用既久,遂若六國之古文即殷周古文,而籀、篆皆在其后,如許叔重《說文序》所云者,蓋循名而失其實矣。”王國維的論述也使卜德認識到著名瑞典漢學家高本漢(Bernhard Karlgren)的一個錯誤,高在1923年的一部著作中認為,所謂“書同文”的意思是,李斯“創(chuàng)造了一種新的、更加簡單實用的書寫系統(tǒng)”。卜德贊同王國維的觀點,認為“李斯不可能創(chuàng)造一種‘新的書寫系統(tǒng),實際上他只是在他認為最標準的書寫形式——大篆——上做了一些修正和簡化的工作,同時使這種形式通行全國”。所以李斯的工作主要不在文字方面,而是在政治方面,統(tǒng)一文字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政治的統(tǒng)一。李斯所確定的形式就是所謂小篆,或稱秦篆。

卜德寫作博士論文時,王國維已經去世(1927年),所以提到王時,卜德常常使用“已故”(late)字樣。除了像王國維這樣已經去世的大師而外,卜德對當時活躍在學界的學人也同樣關注。當他動手撰寫博士論文時,錢穆的《先秦諸子系年》剛剛出版(商務印書館1936年),它立刻成為卜德參考的重要文獻。在上文提到的有關李斯與韓非之死的討論中,卜德參考了錢著第156節(jié)“李斯韓非考”。錢穆在這一節(jié)中對于有關韓非之死的各種記載做了辨析,發(fā)現多處“不類”、“不合”,由此得出如下結論:“惟下流未易居,自古已然。李斯晚節(jié)不終,為世詬病,眾惡皆歸。所謂譖殺非者,今亦未見其必信耳”。卜德基本同意錢穆的考證,但認為盡管史料記載有矛盾和費解之處,李斯出于公私考慮仍然是韓非之死最大的嫌疑犯。從私人方面講,他嫉妒同窗的才華——“俱事荀卿,斯自以為不如非”(《老子韓非列傳》),從公的方面講,他認為韓非“終為韓不為秦”(《李斯列傳》),早晚是秦國之患。

卜德的博士論文開啟了西方學者的秦代研究,同時也成為一種中國歷史研究模式的奠基之作。就整個美國和西方的漢學史來看,關于中國歷史發(fā)展大致有四種研究模式,分別是:帝國模式、朝代循環(huán)模式、農業(yè)文明和游牧文明斗爭模式、城市化和商業(yè)化模式。所謂帝國模式,就是認為秦朝結束封建制度統(tǒng)一中國后,盡管有分裂割據,中國總體上一直是一個大帝國,直至1912年民國創(chuàng)建。卜德的論文是帝國模式研究最早的成果,他也由此成為西方秦朝研究的最大權威。所以當費正清(John K.Fairbank)和崔瑞德(Denis Twitchett)在1960年代策劃《劍橋中國秦漢史》時,卜德成為執(zhí)筆秦朝的不二人選。

《劍橋中國秦漢史》第一卷《秦漢史》英文本于1986年面世,卜德當時已經從賓夕法尼亞大學榮休。對比他為這卷所寫的第一章“泰國和秦帝國”和50年前的博士論文,我們會發(fā)現,主體內容并無太大變化。最大的變化來自新材料的使用,特別是睡虎地秦墓竹簡(1975年湖北云夢縣出土),它為深入討論秦代的行政和法律提供了寶貴的原始文獻。卜德發(fā)現,這些出土的文書“和單憑閱讀關于商鞅政策的傳統(tǒng)記載所產生的印象相比,表現出一種更實用、更折中、更少片面性的行政方法?!谇氐蹏鴷r期法家理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不像人們根據史籍記載的個別事件(著名的有焚書和可能是不可信的坑儒)或后世儒家作者的責難所設想的那樣教條,而是比較通情達理的”。更有意思的是,從一些出土的法律材料來看,它們“頌揚的法律是法家的,但其目的卻是維護儒家主張的價值觀”,由此卜德得出這樣的結論:“儒家的社會和道德價值觀念在秦始皇統(tǒng)治期間似乎非常成功地與法家思想并存”。換句話說,秦代并非只是一味暴政,毫無仁義可言,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恩威并施的。這批出土的文獻不僅在具體問題上提供了新的資料,也在總體上反映了“一個遠比傳統(tǒng)形象更為合理的秦代形象”。后者應該說是更有意義的。

自選擇秦代作為博士論文以來,卜德始終堅信,秦帝國雖然時間短暫,但歷史意義重大。在“秦國和秦帝國”一章的最后,卜德重申了自己50年前的看法:“盡管曇花一現,秦朝成功地把一套國家官僚機器的制度傳給了它的政治繼承者,這套制度經過了漢代的完善和鞏固,又繼續(xù)推行了1700年,其間只逐步地作了修正?!窃诒臼兰o以前中國唯一的真正革命”。

卜德的博士論文從英文文獻的角度來看,最大的貢獻是將《史記·李斯列傳》翻譯成了英文,這是英語世界最早的全譯文。在完成博士論文后,卜德意猶未盡,又翻譯了《史記》中和秦朝關系最為密切的三個傳記——《呂不韋列傳》、《刺客列傳》中的荊軻部分、《蒙恬列傳》。這三個傳記和對它們的評述以《古代中國的政治家、愛國者和將軍:<史記>中三篇秦代的傳記》(Statesman,Pa-triot,and General in Ancient China:ThreeShih-chi Biographies of the Chin Dynasty)為名于1940年出版,這是卜德在博士論文之后,對西方秦代研究的又一大貢獻。在這本書的“前言”中,卜德交代了他翻譯所使用的版本是“1923年中華書局的影印本”,從這個提示我們知道,這個版本的底本是清光緒十八年(1892)武林竹簡齋石印本,除原文外,還包括裴駟集解、司馬貞索引和張守節(jié)正義。這個版本也是卜德此前翻譯《李斯列傳》和撰寫博士論文時使用的版本。

(責任編輯 張向鳳)

猜你喜歡
李斯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electroacupuncture plus long-snake moxibustion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 due to kidney deficiency and cold coagulation
消失的李斯
倉鼠
咬定自己謀反
李斯造小篆
李斯:助紂為孽終致死
李斯自食苦果
改年齡
改年齡
你明白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