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常等
有人說,60后掌握著中國的政治話語權(quán),70后掌握著經(jīng)濟話語權(quán),而80后掌握文化話語權(quán)——從娛樂到體育,這一代的明星早已不同以往,他們剛一出場就選擇了顛覆和重塑,并在爭議中越走越高,直到劃出一個時代。
李娜:一個80后體制“叛將”的“獨自上場”
“這是美夢成真的一天?!痹诖鬂M貫之后,李娜說,“我年輕時就夢想過大滿貫,如今,有人說我老了,好吧,老女人也能美夢成真,真不容易。年齡對我來說,只是紙上的數(shù)字而已?!?/p>
一項離政治很遠的體育賽事,在中國意外地捆綁了諸多政治解讀與爭辯。人們樂于將李娜視為以個人之力挑戰(zhàn)體制,并取得成功的英雄,從中尋找排解、自勵與共鳴。
中國網(wǎng)壇一姐李娜的自傳《獨自上場》英文版中,很多國外球迷并不了解什么是“單飛”,這也是李娜想給西方人看的地方:作為一名有個性的80后,李娜站在舉國體制與職業(yè)化的交叉點上,她義無反顧的放飛了自己。
進入所謂“舉國體制”,成為這個龐大的國家級生產(chǎn)線上的一個初級零件那天,李娜只有5歲半。和大部分中國運動員一樣,李娜在懵懂中踏上了“地方業(yè)余體?!∈袑I(yè)隊—國家隊”三級訓(xùn)練體系的漫漫晉級路。
那是1989年。直到2009年羽翼豐滿正式“單飛”時,李娜的網(wǎng)球生涯已經(jīng)在體制內(nèi)呆了整整20年。
中國運動員的成長故事總有著驚人的相似性。這個國家目前出產(chǎn)的2000余名世界冠軍,幾乎無人跳出“父母熱衷、教練相中、送入體校、展露天賦、家境困窘、艱苦訓(xùn)練、出人頭地”的套路。李娜在任何一點上都沒有成為例外,唯一例外的是她自己最終選擇了單飛。
北京奧運會后,網(wǎng)管中心宣布,只要上交12%的廣告收入和8%的比賽獎金,并保證參加國家隊賽事,就允許國家隊隊員單飛,享受一切自主。此前,這一抽成比例是50%至60%。
窗口開啟,李娜與彭帥、鄭潔、晏紫一道,告別了圈養(yǎng)時代。
單飛后的李娜脫離了傳統(tǒng)教學,更多關(guān)注自己的認知,自己的狀態(tài)、心態(tài),該怎樣提高,每一個點都針對性極強,整個團隊也都圍繞李娜一個人運轉(zhuǎn),李娜的自我意識漸漸覺醒。此外,原本就不喜歡條條框框的李娜單飛后更加自由,她更多地接觸到西方的思路,喜歡并接納了這種簡單又高效的思維模式。
2011年法網(wǎng)奪冠后,李娜發(fā)言說:“謝謝贊助商,謝謝組織者和球童,非常感謝自己的團隊?!蔽í殯]有像其他運動員一樣感謝祖國,因此引起爭議。
2012年巴黎公開賽殺入八強的賽后,李娜又說出了大實話:“我來到這里比賽并不是為了我的國家……我也知道我說了真話,很多人都會因此而恨我討厭我,但是那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我自己終于放松快樂了?!?/p>
張繼科:激情燃燒的體育符號
在紀律嚴明到幾乎不講人性的國乒隊,談過戀愛,奪冠后激情撕開球衣,露出肌肉和彩色文身……“太不像中國運動員”是國際乒聯(lián)主席、大胡子沙拉拉對張繼科的評價。25歲的張繼科靠著反叛在高手輩出的國乒隊脫穎而出,憑借個性化的熒幕形象進入國際視野。
作為80后叛逆青年,不服從教練管教,甚至有些“吊兒郎當”是張繼科的個人標簽。
國乒隊歷來治軍嚴格,隊員大多乖巧,唯獨張繼科給人一種蔫壞的感覺。與張繼科同屬男乒新勢力的馬龍安靜、內(nèi)向,善于聽從教練意見。如此一來,愈顯得張繼科另類了很多。世乒賽前廈門封訓(xùn),劉國梁曾罵張繼科:“再不好好練就滾蛋!”
兩進國家隊,張繼科很了解自己?!皠⒅笇?dǎo)越罵我,我就越來勁。你越說我不行,我就感覺我行?!?/p>
他曾因不服從教練場上指揮而被劉國梁大罵,也輸?shù)舯荣?,他會道歉,但仍然相信自己的判斷?/p>
本年度的乒乓超級聯(lián)賽中,張繼科時常情緒化的“打盹”。乒超首輪山東隊客場對陣弱旅霸州海潤隊,張繼科先是在首盤以2比3負于翟超,然后在第四盤以2比3負于小將梁靖崑。6月23日,張繼科率山東魯能隊回到主場濟南皇亭體育館,張繼科習慣性的隨意,給了波爾太多的機會,半睡半醒之間,成就了招招致命的波爾的兩連勝。7月31日,對陣梁靖崑的比賽,同樣“輕敵”的張繼科接連兩局輸球不斷……
在教練安排他和水平較弱的對手比賽時,張繼科會不認真比賽;在遇到勝利之后,又展現(xiàn)出80后獨有的張揚和激情。
2011年在鹿特丹奪得世錦賽男單冠軍時張繼科穿的是紅色球衣。戰(zhàn)勝王皓后,張繼科發(fā)出野獸般的吼叫,同時,他撕開了球衣?!吧岛⒆樱毫诉@件衣服干嗎,我本來打算把它掛到臥室里的?!彪娨暀C前的張繼科父親急了。
中國乒乓球史上,從來沒有人這么做過。無數(shù)人因為這個動作愛上了打乒乓球的他。之后有記者問,那以后得了冠軍怎么慶祝呢?他調(diào)皮地答:撕褲子。
姚明VS林書豪:
兩種文化,一張名片
林書豪和姚明,分別作為籃球場上的后衛(wèi)和中鋒,是這項運動的南北兩極,一個生逢其時,一個恰逢其世。
2米26的姚明和1米91的林書豪,身高相差35厘米,1980年的姚明和1988年的林書豪,我生80頭,君生80后。他們信仰不同、家庭背景不同、成長環(huán)境不同、教育經(jīng)歷不同、最初打籃球的動機和目的不同、走過的籃球之路不同、進入NBA的方式更是天壤之別……
從某種意義上說,姚明的成功是專業(yè)體育向職業(yè)體育過渡的一個標志,是國家話語構(gòu)建中國夢的形象表達,是偶像是開拓者也是西方世界了解中國的一扇窗口。他被過度闡釋也被過度消費,與人氣不再的劉翔相比,他更堅強也更幸運,生逢其時,一人傾國,有命也有運。
林書豪的成功可以說成是美國夢的一個具現(xiàn),也可以說是,后姚明時代,亞裔體育偶像的匱乏讓他在體育與商業(yè)的合謀下,恰逢其世,脫穎而出。前者代表著愛迪生名言中那99%的汗水,后者代表著那1%的靈感。
林書豪的起步更低,他的父母都不是籃球運動員,他們上世紀70年代從臺灣到美國留學,都是學電腦方面。只是林父個人酷愛看NBA籃球比賽,他曾說只對兩件事著迷,一是拿博士,二是看NBA。
林父不僅愛看,還能看出“門道”,所以很早就訓(xùn)練兒子按NBA明星的方式打。沒有個人籃球場,就帶他到Y(jié)MCA打(會員費很便宜)。后來每天訓(xùn)練林書豪打球90分鐘。林書豪沒有得到政府(美國也沒有體育總局)的資助訓(xùn)練和培養(yǎng),美國式的個人主義奮斗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石。
將林書豪的成功單純看作是汗水的功效,無法解釋這個越來越國際化、商業(yè)化體育運動的復(fù)雜性。如果沒有姚明開創(chuàng)的亞洲盛世、留下的巨大遺產(chǎn),林書豪今日如何,實難斷言。他恰逢NBA亞裔斷代,以一個奮斗者的面孔,順理成章地接過那位80后前輩的旗幟。
他與姚明不同,姚明更幽默,他更平靜——這也或多或少損害了他的商業(yè)價值與名片分量。姚明曾這樣評價林書豪:“我從他身上看到的聽到的是,他每時每刻都在感謝。他的態(tài)度是平和的,但永遠都不要低估他身上的力量。”
郎朗PK李云迪:
音樂、娛樂、社交名利場
無論是李云迪還是郎朗,他們都標識出這個時代最耐人尋味的成功路徑:一個在娛樂化的大眾狂歡中半推半就順勢而為,一個則在高端社交名利場中如魚得水,最后,順便把鋼琴在中國科普了一下。
兩個人成了中國80后的符號,并成功走出國門,成為西方了解中國的窗口。郎朗走進白宮給美國總統(tǒng)演奏、在歐盟總部舉行音樂會、為英國女王登基60周年演奏,郎朗不斷與世界著名的指揮家和樂團合作,打出知名度和影響力。
而李云迪則比郎朗低調(diào)得多。2010年是肖邦誕辰200周年,肖邦的祖國波蘭決定,把最高藝術(shù)獎授予一位中國鋼琴天才,他就是以善彈肖邦聞名全球、被稱為“浪漫派鋼琴大師接班人”的李云迪。
雖然在大眾眼中,他們同為天賦異稟的“鋼琴王子”,但只要稍稍了解二人,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從性格經(jīng)歷到演奏風格都十分迥異,郎朗的表演激情澎湃,幾近癲狂;而李云迪則十分內(nèi)斂陰柔,這也正切合了兩人的性格,一個像火一個像水,恰似古龍筆下的小魚兒與花無缺。
都是1982年出生,都在國際鋼琴大賽上摘得過桂冠,都曾與唱片業(yè)巨頭德意志唱片公司(DG)簽約。乍一看,他們就像是一對出生后即被拆散的雙胞胎,成名之路相似卻又不同,如今的境遇更是迥然不同。
直立的發(fā)型、大膽的衣著以及華麗的表演,讓郎朗有時候看上去不像一位古典音樂家,倒更像一位搖滾明星。他簽約十幾個知名品牌,代言無處不在,他還出個人專輯,出自傳……擅長表現(xiàn)是郎朗的強項,無論是在舞臺上,還是在接受采訪時,他的這一特點顛覆著世人對中國人“害羞與謙虛”的傳統(tǒng)印象。
而李云迪心里依舊是當初的那個自己:舉止笨拙,身形瘦削,亂蓬蓬的頭發(fā)上壓著一頂棒球帽一個沉醉在自己世界里的藝術(shù)青年。他喜歡喝紅酒,聽HI-FI爵士樂,喜歡打乒乓球,每天奔波在世界各個角落的機場、酒店、音樂廳,他說:“旅行已經(jīng)成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