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嶸
【摘要】在詩文閱讀的過程中,中心意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導學生明確詩文閱讀的方向,能輔助學生解除詩文閱讀的困惑,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關健詞】寫作教學;詩文閱讀;中心意識;閱讀方向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詩文的“中心”,一般是指詩文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一般來說,一篇詩文,只有一個主題思想。當然,我們不妨把“中心”的內(nèi)涵擴大一些,它還可以指詩文中所敘述或描寫的主要對象即人物,一般情況來說,一篇詩文的主要人物只有一個;也可以指詩文中所傳遞出來的主要情感,或喜悅、或感傷、或憤慨等。閱讀時,當欣賞到選材剪材、遣詞造句、修辭手法、寫作技巧、結(jié)構安排、精巧構思等妙處的時候,要將其與詩文的“中心”緊緊地聯(lián)系起來,才能正確并深刻地理解詩文,從而與作者會心一笑。
一、聯(lián)系中心,明確詩文的閱讀方向
例如清代詩人黎簡的《小園》這首詩:“水影動深樹,山光窺短墻。 秋村黃葉滿,一半入斜陽。幽竹如人靜,寒花為我芳。 小園宜小立,新月似新霜?!蔽覇枌W生,第二句為什么用“窺”字時,許多同學根據(jù)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迅速回答說,因為“好奇”。單獨看這句詩,當然不能算錯,因為生活中一般都是因為人們有“好奇心”,才會去“窺”探嘛。但仔細思索一下,至少還存在著這樣一種可能性,即,事物的神秘、精彩也會激發(fā)出人們心中的好奇心,從而引得人們?nèi)ァ案Q”探。兩種可能性,是兩種不同的角度,也是對“窺”字理解的兩個不同方向,方向不同,對詩歌的理解就會逐漸出現(xiàn)偏差。
那么,在這首詩的語境中,哪個方向才是正確的呢?從詩句本身來看,“窺”的動作發(fā)出者是“山光”,因此,作者用“窺”字似乎要表現(xiàn)的是“山光”的好奇、調(diào)皮與可愛。然而,我們發(fā)現(xiàn),這首詩的題目是“小園”,這意味著“小園”是本首詩所要描寫的對象,即本詩的“中心”,因此,應從“小園”這個方向或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即“山光”竟然會“窺短墻”,足見“小園”中的景色是多么的美麗,充滿了誘惑力,從而表達作者對小園的喜愛與贊美之情。學生由于沒有確立中心意識,以致于方向有誤,導致理解有所偏差。
二、聯(lián)系中心,解除詩文閱讀的困惑
例如北宋詩人王安石的《夜直》這首詩:“金爐香燼漏聲殘,翦翦春風陣陣寒。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弊⑨專喊凑账未贫龋擦謱W士每夜輪流在學士院值班 。因此寫本詩時,宋神宗決定采納作者意見,實行新法。
許多學生在理解這首詩時非常困惑:從注釋來看,這首詩應該表現(xiàn)的是作者由于意見被宋神宗采納,新法即將實行時內(nèi)心的喜悅;可是,詩中卻用了“香燼”“漏聲殘”“陣陣寒”“惱人”“眠不得”等這樣一些在他們看來表現(xiàn)傷心、難過的詞語。這不是自相矛盾嗎?同時,在詩中也有“春風”“春色”這些美好的詞,不也與上述那些詞不相和諧嗎?
其實,如果確立了中心意識后,這些困惑就不成其困惑了!注釋已經(jīng)表明了這首詩的基本感情傾向,即喜悅。這就是這首詩的“中心”,它是理解這首詩的統(tǒng)帥、核心,詩中字詞的理解必須以此為基礎,而不能讓這個“中心”去遷就字詞的理解。古人說“說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由此,我們知道,第一句中“香燼”的含義是金爐中的香已全部燃盡,變成灰燼?!奥┞暁垺钡暮x是記時的銅壸滴漏之聲行將結(jié)束。它們都告訴讀者,夜晚將盡,天色將明,它表明作者整夜難眠,反映了由于意見被宋神宗采納、新法即將實行時作者內(nèi)心的激動與喜悅。
在“喜悅”這一中心的統(tǒng)帥之下,我們可以明確知道,第二句中“翦翦”“陣陣寒”,一定不是表現(xiàn)人物內(nèi)心的悲傷,可為什么會有“寒”呢?只有一個解釋,即此時正處于初春時節(jié),春寒料峭,當然會“春風陣陣寒”。徹夜難眠的作者步出香霧氤氳的臥室,進入庭院,此時,輕風吹拂,曉寒微侵,帶給作者以清新的春的氣息。
三、聯(lián)系中心,加深對詩文的理解
在魯迅先生的名篇《故鄉(xiāng)》中有這樣一個句子: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親早已迎著出來了,接著便飛出了八歲的侄兒宏兒。
對劃線句子,老師們往往是這樣分析的:這個句子使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出了宏兒活潑、可愛的性格特點。如果老師的分析僅限于此,那么,一些疑問就會產(chǎn)生:
《故鄉(xiāng)》是小說,人物是虛構的,那么,為什么作者一定要把宏兒塑造成一個“活潑、可愛”的人呢?是否可以把宏兒塑造成一個“內(nèi)向、羞怯”的人呢?如果既可以把宏兒塑造成一個“活潑、可愛”的人,又可以把宏兒塑造成一個“內(nèi)向、羞怯”的人,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宏兒這個人物可有可無呢?如果人物可有可無,那么,這是否意味著這篇小說內(nèi)容太隨意,構思太散漫了呢?很明顯,作為大家,作者魯迅是不可能犯這么低級的錯誤的。如果是這樣,《故鄉(xiāng)》也不可能成為名篇,長久存在于中學課本中。
由此可以得出結(jié)論,既然作者虛構了宏兒這個人物,那么這個人物“活潑、可愛”的性格特點就有其必然性了。而這種必然性一定體現(xiàn)在對小說“中心”即主題思想的強化上了,畢竟,“中心”是詩文閱讀的核心、統(tǒng)帥。那么,這個人物的存在是如何強化主題思想呢?
仔細研讀文章,我們發(fā)現(xiàn),小說中存在三組人物:少年閏土和少年的“我”,中年閏土和中年的“我”以及水生和宏兒。
少年閏土和少年的“我”,何其純真,充滿生氣,富有熱情。中年閏土和中年的“我”,是前者的未來,經(jīng)過二十年的變遷,他們有的是成年人的麻木、愚鈍以及對生活的無望,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普通民眾的生命和活力是如何被扼殺了,這讓人何其痛心!這就是小說要表現(xiàn)的主題。
水生和宏兒呢?他們是中年閏土和中年的“我”的兒子和侄兒,是他們的未來,也是中國的未來。他們會變成怎樣的人呢?中國的未來會怎樣呢?作者虛構這樣一個人物,也將這一疑問設置在了每一個讀者的心中,引起他們的思考與憂慮。這個人物的設置使主題得以深化,令人回味。怪不得作者在文中借“我”的內(nèi)心表達了不愿宏兒和水生“如我的辛苦展轉(zhuǎn)而生活”,也不愿他們“如閏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他們“如別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而希望他們有“新”的生活的愿望 ,也正是如此,作者在小說的結(jié)尾為讀者再次描寫了兒時故鄉(xiāng)的美景,這也是作者理想中未來中國的美好愿景吧!
因此,只有與中心聯(lián)系起來,對這個句子的理解才能準確,深刻!這既是遣詞造句、修辭手法,也是小說的精巧構思。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