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哲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我國的法制化進程在不斷的進步,公民的權利意識也在不斷增強,運用訴訟這個法律武器來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維權方式。然而,訴訟也有它固有的局限性,實踐中越來越多的人利用訴訟這一形式來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隨著司法改革力度的不斷加大,諸如降低訴訟費用和訴訟門檻,擴大公民訴訟權利等措施一方面有效解決了“上訴難”、“維權難”的問題,另一方面也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機。近年來,惡意訴訟頻繁地發(fā)生,本文對此進行分析。
關鍵詞 民事惡意訴訟 表現形式 危害
中圖分類號:DF72 文獻標識碼:A
一、民事惡意訴訟的類型
在我國,民事惡意訴訟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主要的表現形式:
(一)欺詐訴訟。
欺詐訴訟是指訴訟參加人為了謀取不正當利益,惡意串通,虛構法律事實或者民事法律關系,通過符合程序的方式,使法院做出錯誤裁判,從而達到損害他人利益,謀取不正當利益的違法行為。
(二)騷擾訴訟。
目前,由于起訴的門檻大大降低,方便了公民起訴,再加上法律的普及,人們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騷擾型訴訟出現的比例增大。當然,不缺乏訴訟參加人利用訴訟過程相對較繁瑣的特點,把相對人卷入騷擾型訴訟中來,浪費別人的時間為自己謀取不正當的利益。
(三)炒作訴訟。
有的人為了炒作等目的,企圖通過法律途徑引起媒體關注以提升知名度而展開的訴訟即為炒作訴訟。不僅包括影視藝人企圖達到宣傳或者美化自己的行為,也包括生產者經營者為了不正當競爭而進行的炒作訴訟。
二、惡意訴訟的危害
惡意訴訟的頻繁發(fā)生,對于我國司法制度的構建,公民對法律的信仰,以及司法體系與司法資源的高效運轉都有不利影響,在實踐中危害極大。
(一)浪費司法資源,降低司法效率。
司法機關在解決社會糾紛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方面的資源。司法資源的有限性與社會糾紛的無限性之間存在長久的沖突。現代社會糾紛驟增,使用這些有限的資源解決無限的糾紛本身已經非常緊張,但是惡意訴訟本質上并沒有本質上的司法需求,卻也占用了寶貴的司法資源。而且當訴訟被法院界定為惡意訴訟之后,若是向對方提起損害賠償訴訟必然也要浪費司法資源。
(二)破壞了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法律本來的價值是為了保護公民權益。但當被惡意利用時,無辜的人被卷入訴訟中,應對漫長繁瑣的訴訟進程,不免會對法律產生懷疑,動搖司法本身的權威性。司法機關會由原來的權力守護者變?yōu)榍趾駲嗬墓ぞ?,成為人們畏懼的對象,人們不愿尋求法律的幫助。而那些惡意訴訟的受害者也會因為法律保護的不力,逐漸產生法律無能、法律助惡的想法。久而久之,會破壞法律的權威性和公正性。
(三)侵害他人的合法權益。
惡意訴訟最典型的特點就是行為人以合法的訴訟形式作為掩飾,而達到損害他人利益的不法目的,包括占有他人財產、侵害他人名譽、或者是為了打擊競爭者進而宣傳并推廣自己的產品。惡意訴訟行為人故意將受害人卷入訴訟糾紛中,不但給其造成物質上的損害,如律師費,差旅費等,也不可避免的浪費了受害人的寶貴時間和經歷,更重要的是給被害人造成的精神方面的壓力。我國是受儒家思想影響較深遠的國度,社會絕大多數人對訴訟仍抱有偏見,認為作為案件的被告人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使被害人的社會評價降低,錯失生活或者學習上的機會,無端受到侵害。
(四)不利于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當今社會,誠信機制本來就很脆弱,經過漫長的法治教育進程和普法宣傳進程,才使得人們之間的糾紛解決方式較集中于運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法律相對于私人之間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涉黑涉暴、信訪等已經成為主流的解紛途徑。惡意訴訟的出現使得訴訟的功能發(fā)生了變化,訴訟在保護公民權益的同時,也有可能淪為行為人謀求不法利益的手段,法律保護力度顯然不夠。同時,惡意訴訟的結果往往是舊的矛盾沒有解決,又產生了新的矛盾。而此時,惡意訴訟的受害人已經對法律的權威和公正產生懷疑,所以他們可能會選取法律之外的私力救濟手段來維護自己的權益,如信訪或者暴力等,從而激化社會矛盾,破壞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作者:燕山大學文法學院2011級訴訟法學研究生)
參考文獻:
[1]葉銘.惡意訴訟的類型化分析[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2.
[2]謝丹.惡意民事訴訟[J].法制與社會,2012(7).
[3]黃經緯.惡意串通型虛假訴訟的民事規(guī)制[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學報,2012(8).
[4]蔡虹.惡意訴訟:修改后民訴法著意規(guī)制[J].檢察日報,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