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淼
摘 要:《小學數(shù)學教學大綱》強調“數(shù)學要注意學生數(shù)學技能的培養(yǎng)”,心理學家加里培林也提出了“智力加技能”學說,而學生動手操作則是兒童智力技能形成的基礎。因此,在數(shù)學教學中注意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和思維能力發(fā)展的特點,而且對學生由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數(shù)學;動手操作;教學
下面我以“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教學為例,談談如何利用動手操作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找一找、分一分,豐富表象,打下思維的基礎
表象是指刺激物的作用停止后,在人腦中出現(xiàn)的事物的形象,它是人對客觀事物的直接感知過渡到思維能力的橋梁。要想讓學生對長方形、正方形有一個清晰準確的認識,首先得讓學生大腦中有長方形、正方形的表象。因此,上課時,教師可以安排下面的操作活動。
1.找一找,摸一摸。讓學生在自己周圍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正方形。并摸一摸這些面,有什么感覺。這樣學生會很快找出課桌、黑板、書、本子、玻璃等物體的面是長方形或正方形,并說出摸的感覺:平平的、光光的,這樣能為將來區(qū)分面與體做好鋪墊。
2.分一分。將教師所帶的物品(手帕、報紙、畫、彩色、紙片、紙盒等)中面是長方形的物體放在左邊,面是正方形的物體放在右邊。
這樣,通過學生找、摸、分,在實物的反復刺激下,長方形、正方形就轉化為表象,清晰地印在學生的大腦中。
二、搭一搭、畫一畫,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正確、豐富的表象積累,是培養(yǎng)形象思維的基礎。當學生頭腦中形成了長方形、正方形的表象后,教師要趁熱打鐵,把實物收起,安排學生進行下面的操作活動。
1.搭一搭。讓學生用火柴棒分別搭一個長方形和一個正方形。
2.畫一畫。用尺子試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
這一搭一畫中,學生把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實物圖在頭腦中漸漸隱去,而慢慢凸現(xiàn)出來的則是一個純粹的長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幾何圖形,使“物化”的知識在形象思維的構筑過程中逐步“內化”,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由此得到了發(fā)展。
三、折一折、比一比,開啟學生抽象思維的閘門
學生頭腦中有了長方形、正方形圖象后,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也到了最后揭曉的時候,這就是讓學生從圖象中抽象出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能讓學生自己說出來,于是,教師要安排下面的操作活動。
1.折一折。讓學生用準備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紙片,照老師的樣子折一折,使長方形的兩對邊重合,正方形的四條邊重合。然后讓學生自己說一說長方形、正方形各有什么特點。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用眼睛觀察,很快得出結論:長方形相對的兩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正方形的四條邊一樣長,四個角一樣大。
2.比一比。讓學生把長方形、正方形的特點放在一起比一比,它們的相同點是什么。不同點又是什么。學生也會毫不費力地找出來,并讓學生用準確的語言表述出來。
通過折一折、比一比,學生抽象思維的閘門打開了,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抽象出來,使學生的思維由抽象發(fā)生了質的飛躍,長方形、正方形的概念初步形成了。
四、剪一剪、貼一貼,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數(shù)學教學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素質教育更是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作為新時期的教師更應該把“高分低能”的現(xiàn)象變?yōu)闅v史。因此,在教學中由學生動手操作到鞏固知識,發(fā)展思維,反過來,又要注意讓學生用獲取的知識指導實踐,更好地運用知識。實現(xiàn)由“實踐—知識—實踐”的大回環(huán)?;诖耍诰毩晻r,最好設計下面的操作訓練。
1.剪一剪。把所帶的長方形紙片剪成4個長方形,把所帶的正方形紙剪成4個正方形。
2.貼一貼。把長方形、正方形紙片貼成你喜歡的圖案,并展示給大家看。
通過剪貼活動,學生不僅熟悉了兩種幾何圖形的特征,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現(xiàn)了用理論知識指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的飛躍。同時,五彩繽紛的圖案讓學生體驗到了創(chuàng)造美的樂趣,并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