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碎穎
兒童是天生的探究者,從兒童誕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沒有過停止過探究。而我們教育者所要做的,就是促使兒童從自發(fā)的不成熟的探究,走向科學的探究?!犊茖W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科學學習的主要途徑?!彼淖兞藢W生以往傳統(tǒng)的學習方式,使學習過程變成了不斷提出并解決問題的探究過程。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探究真知。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其探究的能力,嚴密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是十分必要和緊迫的,讓學生走進科學。因此可以說,小學生的科學探究活動的成功與否,將直接影響科學學習目標的實現(xiàn)和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一、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學習情景,培養(yǎng)科學探究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營造一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學習情景,把學生導向科學探究,使學生在無拘無束的教學環(huán)境中學習,就會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興趣。
在教學《不倒翁》一課時,為了引導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善于思考,探索,我向學生出示一個不倒翁玩具和另一個玩具,學生左扳右扳,不倒翁就是不倒,而其他東西卻倒,此時,我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想知道什么?”學生既有興趣而又驚奇,紛紛提出問題:為什么其他玩具會倒,只有不倒翁怎樣扳也扳不倒?不倒翁究竟里面有什么秘密才不倒?此時,學生想探索的興趣更油然而生。
當然,學生的提問,有的可能比較膚淺,甚至異想天開。但教師一定要認真對待,要肯定每一個“問題”,絕對不能嘲笑,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不能使學生“乘興而來,敗興而歸”。因為學生的“問匣子”一旦打開,所展現(xiàn)出來的強烈的求知欲以及對學習的興趣有時是教師所無法預料和估計的。
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科學探究動力
小學生對自然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好奇心,而這種好奇心恰恰是進行科學探究的起點和原動力,有了好奇心,他們就會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那么如何在探究前激發(fā)小學生的好奇心來產生探究的欲望呢?
首先,要呵護和培養(yǎng)學生的好奇心。好奇心有利于促進他們對身邊事物的觀察,并能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科學探究技能的形成。如教學《尋訪小動物》一課時,我?guī)ьI學生到學校旁的草叢中去尋找小動物,學生在地上發(fā)現(xiàn)了許多螞蟻。“螞蟻怎么傳遞信息?”“螞蟻怎么認識回去的路?”……一個個問題使我應接不暇,學生對螞蟻的好奇心激起了我引導他們研究螞蟻的熱情。于是我及時問學生:“關于螞蟻你還想知道什么?準備用什么方法研究?運用哪些工具?”通過引導學生充分的討論,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對螞蟻的研究中來。如果學生對自己從事的探究活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這種原動力就會把孩子的探究欲望充分調動起來,從而持久地投入到探究活動中。學生由好奇而產生的探究欲望,也會在教師的引導下由不自覺到自覺,由感性到理性,逐步變成學生自己的科學素養(yǎng)。盡管有時學生的探究愿望與課堂計劃有所偏離,但只要是不違背大綱,我們適當?shù)淖鲆幌抡{整也無不可。
其次,精心準備探究活動的材料。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學生有了強烈的探究欲望,他們在頭腦中會形成無數(shù)個為什么,并且急于尋求答案。此時我們應提供充足的探究材料讓學生積極、投入地去進行探究活動,從而讓學生在探究中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所以說課前探究材料的準備,我們一定要精心,盡可能的準備適宜探究的材料。這樣學生的探究才會有收獲,我們的引導才會有產生效果。如在學習《導體和絕緣體》一課時,我為學生提供了螺絲刀、海綿、鐵釘、回形針、香煙鋁箔紙、玻璃杯、鑰匙、碳棒、毛線等一些有結構的材料。在預測過程中,學生的猜測與動手實驗產生矛盾,學生們看到香煙鋁箔紙、碳棒、鉛筆芯也能使小燈泡發(fā)光,這就形成了認知上的矛盾和沖突,從而激起強烈的求知欲望。而此時學生產生的一個個問題也隨之提了出來:為什么它們也能使小燈泡發(fā)光?為什么香煙鋁箔紙一面能發(fā)光,一面不能發(fā)光呢?正是因為有了對有結構材料的認知沖突,所以同學們提出了一個個問題,并促使他們運用一定的知識與技能想辦法去尋求答案。如果學生看到材料馬上就能正確猜到最后的結果,學習就失去了探究的目標和方向,探究活動和學生思維都將失去根本和契機。
三、進行合作與實踐,提高科學探究能力
在探究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量安排小組活動和組間活動,以增強學生的合作交往,促進探究的深入和交流。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自我表現(xiàn)機會,將個人獨立思考的成果轉化為全組的共同認識。反過來群體行為也影響學生個體的奮進和努力。
親身經歷過探究過程后教師還應讓學生們交流他們的細小發(fā)現(xiàn)、研究結果,讓學生有成就感,交流新問題,能加深學生在探究結果與現(xiàn)有的科學知識及學生提出的解釋之間的聯(lián)系,也能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
四、給予賞識評價,培養(yǎng)科學探究志向
小學生的探究活動重要的是過程,過程比結果更重要。因此只要學生能夠真正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他們在這一過程中激發(fā)了求知的欲望,即使他們得到的結論是錯誤的,同樣是一種收益。要對學生在探究活動中體現(xiàn)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給予積極的評價。我們應該用一種全新的、賞識的眼光來積極評價孩子們的探究活動。要讓孩子們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要把他們遭遇的挫折和失敗轉化成再學習的動力。這是保護和促進兒童強烈的求知欲和探究熱情的關鍵。引導學生自主質疑激發(fā)探究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科學探究的活動中去,在探究中與同學、教師和家長充分合作和分享。注重課程開放,積極實施與探究性學習相適應的課程評價體系,不斷充實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全面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作者單位:樂清市石帆第二小學 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