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樓夢》的“尚紅”特點反映出中華民族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本文基于《紅樓夢》漢英平行語料庫,對楊、霍兩譯本中紅色文化的英譯進行描寫性對比研究,歸納總結(jié)出經(jīng)典譯本對紅色文化的英譯策略并分析其原因。本研究結(jié)果可為今后的漢英翻譯實踐和跨文化交際帶來一定的有益啟發(fā)。
關(guān)鍵詞:《紅樓夢》 紅色文化 語料庫研究
一、引言
漢語和英語中都有豐富的顏色詞,但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環(huán)境、生活方式及不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社會制度等方面的影響,兩種語言中指稱同一顏色的詞往往帶有不同的聯(lián)想意義和文化內(nèi)涵。對漢英顏色詞及反映的文化進行研究有助于文化的發(fā)展、傳播與交流。
《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語言藝術(shù)的最高峰,在《紅樓夢》中,作者高頻次地使用了各類顏色詞描繪人物與環(huán)境,尤其是“紅色”的大量使用及其反映出的紅色文化,體現(xiàn)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傳統(tǒng)。國內(nèi)有不少關(guān)于漢英顏色詞的對比論述,還有部分學者針對《紅樓夢》中的顏色詞及“紅色”的翻譯進行了研究,但是絕大多數(shù)研究都是選取部分例句進行定性分析,語料有限,缺乏定量的數(shù)據(jù)支撐和全面的分析。本研究基于漢英平行語料庫,從經(jīng)典譯本角度分析《紅樓夢》中的紅色、紅色文化及其英譯,不僅對于廓清具體文化差別有較大幫助,對于促進漢英之間的跨文化交際更是具有重要的啟發(fā)意義。
二、 《紅樓夢》的“尚紅”特點
關(guān)于《紅樓夢》中的“紅色”,紅學專家胡文彬曾經(jīng)指出:紅,是《紅樓夢》標志性色彩,也是全書的高調(diào)色?!都t樓夢》作者對紅色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其作品體現(xiàn)出一種強烈的“尚紅”意識。此處的“尚紅”指喜愛紅色、推崇紅色并以紅色為尊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傳統(tǒng)。劉澤權(quán)基于“《紅樓夢》中、英文語料庫”,利用語料庫應用工具,對《紅樓夢》第1—80回中表達“紅”義的詞匯進行了全面檢索和分類整理。其研究結(jié)果證明《紅樓夢》確實“尚紅”,具體體現(xiàn)在:“紅”類顏色詞語用情景既多且廣,“紅”類顏色詞蘊含著非常豐富的文化聯(lián)想意義,“紅”文化的鮮明特征體現(xiàn)出了中華民族的“尚紅”傳統(tǒng)。該研究還根據(jù)顏色的屬性等確定了《紅樓夢》中“紅”色系顏色詞分類,并得出使用紅色詞的具體數(shù)據(jù):單字“紅”出現(xiàn)250次,含有“紅”的顏色詞頻為76 次,其他紅義顏色詞頻為93 次,總計419 次。上述分類和數(shù)據(jù)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和參考。
三、《紅樓夢》紅色文化英譯分析
《紅樓夢》問世至今已有多個英譯版本,其中影響最大,公認成就最高的是出現(xiàn)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兩個全譯本:中國翻譯家楊憲益和英籍夫人戴乃迭翻譯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簡稱楊譯本)和英國漢學家和翻譯家大衛(wèi)·霍克斯與約翰·閔福德翁婿翻譯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簡稱霍譯本)。由紹興文理學院創(chuàng)建的“《紅樓夢》漢英平行語料庫” (Parallel Corpus of A Dream of Red Mansions)選用的就是以上兩個英譯文本并實現(xiàn)了漢語原文與英語譯文的句級一一對齊。該庫界面友好,網(wǎng)絡(luò)運行、高度共享。本研究以“《紅樓夢》漢英平行語料庫”為基礎(chǔ),對 “紅”、“赤”、“朱”等詞條進行在線檢索,分別得出楊譯本和霍譯本中對紅色文化的英譯處理信息,通過統(tǒng)計相關(guān)數(shù)據(jù)并分析重要譯例,歸納總結(jié)經(jīng)典譯本對紅色文化的英譯策略及原因。
1. 楊、霍譯本中紅色詞條與red的對應比較
以下表格反映的是楊、霍譯本1-120回中紅色詞條頻數(shù)、Red頻數(shù)及紅色詞條直譯成red占紅色詞條總數(shù)的比率。其中紅色詞條頻數(shù)以“紅”、“赤”、“朱”、“絳”、“猩”在庫中檢索得出(不包括“朱嫂”和“赤腳”等不表“紅”意的詞條),Red頻數(shù)以“red”在庫中檢索得出,直譯比率是Red頻數(shù)與紅色詞條頻數(shù)之比。本檢索參照了劉澤權(quán)所做的“尚紅”研究,可以將絕大部分紅色詞條找出,數(shù)據(jù)雖有部分出入,總體具有說服力。
通過觀察表格中Red頻數(shù)及直譯比率,我們可以看出,在對紅色文化的英譯處理方面,兩譯本差異顯著。楊譯本更多采用直譯或異化策略,即譯者盡量向源文文化靠攏,引導讀者去接近源文反映的文化,從而在譯文中將代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紅色與紅色文化大部分予以保留。而霍譯本更多采用了意譯或歸化策略,即譯者盡可能向目的語文化靠攏,譯本中盡量避免將紅色直接譯成red,而是將其靈活處理。以上結(jié)論與不少學者對兩譯本的整體翻譯策略與風格的研究結(jié)果相一致。關(guān)于這兩個譯本的翻譯策略與傾向,《紅樓夢》楊譯本譯者之一戴乃迭曾說:“我們的靈活性太小了。有一位翻譯家,我們非常欽佩,名叫大衛(wèi)·霍克斯。他就比我們更有創(chuàng)造性。我們太死板,讀者不愛看,因為我們偏于直譯?!?/p>
2. 楊、霍譯本紅色詞條英譯策略
本研究通過對《紅樓夢》語料庫中的紅色詞條進行梳理,發(fā)現(xiàn)其分布存在規(guī)律。絕大多數(shù)的紅色詞條用在描繪服飾、景色、情感及用于借代引申和建筑名及人名方面。
依此規(guī)律比較楊、霍譯本紅色詞條的英譯,我們發(fā)現(xiàn)楊、霍譯本中對服飾、景色等方面的紅色總體上都采用了直譯的方法,如:楊譯本中“大紅洋緞”(red satin)、“紅襯湘裙”(red skirts)、“桃紅柳綠”(the red of peach-blossom…);霍譯本中“大紅羽緞”“dark-red camlet”、“大紅猩猩氈盤”(dark-red felt cape)、“落紅成陣”(The red flowers …)等。兩譯本中除了將紅色譯成red,還在某些情況下將其譯成了scarlet(猩紅)和crimson(深紅)。對于《紅樓夢》中情感描寫中的紅色,兩譯本用了較多的blush(臉紅)和flush(面發(fā)紅),少部分也用了red、redden、scarlet等詞?!都t樓夢》中有不少紅色用在具有借代引申義的詞上,對此,兩譯本都一致采取了意譯的策略。如楊譯本中“紅顏”(beauty )、“紅塵”(the dusty world)、“紅白等事”(congratulation or condolence)、“問個青紅皂白”(find out the truth);霍譯本中“紅顏”(the fair)、“紅塵”(the world of mortals)、“紅白等事”(condolence or felicitation)、“問個青紅皂白”(find out the facts)等。“怡紅院”、“紅香圃”和“悼紅軒”這幾個帶有紅色的建筑名在《紅樓夢》中反復出現(xiàn),楊、霍譯本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譯法,楊譯本將它們分別直譯成Happy Red Court、Red Fragrance Farm和Mourning-the-Red Studio,而霍譯本則將它們分別意譯成Green Delights、summerhouse和Nostalgia Studio。對于帶有紅色的人名,楊譯本將其全部按漢語拼音音譯,如“小紅”(Xiaohong)、“紅拂”(Hongyu)、“紅娘”(Hongniang)、“掃紅”(saohong)和“嫣紅”(Yanhong),霍譯本中除了將“紅娘”音譯Hong-niang外,其他都是意譯,如“小紅”(Crimson)、“紅拂”(Red Duster)、“掃紅” (Sweeper)和“嫣紅”(Carmine)。
3. 楊、霍譯本紅色詞條英譯原因分析
通過查閱文獻可以了解到,楊氏夫婦熱愛并重視中國古典文化,他們翻譯《紅樓夢》的目的是要通過再現(xiàn)原著的文化藝術(shù)價值來弘揚中國文化,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文化多元系統(tǒng)中的地位。而霍克斯在譯本的導言中指出:“假如讀者能稍微感受到我讀原著所感受到的快樂,我這一生也就沒有白活了”。即霍克斯翻譯《紅樓夢》最終目的和追求是為了“讓讀者感受到快樂”。為了使廣大普通英語讀者方便、順暢地讀懂譯文,他會想方設(shè)法增加譯文的可讀性和娛樂性。正因為如此,在處理《紅樓夢》中的紅色英譯時,霍譯本將帶有紅色的建筑名及人名意譯,將含有紅色的借代引申義詞全部意譯,將描寫情感表現(xiàn)的紅色詞盡量避免直接譯成red,只對描寫服飾、景色等具體的紅顏色采用直譯的方法?!都t樓夢》楊、霍譯本中紅色文化的英譯存在直譯與意譯策略的差異,可能與譯者所處時代背景及個人翻譯思想有關(guān),但主要還是受譯者的翻譯目的影響。
四、結(jié)語
從以上數(shù)據(jù)和例證來看,對于《紅樓夢》中的紅色文化,楊、霍譯本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分別采用直譯、意譯、音譯甚至在某些情況下省略不譯??傮w而言,楊譯本更多采用直譯的策略,由此向譯文讀者傳遞中華民族的“尚紅”文化傳統(tǒng),而霍譯本則更多采用了意譯的策略,讓廣大普通英語讀者盡享閱讀中國經(jīng)典名作的樂趣。本研究不在于說明在紅色文化或其他方面的英譯中兩譯本孰優(yōu)孰劣或應該采用何種翻譯策略,而在于通過對現(xiàn)存經(jīng)典譯本的描寫性研究,能夠為今后的漢英翻譯實踐和跨文化交際帶來一定的啟發(fā)。
參考文獻:
[1] 胡文彬. 紅樓夢與中國文化論稿[M].北京:中國書店,2005.
[2] 劉澤權(quán).《紅樓夢》中英文語料庫的創(chuàng)建及應用研究[M].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10.
[3] Hawkes, D.The Story of the Stone[M]. London: Penguin Books, 1973.
[4] 任亮娥、楊堅定、孫鴻仁 (2010-02-14),《紅樓夢》漢英平行語料庫,http://corpus.zscas.edu.cn/ 檢索日2013-03-18.
作 者:蔡強,碩士,江西理工大學外語外貿(mào)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語料庫語言學、二語習得。
編 輯:張晴 E-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