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其輝
摘 要: 高中物理教師要精心研究初高中的教材,通過實驗加強直觀教學,注重對基礎知識的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學的銜接。
關鍵詞: 初高中物理 銜接教學 教材 基礎訓練
物理難學是初高中學生的共同感覺,新升入高中的學生尤其覺得難,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有教材的原因,有教法學法的原因,也有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思維方式的原因,雖然新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要求有所降低,但是高考因素的掣肘,使得師生雙方都不敢稍有放松。那么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有效銜接使學生順利起步呢?
一、高中物理教師要精心研究教材,不僅要研究高中教材,還要研究初中教材,做好銜接準備。
初中到高中,物理教材有三個過渡。第一,從標量到矢量: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路程等。高中物理描述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都是矢量。還有如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力的合成,也是如此。第二,從簡單到復雜:如二力平衡到力的平衡;勻速直線運動到勻變速直線運動。第三,從直觀到抽象,從定性到定量,物理概念和規(guī)律的闡述從通俗易懂到科學嚴謹。高中物理其內(nèi)容雖然分為力、熱、光、電等部分,但對知識的要求更高;初中物理教材難度小,趣味性強,在減負的大背景下,刪去了稍微繁難的計算,學生只要記住實驗現(xiàn)象,記住公式規(guī)律,就能應付,其基本教學方法一般由實驗或生產(chǎn)、生活實際引入課題,通過對現(xiàn)象的觀察、分析、總結、歸納得出物理規(guī)律,形象具體,易于接受;高中教材重視理論上的分析推導,定量研究的多,數(shù)學工具的應用,不僅有算術法、代數(shù)法,而且常要運用函數(shù)、圖像和極值等數(shù)學方法研究物理現(xiàn)象和過程。這些都使學生感到抽象難學,甚至望而生畏。教師要了解初高中教材研究的問題在知識架構、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維特點等方面的聯(lián)系與差異,幫助學生以舊知同化新知,使知識順利遷移。心理學知識告訴我們,人們在接納新知的過程中總是有排他性的,總想用以前的知識來認識、解釋新問題。教師要研究并順應這種心理需求,指導學生順利更新認知結構。
二、高中物理教師要針對學生心理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精選教法,鋪好銜接臺階。
物理教師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所思所想、心理特性、思維能力,順應學生的心理需求,知己知彼,才能事半功倍。初中階段的物理教學,課堂密度小,進度慢,教學內(nèi)容要求偏低,為滿足學生初入物理殿堂一窺奧妙的心理,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應注重知識性和趣味性;而且只要求學生從直觀上知道即可,對重點概念、規(guī)律,師生反復討論,重點記憶,考試時習題類型、變化也少,學生只要記住現(xiàn)象和相關公式,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可謂“感性大于理性”;但是到了高中后,高中物理教學進度明顯加快,課堂教學密度大大提高,對知識的要求也大大提高,需要學生自己課前預習,課上勤思考,課后注意觀察、分析、思考、練習,把知識學活,能舉一反三,甚至有獨創(chuàng)精神,才能真正掌握。過去單靠對概念、規(guī)律和公式的死記硬背的一套,在高中根本不可能解決問題,因為理性分析占了絕大多數(shù)。所以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種心理特點和初高中物理的客觀認知規(guī)律,精選教法,降低起點,分散難點,放慢起始教學進度,同時滲透有關學法,鋪好銜接臺階,千萬不能幻想一蹴而就,因為欲速則不達。例如在講“加速度”概念時,只講直線運動的情況,不追求概念的完善性,這樣雖然學生對速度變化的方向與加速度方向的矢量關系不能全面認識,卻大大降低了難度,等到學習“曲線運動”時再進一步深化加速度概念。這樣逐漸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分散了難點,學生易于接受。
三、高中物理教師要注意通過實驗加強直觀教學,重視學生由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使銜接水到渠成。
物理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在高中物理課程各個模塊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學探究或物理實驗,《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提出:“認識實驗在物理學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物理實驗的一些基本技能,會使用基本的實驗儀器,能獨立完成一些物理實驗?!?/p>
高中物理在研究復雜的物理現(xiàn)象時,為了使問題簡化,經(jīng)常只考慮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從而建立物理模型。這樣一來,便會使物理概念、模型很抽象,剛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感到學習起來很困難,不容易想象。針對這種情況,應該采用直觀的教學方法,多做一些實驗,多舉一些實例,使學生能通過具體的物理現(xiàn)象掌握物理概念。蘇霍姆林斯基指出:“有許多聰明的,天賦很好的學生,只有當他的手和手指尖接觸到創(chuàng)造性勞動的時候,他們對知識的興趣才能覺醒起來。”除了要完成課本上現(xiàn)有演示實驗、學生實驗外,還要有計劃、有目的地盡可能多做一些演示實驗,安排、指導學生課外實驗,小實驗,組織一些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參觀訪問活動,讓他們動手,動腦,再引導他們分析討論,從中尋找出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他們觀察現(xiàn)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做一些“探索性實驗”,有利于學生掌握研究物理問題的方法,注意力更集中,實驗更認真,思維也更活躍。
四、高中物理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加強基礎訓練,培養(yǎng)邏輯推理能力和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使學生順利進入更高一級的學習階段。
初中物理對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要求不高,但是對記憶要求較高,所以學生中普遍存在一種僵化的、死記硬背公式并套用的現(xiàn)象,分析、回答問題時邏輯性、條理性較差,即使到了高中,學生也習慣依賴初中時形成的算術法解題的傳統(tǒng),生搬硬套公式,而對公式應用的條件、范圍不太注意,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注意加強這方面的訓練。例如,在學習“勻變速運動規(guī)律”后,學生對速度、位移、加速度等物理量的矢量認識不夠,在應用時只帶數(shù)值,不注意這些量是有方向的,有時往往會出錯,如例題:一輛在平直公路上以10米/秒勻速行駛的汽車,發(fā)現(xiàn)正前方有一障礙物后,立即剎車,剎車的加速度為2米/秒,求經(jīng)8秒后汽車的位移,不少學生就死套公式:S=v0t+at2,結果得出錯誤答案s=16米。其實汽車的運動時間根本沒有8秒,而是5秒鐘就停止了,所以t是不能用8秒代入的。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設計一些類似的題目學生去上當,從而扭轉他們的思維習慣定勢,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邏輯推理、思維能力和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能力。
從教學實踐中我們看到,能力較強的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后,能快速進入物理學習狀態(tài);而那些在初中靠死記硬背取得較好成績的學生,進入高中后在物理學習中逐漸掉隊。高中物理教師要注意從學生實際出發(fā),精心創(chuàng)設物理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的熱情,營造和諧溫馨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觀察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動腦動手的能力等。只要在教學過程中師生共同配合,鋪設初高中物理學習的臺階,師生互動,學生一定會順利步入高中物理的殿堂,進而順利進行高中階段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