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馬共”長久以來是馬華文學書寫的敏感課題,直至1989年馬共與政府達成協(xié)議結束對抗,馬華文學中的馬共書寫才逐漸解禁。新生代作家通過隱晦的敘事立場對歷史表象掩埋下的“馬共”進行想象性的重塑,旨在解構官方的歷史言說,以求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作為歷史主體,同時又是生命個體的人在歷史進程中的境遇。
關鍵詞:馬共 歷史敘事 人性化書寫 想象
馬華人新生代的崛起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馬來西亞乃至東南亞華文文壇的重要現(xiàn)象,而馬華新生代小說是當下馬華文壇一道亮麗的文學風景。馬共長久以來都是馬華文學書寫的敏感話題,在復雜的歷史原因與現(xiàn)實生存的考慮之下,馬華作家們在寫作中都有意無意地避諱著那些眾人都不愿提及的記憶。這種回避既是不約而同,又是長此以往的,久之便成了作家們不輕易觸碰的題材,充滿了禁忌的意味。作為由華人為主要構成的馬共斗爭史,是任何一個馬華作家都無法回避的歷史,不論是對那些曾經(jīng)擁有“馬共經(jīng)驗”,抑或是更多對此經(jīng)驗疏遠的人來說,馬共像是一個“想象的共同體”①。但是這個“想象的共同體”并非虛幻意識的產(chǎn)物,“而是一種與歷史文化變遷相關,根植于人類深層意識的心理的建構”②。面對這段諱莫如深的歷史,新生代作家順勢突破“禁忌”,相對于前生代、中生代而言,在新生代作家筆下“馬共”依然是作為一種象征性的符號而存在于馬華歷史與文學之中,是一個不斷被建構的能指,在歷時的演變中對馬共進行了歷史式的想象。
一、馬共想象中的歷史敘事
任何敘述都要選擇一個視角,即看事情的方式和角度,無論是關于“真實”的歷史事實,還是虛構的人物、事件。敘述視角往往體現(xiàn)著敘述者與故事內(nèi)容之間關系的親疏,因而敘述視角的確定對故事的講述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新生代小說中,馬共歷史和馬共成員都是在他人的敘述中才得以顯現(xiàn),敘述者的身份始終是隱匿的、離心的。如《山瘟》“我祖上”、《七日食遺》“老祖宗”、《魚骸》中的“他”,《山俎》第七部分中,甚至還通過馬來夫婦這一外族的他者來敘述華人。作家們有意選擇與安排這種既真實又間隔、既親歷又陌生的敘事視角,便隱約地顯露出他們對成為“禁忌”的歷史仍心有余悸,敘事策略上處理得仍是較為小心、謹慎,以試探的姿態(tài)摸索著書寫被視為“禁忌”和需要窺探的馬共歷史。讓歷史在敘述中時隱時現(xiàn),讓人看不清楚真真假假,構成了一種亦真亦幻的敘事迷霧,借其來表達對官方宏大敘事的質(zhì)疑乃至抗拒。這種旁觀者的姿態(tài)和曖昧隱晦的態(tài)度并非是從歷史中“出逃”,也并非要嫌棄、毀滅歷史,只是言中了跟所在國現(xiàn)實聯(lián)系的脆弱之處。
阿德勒在《自卑與超越》中分析說:“在所有心靈現(xiàn)象中,最能顯露其中秘密的,是個人的記憶。他的記憶是他隨身攜帶、而能使他想起自己本身的各種限度和環(huán)境的意義之物。記憶絕不會處于偶然:個人從他接受到的,多得無可計數(shù)的印象中,選出來記憶的,只有那些他覺得對他的處境有重要性之物?!雹垴R共書寫中,所有記憶都是歷史生長出來的枝杈花果。《州府紀略》是從不同人物的視角口述而成,首尾相連,絲絲相扣,十一個敘述者各說各的,人物總處于被他人敘述的地位,表面上看是力圖回到歷史的原始統(tǒng)一;實際上,在不同的敘述者的敘述下,歷史的真相卻是迥異的。每個敘述者都試圖想把歷史的真相往對自己有利的一面拉,因而歷史也就成了歷史敘述者利益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所謂的歷史的真實也就變得可疑,變得不再可信,引導讀者去思索判斷其中被含糊、被回避的歷史和記憶,充滿了想象的張力。
《鄭增壽》中從未讓鄭增壽本人正式出場過,他一直是在被人尋找、追蹤、敘述、爭議中隱隱顯現(xiàn)出來,關于他的一切都是他者(身為敘述者的“我”、作為官方代表的“泡泡”以及作為旁觀者的民眾)在表述。在官方將他視為馬共殘余分子時,時不時地出現(xiàn)旁觀者的不同聲音:其實“這何其平凡的名字似乎不太可能和馬共歷史的終結扯得上什么關系”,鎮(zhèn)上人們對他的評價是“總也拼不出一個完整的形象”?!芭菖荨弊罱K也沒有追蹤到鄭增壽的下落也沒有證實他的真實身份,歷史真相令人難以捉摸?!渡轿痢分袑亓x的傳奇人生僅是從通過“我祖上”這一他者的追述中得知的?!拔易嫔稀钡脑挷粫r被周圍的人懷疑其真實性,不時需要“我祖上”的大老婆出來作證,敘述才得以繼續(xù)下去。一邊是祖上對溫義驍勇忠義、燈下苦讀馬克思的追述,另一邊是關于祖上拖兒帶女的逃亡、一生怯懦的潛在敘述,隱而不露地凸顯出“我祖上”話語的浮夸,溫義神話始終令人疑竇叢生。
小說中多種敘述的潛在差異本身就編織著錯綜復雜的可疑密碼,使小說呈現(xiàn)出一種斷裂、間歇的狀態(tài);這種表面上的雜亂無章,內(nèi)在卻是憑借著語言意指中的隱射,構成相互詮釋、說明或是解構的局面。這種既含糊又明晰的敘事姿態(tài),既是消解矛盾的一種機智,也是以往高壓環(huán)境所造就的謹慎之延續(xù)。它不僅拓展了馬共歷史敘事的空間,在歷史視域的復雜化過程中激活歷史新的建構,而且這種矛盾的敘事策略也隱秘地透射出新生代作家在經(jīng)歷過種種變化后,表現(xiàn)出在歷史和現(xiàn)實壓力下執(zhí)著中的變化、智慧中的無奈。作家們在消解、質(zhì)疑官方的歷史敘述,同時也對歷史進行了想象的重塑。在他們想象的燭照中,歷史中的人物和事件在紛紜迷離如霧團的敘述中越來越模糊抽象,最終連尋找者以及敘述者也隱匿在歷史敘述的邊緣與縫隙之中。
二、馬共想象中的人性化書寫
新生代作家追求整體意蘊上的象征性、寓言性,且常常將故事人物置于亦真亦幻的場景之中,現(xiàn)實與夢境的交織與破碎交錯構成了一種另類獨特的審美空間。他們將馬共融入對歷史的重新詮釋,把文學看作一種在歷史語境中塑造人性最精妙的想象力量,一種重新闡釋歷史的符號系統(tǒng)。在歷史之維度,從沉潛歲月河流的往事里塑造了一個個神秘的人物,或消解或重新闡釋那段血雨腥風的馬共歷史,同時沉重的歷史也對存在主體進行消解和重塑。
新生代作家善用荒誕的手法,以“魔化”的姿態(tài)來映照馬共政治武裝斗爭中的“稗官野史”?!渡轿痢分械臄⑹陆豢椩邳S歷牌諸事宜忌之下,帶有鮮明的民間迷信色彩,兼具荒誕與詭秘,馬共第三獨立隊隊長溫義“他是妖、山精”,“似人像獸”,“形同鐘馗”,“在莽林中魑魅般穿越”?!冻吠恕分邪⒚昂话憬篇湹难凵瘛?,“雙瞳中閃耀著橘色的紅光”,“常常在黃昏里從菰葉底下鉆出”前來要糧,拿到糧食后“簌簌地披開園邊的菰葉叢,鉆進原始森林”,“沒有人能從衣裝辨識出他們”,也“沒有人知道他們躲藏的確實地點”?!吨莞o略》中連同為馬共老成員的劉遠聞都不知譚燕梅是何時加入組織的,她的馬共身份一直籠罩著一股朦朧色彩,更添加了她傳奇人生的神秘。作家們給予馬共如此的神秘風采,但在張揚馬共傳奇的背后卻又回避著敏感事件的敘述,《山瘟》中作者對馬共游擊隊作戰(zhàn)、復員、與中央談判等歷史事件的記述一筆帶過;《州府紀略》中回避了譚燕梅如何加入馬共、如何參加馬共斗爭等最被關注的歷史場景,逆向地代之她傳奇般的歷史訴說。馬共書寫的筆觸投向構成歷史的個人,通過尋覓個體在特定的歷史境遇中被顛覆與剝奪的蹤跡重新書寫歷史。馬共成員雖然“神出鬼沒”,極具神秘色彩,但他們也只是血肉之軀而已,也有七情六欲,也要面對艱辛、苦惱的人生,這是誰都不能逃避的。這種人物塑造的凡人化也就打破神的傾向性,將目光轉(zhuǎn)向被歷史表象層層掩埋的小人物的悲喜過往,從而也使馬共在歷史想象中獲得自由。
不同于以往馬共題材小說中人物單一型、公式化傾向,新生代作家彰顯出人性的紛繁復雜。不僅涉及到馬共題材中“敗類”書寫,如變節(jié)出賣同志、強暴自己的女同志、“從山里逃出來,還卷走黨里一些錢,日日墮入銷金窩”。而且也涉及到馬共脆弱、卑微的一面,《州府紀略》中劉遠聞與在革命中表現(xiàn)出的英勇無畏不同,面對愛情的抉擇時猶疑、怯懦,他面對兩個懷有自己骨肉的女人,“狠起心腸,索性不理,晚上睡到別人的營里,被子蓋過頭,任自己,也任她們自生自滅”。譚燕梅除了馬共身份之外,更多的是被渲染成一位顛倒眾生的女戲子,在她身上所體現(xiàn)的不是馬共熱血青年的反抗,而是一個善良女人的愛情、婚姻、家庭等多面悲劇人生。這些悲劇人生的探究淡化了在特定的歷史語境中居于支配地位的社會話語,挖掘出生命個體在歷史主體中的遭遇。《山瘟》中“我祖上”少時是個紈绔子弟,口頭禪是“風吹雞蛋殼,財散人安樂”,祖上卻在馬共投降之后,打著黃老仙師的名義,生活得有滋有味?!兑剐小返闹魅斯诋斈甑鸟R共軍隊中只是一個負責起火烹煮的小角色,宰殺野味時也會心生憐憫,“寧愿躲在灌木叢中自瀆也不敢擁抱自己心愛的女人”,這樣一個卑微、畏縮、怯弱的小人物,卻也強奸自己心愛的女同志、出賣交好的戰(zhàn)友。在這里,復雜人性被呈現(xiàn),“英雄”被消解殆盡。傳統(tǒng)政治革命敘事的定勢性內(nèi)容被修正、改寫、打破,不僅僅消解了官方的歷史話語,同時也消解了馬共方面的英雄神話。
作家似乎并無意挖掘潛隱的歷史真相,只是試圖在歷史和文學的“想象”中,讓這些小人物扭曲的人格在被壓制的歷史事件中發(fā)出屬于自己的聲音,從而啟發(fā)人們?nèi)リP注馬共想象中被忽略的個體書寫,進而消解了以往馬共想象中的典型化和神秘化。這種視點的下移不僅僅是一種敘事策略的轉(zhuǎn)移,更是一種價值觀和審美趣味的重新建立。
三、馬共想象中的反思
新生代作家對官方歷史敘事模式的質(zhì)疑、解構,追求一種民間化、個人化的歷史敘事方式,以求最大限度地呈現(xiàn)作為歷史主體,同時又是生命個體的人的真實境遇:即人所撥弄的是非構成了歷史,而后又成為被歷史撥弄的無能為力的對象。任何歷史,都不曾也不會因為人為的“禁忌”而消解、消失,回避歷史、消解歷史,到頭來都只會消解歷史過程中的自己。
《夜行》中馬共繳械后,帶氈帽的男人除了一頂記錄雨林歲月的氈帽外,他一無所有。相比他“總算還剩下一頂氈帽”,隊長只剩下半禿的白發(fā)在風中飄揚?!八呀?jīng)不能適應森林外的世界”,“他的靈魂卻似乎隨著繳出去的槍械被征服一并充公了”,生活重心被剝奪的同時靈魂也被剝奪了。最后氈帽也像斷線的風箏一樣隨風揚走了,“男人還不能完全領會他失去了什么”,氈帽貫穿全文,這沉重的過去卻也是他僅存有的一切,也隨風飄散了。在小說結尾時火車即將到達終點站,他將何去何從卻沒有人知道。馬共雖已成為歷史,充滿戰(zhàn)火硝煙的日子雖已成為過去,但從那段歷史中走過的、由年輕至白發(fā)的人卻永遠活在對馬共的記憶里,他們將一生奉獻給那段歲月,也最終走不出記憶造成的傷痕。
《州府紀略》正如小說中的人物劉遠聞所說:“誰還記得馬共呢,還有誰在乎歷史……歷史只是拖在時代背后的影子”。這句話借一位馬共成員、當年的“抗日英雄”之口說出來,作者顯然別有用意?!冻吠恕分邪⒚隈R共投誠后,衣衫襤褸的他顫抖著說“歷史和我們開了一個大玩笑”,“幸好我們不是最后的”,是否還有千千萬萬的人前仆后繼地被歷史“開玩笑”呢?這些折射
出生活重心的頓失延伸到了他們精神靈魂的無處歸依,也透露出馬共人員被歷史撥弄的無可奈何的落寞。《大卷宗》中爺爺認為“歷史作整理工作也許更迫
切……而人們是善于遺忘的”。進一步挖掘出華裔青年知識分子“我”在歷史溯源過程中的另一種覺悟,即“在思索東南亞華人命運的同時,我將在時空中不著痕跡地消失,消失在歷史敘述的邊緣”。一種對歷史之曖昧復雜的畏懼和敏感脆弱的自我意識同時產(chǎn)生了,回首存在的歷史,卻被“歷史”視作了洪水猛獸。《鄭增壽》在“荒涼偏僻的鄉(xiāng)鎮(zhèn)里默默地隨著歲月衰老、增壽、等死——等待被遺忘——被所有曾經(jīng)記得他的人,這個時代,和永無定稿的歷史”。這正是馬共那段因禁忌而曖昧不明的歷史的真實言說,人們在追尋歷史的同時不但消耗了人的生命,還消解了人的精神,如此對歷史的想象也寫下了想象的歷史。
新生代作家借著沉重的歷史想象的翅膀,書寫著這些馬共成員和以其生命為獻祭的馬共斗爭,但作為個體生命的自己卻在歷史的時空中不著痕跡地消逝,生命的意義因“歷史”的虛妄而被消解。無論是歷史主體還是歷史本身,都因此而在時空中不著痕跡地消失,最后留下的只有那些因歷史使命而存在的“歷史敘述”。然而被消解了意義的歷史主體與歷史過程的敘述又有什么意義呢?他們或多或少都陷入歷史悲劇的宿命之中,他們的命運與悲哀又何嘗不是諸多在馬共歷史的陰影中無法獲得新生的馬華人所共同面對的呢?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歷史在消解存在主體的同時也自我消解了,最后留下的只有虛無。正如《山瘟》文末一段極具諷刺性的銘文:“神要擦去他們一切的眼淚,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號、疼痛,因為以前的事都過去了。”
四、結語
馬華新生代作家將筆觸深入到對馬共歷史和個體的想象之中,大膽操練著馬華歷史化的中國意識和迄今猶存的政治陰影,給馬華文壇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和時代的大勢與小人物的命運交織在一起,個人的遭遇與馬共的命運,雙重的苦難構成了馬共想象的先天厚度。雖然選擇了一種隱晦影射的方式來想象馬共歷史,但他們從歷史的根源處探索,是想從源頭上撥開歷史的迷霧和政治的陰霾,更希望華人從歷史的悲哀與迷夢中抽身而出,能夠卸下沉重的歷史包袱,真正正視當下社會環(huán)境,尋求改善之道,擺脫這種歷史陰霾的籠罩,踏入新文化的建構歷程。■
■
① 林春美:《馬華女作家的馬共想象》,《華文文學》2009年第6期(總第95期),第89頁。
② [美]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人譯:《想象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時報文化出版社1999年版,第 18—19頁。
③ [奧]阿德勒著,黃光國譯:《自卑與超越》,作家出版社1980年版,第66頁。
參考文獻:
[1] 趙毅衡.握過元首的手的手的手[M].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
[2] 黃萬華.在旅行中拒絕旅行——華人新生代和新華僑華人作家的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
[3] 黃萬華,戴小華.第二屆馬華文學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C].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4.
[4] 黃錦樹.夢與豬與黎明[M].臺北:九歌出版社,1994.
[5] 黃錦樹.死在南方[M].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2007.
[6] 黎紫書.出走的樂園·夜行[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
[7] 黎紫書.出走的樂園·山瘟[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
[8] 黎紫書.出走的樂園·州府紀略[M].廣州:花城出版社,1999.
■
作 者:王炎炎,暨南大學文學院2011級現(xiàn)當代文學專業(yè)研究生。
編 輯:張晴 E?鄄mail:zqmz06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