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代校書郎和正字是最底層的文士,其向地方流動的路徑主要有四種,一是遷任縣職,二是入幕為諸府從事,三是臨時差遣,四是覲省及還鄉(xiāng)。研究文士區(qū)域間的流動,有助于深入認識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
關鍵詞:唐代文館校書郎正字地方流動路徑
唐代弘文館、集賢院、秘書省等館所,多設有校書郎和正字。各館校書郎和正字的品階及員數(shù)等設置情況,筆者曾有詳細的考證。{1}校書郎和正字主要從事文字??焙蛨D籍整理工作。其職務性質(zhì),有學者指出當屬最普通的層次,也就是現(xiàn)代意義上的“校對”,即將校樣與原稿對校,更正錯訛。至于比較有學術的校讎,校書郎和正字還不具備這樣的素養(yǎng)。{2}唐代有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多出身校書郎或正字,文學家有楊炯、陳子昂、王昌齡、蕭穎士、柳宗元、劉禹錫、元稹、白居易、李紳、杜牧、段成式等;政治家有張說、張九齡、裴度、崔群等;著名書法家顏真卿和柳公權也都曾任職秘書省校書郎。校書郎和正字作為最底層的文職官員,要想在仕途上進一步發(fā)展,就必須走出來。從遷出官職可考的二百五十余人的情況來看,繼續(xù)在京城任職者只占30%,而轉遷至地方任職者約占70%,也就是說,校書郎和正字遷出的主流方向是地方。這是校書郎和正字向地方流動的主要路徑。此外,任職期間的臨時差遣以及中途覲省和秩滿還鄉(xiāng)等,也是他們與地方互動的補充方式。概括來講,校書郎和正字地方流動的路徑約有四種:一是遷任縣職,二是入幕為諸府從事,三是臨時差遣,四是覲省及還鄉(xiāng)。
一、遷任縣職
校書郎和正字遷任地方官職,主要擔任縣尉或主簿,也有任職縣令或縣丞的。從史料來看,其地方任職有以下幾個特點:
其一,初盛唐時期遷任外職相比中晚唐稍少,中晚唐漸呈制度化傾向。據(jù)筆者統(tǒng)計,玄宗朝遷出任京官者約占43%,任地方官職者約占57%。德宗和憲宗兩朝遷出任京官者只有23%,地方任職者卻占到77%,可見后期大部分校書郎和正字都遷轉到地方任職了。
其二,初盛唐遷任縣職比中晚唐更為偏遠。如高宗朝騫思泰和李尚貞分別遷任遂州方義縣尉和并州武興縣尉,玄宗朝衛(wèi)憑和王昌齡分別遷轉為越州剡縣尉和汜水縣尉。中晚唐則多在京畿地區(qū)的長安、萬年、洛陽等縣。這種現(xiàn)象說明校書郎的社會地位在中晚唐不斷上升,印證了杜佑所說校書郎為文士“起家之良選”{3}的說法。
其三,個別校書郎在任縣職時,充任京城書庫校理或史職,并未離開京城。如鄭:“自秘書省校書郎遷洛陽尉,充集賢院修撰,改長安尉、集賢校理?!眥4}沈傳師:“授太子校書郎、縣尉,直史館,轉左拾遺、左補闕,并兼史職。”{5}高瀚:“起家拜秘書省校書郎?!杀竟僮嘀笔佛^,轉京兆府興平縣尉,史職仍舊。”{6}之所以能夠繼續(xù)在京城從事典籍校理和史書纂修的工作,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在這些方面較為擅長,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集賢校理和史官等館職沒有官階,需要帶一職事官銜作為階官以寄俸祿和以秩品位。
其四,正字轉任地方縣職,中間還需要一道遷轉過程。如馬懷素:“服闋,授麟臺正字?!灾阴喤e除左鷹揚衛(wèi)兵曹參軍,轉咸陽尉?!眥7}倪若水:“應八道使舉,射□詮科,授秘書正字。復以舉遷右驍尉兵曹參軍,俄轉洛州福昌縣丞?!眥8}這是因為正字和校書郎雖然在工作職責上沒有什么差別,但是正字的官階為正九品下,而校書郎則為正九品上,相差一級。因此,正字在轉任地方官職時,還需要有一個過渡階段。
二、入幕為諸府從事
校書郎和正字入幕是其地方任職的重要途徑,主要發(fā)生在中晚唐。盛唐時期所見例子不多,安史之亂后,校書郎入幕越來越多,漸具制度化傾向。
校書郎和正字出為幕佐,多擔任幕府中的基層文官,如巡官、推官和支使等。如崔郾:“授集賢殿校書郎。陜虢觀察使崔公琮愿公為賓……受署為觀察巡官?!眥9}王徽:“釋褐秘書省校書郎。戶部侍郎沈詢判度支,辟為巡官?!眥10}巡官是使府正職中最低一級的文官,也是唐代年輕人入幕常任之官。推官在使府的官職中排位在巡官之上,唐人有不少是出任巡官之后才轉為推官的。校書郎和正字入幕擔任推官的也不少,如盧鈞、崔慎由、柳、孫簡等。呂讓則入幕擔任支使:“解褐秘書省校書郎,以支使佐故相國彭原李公程于鄂岳?!眥11}部分校書郎和正字入幕擔任更高一級的判官,如許孟容、楊漢公、李方元等曾任判官。
校書郎和正字入幕,最常見的情況是擔任掌書記,例子極多。掌書記是幕府中的重要文職,處在巡官和推官之上,居于判官之下。掌書記職掌書奏表啟。韓愈曾說:“書記之任亦難矣!元戎整齊三軍之士,統(tǒng)理所部之,以鎮(zhèn)守邦國,贊天子施教化,而又外與賓客四鄰交,其朝覲、聘問、慰薦、祭祀、祈祝之文,與所部之政,三軍之號令升黜,凡文辭之事,皆出書記。非閎辨通敏兼人之才,莫宜居之?!眥12}李德?!墩茣洀d壁記》也說:“非夫天機殊捷,學源浚發(fā),含思而九流委輸,揮毫而萬象駿奔,如庖丁提刃,為之滿志,師文鼓瑟,效不可窮,則不能稱是職也?!眥13}由此可見,校書郎和正字入幕擔任掌書記,為其仕途中非常重要的一段歷程。
三、臨時差遣
唐代校書郎和正字,有時也會受朝廷臨時差遣去完成特殊任務,比如貞觀時期校書郎張文恭曾參與《晉書》的修撰。{14}大多數(shù)情況下,校書郎和正字作為圖書采訪使被派往地方搜訪圖籍。如蕭穎士曾以秘書正字身份奉命訪書?!缎绿茣繁緜鳎骸疤鞂毘酰f士補秘書正字?!钍估ㄟz書趙、衛(wèi)間,淹久不報,為有司劾免,留客濮陽?!眥15}李嘉約在天寶后期曾往江南訪書,司空曙作《送李嘉正字括圖書兼往揚州覲省》。據(jù)《登科記考》卷九,李嘉天寶九年(750)進士及第,其選任為正字當在此后不久。還有一位沈校書也曾派往江南訪書。儲光羲《送沈校書吳中搜書》:“秦閣多遺典,吳臺訪闕文。君王思校理,莫滯清江?!眥16}
安史之亂后,書籍散佚很多,書庫亟需補充,朝廷派員訪書更為頻繁。《全唐詩》多有載錄,如李端《送耿拾遺使江南括圖書》,盧綸亦有《送耿拾遺充括圖書使往江淮》。錢起曾作《送集賢崔八叔承恩括圖書》,其中崔八即崔峒,戴叔倫亦有《送崔拾遺峒江淮訪圖書》,可知崔峒先后多次被遣訪書。訪書也由此成為校書郎和正字向地方流動的一條路徑。
四、覲省及還鄉(xiāng)
校書郎和正字任職期間覲親及還鄉(xiāng),也是他們向地方流動的方式之一。如弘文館校書郎李舟,曾于乾元元年(758)春前往襄陽省親,岑參和杜甫均有詩送行,岑作《送弘文李校書往漢南拜親》,杜作《送李校書二十六韻》。貞元末,秘書省校書郎袁不約請假探親,符載作《送袁校書歸秘書省序》:“去年秋,有休浣之請,來覲于伯兄,展禮于亞相,棣萼增之盛,賓主得厭厭之樂?!眥17}可知袁生在任職期間,曾回南方探望幕中任職的兄長。夏侯審在建中元年(780)授校書郎后東歸華陰,盧綸和錢起均有詩送別,盧作《送夏侯校書歸華陰別墅》,錢作《送夏侯審校書東歸》。姚系貞元元年(785)進士及第,曾任校書郎,期間回河中。韋應物和耿有詩送行,韋作《送姚系還河中》,耿作《送姚校書因歸河中》。晚唐顧陶,錢塘人,會昌四年(844)登進士第,大中間任職校書郎,期間返鄉(xiāng)。儲嗣宗《送顧陶校書歸錢塘》:“清苦月偏知,南歸瘦馬遲。橐輕緣換酒,發(fā)白為吟詩。水色西陵渡,松聲伍相祠。圣朝思直諫,不是掛冠時?!眥18}上述這些詩歌為校書郎和正字在京城與地方之間的流動提供了很好的明證。
校書郎和正字在覲親和返鄉(xiāng)過程中,參與了許多活動。如上述袁不約探望伯兄期間,與地方文人多有交往。夏侯審回華陰別墅后,也與其他詩人互有過從,返回長安之際,韓贈詩送別:“后輩傳佳句,高流愛美名。青春事賀監(jiān),黃卷問張生。暮雪重裘醉,寒山匹馬行。此回將詣闕,幾日諫書成。”{19}姚系回河中后,與河中尹趙惠伯等人登鸛鵲樓賦詩,其盛況見李翰所作《河中鸛鵲樓集序》:“河南尹趙公,受帝新命……八月天高,獲登茲樓……吳興姚系、長樂馮曾、清河崔,鴻筆佳什,聲聞遠方。”{20}這些活動無疑推動了區(qū)域文化的交流和溝通。
總體來看,上述四種途徑,為增進對校書郎和正字的深入了解提供了一個新的角度。校書郎和正字與地方之間的互動互通,有助于推進強弱勢文化區(qū)域間的交流,同時對區(qū)域文學的發(fā)展也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這些內(nèi)容,本文尚未深入細究,有俟另文詳述。
{1}吳夏平.唐校書郎考述[J].貴州文史叢刊,2005(1):6-10.
{2}賴瑞和.唐代基層文官[M].北京:中華書局,2008:52.
{3}杜佑.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84:155.
{4}{5}{10}劉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4167,4037,4640.
{6}{11}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2332,2334.
{7}{9}{12}{13}{17}{20}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10305,7840,5634,7264,7070,4379.
{8}周紹良,趙超.唐代墓志匯編續(xù)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471.
{14}王溥.唐會要[M].北京:中華書局,1955:1091.
{15}歐陽修,宋祁等.新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5:5768.
{16}{18}{19}彭定求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60:1411,6888,2747.
作者:吳夏平,北京大學中文系博士后,貴州師范大學文學院教授。
編輯:杜碧媛E-mail:dubiyu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