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勇
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自覺的讀書習慣,掌握較好的讀書方法,是我們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的一個重要任務。那么,我們廣大農村中學的學生課外閱讀的狀況如何呢?作為農村中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如何抓好課外閱讀這一塊呢?
雖然社會發(fā)展很快,可農村教育仍然滯后。特別是科技的發(fā)展,環(huán)境的多元化對初中生的誘惑很多,使他們讀書也是漫無目的,心浮氣躁,甚至迷失方向?,F(xiàn)在我們的身邊,越來越多的學生不喜歡閱讀,而去選擇看電視、上網等。他們不讀書的理由很多:文本閱讀沒有多大意義,讀書也沒有多大用處;另外,學習負擔重,騰不出讀書的時間。我所接的本屆新學生,大部分學生的課外閱讀是空白,更談不上課外閱讀興趣,就連文本也不去仔細閱讀。他們認為只要抄抄背背,就能考高分,至于文本延伸的課外閱讀,學生無興趣,家長也不怎么重視;或者就是男生看一些故事性強的小說,女生則看一些胡編亂造的言情小說,對于科技類、社會科學類、百科知識類書籍根本無興趣閱讀。
我在所教的2個教學班進行了粗略的調查,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沒有課外閱讀的習慣。這種狀況,后經了解,在我校其他班中大同小異。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教師不夠重視,對學生的課外閱讀要求、指導得少。二是受社會文化條件的制約。在我調查的九十六人中,絕大多數(shù)是農村戶口。目前農村雖解決了溫飽,但大部分人家的經濟能力有限,無多余的錢給自己、孩子買“閑書”。此外,農村的人們文化素質相對較低,無讀書習慣,也無買書意識。即使有能力,也只會為孩子買套新衣服或買點好食品,很少想起為孩子買本書。另外,還有大部分學生屬于留守兒童,基本上都是在家中接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隔代教育。這些情況導致了學生在課外閱讀方面的嚴重匱乏。
那么,我們農村中學的教師如何對待這一劣勢,抓好課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從而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的合格人才呢?農村固有的經濟文化條件我們無法一下子改變,但可以結合實際,根據現(xiàn)有的條件,如利用圖書室這一條件,開展課外閱讀工作,讓學生熱愛閱讀。以下是我的三點總結:
1.讓讀書成為一種快樂。
語文是天然與生活聯(lián)系在一起的,閱讀是反映生活又反過來服務于生活的一種工具。
只有鼓勵學生積極閱讀,學會閱讀,才能使學生由無知而變得睿智,由淺薄而變得厚實,由幼稚走向成熟——于是引領學生課外閱讀,讓學生體味閱讀的快樂。
2.我讀書、我快樂、我學習、我美麗。
學生的視野開闊了,必然會拓寬他們心靈自由馳騁的空間,激發(fā)起他們更為豐富的聯(lián)想和想象。使其能自覺將所學知識、技能運用到新的情景中去,解決新的問題。如能把在閱讀中積累的觀點、材料、語匯、表現(xiàn)手法等移用到作文中去;能把在閱讀中學的知識用到編墻報、出報刊、作演講、寫書評中去;生活中,能把在閱讀中培養(yǎng)的能力活用到社會實踐中去,如擬宣傳標語、廣告詞、寫書信等……當獲取的知識習慣變成能力的時候,也是最快樂的時候。有了這種習慣,學生就會越讀越快樂,越學越美麗。
3.讀書是最好的美容。
閱讀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學生的閱讀在尊重其選擇的自主性和教師的正確引導下,積極地閱讀那些充滿人性,關注人類命運和地球家園的好作品,使學生明辨是非、善惡、美丑,具有正義感,愛好和平,擁有愛心和溫情。尤其是他們在與那些人類良知的代表者如莎士比亞、托爾斯泰、魯迅、曹禺、巴金等大師對話時,就能提升學生的人生境界,更好地樹立起他們對人的終極關懷,奠定起堅實的人文底蘊。
最后,在如何對待學生看武俠小說、言情小說的問題上,我認為:在農村中學中,一個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是,部分學生常讀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時有同學沉溺其中,神魂顛倒,想入非非,以致荒廢學業(yè),甚至走上邪路。我認為,對這種狀況重在預防和引導。對言情小說,給學生講清此類作品的危害,并下死命令:不許讀。初中生讀言情小說,有害無益。讓學生互相監(jiān)督,形成一種以讀言情小說為恥的觀念。對武俠小說,引導學生少讀、讀名著、多做理性思考。諸如金庸的、梁羽生的、古龍的可讀一部分。教師可對留傳廣的作一閱讀指導,如武俠小說的情節(jié)為什么引人入勝:懸念、超乎常人、滿足常人的一種欲望,表現(xiàn)主題,人物性格等等。學生對武俠小說有了理性的認識,當然也就不會沉溺其中了。
引領學生進入閱讀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形成良好的讀書的習慣,那么,我們的語文學習將綻放出燦爛的花朵,學生的人生之路將流淌出優(yōu)美的旋律,我們的社會也必將變得更文明、純凈和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