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莉
摘要:國家審計與國家治理密不可分,國家治理對國家審計具有主導作用,國家審計只有將國家治理的目標要求作為根本任務,不斷總結經驗、尋找差距,調整和校正發(fā)展路徑,切實履行監(jiān)督職責,才能成為國家治理系統(tǒng)中一個稱職的“免疫系統(tǒng)”。
關鍵詞:審計;選擇;金融
一、立足國家治理的安全性要求,加強預警機制建設
國家治理的首要任務是維護國家安全。受經濟社會發(fā)展不平衡加劇及經濟全球化影響,世界金融海嘯、地方政府債務危機、社會就業(yè)問題等來自經濟、政治、社會的多重危機不斷沖擊著現(xiàn)有的政治秩序,威脅著國家安全。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這個大系統(tǒng)中的一個內生的具有預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統(tǒng)”,有責任更早地感受風險、發(fā)現(xiàn)問題,有責任提出調動國家資源解決問題、抵御“病害”的建議。因此,國家治理的安全性要求國家審計必須將維護國家安全作為審計工作的重要目標。特別是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審計機關既要關注國內經濟社會的安全問題,也要關注外部可能對國家經濟社會安全造成威脅的國素,應進一步加強預警機制建設,及時分析和反映經濟運行過程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和潛在風險,為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提供可靠信息。在風險應對方面,審計機關首先要有效識別重大經濟安全事件風險,對關鍵風險點進行實時監(jiān)測;其次要根據相應的標準和模式對風險進行評估,確定風險分級,明確重點關注對象;最后要提出應對方案,報告有關部門,還要注意透過現(xiàn)象抓本質,查找引發(fā)風險的原因,特別是體制、制度方面的原因,促進標本兼治。
二、立足國家治理的責任性要求,強化對個人權力的制衡
責任性是國家治理的內在要求,責任意識的缺位嚴重影響國家治理政策的實施效果,沒有責任和約束的權力,會導致權力濫用,產生腐敗。經濟領域的問題是所有問題的集中體現(xiàn),而所有的腐敗都與獲得不正當經濟利益息息相關,作為中國國家審計的一大特色——經濟責任審計在約束領導干部個人權力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成為國家反腐倡廉的重要工具。從經濟責任審計的進展情況看,如何作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促進審計結果有效運用是當前經濟責任審計工作的難點,應注重將定性指標與定量指標相結合,按照“以權定責、以責定審、以審定評”的原則,構建科學規(guī)范的評價體系,同時,通過經濟責任審計結果公開,完善經濟責任聯(lián)席會議制度等方式,推動審計結果有效利用。另外,經濟責任審計還應深挖高官腐敗,以高層官員經濟責任審計的突破,擴大經濟責任審計的影響力,發(fā)揮示范效應,推動經濟責任審計工作向深層次發(fā)展。
三、立足國家治理的有效性要求,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
國家治理的有效性有兩方面的基本意義:一是管理機構設置合理,管理程序科學,管理活動靈活;二是最大限度地降低管理成本。國家治理的有效性對國家行政管理體制提出了更高要求。國家審計作為國家治理的有效工具,應以國家治理的重點為國家審計的重點,在強化經濟監(jiān)督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審計內容,促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政府職能轉變。國家審計應對以下方面予以密切關注:關注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情況,查找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障礙和風險,研究提出加強和改進的建議,促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與經濟管理體制改革、文化管理體制改革、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協(xié)調推進。關注政府職能轉變情況,分析和評價政府履行職責過程中是否存在越位、缺位、錯位現(xiàn)象,促進政府更好地履行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職責。關注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情況,促進簡化和規(guī)范審批程序,創(chuàng)新服務方式,優(yōu)化流程,提高效能。關注政府和部門的決策情況,看決策機制是否健全有效,決策程序是否科學民主,決策內容是否符合國家和上級政府的規(guī)定。
四、立足國家治理的透明性要求,加大審計公開力度
建立一個有效的信息傳遞機制,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是國家治理的一項核心內容。一個多元、開放、具備利益整合功能的公民社會可以減輕政府職能擴張所造成的效率低下的弊端,并防止因政府規(guī)模和國家權力過度膨脹給公民個人自由與權利造成的侵犯,以及給社會經濟資源造成的巨大浪費。在國家治理的框架下,國家審計通過公開審計結果,向社會公眾提供國家治理方面的信息,可以促進擁有信息的社會公眾質疑國家治理,促進管理者提升治理水平,同時增強社會公眾對宏觀政策選擇的理解和信心。國家審計要加強透明度建設,應著力提升審計結果公告的廣度和深度,真正做到“以公告為原則,以不公告為例外”,另外,在推進過程中,國家審計既要正視公眾民主權力要求,也要堅持積極穩(wěn)妥、防范風險的原則,探索建立審計公開的輿論引導、風險監(jiān)控和應急處置機制,密切關注社會輿情、網絡輿情,了解網絡和媒體容易聚集的熱點問題和輿情傳導機制,增強與媒體和公眾的溝通能力,對網絡和媒體出現(xiàn)的涉及審計情況的問題,及時作出回應,提高審計機關的公信力。
五、立足國家治理的法治化要求,強化對公共資金使用的監(jiān)管
公共財政是政府施政藍圖,也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工具,在現(xiàn)代社會中發(fā)揮著資源配置、收入規(guī)則、穩(wěn)定經濟、行政責任、支出控制、資金轉移、經濟發(fā)展等重要功能。從中國憲法宗旨和審計監(jiān)督的實質看,國家審計要以財政審計為已任,牢牢把握財政審計這一“永恒主題”,不斷加強和改進財政審計,通過細化預算執(zhí)行審計,增強財政透明度,披露、評價政府公共受托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積極回應公眾的關切,促進依法行政和依法治國,從財政監(jiān)督層面,推進國家治理實現(xiàn)法治化目標。目前,我國預算執(zhí)行審計的重點是預算內資金,實際上所有的政府資金,無論是預算內還是預算外,都屬于公共資源,因此,國家審計的范圍應擴大到對全部政府性資金,建立全部政府性資金審計制度。在審計的方式上,不僅要關注經濟活動是否合規(guī),還要關注經濟活動有無績效,探索建立適合我國制度背景的績效審計機制,促進公共資金發(fā)揮最大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