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什么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學論專家余文森教授作過很通俗的解釋:“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yè)上有收獲、有提高、有進步。具體表現(xiàn)在: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焙唵蔚卣f:凡是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的教學結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新課程背景下的高中歷史教學,如何引導學生主動求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文結合教育教學實踐,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的問題談幾點認識: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教學方式
課改實踐這些年來,教育教學理念不斷更新,課堂教學也隨之發(fā)生了很多的變化。如今的課堂,的確學生動的多了,發(fā)揮交流的多了,表現(xiàn)展示的多了,課堂上也時常是一幅忙碌熱鬧的景象。可是在教學之后筆者卻經(jīng)常反思一個問題:在這40分鐘里,學生究竟收獲了多少?用另一句話也就是說:我們教學的實效性究竟如何實現(xiàn)?
一、課前準備,落實教學目標
歷史教師的教學行為能否體現(xiàn)新課程關于教學目標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歷史教學的成敗。所以備課要以課程標準為依據(jù),教學活動設計要全面落實“三維目標”。歷史教學,一個單元、一個章節(jié)、一節(jié)課,教學之前,教師都要在理解教材的基礎上,根據(jù)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教材、教參中的有關提示,確定相應的教學目標,使課堂教學活動具有明確的方向。
1.了解學情,強化課前預習。學生的學情是教學的起點,學生的發(fā)展是教學的落點。這種“生本”理念必須在教學的設計之初就應該得以體現(xiàn)。在教學之前,必須依據(jù)課程標準、深入研究學生實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教師為學生的發(fā)展服務,才能真正體現(xiàn)以學定教。當然學生課前也要做好必要的準備。如果學生對于課堂上要學的知識在課前沒有進行必要的準備,他們在課堂上就很難與老師交流,很容易使課堂演變成一言堂,影響課堂的效率。2.整合資源,研發(fā)、創(chuàng)生歷史課程。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對歷史教材作選擇性的取舍、補充,讓歷史課程充滿歷史味。教師從宏觀上駕馭課程,構建自己的教學序列,高度重視對與課文有關的知識和資料的收集、儲備、整理和提煉。當知識的系統(tǒng)化內(nèi)化成能力。教師理解了內(nèi)容,掌握了方法,形成了能力,這才會有實實在在的教學效率。3.明確課堂教學重難點,避免隨意盲目。歷史教材中每一節(jié)有著豐富的精神內(nèi)涵,濃濃的人文氣息,可以講解的內(nèi)容很多。教師在進行每一章,每一節(jié)的課的教學時,一定要明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難點是什么。從而做到胸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減少教學的盲目性和隨意性。不是興之所至,即興發(fā)揮,而是“若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飲 ”。
二、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
課堂是師生互動的舞臺,是知識傳輸?shù)募~帶,是能力提升的平臺。有效課堂是和諧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是師生、生生中創(chuàng)造與分享的過程,必須人人參與才能順利完成,學生個性如果不參與活動,課程的意義就不會對其產(chǎn)生任何影響。課堂教學應該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和諧統(tǒng)一。
1.以學生為本,提高學生課堂的心理地位。教學中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而且要關注學生。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就表現(xiàn)為教師與學生不是外在于課程的,而是課程的有機構成部分,是課程的創(chuàng)造者和主體,學生更是學習的主體。歷史教師應該知道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歷史的能力,就必須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歷史學習的主人,提高學生課堂的心理地位,使他們能夠積極主動的去探究,自覺的形成學習的能力,同所有的同學一道去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個體同整體形成一種和諧的統(tǒng)一體,從思想上重視課堂活動,對課堂產(chǎn)生情感依賴。2.營造良好的歷史教學氛圍,優(yōu)化歷史教學組織。在對待教學關系上,可以運用懸念導入新課、授課等個環(huán)節(jié),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探究欲,使授課場景波瀾起伏,給學生留下無盡思考和品味。歷史是客觀多樣的,對歷史人物與事件的分析就不要臉譜化;歷史不是僵死的,上課就不要一副苦瓜臉,讓學生看了打瞌睡;歷史教學就要把握教材的輕重難易,活的歷史才受學生歡迎,才能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3.課堂教學過程情境化 。所謂好的課堂教學是什么?標準有很多,但首要的是讓學生喜歡你的課,用優(yōu)化的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藝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這反映在歷史課堂上可以努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時時引起學生的驚奇、興趣、疑問、新鮮、親近等情緒,使教學進程始終對學生有足夠的吸引力,發(fā)展他們主動提出問題、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關注學生參與教學全過程的程度
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體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作用,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教師除了組織正常的課堂教學,更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就學生個體及小組的學習品質(zhì)、態(tài)度、方法和習慣的培養(yǎng),而不是像傳統(tǒng)教學,一切由教師包辦。真正地把課堂還給學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程度,做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必須進行學習方式的有效性研究,以問題為紐帶,巧妙設計教學內(nèi)容。在教學中啟迪學生的思維,善于提出目標明確、新穎有趣、難易適度、發(fā)人深省的問題來調(diào)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yōu)勢興奮中心,教給學生思考的方向和線索,引導學生對問題作層層深入的思考,并掌握分析和處理問題的方法,有效地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果。
四、恰如其分的評價
課堂上的評價性語言是歷史課堂教學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因為教學評價與教學過程息息相關,教學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應得到盡情地體現(xiàn)。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程度越高對評價機制的要求也就越高。而傳統(tǒng)歷史教學課堂上的評價存在著不少問題:有的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活動有時不置可否,根本不作評價;有的教師評價時只關注學生知識掌握得正確與否,評價的內(nèi)容比較片面;有的教師評價語言比較貧乏,課堂教學無法生動;有的教師只注意自己對學生的評價,而忽視了評價主體的多元化……以上這些因素造成了課堂教學效果的不理想,而課堂教學中激勵性評價適時、有效的運用,正是保證課堂教學成功的重要因素。
激勵性評價要求教師及通過語言、情感和恰當?shù)慕虒W方式,不失時機地給不同層次的學生以充分地肯定、鼓勵和贊揚,使學生在心理上獲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體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誘發(fā)其學習興趣,進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一種策略。
參考文獻:
[1]成學江《也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07年.
[2]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年10月.
[3]朱慕菊主編《走進新課程》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4]趙亞夫 《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5]傅道春《新課程中教師行為的變化》 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6]朱漢國、王思德《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作者簡介:魏慧琴(1978.11-),女,甘肅蘭州人,蘭州第十四中學教師,研究方向為歷史教學模式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