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遠萍 廖健民
近幾年,我校的磨課活動成為學校教研的主要形式之一,給許多教師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給予教師一個充分展示自我和鍛煉成長的機會。我在學校的磨課教研活動中,曾執(zhí)教過《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這篇課文。為達到最佳效果,進行了 “個人—備課組—教研組”三個層次的磨課。在這里,我想以自己在教學《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 》這篇課文時的設(shè)計與教學實踐,談?wù)勎以谝还?jié)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課改中涌現(xiàn)的新觀念,與大家分享在磨課中尋找“精彩極了”的快樂。
一、揪住細節(jié),在“閱讀期待”中開始學習之旅
題目是一篇文章的眼睛,我們往往能透過這雙眼睛看到文章的思路、中心和內(nèi)容。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從課題入手,發(fā)揮這雙眼睛的作用,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學習課文?!丁熬蕵O了”和“糟糕透了”》這一課題有特色,耐人尋味。如何開課?我曾經(jīng)做了兩個設(shè)計進行嘗試。
【案例一】
師問:“精彩”“糟糕”分別是什么意思?(生自由回答)
師說:“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是作者的父母經(jīng)常對他說的話,讓我們一起走進作者的家庭生活,去感受父母之愛吧。(板書課題)
【案例二】
(板書“精彩”“糟糕”)師問:舉例說說什么時候你分別用到了這兩個詞。
(補充完整課題)師說:這節(jié)課我們就學習以這兩個詞為主擬題的文章。誰能帶著感情色彩讀出課題?(指名讀、齊讀)
(仔細辨課題)它與我們平時所見的文章題目有什么不同?(有引號)一般什么情況下會用上引號?(這是人物說的話。)
師問:同學們,讀了這個題目,你想從課文里知道什么?
[對比分析]
首先,對“精彩”“糟糕”兩詞的理解,案例一是讓學生機械地理解,學生沒有興趣;案例二則是滲透了讓學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理解詞語并運用詞語的能力,更可貴的是方法的滲透達到了無痕的境界,這樣的情境學習不會成為學生的負擔。
其次,要讓學生感知到課題是父母說的話,案例一中教師成了學生學習的包辦者。案例二中的教師承擔的是引導者的角色,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能自主學習的平臺,引導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題中引號的與眾不同,從而感悟到課文是以人物的語言為題的。而“你想從課文中知道什么”這一問題則很好地利用了課題本身的懸念,讓學生提出“兩句話分別是誰說的?是對什么的評價”等問題,利用懸念實質(zhì)上就是利用學生的“閱讀期待”,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能夠很自然地帶著問題到課文中去尋找答案,這樣的設(shè)計使學生的學習變被動為主動。
二、尊重個體差異,在自信中開啟朗讀之門
新課程倡導 “以讀為本”的理念,“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這是讀的最高境界,也是躋身于新課改大潮之中的教師應(yīng)該追求的理想課堂目標之一。課堂中如何點亮學生朗讀的心空,讀得有效呢?
【案例一】
(此為讓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的環(huán)節(jié))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快速朗讀課文。
……
師:讀了課文之后,誰能回答老師,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案例二】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帶著你們最想知道的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
……
師:大家一起來交流一下初讀課文的感受吧!
[對比分析]
在此環(huán)節(jié)中,雖然都是僅有兩句話,但兩個設(shè)計的理念是不同的,學習的效果也不一樣,表現(xiàn)有兩點。其一,案例一的快速讀沒有具體的目標任務(wù),學生讀的行為的目標性不強,會導致盲目讀,實效性不夠;案例二則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書,帶問題讀旨在提高學生讀的目的性。其二,讀后反饋部分,案例一體現(xiàn)的是對學生思維的束縛。案例二中學生交流初讀課文的感受時,教師沒有刻意指導,而是學生能說多少就說多少,能說到什么程度就說到什么程度,使每個學生感受到自己能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案例三】
(引讀理解第十四自然段這一環(huán)節(jié)設(shè)計)
師:想一想這一段都描述了人物的什么。(語言、動作、神態(tài))
師:通過這些句子,我們感受到當他聽到爸爸對他說“糟糕透了”和媽媽對他說“精彩極了”時他的心情。(生讀母親的話)
【案例四】
師:聽了母親的表揚后,整個下午我都懷著……我用漂亮的花體字——(指名學生接讀:……)
師:等啊等啊,快到八點的時候父親終于回來了,這時候我多么希望聽到父親的表揚啊,心里特別緊張——(指名學生接讀:……)
師:爸爸看完詩了,他對詩的評價是什么?(我看這首詩糟糕透了)
師:這時候我的眼睛——(學生接讀:……)
師:父母為了我的詩爭吵起來,我再也受不了了——(學生接讀:……)
[再對比分析]
案例三、案例四的設(shè)計都是我在第三次“磨課”中呈現(xiàn)的設(shè)計,體現(xiàn)了以讀為本,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與文本對話的廣闊空間。兩者采用了不同形式的讀,例三是整體感知時的瀏覽,例四則是升華情感處的引讀。而且每一次讀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和目的,以讀貫穿整個課堂教學。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領(lǐng)悟了文章的表達方法。在朗讀的過程中做到:讀中悟情,讀中入境,讀中感悟,讀中積累。同時,通過有聲有色地讀文,使學生更多、更直接地與文本對話,使課堂教學回歸語文教學的本色,上出了語文課的特點。
三、自主探究,在個性化閱讀中體驗愛之情
關(guān)于閱讀教學,課程標準中提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學習,不應(yīng)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yīng)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悟、體驗和理解。”在教學 “孩提時代”部分內(nèi)容時,我根據(jù)文章及高年級學生認知的特點,做了如下兩個設(shè)計。
【案例一】
課件出示父母具體表現(xiàn)的相關(guān)句子。
師:這是寫什么的句子?
師:請一個同學在展臺上用筆畫出有關(guān)父親、母親、作者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的詞語,大家看看對不對。
(指名一生展示,其他學生進行糾正)
師:請同學在小組內(nèi)輪流朗讀相關(guān)句子。
(老師要相機指點:對媽媽贊揚的感受:自豪、興奮;對爸爸批評的感受:傷心透了。前者是熱烈的語氣,后者是低沉的語氣。)
【案例二】
1.師:母親和父親讀過作者的第一首詩后,有什么具體的表現(xiàn)呢?
2.師:“我”對父母的評價有什么不同的反應(yīng)呢?我們來讀課文的前半部分,誰愿意讀?(提出要求:邊聽邊用筆畫出有關(guān)父親、母親、作者動作、語言、神態(tài)描寫的詞語,并把你的理解和感受標注在書上。)
3.(學生同桌交流,教師巡視)
4.學生交流重點詞句,并談?wù)勛约旱拈喿x體會。
(1)體會母親的表現(xiàn)和我當時的反應(yīng)。
(2)體會父親的表現(xiàn)和我當時的反應(yīng)。
5.學生在小組內(nèi)輪流朗讀。
6.大組交流朗讀。對來自媽媽的贊揚、爸爸的批評,作者的感受非常強烈,又截然不同,誰能把他內(nèi)心的感受讀出來?(老師要相機指點:對媽媽贊揚的感受:自豪、興奮;對爸爸批評的感受:傷心透了。前者是熱烈的語氣,后者是低沉的語氣。)
[對比分析]
案例一的設(shè)計牽制學生過緊,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機會。在使用這個設(shè)計進行磨課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思路不開闊。案例二則是我進行教研組層面磨課時實施的設(shè)計。這個設(shè)計讓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學生與學生對話,搭建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平臺,此環(huán)節(jié)是在個體交流的基礎(chǔ)上進行的全班性交流,旨在創(chuàng)設(shè)讓每個學生說的機會,而且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允許有個性理解。
設(shè)計從“悟”字出發(fā),著眼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我感悟。比如學生在匯報不同理解時,有的說:“小巴迪才七八歲,就想寫詩,而且寫了,這樣的行為當然值得‘精彩極了的夸獎?!庇械恼f:“作為一個真正負責任的父親,就應(yīng)該實事求是地評價,打是疼,罵是愛嘛。”有的說:“作者長大后,認為自己很幸運,能擁有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是成長的經(jīng)歷告訴他,這兩種極端的斷言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健康成長”……這樣的理解完全融入了自己平時對愛的感悟和理解,說得有情有理,而且個性飛揚。
四、加強訓練,在人文性與工具性的融合中尋找快樂之路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在參加《“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課的磨課活動中,我對此深有感觸。
【案例一】
學習課文寫法,課堂進行小練筆。
(師:我們剛才通過抓住人物神態(tài)、動作、語言的細致描寫已感受到了人物的內(nèi)心,這種寫法真不錯,我們也來練習一下這種寫法。)
(1)廣播里傳來老師要帶我們?nèi)ソ紖^(qū)踏青的消息,我_________。
(2)看到爸爸手里捧著幾個大蘋果,我__________。
(3)望著打破了的花盆,我___________。
(4)等了半天,車子也不來,我____________。
師:請同學們根據(jù)前面的語言,辨析人物的心情,續(xù)寫出人物當時的神態(tài)、動作、語言。
生:聽到這個消息,我一蹦老高,忍不住大喊起來:“太好啦,太好啦!”
生:我趕緊接過來,把鼻子湊過去聞了聞,“啊,真香啊”。
生:我的臉漲得通紅,恨不得找個地縫鉆進去。
生:我的脖子伸得老長,急得直跺腳。
【案例二】
師:與同學們一起學習了本課,我送給大家一句話,與大家共勉。
(出示句子: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要謹慎地把握生活的小船,使它不因“精彩極了”而擱淺,也不因“糟糕透了”而傾覆。)
師:你們有什么話想說的,請把它寫在小卡片上。
(教師播放舒緩的音樂,反映親情的一組圖片,學生聽音樂、看畫面,靜靜地回憶、感受。)
【對比分析】
閱讀不可忽視的是語文基本技能的訓練,所以案例一中引導學生在解讀課文的過程中進行寫法的模仿,使人文性與工具性融為一體。在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我們必須以語言實踐活動為憑借,著眼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在訓練語文能力的過程中滲透人文性,讓學生在感悟、理解、欣賞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同時,感受情感的熏陶和美的陶冶。此外,讀書是學習,使用也是學習,做練習的過程,是學習語言應(yīng)用語言的過程,是重要的學習過程,不能因為有工具性的泛化,就忌諱為掌握工具而應(yīng)有的語文訓練。我們要摒棄機械的練習,進行扎實基礎(chǔ)、啟迪學生心智的練習非常必要。我認為,在案例二的設(shè)計中,我較好地解決了如何將工具性與人文性有機結(jié)合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