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議
摘 要:粉彩始于康熙時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它是在古彩的基礎上,受琺瑯彩制作工藝的影響而創(chuàng)作的一種釉上彩的新品種。初創(chuàng)時,彩繪方法與古彩很相似,多沿用古彩的彩繪方法,僅在紅色的染色中運用了琺瑯彩中才能見到的胭脂紅,光彩較足。乾隆粉彩的裝飾方面有獨特的表現(xiàn)技法,如在色地上,除傳統(tǒng)的白地粉彩外,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色地粉彩。它將西方洛可可風格植入中國陶瓷粉彩裝飾,形成極具時代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工藝技法。本文通過對乾隆粉彩藝術特征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乾隆粉彩對當代藝術的影響。
關鍵詞:粉彩;彩繪;陶瓷藝術;影響
1 乾隆粉彩的主要特征
乾隆粉彩的裝飾方面有獨特的表現(xiàn)技法,如在色地上,除傳統(tǒng)的白地粉彩外,出現(xiàn)了各種不同色地粉彩。它們分別有紅、黃、藍、紫、粉紅、金、醬紫、豆青、粉青、窯變等釉彩多達10余種,遠遠超出前期的范圍。在用彩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利用粉彩粉潤的和綺麗的質感生產出各種象生瓷器。在裝飾紋樣方面,乾隆的色地粉彩經常借用琺瑯彩的軋道工藝和“錦上添花”技法,并配以花鳥、山水、人物、百獸的通景畫面或開光裝飾。這種裝飾方法綜合了西洋銅胎畫琺瑯與中國傳統(tǒng)粉彩繪畫兩種技法。它將西方洛可可風格植入中國陶瓷粉彩裝飾,形成極具時代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工藝技法。
乾隆時期的粉彩,供給御用的特點更加突出,裝飾藝術作為一種社會的需要,能充分反映時代特征。采用粉彩色料不但能在瓷器上作畫、繪制圖案紋樣,還作為裝飾色對陶瓷的仿木、仿石、仿銅、仿金銀、仿象生器進行裝飾。乾隆粉彩還在以往釉上彩繪的基礎上生產出了青花粉彩、軋道粉彩、開光粉彩等。
乾隆皇帝在位60年,曾經6次南巡江南名勝,體察風土民情。雖有其政治、經濟等原因,也有他追求文人墨客奇珍異彩的一方面。乾隆不僅對宮內粉彩器的用途、形狀、紋樣等屢屢過問,制作前須呈畫樣或木樣、待親自審定后,方可送交景德鎮(zhèn)御窯廠燒制。乾隆關于粉彩瓷器的陪襯紋飾、款識以及題詩等諭旨在《清宮檔案》中皆有案可查。此時的官窯粉彩器皿,一改康熙、雍正時期的清新典雅的風范、陷入了精工細作華麗繁縟已甚之境地。
乾隆粉彩瓷一方面?zhèn)鞒锌滴?、雍正時期的工藝基礎,另一方面加之文化呈現(xiàn)繁榮景象,藝術也得到發(fā)展。乾隆時期的粉彩裝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 以花卉、草蟲、花鳥、人物、山水等為白地裝飾;
(2) 以各種色地開光或錦地開光,內繪有山水、人物或花鳥,實現(xiàn)構圖的和諧統(tǒng)一;
(3) 各種色地上繪畫纏枝花卉、忍冬蔓草以及折枝花卉、蝶紋等裝飾性較強的純圖案裝飾。
此外,乾隆粉彩在工藝上還采用一種“軋道”工藝,即在填好色的色地上用尖狀的工具刻出各式紋路,并顯出胎質,,這種工藝十分復雜,極為費工。這些工藝技巧的運用把瓷器裝飾得富麗堂皇,但工藝過分考慮使得紋樣繁縟堆砌,失去了雍正時期清新秀麗、飄逸優(yōu)雅的風格和生動感。清代末期寂園叟在《陶雅》中所述:“深厚固不如康熙,惟以不惜工本之故,猶足以客與中流?!?/p>
2 乾隆粉彩彩繪對當代陶瓷藝術的影響
2.1 用彩方面
乾隆粉彩在用彩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利用粉彩粉潤柔和的質感而造出仿生或仿品瓷器。粉彩料有各種不同的色澤層次,能準確細致地仿制出石、木、各種工藝品和各種動植物等物質的色調和質感。尤其乾隆粉彩的仿生瓷的形態(tài)、色澤與實物比較幾可亂真,在制瓷裝飾工藝上達到了更高的水平,可謂空前絕后。乾隆粉彩秀麗淡雅,凡胭脂紅花朵大多勾莖,改變了以前簡單的渲染手法。錦地、藍地、黃地開光的制作逐漸增多。由于粉彩所用彩料多為進口料,用油調彩也屬于”洋”法,因此從乾隆起又有“洋彩”之稱。寂園叟《陶雅》所載洋彩大盤:“四周黃地碎錦紋,工細殊絕,背面相同,盤心畫海屋添籌之屬,仙山樓閣,縹緲凌虛,參用泰西界畫法?!?/p>
2.2 紋飾方面
乾隆粉彩紋飾,在粉彩的圖案紋飾方面有嚴格規(guī)定,必須按照皇帝的旨意和內務府送的圖樣進行設計,不得隨便改支動。如乾隆八年十二月初九日太監(jiān)傳旨,燒造“年節(jié)用三陽開泰,上元節(jié)用五谷豐登,端陽節(jié)用艾葉靈符,七夕用鵲棖仙渡,萬壽用萬壽無疆,中秋節(jié)用丹桂飄香,九月九用重陽菊花之類,尋常賞花用萬花獻瑞,俱按時令花樣燒造?!边@些都是乾隆粉彩常見的紋飾。結合瓷畫內容通常都有乾隆御題詩,詩文字體有真、草、隸、篆、行等不同字體。
乾隆粉彩大量采用纏枝寶相花或洋花做主題紋飾,加飾夔龍、夔鳳、鴛鴦、蝙蝠、八仙、八吉祥、三友、桃以及由磬、魚、盤腸、方勝、瓔珞組成的八寶紋飾。紋飾具有寓意喜慶、祥瑞表現(xiàn)出盛世景象,這些富有寓意的紋飾一直延續(xù)到清代晚期,如銅錢和蝠寓意福在眼前;桔子和荔枝寓意大吉大利;天竺和白頭翁寓意天祝白頭;牡丹和綬帶鳥寓意富貴添壽;牡丹和錦雞寓意錦衣富貴;蓮池和游魚寓意連年有余;鷺鷥和蓮花寓意一路連科;萬年青和象寓意萬象更新;繡球花和錦雞寓意錦繡前程;松竹梅為歲寒三友;牡丹、荷花、菊花、梅花為四宜圖;鳳凰、仙鶴、白頭翁、鴛鴦、燕子象征五倫圖;鵪鶉和菊花寓意安居樂業(yè);瓶和象寓意太平有象;石榴百子寓意多子多福;喜鵲和梅花寓意喜鵲登梅或喜上眉梢等。
乾隆粉彩使用過的紋飾在當代陶瓷粉彩中大多沿襲傳承與開拓創(chuàng)新,如百鹿、西洋人物、仕女圖、課子圖、仕女嬰戲、百子圖、纏枝蓮、八寶、漁樵耕讀、三秋、三果、百花、四季花卉、花卉草蟲、山水人物、牧牛圖、漁樂圖、高仕圖、三星人、萬壽無疆、山高水長、海屋添籌、歌舞升平、進寶圖、佛日常明、松鹿、御題詩句、艾葉靈符、重陽菊花、丹桂飄香、萬花獻瑞等體現(xiàn)出喜慶、祥和表現(xiàn)出太平盛世的一派繁榮景象,這種紋飾深受世人喜愛。如筆者創(chuàng)作的《松齡鶴壽》(見圖1)粉彩瓷板畫,畫面中遒蒼的松柏,形態(tài)各異的仙鶴,在一輪旭日的映襯下顯得活力盎然、生機勃勃,象征健康長壽之意。
2.3 藝術風格
17世紀以后,荷、德、法、英、意等國的陶瓷廠相繼建立,學習中國技術、摹仿東方瓷器蔚然成風。產品也逐漸由陶器發(fā)展到軟質瓷,18世紀初,硬質瓷燒造成功,數(shù)十年后,已能普遍生產。中國陶瓷外銷的昌盛大約延續(xù)到19世紀中葉,但伴隨著歐洲制瓷業(yè)的迅猛發(fā)展、日本外銷瓷器的激烈競爭,特別是自身藝術、技術的低靡,中國瓷器熱銷歐洲的勢頭也逐漸衰減,以至最終成了明日黃花。陶瓷的影響還表現(xiàn)于藝術。當年的歐洲器物常常摹仿中國,真實,摹仿的對象主要是青花,以后,又增添了釉上彩品種。高明的能夠惟妙惟肖以致亂真,被制造仿品的英國工商主引為自豪。一些摹仿還會細膩到款識,由于摹仿的逼似,以致款識成為后人鑒定的重要依據,因為,結體復雜、筆畫繁多的漢字太難學習,常令歐洲工匠迷亂缺失。
清前、中時期,中西之間各方面的交流,主要是通過商業(yè)貿易、天主教傳教士甚至戰(zhàn)爭進行的。這種交流包括物質和精神層面的交流,一方面,由于海道(下轉第44頁)的暢通,中西貿易的不斷擴大,中國的絲綢、瓷器、漆器、屏風和扇子等大量進入到西方。這些商品所攜帶的文化信息,如商品的造型、圖案、花紋所蘊藏的中國的裝飾設計原理,東方人特有的藝術想象力也為西方人所熟悉。另一方面,當中國陶瓷在歐洲風行的時候,也正是西方洛可可藝術風盛之日,意匠自然、飄逸、瀟灑是法國傳統(tǒng)藝術充分咀嚼中國藝術精髓的產物,同時,景德鎮(zhèn)陶瓷質地堅硬,清白雅致,細潤光滑,形體規(guī)整,轉折明確,具有明快、秀麗、光挺的藝術風格,給歐洲的藝術吹來了一陣清涼的中國風。洛可可藝術一反巴洛克艷麗、繁縟、刻板的單調風格,以其作風清雅、簡練活潑,講究清淡色調,柔和的色澤,優(yōu)美曲線和非對稱的法則。洛可可藝術風格和中國陶瓷文化的契合,也就造成了中西陶瓷藝術文化的互動交流現(xiàn)象。
3 結語
乾隆時期是清代社會、文化、經濟的鼎盛時期,也是文化、思想融合的重要時期,乾隆時期的中國瓷器是集大成時期,是封建社會制瓷業(yè)的黃金時代。乾隆粉彩在用彩、紋飾、藝術風格上頗具特色,特別是乾隆粉彩將西方洛可可風格植入中國陶瓷粉彩裝飾,形成極具時代特色的中西合璧的工藝技法。這給當代陶瓷藝術帶來很多有益的啟示,在文化多元的背景下,要有與文化進步相適應的視角和眼光,不斷吸收和融合,形成新的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