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學類文本呢?簡單地說,所謂文學類文本,就是形象地用事、物、人、景來反映世界,表達作者對這事、物、人、景的情感、價值觀,啟發(fā)人們某些方面的思考。而散文則恰好體現(xiàn)了這一點,所謂散文就是表達作家對人生的一種感悟的,這種感悟往往由眼前某物或身邊某事觸發(fā),從而悟出某種人生的真諦和哲理。
哲理散文又因其蘊藏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積淀,成為高考現(xiàn)代文考查中最受青睞的文體。那么,如何閱讀哲理散文呢?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就上過的一節(jié)市級課改公開課《可以預約的雪》一文為藍本,來探討此類文本的閱讀策略。
既然哲理散文是通過具體的形象(寓意物)傳達作者某種感悟,那么閱讀它便要觀形入里。
一.觀其形,理清線
(一)拋出磚塊
閱讀《可以預約的雪》,我們首先要看看林清玄先生在文中寫了什么?他想表達什么?又是怎樣表達的?而這需要我們在閱讀全文時,能快速理清文章脈絡。
閱讀指導:閱讀時要注意利用文本的一些細節(jié),抓關鍵句對文章進行預測性略讀。
教師提問可以采用這樣一種方式進行:文章先寫了什么?接著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根據(jù)文意,學生能夠快速地理清思路:和朋友預約看花——看花人——感悟人生的常與變——在看菅芒花的路上。
顯然在結構上采用了首尾呼應的形式,這樣,我們通過觀其形,就把這篇文章的思路理清了。
我們來看一下,《考綱》對思路題目的要求。
(二)明確考綱
【分析作品結構——思路】注意作品的整體構思、貫穿線索,以及各個部分和各個方面之間的關聯(lián)和安排。
(三)出示真題
例 2009重慶卷《瓷器的意味》:16.文章是圍繞“瓷器的意味”展開的,請梳理作者的思路。
答案:(1)由現(xiàn)實生活中瓷器的雅引出話題;(2)追溯瓷器從俗到雅的歷史過程;(3)點出做人如瓷器盡自己本色的境界。
(四)思路題答題提示
強化散文的思路梳理,是散文閱讀化難為易、準確解題的前提。可用兩個步驟操作:
第一步:標序、圈點、抓關鍵。給自然段標序,勾畫圈點領起、過渡句、抓段落中心句和能表達主旨的議論抒情句。
第二步:分層、歸納、重組。對總分、因果、并列等段落合并歸納,再提取主體內(nèi)容,加以重新組合。
二.明其顯,抓精要
哲理散文的思想深邃,主旨隱晦,一般潛藏于文本,所以考生要善于抓住文中的重要詞句,深入分析,找出答題精要。
閱讀指導:一般來說,答案所涉及到的關鍵詞(句)就在原文中。很多題目我們在文章里就能比較清晰地找出該題的答題范圍。要讓學生學會劃出答題區(qū)域,會歸納段意,能分點提取關鍵詞語,最后還要能歸納重組。
(一)拋出磚塊
在初步理順了文章的思路,那我們接著看,《可以預約的雪》一文重點寫了什么?
教師提問可以這樣進行:①本文重點寫了什么?那些人生的段落有哪些呢?是從第幾段到第幾段的?②人生中到底“變”(不可預約)是正常的還是“常”(預約)是正常的呢?
根據(jù)問題,學生很快就會做一個歸納:可預約的有菅芒花、來生的會面、同學會、朋友;不可預約有看菅芒花的人、三生石上前世的精魂、參加同學會的人、朋友的變化。
我們來看一下,《考綱》對要點概括題的要求。
(二)明確考綱
【篩選整合信息——概括】概括作品主要指把作品的主要內(nèi)容或核心意思進行歸納并梳理??梢允侵溉?,也可以是指文章局部。
(三)出示真題
例 2008高考安徽卷《我與地壇》:14.文章第二段從哪三個方面表現(xiàn)“覺得我一個人跑出來已經(jīng)玩得太久了”?
答案:(1)舊照片上的那棵老柏樹現(xiàn)在已死了;(2)多年前到園子里找“我”的母親已去世;(3)祭壇里的嗩吶聲使“我”產(chǎn)生了滄桑之感。
(四)要點概括題提示
閱讀過程中要準確給全文或局部段落分層,便于整合概括答案點。
(1)分點答案要考慮多角度、不同層面。(2)答案要有抓中心句意識。
三.認手法,探隱旨
散文的手法紛繁,作家們探究創(chuàng)造的手法及憑借其多樣手法所構筑的藝術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們要用一雙慧眼去識別這些手法,透過這些“華麗”外表,去探索隱藏在內(nèi)里的旨意。
閱讀指導:對此類命題,需要先弄清手法上的特點,進而借助前后文來界定句子的內(nèi)涵。
通常的做法有兩種:
①將使用了修辭手法的形象化的語句轉化為概括性的直白的語言。
②將抽象含蓄的概念或句子轉化為具體化的闡釋(含作者情感)。
(一)拋出磚塊
之前我們知道了生活中有許多“變”與“不變”,但是《可以預約的雪》中除了這些語句之外,還有一些非舉例的文字,比如14段、15段、17段。
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提問:哪位同學,來幫我們理解理解呢?
按要求,學生們會對以上段落進行分析理解。比如在對14段進行理解時,引導學生緊緊抓住段中“大?!薄案∧尽薄帮L波”的比喻義,來理解人生中的“變”與“不變”。
我們來看一下,《考綱》對技巧(內(nèi)涵)題的要求。
(二)明確考綱
【鑒賞評價】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豐富含意重在思想性,語言表達重在藝術表現(xiàn)力。
(1)詞語的意思包括詞語的聯(lián)想意義和情感意義。
(2)句子的含義一般有基本含義和深層含義。
(三)出示真題
例 2011年福建《走進騰格里(節(jié)選)》:14.文章第⑧段劃線的句子“月光牽動人最深處最悠遠的東西”這“最深處最悠遠的東西”有哪些?請聯(lián)系上下文談談你的理解。
答案:(1)我的童年記憶;(2)民族的歷史文化積淀;(3)宇宙意識;(4)生命感受。
(四)技巧(內(nèi)涵)題答題提示
具體答題提示:一句子若有手法,要明確回答運用何種表達技巧;二要揭示作品運用這種表達技巧,表達了怎樣的內(nèi)容;三要闡述運用這種表達技巧的表達作用或好處。
具體答題格式:運用什么技法+表達什么內(nèi)容(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何種特點)+達到怎樣的效果(表達了作者的何種思想情感)。
四.掘意蘊,探發(fā)散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边@句話揭示了閱讀的神奇和探究的多維性。一部作品、一篇文章在不同人眼中,會具有不同的意蘊。
因此學生在閱讀作品時,能否充分調動自身的生活和知識積累,在探尋文本的情感活動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不僅可以提高文學修養(yǎng),還可以感悟生活的哲學。
閱讀指導:探究題主要從歷史、哲學、審美、人文、民族及個性化等多角度、不同層面地對作品進行解讀。
(一)拋出磚塊
《可以預約的雪》中寫到面對著作者內(nèi)心向往的善良和美好,和現(xiàn)實中的磨難、無奈,在這種矛盾中作者是否給我們提出了解決的辦法呢?學生很容易從文本的后幾段找出答案。
但是問題來了,這里教師可以讓學生探究兩個問題:
①文章倒數(shù)第二段問題已經(jīng)解決了,可作者為何還要寫最后一段?
本題設計意圖:因為本文不僅內(nèi)涵蘊藉而且構思相當巧妙,所以當我們明白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之后,我們還要考慮到本文構思巧妙在何處,一是作者娓娓道來,由表及里,二是首尾照應結構嚴謹。此結尾不僅使結構完整而且深化了主旨。
②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你認為是否有必要更換題目?如無必要,請說明理由;若有必要,請說出新題。
對此題,我們可以采用抽絲剝繭的方法,層層設問。
第一問:文題和雪有關系嗎?第二問:既然是比喻,那么“菅芒花”在這篇文章中起了什么作用?第三問:既然作者將菅芒花比作“雪”?兩者必有共同之處,是什么呢?第四問:“預約”,本是用于人與人之間,現(xiàn)在用于植物身上,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作用是什么?
這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四個小問題,最終可以解決上面的大問題。第二問能讓我們引導學生進一步探尋文本的思路,因為文章以菅芒花開始闡發(fā)哲理,又將菅芒花比作雪,所以題目以“可以預約的雪”為題,既增添了文章的美麗色彩,又緊扣文章內(nèi)容。第三問可以引發(fā)學生從自然到抽象規(guī)律的聯(lián)想,從白茫茫的菅芒花和冬天的雪景有幾分相似,進而聯(lián)想到這兩種事物都有內(nèi)在的必然性,到了季節(jié)性可以重復出現(xiàn)。第四小問中擬人的手法,可以引發(fā)學生對比的聯(lián)想,人和花可以預約,但是看花的人不可預約。通過這樣連續(xù)的四問,關于文題的問題就可以得到個性化深入的解讀。
我們來看一下,《考綱》對探究題的要求。
(二)明確考綱
(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fā)掘作品的意蘊(文本本身);(2)探討作品中蘊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人文背景);(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特有解讀)。
(三)【出示真題】
例 2012年四川《柴禾》:14.根據(jù)全文概況“柴禾”在文中的含義。
答案:生活物資,家力象征,家的一部分,傳統(tǒng)生活方式,精神寄托。
(四)【探究題答題提示】
(1)設題在重點、疑難處,如文中的議論、抒情。
(2)設題植根于文本,不是隨心發(fā)揮。
(3)答案在聚焦一點(主旨)的基礎上,多角度、多層面思考。
綜上所述,本文以《可以預約的雪》為磚,以《考綱》及高考真題為把手,從理清思路、要點概括、表達技巧(內(nèi)涵)、探究等四個方面拋磚引玉——高考哲理散文試題的設計思路及答題規(guī)律,力求引領學生透過紛繁的文本和試題,以探究規(guī)律替代盲目做題,徹底了解此類文本的常規(guī)思維——即從現(xiàn)實的物為觸發(fā)點,聯(lián)想到相近(反)事,由此得到感悟,最后議論升華。劉勰說:“總文理,統(tǒng)首尾定與奪。合涯際,彌紋一篇,使雜而不越者也。若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輯焉。”寥寥數(shù)語,高屋建瓴,深刻揭示了我們只有把握整個文本體系,從“總文理”(主旨、要點)、“定與奪”(選材、技巧)、“統(tǒng)首尾”(結構、思路)到“筑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輯”(探究、潤飾),“雜而不越”地去找尋規(guī)律,真正做到意而能致,言而能論,才能在高考散文閱讀的“變”與“不變”中處于不敗之地。
陸海崗,語文教師,現(xiàn)居江蘇蘇州。責任編校:王 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