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敬忠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臨床效果。方法:對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6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按照患者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80例),采用傳統(tǒng)手術治療,和觀察組(80例),采用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和并發(fā)癥情況。結果: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異不明顯,但是在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是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有效方式,具有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的特點,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腹腔鏡;陰式子宮全切術;子宮良性疾??;手術時間;并發(fā)癥
子宮病變是女性群體中十分常見的病癥,對女性的健康和正常生活造成較多的困擾。臨床治療子宮良性疾病多采用手術的方式進行,取得一定的臨床效果。近年來,隨著微創(chuàng)技術的發(fā)展進步以及在臨床中的廣泛應用,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也取得較好的臨床效果。本文對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6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的臨床資料做回顧性分析探究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子宮良性疾病的臨床效果,先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組研究中所涉及的研究對象是2010年5月-2012年10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60例子宮良性疾病患者,最大年齡65歲,最小年齡44歲,平均年齡(53.21±3.06)歲;孕次1-3此,平均(2.03±1.06)次;其中子宮腺肌癥患者20例,子宮肌瘤患者134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患者6例根據(jù)患者入院治療的先后順序,將160例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每組80例,且兩組患者的一般情況和臨床癥狀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術前準備:患者均術前常規(guī)行宮頸細胞學檢查,陰道不規(guī)則出血者行分段診刮,排除惡性婦科腫瘤,并明確診斷為子宮良性病變,確保無手術禁忌癥。積極完善術前常規(guī)檢查,如血型、備血、灌腸和禁食等。
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全切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氣管插管全麻,成功后放置舉宮器及導尿管。在臍孔上緣作5mm 切口,刺入氣腹針,緩慢注入CO2氣體制造人工氣腹,壓力保持在11-15mmHg。調整患者體位,取頭低臀高位,經臍孔上緣切口安放10mm 套管針,置入腹腔鏡; 根據(jù)宮底高度和子宮形態(tài),在下腹兩側相應部位分別穿刺打孔,切口長度10mm。然后探查子宮、附件和盆腹腔情況,確定是否保留附件。保留雙側附件者,切斷圓韌帶、輸卵管峽部及卵巢固有韌帶;切除雙側附件者,直接以電凝切斷圓韌帶及骨盆漏斗韌帶。使用電鉤打開子宮膀胱腹膜返折,沿陰道穹隆環(huán)形切開陰道壁上推膀胱至已打開的膀胱腹膜反折。剪開闊韌帶后葉并分離疏松結締組織,鉗夾切斷雙側子宮骶、主韌帶,分離并雙重縫扎子宮血管,取出子宮。子宮切除后,再行腹腔鏡檢查無異常,生理鹽水沖洗盆腔,去氣腹,縫合穿刺孔,手術結束。
傳統(tǒng)陰式子宮切除術。患者取膀胱截石位,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麻醉,操作方法與文獻相同[2]。
1.3觀察指標
治療期間加強對患者的臨床觀察,記錄患者的術中出血量、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和肛門排氣時間,注意患者的術后并發(fā)癥情況,并給予及時的對癥處理,檢測患者的各項臨床生命指標變化。
1.4統(tǒng)計分析
本組研究采用SPSS15.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分析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平均數(shù)( ±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異不明顯,但是在出血量、排氣時間、住院時間等方面,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少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子宮切除術是婦科臨床常見的病癥手術治療方式,位居我國婦科手術量的前列,自腹腔鏡手術問世以來,在臨床中得到廣泛的使用,減少了許多不必要的開腹手術,成為婦科良性疾病的首選療法。開腹手術具有手術視野開闊、手術時間短等優(yōu)點,但是手術對周圍組織的創(chuàng)傷較大,術后恢復較慢。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其具有開腹手術和腹腔鏡手術的雙重優(yōu)點優(yōu)點而被廣大患者所接受其比開闊。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創(chuàng)傷輕,相對于腹腔鏡手術又具有手術視野開闊、創(chuàng)傷輕、出血量少、并發(fā)癥少等優(yōu)點。操作時,首先利用腹腔鏡對子宮大小、形態(tài)、疾病性質等進行詳細了解和評估,有利于制定最合適的手術方案,腹腔鏡下進行子宮周圍韌帶的離斷,然后轉為陰道手術,切除的子宮標本也從陰道取出,避免了盆腔的污染,同時對子宮周圍粘連嚴重的患者,腹腔鏡下還可以進行快速分離,有效分離輸尿管、周圍血管等, 避免了周圍組織器官不必要的損傷。經研究顯示,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具有手術創(chuàng)口小、排氣快、疼痛輕、恢復快等優(yōu)勢[4],同時手術創(chuàng)口與外界空氣之間的接觸幾率較小,術后可能會發(fā)生的并發(fā)癥會減少,能夠有效的促進傷口的愈合。但是在手術過程中要注意正確使用電凝止血,以免發(fā)生熱效應的擴大損害組織器官的現(xiàn)象;治療期間,若患者的子宮體積較大,應行1-4厘米的穿刺孔置入腹腔鏡,以免影響手術的操作視野。
本組研究中觀察組患者采用腹腔鏡下陰式子宮全切術治療,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并發(fā)癥情況以及術中的一般治療情況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明顯,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可見其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 陳美紅,張曉玲.腹腔鏡子宮切除術兩種手術方式療效的比較研究[J].實用婦產科雜,2011,18(07):109-110.
[2] 任霞,葉玲,白文佩,周應芳.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輔助下陰式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比較[J].中國內鏡雜志,2012,13(04):198-199.
[3] 邱菊,吳錦昌,羅小年,鄭泳娟,朱寧.腹腔鏡輔助陰式子宮切除術與腹腔鏡全子宮切除術的臨床比較[J].廣東醫(yī)學院學報,2012,15(14):106-107.
[4] 劉彥.腹腔鏡子宮切除的臨床適應證選擇和應用[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2,20(17):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