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米蘭
摘 要 2012年3月14日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決定》(以下簡稱新刑訴法),總則明文規(guī)定“尊重和保障人權”,強化了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財產(chǎn)、訴訟等權利的保障,是刑事司法制度對憲法及人權保障條約的重要呼應。不得強迫自證其罪、非法證據(jù)排除、錄音錄像等制度為遏制刑訊逼供提供了制度上的保障。本文旨在討論新訴訟法中被告人的人權保障。
關鍵詞 人權保障 不得強迫自證其罪 沉默權
中圖分類號:D925 文獻標識碼:A
在我國,刑訊逼供一直長期存在,雖然國家明令禁止刑訊逼供,甚至對刑訊逼供的司法工作人員科以刑責,但仍屢禁不止。刑訊逼供的長期存在,不僅有沉默權制度缺失等制度層面的原因,還有一定的歷史原因,例如“有罪推定”的傳統(tǒng)斷案意識。新刑訴法中不得強迫自證其罪、非法證據(jù)排除、錄音錄像制度等規(guī)定,為遏制刑訊逼供、保障被告人人權提供了法律依據(jù)。
一、“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原則
聯(lián)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4條第3款第7項規(guī)定:“不得強迫被告自供或認罪?!边@就是國際社會公認的“反對自證其罪”原則,之后據(jù)此確立了沉默權制度。沉默權是指犯罪嫌疑人有保持沉默的權利,即著名的“米蘭達權利”(Miranda rights)。該權利的確定源自于美國亞利桑那州的 “米蘭達訴亞利桑那州”案,其與同期的幾例案件一起確立了影響美國司法制度深遠的沉默權制度,而今年恰好是“米蘭達權利”誕生的第五十周年。賦予被告人沉默權,是確立被告人訴訟主體地位,保障其合法權益的有效手段,對防止司法機關濫用職權、刑訊逼供具有明顯的作用。
遺憾的是,我國至今還沒有建立沉默權制度,但是新刑訴法已經(jīng)確立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guī)則。新刑訴法第50條中規(guī)定:“……嚴禁刑訊逼供和以威脅、引誘、欺騙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證據(jù),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痹摋l增加了“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表述,一方面是為了強化對刑訊逼供等非法取證行為的禁絕態(tài)度,另一方面也是為實現(xiàn)與國際公約對接,即上文所提到的公約。
“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寫入刑事訴訟法是訴訟制度完善的一大突破,它確立了不得強迫自證其罪的基本原則。該原則同時也是現(xiàn)代司法制度和司法活動所公認的原則之一,保障了被追訴者主體地位的程序規(guī)則在此基礎上得以建立,并為今后刑事訴訟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礎。
然而,新刑訴法第118條規(guī)定了“犯罪嫌疑人對偵查人員的提問,應當如實回答?!狈缸锵右扇藢εc本案有關的提問有如實陳述的義務,明確回答了我國沒有沉默權制度,并且筆者認為“如實回答”的義務與“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guī)則構成了沖突,“如實回答”義務意味著犯罪嫌疑人沒有沉默的權利,不僅可能會增大刑訊逼供的可能性,而且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喪失了供述罪行的自由,從而使“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的規(guī)定成為空談。因此,我國司法機關在實踐中還需要出臺相關的司法解釋,對這一沖突進行明確的回答,從而確保被告人的“不得強迫證實自己有罪”的權利,遏制刑訊逼供的現(xiàn)象。
二、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
新刑訴法第54條規(guī)定了非法證據(jù)排除的范圍、方式與后果。該法條確立了刑事訴訟中的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該條文明確采用非法手段取得的實物證據(jù)屬于非法證據(jù),并且可能被排除,其原因就是非法的取證手段侵犯了公民最基本的人權,直接違背了憲法的規(guī)定。在實踐中,檢察院要對偵查人員的刑訊逼供行為提起公訴,通常需要以情節(jié)嚴重、造成嚴重后果為前提,筆者認為在這種情況下獲取的供述當然應當予以排除,但是即使刑訊逼供行為沒有達到情節(jié)嚴重的程度,沒有構成犯罪,如果其侵害了公民的憲法性權利,影響了被告人供述的自愿性,也應當予以排除。
非法證據(jù)排除規(guī)則在刑事司法制度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可能遠比我們想象的要重大,因為它不僅有利于司法機關糾正違法行為,保障訴訟參與人的合法權益,而且體現(xiàn)了一個國家的刑事司法制度理念。非法證據(jù)排除的規(guī)定還需要更具體、更全面,從而能夠有力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憲法性權利。
三、錄音錄像制度
新刑訴法第121條是確立刑事訴訟錄音錄像制度的根據(jù),有利于遏制刑訊逼供等暴力手段。對訊問過程進行錄音或錄像,一方面能真實地反映訊問過程,有效記錄訊問內容,另一方面也能有效識別訊問中的違法行為。第二款表明錄音或錄像應該保證其完整性、全面性。不完整的錄音或錄像是沒有意義的,任何時間或空間有缺漏,都會導致對訊問事項的斷章取義,并不能真正地防止刑訊逼供等手段的發(fā)生。
雖然確立錄音錄像制度是刑事訴訟法上的一大進步,標志著我國訴訟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但是其操作細則還不完善,且有漏洞。本條中規(guī)定只有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或者其他重大犯罪案件,才有錄音錄像的必要,其他的一般案件,審訊人員或偵查人員可以選擇是否錄音或錄像。由此可見錄音錄像制度并不能覆蓋刑事訴訟的各個案件,但刑訊逼供并不只存在于重大案件中,在普通刑事案件中也屢見不鮮,而新刑訴法對其的規(guī)制還不明晰。而且如何保障錄音或錄像的完整性,以及錄音或錄像的保存期限與保存方法都沒有作出具體規(guī)定??傊?,這一制度還很不成熟,需要進一步解釋和完善。
四、結語
有學者說:我們在設計法律制度的時候,應該設身處地地想想:如果我們是被告人,希望這個制度應該是怎樣的。隨著新刑訴法的實行,新增的不得強迫任何人證實自己有罪原則、排除非法證據(jù)規(guī)則、錄音錄像制度等制度,與早已確立的無罪推定原則、辯護權原則一齊構建了我國的新刑事訴訟制度,這確實是我國訴訟制度的一大進步,更好地保障了被告人的人權,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刑訊逼供等現(xiàn)象的惡化。但是這些制度仍然還不完善,在實踐中實施的規(guī)定還需要進一步細化??偠灾?,中國法治建設的道路還很漫長,需要所有法律人的共同努力!□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強化培養(yǎng)學院)
注釋:
甄貞等著:《程序的力量——刑事訴訟法學研究隨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