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瑛
摘要:羌族民間童話本身蘊藏有豐富的教育價值,把挑選和甄別后的羌族民間童話故事引入羌區(qū)低年級語文教育領域,不僅能夠幫助兒童基礎價值觀的成型,而且能夠使兒童智力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同時在童話故事的熏陶下能促使兒童情感得到良好發(fā)展。
關鍵詞:羌族 民間童話 教育初探
羌族是我國歷史悠久的民族,由于特殊的地域環(huán)境和歷史原因,其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都是通過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實現(xiàn)的。作為羌族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羌族民間童話在幾千年的流傳中對羌區(qū)兒童成長的影響巨大。散落在那些精彩故事中的勇敢、智慧、堅強的童話主人公們,深深影響著當年的孩童,就算他們成年之后,這些童話還積淀在他們的意識深處揮之不去。
鑒于童話對兒童具有的獨特教育價值,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領域,尤其是在低年級語文教學領域中,童話教育已獲得普遍的關注。但由于歷史原因,位于羌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的基礎教育與內地經濟發(fā)達地區(qū)相比顯得薄弱,教師的層次高低不齊,教育手段相對落后,教育質量有待提高。嘗試在羌族文化生態(tài)保護實驗區(qū)的低年級語文教學領域引進羌族童話教育,除了能促使羌族文化得到繼承和發(fā)展,還具有教育實踐方面的探索作用。
一、羌族民間童話應用于羌區(qū)低年級語文教學領域,能幫助兒童形成基礎的價值觀
為了評價和規(guī)范他人與自我的關系,個體往往會在內心自然地做出一些基本的價值區(qū)分:善良與兇惡,忠誠與背叛,快樂與難過。這樣的分化最早開始嬰兒期粗略的分類,并在童年期逐漸得到確定。由于童話符合兒童的心智發(fā)展水平,兒童喜愛童話,并從中得到最初的價值觀取向。在世代口耳相傳的羌族民間童話中,善與惡的對立是黑白分明的,通過一個又一個有趣的故事使孩子們在潛移默化中明白什么是值得褒揚的真、善、美,什么是需要批判的假、惡、丑。如《聰明的兔子》、《愛奉承的錦雞》、《自討苦吃的狐貍》贊美了這些動物們勇敢、智慧、勤勞的特性,批評那些愚蠢、惡毒和不勞而獲的懶惰。[1]在《窯門窯門開開》、《老大和老二》、《一幅畫》等故事則教導孩子要靠勤勞才能收獲美好生活,而不是通過不勞而獲的懶惰。[1]《龍女》、《花仙女》等故事則凸顯了善良和奉獻的精神。[1]
當兒童沉浸在這些故事動人的情節(jié)里時,在他們心中善惡被漸漸地區(qū)分。同時童話也教導兒童在面對某種惡行時的對策方法,如《狐貍給錦雞拜年》中,狡猾的狐貍三番五次地利用偽裝和欺騙的手段,試圖吃掉樹上的錦雞一家,先后錦雞婆婆、錦雞大嬸和小錦雞們差點上當,多虧了足智多謀的錦雞爺爺數(shù)次揭發(fā)了狐貍的陰謀,最后用智謀懲罰了貪婪的狐貍,拯救了大家。[1]這個故事塑造了聰明的錦雞爺爺這一形象,且使用了大量生動的口頭語言,內容和情節(jié)深受兒童的喜愛。不僅讓兒童在其中學到智慧和勇敢、學會如何辨識生活中的善惡真假。也從無意識層面上使兒童深深獲益,而這些潛意識層面的信息會成為意識層面產生自覺的價值判斷的前提。
二、羌族民間童話應用于羌區(qū)低年級語文教學領域可以促使兒童智力得到全面發(fā)展
智力因素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F(xiàn)代發(fā)展與教育心理學理論認為人類的大腦具有豐富的潛能,智力的發(fā)展不僅依托于生理遺傳因素,也受制于后天環(huán)境的影響。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記憶等各種智力因素的主要成分與兒童早期所處的環(huán)境和教育影響關系密切,對兒童進行適當?shù)慕逃軌蚴惯@些能力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首先,羌族民間童話故事里有許多對自然風景、動植物和各種社會關系的描述,所涉及的角色形象來源非常廣泛,并且他們都通過擬人化的形式變?yōu)橛猩蛡€性的故事角色,出現(xiàn)在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里,這些都深深吸引了兒童的注意。當兒童對這些角色的特質和屬性都感到非常好奇的時候,他們就會去主動觀察和學習相關的知識,樂意去大自然中找尋和觀察有關的線索,思考大自然變化的規(guī)律和特點。教師可以在進行童話教育的過程中,充分利用兒童對故事的興趣,培養(yǎng)兒童發(fā)展良好的注意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兒童也會在生活里通過觀察和感受了解人際交往的種種方式,并透過故事中不同角色之間社會關系的互動,逐漸理解和把握社會活動中不同角色的行為規(guī)則。在這個過程中,兒童不僅可以經由故事的內容加深對現(xiàn)實的理解,還能通過對客觀自然與主觀社會的觀察和思考,更加深刻地理解故事所包涵的意義,逐漸發(fā)展自己的形象思維和邏輯能力。
其次,羌族民間童話具有幻想性,能夠激發(fā)兒童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羌族民間童話借助擬人、夸張、象征和變形等方式來折射真實的生活,讓聽故事的孩子縈繞在如夢如幻的氛圍中。迎合了兒童特有的心理特點。而這種幻想正是兒童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軔。當神奇的故事情節(jié),奇特的環(huán)境與任務緊緊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在童話教學中就童話設計的內容向他們提問,引導他們通過自己的經驗和想象力去追尋答案。在這個過程中,兒童的感知、記憶、觀察、思維和想象能力,都會被激發(fā),為他們綜合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營造了良好氛圍。
最后,羌族民間童話教育活動能大大幫助發(fā)展低年級兒童的語言能力,尤其是口語表達的能力。羌族民間童話通常人物形象簡單鮮明,有著引人入勝的情節(jié)。這樣的故事往往能夠深深地吸引兒童,讓他們不僅喜歡聽童話,也喜歡向別人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當他們學著向別人講述童話故事的時候,就會自發(fā)地思考如何組織語言讓別人聽得懂,還要思考怎樣才能使自己的語言更生動形象以吸引聽眾。一個受兒童歡迎的童話教學方式是使用游戲的方式。兒童的天性使他們在游戲中能快樂地學習。在低年級語文教育中采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通過扮演童話故事中的不同角色,不僅能增加兒童主動參與的興趣,還能提高其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教師也可以指導兒童將故事改編成童話劇,幫助兒童在準備表演的過程中反復練習表達規(guī)范、生動的語言。另外,教師在口述童話故事時,可以把教學目標定位于使兒童能夠掌握童話故事中最常出現(xiàn)的重要詞語,以及能夠使兒童在聽故事后能主動復述故事的大概意思。這些都促進了兒童言語的發(fā)展,尤其是有利于兒童口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同時由于童話教育可以采用的活動方式且其故事本身對兒童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這種在玩耍方式中寓教于樂、在快樂環(huán)境中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正是現(xiàn)代教育追求的理想。
三、羌族民間童話應用于羌區(qū)低年級語文教學領域可以促進兒童情感的發(fā)展
兒童的情感體驗過程容易不穩(wěn)定,容易受到興趣的影響。由于精彩的童話能抓住兒童的注意力,進而使他們被童話本身蘊涵的豐富的情緒情感所熏陶,所以童話對于兒童的情感發(fā)展具有無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羌族民間童話有利于兒童積極情感的發(fā)展。羌族民間童話是一種特殊的故事——一種描繪了人們在奇異的環(huán)境中與困境作斗爭而有著幸福結局的故事。由于絕大多數(shù)故事具有樂觀主義的氣質,所以其幸福結局是區(qū)別于悲劇故事或恐怖故事的主要特征。如《人神的故事》、《余尼格布》、《熊娃娃》等故事。[1]當孩子們對故事的主人公產生了認同和投射,就會伴隨著主人公一起越過萬水千山、經歷曲折過程、與食人妖怪和惡毒壞人斗智斗勇,最終抵達幸福的結局。在這個充滿神奇和幻想的旅程中,兒童不但會釋放憤怒、厭煩、緊張、恐懼等情緒,也會體驗到焦急、悲傷、憂愁、后悔等情緒,最后當故事的發(fā)展抵達幸福美滿的結局,兒童會深深感到愉悅和歡喜。這種經歷挫折與危險仍然百折不撓、奮斗不止,最后帶來美好結果的體驗積極情感的模式,會通過兒童最愛的童話故事深深鐫刻在他們的心靈深處,這無疑為他們今后應對生活的挑戰(zhàn)打下了良好的情緒基礎。
其次,羌族民間童話中愛的母題有助于豐富兒童的情感。劉易斯·卡羅爾(Lewis Carrol 1832-1898)在《愛麗絲鏡中漫游記》中把童話稱為“愛的禮物”,而在世界各地的童話故事中,都能看到一個相同的母題——愛。[2]羌族民間童話《腳路足布和阿西漫》和法國博蒙夫人在1756年發(fā)表的經典童話《美女與野獸》有著相似的結構和母題。故事講述了一位獵人父親很愛他的三個女兒,為了在冬天給她們帶回鮮花爬上了懸崖,失足跌下山后是一條叫腳路足布的蛇化身為小伙子救了他,但條件是要他嫁一個女兒給自己,不然就會失去生命。悲傷的父親將鮮花帶回家,2個姐姐不愿意嫁給一條蛇,只有美麗善良的妹妹阿西漫為了父親踏上了未知之旅,在經歷了種種波折后和腳路足布靠著勤勞過上了美好的日子。[3]在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到父母對孩子的舐犢之情,與孩子對父母的依戀之愛。這是因為作為社會動物的人,有著對愛與歸屬的心理需要,處于成長期的兒童需要感受到真摯而豐富的情感,尤其是來自父母的愛。兒童只有在得到父母之愛的滿足后,才會在成人后學會如何愛別人。無論兒童經歷什么樣的處境,他們總是在聽過童話故事之后相信父母會出于對自己的愛而不惜冒生命危險,同樣對孩子而言,他也深愛著父母甚至愿意犧牲自己的一切。在愛的滋養(yǎng)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必將為自己、伴侶、雙親,甚至為那些遭遇不幸以野獸之形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人帶去安寧和幸福。通過這些富含感情的童話故事,兒童會因為體驗到豐富的情感而變得內心敏感而豐盛,才可能成為一個充滿愛心的、樂于想他人與世界開放內心世界的人。
作為本地研究者,我們深知文化的傳承不能只靠理論的研究,更需要落實在該民族個體的身上。將富含教育價值的羌族民間童話引入羌區(qū)低年級語文教學領域,不僅會為本地基礎教育領域的語文教學注入新的養(yǎng)分,還能為兒童的全面發(fā)展提供強大的助力,并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資料準備。
參考文獻:
[1]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編,馮驥才主編.羌族口頭遺產集成[M].北京: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9.
[2]舒?zhèn)?愛的禮物——論童話的母題及其功能[J].燕山大學學報,2006(2).
[3]鄭文澤(羌族)編.羌族民間故事集[M].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