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暉
從小到大去醫(yī)院看病不知多少次,有個很深的體會就是“急”與“慢”。
有一次得了蕁麻疹,已經癢了兩天,起初以為抹些止癢藥就好了,哪知嚴重到腹部全部連成片,大面積的瘙癢,有些地方都被撓破了。十萬火急,到醫(yī)院時已是坐立不安,不時“抓耳撓身”。好容易排隊掛了號,可皮膚科那位中年大夫,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前面雖然只有三位患者,可是一位老年男性患者的腳氣,他就看了許久。他說話慢而抑揚頓挫,像在朗誦詩歌。他耐心而慢條斯理地讓患者脫下鞋襪,倒不嫌腳有什么異味,湊近了仔細看,還讓患者配合他,不斷移動身體方位或把凳子調換方向,看了腳的左面、右面、正面、背面,又迎著光看,拿著放大鏡看……半個小時過去了,依然難有定論。排隊等候的患者個個愁眉苦臉又無可奈何。
我又癢又急,心里冒火,無意中瞥見鏡中的自己,居然臉上也起了紅點點,癢得發(fā)燒。這時有人打來電話,我倒樂得接個電話分分心。可是十幾分鐘的電話打完,那位“可敬”的大夫依然廝守著那位老年患者的腳,研究個沒完沒了。
我暈,我狂暈。幸好我認識一位開診所的朋友,打電話向她訴苦,她聽了我的癥狀,判斷是蕁麻疹,讓我去她那兒打針治療。得急病的人遇到這樣的醫(yī)生,簡直就是劫難呀!
還有一次,六十多歲的媽媽頭天晚上不小心從樓梯上摔了下來,說背一直疼。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心急火燎地帶她坐車來醫(yī)院。醫(yī)院大,樓上樓下,前后左右,母親忍著疼痛,艱難地被我們攙著,幾乎走遍了整個門診大樓,才算把十幾項檢查做完,然后是等候化驗單出來。等到中午醫(yī)院下班,還有幾項結果要到下午才能出來。無力地歪靠在椅子上的母親聽了,長嘆一聲:“等檢查完了,病人也折騰死了?!庇谑牵值鹊较挛?,發(fā)現(xiàn)是肋骨斷了兩根,這才趕緊辦理了住院手續(xù)。
病人來看病,通常是“急”的,可是面對的診斷過程通常是“慢”的,雖然各方面原因很多,醫(yī)療條件也有限,但得了病能得到及時有效地救治,永遠是病人最迫切的心愿。